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空間感的線型透視。攝影的透視原理利用的是近大遠小的視覺差。自然界的景物在人的視野中會向中間匯聚,越遠的線條越靠攏和集中,比如有一些透視感極強的作品,最后會形成一個匯聚的點。這個構圖方法適用于拍攝層次感與延伸性比較強的物體,比如走廊,街道等等。
空間感的空氣透視。空氣感的透視是指大自然中的遠處景物模糊不清的一種現象。拍攝者與景物之間的距離越遠,景物反射的光線需要穿透的空氣層就越厚,遠處的景物就會沉浸在霧氣中,景物越遠越模糊直到完全消失。實踐中,除了拍攝距離遠近影響空氣透視效果外,天氣變化也有一定影響,晴朗時透視度好,拍攝的照片清晰度比較好;有霧的天氣透視度底,清晰度也會比較低。
拍攝方位影響立體感的表現。采用立面或者側面,背面的拍攝的作品的立體感比起斜側面拍攝的作品要差一點。因為斜側面拍攝的作品可以展現出被攝物體的兩個面;平攝的立體感弱于從斜側面仰攝和俯攝,從斜側面進行仰攝和俯攝可以展現物體的三個面。
表現立體形態還與拍攝的距離有關。當拍攝距離越近時,立體感就會越強,當拍攝距離越遠時,立體感越弱。
光線對立體感產生的影響。光線照射在物體表面時,就會出現相應的陰影面,在畫面上形成物體的明暗過渡,人們在觀看照片時可以感受到物體的形狀體積。如果光線是正面光,就不利于表現立體形狀,而側面光和斜側面光投射在物體上就會形成一定的角度,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不但有受光面還會產生陰影和投影,顯示出豐富的層次。
背景對被攝物體立體感的體現。在拍攝景物時,應該選擇好的背景來強調立體感的表現。被攝物體的背景情況對物體立體感的影響很大。如果被攝物體背景的影調,色彩一致,則缺乏明顯對比,就不利于表現立體感。只有在被攝物體與背景形成對比時,才能突出立體感。對比效果越強烈,立體感就會越強。
表現畫面的立體感時還與使用的鏡頭類型有關。使用標準,短焦距鏡頭表現縱深感強,長焦距鏡壓縮縱深空間,縱深的線條不明顯。
鏡頭的焦距對表現物體的立體感有關。鏡頭的焦距主要是通過影響景物在畫面中的位置來調整空間感的呈現。采用18mm的焦距來進行拍攝時,鏡頭里的視覺中心在畫面中處于比較靠后的位置,使得畫面的縱深感更加強烈,當焦距逐漸增大時,視覺中心被拉得很近,在整個畫面中背景很弱,此時照片的空間感就變得很弱。
希望這幾個小技巧有幫到大家,同時希望大家在平時拍攝運用時能起到作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