•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除了半夜敲木頭,古人這些防火“妙招”一定要見識一下!

    “天干物燥, 小心火燭” ,古裝電視劇里經常呈現如許的一句臺詞, 目標是警示人們小心火警。

    但你知道嗎?除了年夜三更敲木頭,前人防火的花腔還有良多呢!我們一路來領會一下。

    火與中國文化

    前人們對火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我國古代建筑年夜多是木質布局,氣候干燥時極輕易起火。

    在沒有自來水管、高壓水槍和消防車的古代,對火警的預防是十分需要的。在各類古裝劇里,我們經常會看到有擊柝人邊走邊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燭。”這個場景并不是導演和編劇的想象,而是有據可依。

    《周禮·天官》中記錄,到了每年春秋兩季,掌管宮內用火平安的宮正都要搖動木鐸,提醒大師注重防火。

    古代的中國人信仰神明,是以會在建筑物上放置厭勝之物(“厭”字此處念yā,通“壓”,厭勝是指舊時漢族平易近間一種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習俗),祈求神明保佑人們不受火警的損害,很是典型的例子就是紫禁城 。若是你細心不雅察過紫禁城里的年夜殿就會發現,在每座年夜殿的屋脊兩頭都有一組對稱的龍形裝飾,在建筑學上稱為“正吻”或“年夜吻”。這現實上是一種叫“蚩從頭至尾”的神獸,“水之精,能辟火警”。

    古代房頂屋脊上少不了蚩從頭至尾的身影,前人相信這種神獸可以辟火

    在年夜型建筑上安放厭勝是古代建筑必不成少的一部門,不外這種設計也不外是前人的一種心理撫慰而已。

    據記錄,雕鏤了無數蚩從頭至尾神獸的紫禁城仍是經常發生火警,截至1949年,紫禁城共發生過年夜巨細小73次火警,此中供皇帝上朝、年夜臣覲見用的太和殿先后被燒過4次。

    古代的消防科學手藝

    即使做了良多預防,有些火警也無可避免。在一次次的掉火、滅火實踐中,我們的祖先逐漸總結和締造出了消防科學手藝,此中良多活著界規模內都持久連結著領先地位哦。

    建筑中的分隔手藝

    所謂分隔,就是在可燃物之間做手藝處置,涂上潮濕的土壤,形當作一個不成燃的庇護層。春秋期間,為了應對軍事進攻和火的侵襲,墨子起首總結了建筑防火的根基經驗。提出了城門上涂泥防火、用麻布做水斗、皮革做水盤、城門樓上設儲水器等一系列的防火辦法。

    在后來的成長中,在建筑中插手防火墻逐漸當作為了一種常見的防火方式。海說神聊宗的《營造法度》被稱為古代消防尺度的專著,此中對建筑的防火墻有專門的尺寸尺度。

    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但其最初是作為封火墻利用,是防火用的建筑分隔舉措措施

    多樣的儲水東西

    儲水是救火的關頭,為此人們設計出了良多儲水東西。從商代起宮廷里就起頭設置水缸。明朝時,在宮廷里鍛造金屬洪流缸,每口水缸高1米,重1500多千克,缸內可存水1000多升。

    到了清朝,宮里的洪流缸增添到300多口,天天放置寺人往缸里擔水,冬天為了防凍,還要給水缸帶上棉套,并用炭火給水缸加溫。今朝故宮尚存有18口鑾金水缸。因為此缸的本家兒要功能是防火,是以,被稱為“承平缸”。

    城市消防系統逐漸形當作

    新石器時代是我國燒陶業蓬勃成長的期間。這一期間的城市規劃中,已經把燒陶區和糊口區分隔,此中有一個考慮就是防止激發火警。

    后來跟著經濟成長,城市本能機能逐漸完美,防火和救火不再是從單體建筑出發,而是轉標的目的城市消防規劃。宋代,良多城市里都設置了望火樓,樓頂有兩人值班,發現城中有火情就實時陳述,以便官府組織救火。望火樓,就是中國最早的消防站。

    望火樓是宋代城市扶植中一個很有意義的締造。它不僅是一個發現火災的舉措措施,在更年夜意義上是一個有用撲救火警的舉措措施。望火樓下駐有多量隨時可以出動的官兵,并且這支步隊是專門用來撲救火警的,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專職消防隊。同時,望火樓還備有多種救火器具,不僅改變了救火器具僅限于日常平凡出產和糊口器具的汗青,并且做到了隨需隨用。

    望火樓

    明代實施“火政”軌制,成立“火兵”步隊和義務消防組織“火灶”。設置水缸、麻搭、火鉤,組織人員,往來巡視,遇火則擊拆報警并配斧、甕、水桶等救火器具,有了較嚴密的滅火軌制,那時活著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鴉片戰爭后,西方進步前輩手藝起頭進入中國。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1年)后,清當局購買了年夜量的西洋消防裝備——洋車式水龍(簡稱洋龍,即腕力龍,裝有輪盤鞭策,仍用人工腕力出水,后成長至馬達策動出水,稱機龍)一架,雇腳夫50名,救護衙署兼顧處所火警。

    古代滅火東西

    如許看來,前人防火妙招真的不少。固然那時辰的防火手藝沒有此刻那么進步前輩,但這些都為現現在的消防系統供給了很好的借鑒感化呢。

    撰文/嬋玉

    本文節選自《常識就是力量》雜志

    • 發表于 2018-04-17 00:00
    • 閱讀 ( 124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