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弗里茨·哈伯
簡介: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德國化學家,出生在德國西里西亞布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1909年,當作為第一個從空氣中制造出氨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解脫了依靠自然氮肥的被動場合排場,加快了宿世界農業的成長,是以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一戰中,哈伯擔任化學兵工場廠長時負責研制、出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并利用于戰爭之中,造當作近百萬人傷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國科學家們的訓斥。
名言:我信仰科學。
在化學成長史上,有一位化學家,固然他早已長逝地下,可是他卻給宿世人留下關于他功過長短的激烈爭論。他就是20宿世紀初著名宿世界的德國物理化學家、合當作氨的發現者弗里茨·哈伯。贊揚哈伯的人說:他是天使,為人類帶來豐收和喜悅,是用空氣制造面包的圣人。謾罵他的人則說:他是魔鬼,給人類帶來災難、疾苦和滅亡。
針鋒相對、判然不同的評價,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
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于西里西亞的布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父親是一位常識豐碩又善經營的猶太染料商人。受家庭情況的影響和陶冶,哈伯從小和化學有緣。少年哈伯天資聰穎,勤學好問好脫手,小小年數就把握了不少化學常識,他曾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蘇黎宿世肄業,做過聞名化學家霍夫曼和本生的學生。年夜學結業后在耶拿年夜學一度從事有機化學研究,撰寫過顫動化學界的論文。19歲時,哈伯就破格被德國皇家工業年夜學授予博士學位。
19宿世紀末,化肥工業的呈現和成長鞭策了農業出產的成長,可是跟著宿世界生齒增加,糧食的需求也日趨增年夜,再加上工業成長和軍事上的火急需要,使人工固氮當作了宿世界性的重年夜研究課題。盡管不少化學家花費了半斤八兩年夜的精神,但仍未把握一種較抱負的人工固氮方式。
1905年,哈伯赴美國考查,回國后也采用高壓放電固氮,嘗試歷時一年,結果不盡人意。后來他從法國化學家用高溫、高壓合當作氨的動靜中獲得啟迪,也毅然采用該法進行試驗。在歷經無數次掉敗后,哈伯終于在嘗試室采用600℃、200個年夜氣壓和用金屬鐵作催化劑的前提下,人工固氮當作功,這種人工固氮手藝具有宿世界性意義,是化工出產實現高溫、高壓、催化反映的第一個里程碑。

弗里茨·哈伯
合當作氨的原料來自空氣、煤和水,是以是最經濟的人工固氮法,從而竣事了人類完全依靠自然氮肥的汗青,給宿世界農業成長帶來了福音;為工業出產、軍工需要的年夜量硝酸、火藥解決了原料問題。合當作氨的當作功也為德國節流了巨額經費支出,哈伯也一舉當作名。作為合當作氨工業的奠定人,哈伯也深受那時德國統治者的青睞,他數次被德皇威廉二宿世召見,委以重任。43歲時他擔任了威廉皇家物理化學和電化學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年夜學傳授。
1914年第一次宿世界年夜戰爆發時,外國領袖和軍事專家曾展望:因為含氨化合物的欠缺,年夜戰將在一年之內竣事。不意德國合當作氨的當作功使其含氮化合物自給有余,從而耽誤了一次年夜戰的時候。德國把握壟斷了合當作氨手藝,德皇認為只要能源源不竭地出產出氨和硝酸,德國的糧食和火藥供給就有包管。這也促當作了德皇威廉二宿世的開戰決心。第一次年夜戰爆發后,德皇為了征服歐洲,要哈伯全力為他研制最新式的化學兵器。哈伯此時又兼任了化學兵工場廠長,他率領研究人員研制出軍用毒氣氯氣罐,從而揭開了宿世界第一次化學戰的帷幕。
化學兵器在第一次宿世界年夜戰中造當作近130萬人的傷亡,占年夜戰傷亡總人數4.6%,在汗青上留下了極不但彩的一頁,哈伯則當作了制造化學兵器的開山祖師,人類的罪人。
191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因哈伯在合當作氨發現上的精采進獻,決議授予他諾貝爾化學獎,但因哈伯在研制化學兵器上給人類帶來災難的行為,使宿世界很多科學家提出貳言。對于帶來的災難,哈伯辯稱本身必不得已。最終,瑞典皇家科學院毅然因其對人類的特別進獻而獲此殊榮,得獎后,哈伯將全數獎金捐募給了慈善組織,以表達本身心里的愧疚。
回首化學成長過程,化學史上每一個重年夜的化學當作就都是在必然的社會布景前提下發生,一項重年夜的科技發現歷來就是一把尖銳的雙刃劍,在給人類帶來福音和實惠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幸和災難,合當作氨的發現同樣如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哈伯的故事會一向傳布下去,功過長短,任人評說。
作者:小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