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物體的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這三個概念。首先來講什么是物體的固有色以及產生固有色的三個條件。所謂固有色是指當自然界物體在未受到特定光源的照射和環境色彩的影響時擁有的本來色相。產生固有色有三個條件,馬上為大家講解。
第一個條件是:被攝體自身的固有色會由于透射光的性質不同,強度不同會產生不同變化,因而不同的物體看上去的色彩是不一樣的。在直射光的照射下,被攝物體會形成受光面和陰影面,受光的固有色會被強烈的陽光沖淡,暗面的陰影也會由于缺少陽光而顯得過深,缺乏豐富的層次,不如散射光下的物體顏色飽和。
第二個條件是:被攝體固有色的再現與他的表面結構有關系,球面和光滑的表面易反光,這些反光常常形成耀眼的高光,這些高光使被攝體的固有色沖淡。所以球面和光滑表面的固有色不如粗糙表面和平面顯得飽和。
第三個條件是:物體的固有色與拍攝距離有關,距離越遠,色彩就會越不飽和,并帶有一種青藍色的調子,固有色就會減弱。
從上述的固有色的規律可以看出,在攝影中要得到飽和度高,鮮艷的畫面,用光就不要過強,對光滑和球面體盡量采用柔和光,或者間接的照明,避免因為表面的反光而使畫面不飽和。
光源色是指光的顏色,光對所有物體的色彩都有很大的影響,當光線照射在玻璃體的受光亮面時,影響了亮面的色彩變化。被攝體亮面的色彩是亮面的固有色加上光源色后的綜合結果,呈現出光源色與固有色綜合后的顏色。在自然光中,不同的時間光線色彩是不同的,天光照明的光線是呈藍青色,早晨和黃昏的光線是橙紅色,上午和下午的光線是白色。
環境色是指被攝主體以外的周圍環境的反射光線。環境色可以使被攝物體在色調上顯得豐富多彩,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決定被攝物體的色調和面貌。被攝物體全部處在環境色之中,會改變固有色,呈現的是環境色,距離越近影響越大。如果要減弱環境光的影響就要離環境遠一點,或者改變拍攝的時間。
濾光鏡會對畫面色彩產生影響。濾光鏡是指攝影中用以控制光線成分和改變光線方向,以達到相應拍攝效果的鏡頭附件。有許多成功作品都出自拍攝者對于濾光鏡的巧妙應用,所以,有人稱它是駕馭光線的武器。色彩濾光鏡有:色彩校正濾光鏡,色彩轉換濾光鏡和色彩補償濾光鏡3類,它們都有一定的顏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畫面的色調。
色彩這一塊的內容在攝影中是非常重要但是又很復雜的部分,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都是比較入門的內容,如果有想要更深的了解小編建議大家可以買一些專業書籍來看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攝影能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