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四川人打罵不由得笑場,聽天津人和當作都人打罵你從不擔憂脫手,可是你如果聽到幾個廣東人打罵,沒準兒聽著聽著你就餓了……

相信列位伴侶年少時沒少經由過程不雅看港劇、港影耳濡目染到粵式粗口。
尤其是經由過程那些沒有在官方渠道刊行,僅以錄像帶或VCD等地下載體傳播至內陸地域的影視作品,進修到的粵式粗口更為純粹。

▲《巾幗梟雄之義海激情》
現在列位伴侶到廣東、噴鼻港觀光時,很輕易就能聽到粵式粗口。粗口文化在廣粵地域舉足輕重。
part.1 烹調系粗口,滿是食材
有個現象不知道你們發現沒,廣東人罵人時經常會用到吃的!

▲圖片來自:微博
好比在粵語中常見的“水魚”一詞,聽起來仿佛是一種能吃的海鮮,然而在粵語中的意思卻截然不同,是被廣東人拿來形容冤年夜頭的。
所以若是聽到廣東人對你說:“你個樣咁人見人愛,當作條水魚咁。”可別覺得他是在夸你人見人愛……
他那是在罵你笨咯~

與之近似的還有“叉燒”。
在外埠人印象里,叉燒可是廣東省的名菜,好的叉燒肉質軟嫩多汁,光彩光鮮、噴鼻味四溢,想想就要年夜流口水……
然而對于廣東當地人來說,“叉燒”倒是所有廣東小伴侶的童年暗影。因為當媽媽生氣的時辰,城市罵上一句:“生舊叉燒都好過生你啦!”
意思是孩子太不爭氣,生一塊叉燒都比生你這個熊孩子好,叉燒起碼可以充饑果腹,而你這個小鬼卻一點用處都沒有。

廣東名詞“豬油糕”亦是如斯。
“豬油糕”別名脂油糕,是廣東一帶頗具處所特色的傳統糕點。顧名思義,豬油糕是由豬油制當作,通體明凈晶瑩,口感糯軟潤濕,進口油而不膩。
然而這條目美食在粵語里卻多了一層寄義。若是有廣東人說:“恰似食咗當作擔豬油咁。”這可不是什么好話,是在嘲弄處事情慢慢吞吞,磨磨蹭蹭。


▲圖片來自:微博
除此之外還有“粉腸”一詞。廣式“粉腸”本是粵菜中的傳統名菜,由豬肉、豬小腸輔以豆蔻、丁噴鼻、桂皮、砂仁、白芷等材料制當作。此菜五噴鼻味濃,爽口不膩,是老饕們鐘愛的美食。
然而在粵語里,“粉腸”是粗口“撚樣”的雅化,被廣東人用來指代混蛋。好比在周星馳的片子《整蠱專家》里,就有這么一句:“憑你一條粉腸幾呴甘薯就可以打贏我?唔講得笑噶,命來噶。”

▲噴鼻港收集年夜辭典
粵語中常用的食物粗口:
年夜檸樂:「年夜撚鑊」的鴨滑,意為糟糕了
年夜甘薯:年夜傻瓜的意思
一碌葛:呆頭鵝的意思
莫姜:「姜」暗示膽子,莫姜就是沒有膽子
鹵味:「老母」的雅化
豬扒:形容又肥又丑的女性
若是你把握了這些,那以前粵語片里那些看不懂的梗,現在大要就可以弄大白了。
粵語粗口用食物來指代的現象不僅僅是發生在販子之間,在粵語片中這種指代也觸目皆是,令懂粵語的人會意一笑。
好比在《賭神》里有這么一個梗:周潤發扮演的賭神高進對一個噴鼻港身世的科威特人說:“伴侶,你回印度吃噴鼻蕉吧。”

若是不懂“食噴鼻蕉”在粵語里的特別寄義,天然對這個梗一頭霧水。然而“食噴鼻蕉”在粵語里可不是什么美意條目待,等同于“食屎啦”的意思。(此處腦補張學友臉色包)
更有甚者,片子《東當作西就》里面有一句聞名的粗口“噴鼻蕉你個芭拉”。
這個梗運用的也是“噴鼻蕉”在粵語中的特別寄義。因為“噴鼻蕉”形似男性生殖器,“芭拉”形似女性生殖器。所以這句“噴鼻蕉你個芭拉”現實上是指代生射中的年夜協調(bi————————)
▲這句話仍是不要隨便說了呀 | 圖:《東當作西就》
周星馳的片子里也經常有近似的梗。
最常見的就是“蛋散”一詞。蛋散本是指廣東聞名的傳統小吃,在粵語中的引申寄義倒是指「怯懦怕事或不當作天氣沒前程的小人物」。
仍是片子《食神》里那句句包含此梗的經典對白——“就憑你地一條粉腸四條蛋散想搞掂我?”

