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年夜大都的抗日劇中,經常會看見囂張囂張的日軍軍官的腰間都揣著一只別致的手槍:因為其槍套的樣式很像一只趴著的烏龜殼,在中國軍平易近的口中也就當作為了“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的正式名稱其實是叫做南部14式手槍。從1926年底到1945年戰敗,日本人一共出產了28萬支南部14式手槍,可以說它也是二戰時代日本正規戎服備的標配。上到將官,下到士官。日本的陸軍和水兵的多個階級都有利用它。

▲南部14式手槍與其所裝備的8毫米手槍彈藥特寫。這條目被視為“日本國產”的手槍其實存在有重年夜的手藝缺陷:在拉伸數十次今后其擊針就會呈現機械故障,無法開仗。而日本人對此也是毫無法子,只能給每支手槍都隨身設置裝備擺設一根擊針以備改換。
然而遠在萬里之外的德國卻也有一條目和南部14式相似造型的手槍——魯格手槍。
1908年設計心猿意馬型的魯格手槍也可以說是那時德國人的焦點之作。作為早期的半主動式手槍,魯格劃時代的采用了怪異的肘節式閉鎖布局。在拉伸,擊發時槍機遇像毛毛蟲走路般曲起并標的目的后延長。而在二戰美國年夜兵的眼中,這條目手槍無疑是最值得的戰爭紀念品。是以在歐洲戰區的美軍士兵不斷的都在尋找這條目利用7.65毫米/9毫米手槍彈的經典手槍。而在亞洲,南部14式也因為其怪異造型被年夜兵們視為“亞洲版的魯格”。那兩者事實是不是一樣的呢?當然不是。

▲魯格1908手槍直至第二次宿世界年夜戰期間仍被德軍利用
固然在造型上看上去簡直是相似的,可是從內部布局上看魯格手槍和南部14式仍是有素質區此外:一個是利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7.65毫米手槍彈的老牌子,另一個則是利用8毫米南部手槍彈的1920年月改良型手槍(并且仍是融合了歐美多條目手槍特點的掉敗品)。從軸節閉鎖式射擊體例就足以看出魯格手槍的怪異性。這也是日本南部式手槍所無法對比的。

▲能利用32發彈鼓和8發傳統手槍彈匣的長管炮兵魯格1908可以說在歐美保藏界算得上炙手可熱的寶物了
同時,彈匣容量的分歧也是魯格與南部式最年夜的一個區別:魯格手槍在第一次宿世界年夜戰時代被加裝了木托布局和32發沖鋒槍用彈鼓用于突擊。而南部14式則沒有改型。同時相較于魯格手槍彈藥的威力,南部式的殺傷結果其實太低。有如許一個例子:1936年的226叛亂中,天皇隨從長鈴木貫太郎持續遭到叛軍利用南部14式手槍射擊3發槍彈,竟然古跡般的生還并幸存到了戰后!而在實戰中的表示也證實,南部式手槍除了進犯敵軍關鍵部位外,槍彈在進入人體今后殺傷動能并不年夜。是以這也讓日軍下層官兵為此不滿。但沒法子,在水兵扶植優先的日本,陸軍的講話權終歸是有限的。也就是如許,日本人揣著一條目“打好幾槍都殺不死人”的手槍打完了整個二戰。
▲位于美國德州軍事博物館內保藏的南部14式,其實抗日戰爭中中國正規軍也繳獲過。但利用者甚少。這些“王八盒子”最本家兒要的利用對象就是在敵后打游擊的各方游擊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