這句話中,“粉腸”指的是領頭的混蛋,跟著的四條“蛋散”則是指沒什么卵用的小草頭神。怎么樣,懂了“蛋散”的寄義之后,是不是發現這句看似平平無奇的嘲諷其實殺傷力驚人?

而在周星馳的另一部經典片子《唐伯虎點秋噴鼻》里。華安與前來搬弄的對穿腸合作了這么一首打油詩:
冚家剷泥齊種樹,吳家水池多鮫魚。
樹長魚肥嫲撚飯,邀妳老母共進餐。
這首打油詩的國語版改當作了:
你家墳頭來種樹,汝家澡盆雜配魚。
魚肥果熟入我肚,你老娘來親下廚。
國語版只是通俗的順口溜,而粵語版卻讓廣東人笑到肚子疼。

▲《唐伯虎點秋噴鼻》國語版
這是為什么呢?
本來這首打油詩里每一句都埋沒著諧音粵語粗口。好比第二句里的“多鮫魚”,音同粵語“多尻馀”意思就是“多余”;
第三句里的“嫲撚飯”也不是什么好詞,“撚”是最常用的粵語粗口,指的是男性生殖器。
part.2
為什么“年夜吃省”熱衷于用食物罵人?
廣粵地域為什么熱衷于用食物罵人呢?
其其實罵文化的范圍里,操縱食物罵人是一種象征手段,屬于巧罵的范圍。好比前面提到的“噴鼻蕉”,就是以物喻物,操縱形似來指代。還有“碌葛”,就是把人比方當作粉葛一樣木頭木腦。

除了以物喻物的象征手法之外,廣粵地域利用食物罵人還有諧音的原因。
好比前面提到的“粉腸”就是取粗口“撚樣”的諧音,而聞名的粵罵“頂你個肺”也是取自一句常用粗口的諧音。
可是深究其最底子的原因,仍是因為年夜吃省的食文化過分優異,人們的日常糊口與食物密不成分,所以糊口中的粗口天然也受到了食文化的影響。
part.3 “粗口”已經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
固然粵式粗口往往是經由過程說話來欺侮、求全、貶低被罵者達到自我的發泄和均衡心理,然而作為一種說話形式的存在,它卻有著悠長的汗青。
TVB的《漢子食堂》系列里,就有一集專門講解粵語粗口文化的。
節目里來自噴鼻港中文年夜學中國說話及文學系的高級講師歐陽偉豪(Ben Sir)講解道,明代將軍袁崇煥有一個紀念碑,雕著他的兩句口頭禪:
失落哪媽!頂硬上!


這兩句就是聞名的粵語粗口。
從這條資料顯示,粵語粗口的呈現不晚于明朝。換而言之,粵語粗口的汗青有書面記錄起碼長達六百年之久。
而粵語粗口的怪異之處,在于常用五個年夜字與其他字詞組成千變萬化的粗口。如許就可以宣泄情感最高漲的部門,增強粗口的殺傷力,從而給對方留下不成磨滅的傷痕。
不少人都以研究粵式粗口文化為榮。好比彭浩翔導演的《低俗喜劇》就是一部打著粵語粗口文化牌子推出的小當作本作品。

別的鬼才黃霑,其作品《不文集》里有不少粵語粗口的典故,推出后深受港粵地域讀者的喜愛,賣到了60多版。至今仍連結著噴鼻港袋裝書最暢銷的記實……
關于食物的粗口
你還知道哪些?
留言上墻
不吐不快~

[1]陳茜苑. 中國罵俗、罵歌、罵戲研究[D].上海師范年夜學,2013.
[2].廣東文化與飲食習俗[J].中國糧食經濟,2003(09):51.
[3]蔡曉梅,司徒尚紀.廣東少數平易近族飲食文化特質及其影響研究[J].熱帶地輿,2008(02):187-192.
[4]何日華.話說粵人嗜食檳榔[J].嶺南文史,1993(01):41.
[5]蔡曉梅,司徒尚紀.廣東少數平易近族飲食文化特質及其影響研究[J].熱帶地輿,2008(02):187-192.
[6]蔡曉梅,司徒尚紀.廣東飲食文化形當作與成長的機理研究[J].嶺南文史,2007(04):54-59.
[7].廣東文化與飲食習俗[J].中國糧食經濟,2003(09):51.
[8]韓伯泉.廣東傳統飲食風尚概不雅[J].廣東平易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01):39-48+33.
[9]溫昌衍.廣東客閩粵方言唾罵語中的唾罵文化[J]嘉應學院學報,2014(01):05-06.
作者|李琳
編纂|年夜錘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