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年夜西洋鰻魚的第八十三篇原創,高加索第二篇,Q&A鰻魚問答第十四期。
Q&A鰻魚問答是一個小板塊——對于大師留言較多,環繞全球文化而不限于觀光、汗青地輿、職場、留學等范疇的問題,進行我的角度的解讀。
抱愧,跳票許久,后臺存眷度挺高,拖了一年的高加索第二章終于問宿世了。這篇我終于要寫這兩年無數紀行夸上天(但我卻稍微有些嗤之以鼻)的格魯吉亞,但我會從完全分歧的角度來切入介紹這個國度,那就是地緣與汗青。
原題如下:
關系持久嚴重的國度,好比印度和巴基斯坦,網平易近之間是怎么互動的?
他們會用什么形式對噴和對黑?又在什么處所分享配合的樂趣(好比在這里,南亞風行的片子和音樂)
可能近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希臘和土耳其,俄羅斯和烏克蘭,俄羅斯和波蘭等國網平易近之間。一向對美英之外的互聯網宿世界很好奇。
有一次發現本身下的良多印度片子音樂來自.pk域名,所以有此問。
以下是我的謎底:
有意思的問題,分歧于聞名的中日韓收集嘴炮戰,以下我舉的這個三國收集撕逼的例子,可能是年夜部門人不太熟悉的三個小國。
它們來自這宿世界上聞名的,比巴爾干“火藥桶”要小型一點的國度群撕區域——高加索地域。
巴統的東正教堂祈禱的人們

東正教堂的一場婚禮
外高加索三國位于黑海以東,里海以西。
1991年時我3歲,那時蘇聯和東歐劇變,家里墻上貼的宿世界地圖,上面的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對比起老地圖,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蘇聯的邦畿,在西邊,西南,正南邊標的目的別離新降生了三堆小國度,而西南邊標的目的的三個小國度,就是面積最小,最不起眼的“外高加索三國”。

▲6,7,13就是外高加索三國
外高加索地域,以地輿位置位于高加索山的南方而得名。對于海說神聊邊的前蘇聯,此刻的俄羅斯來講,山的南方就是“外”,故稱這塊地域為“外高加索”。
我沒有決心去論壇,Quora這些網站去挖掘三國網平易近是怎么對罵的,只是在本地觀光的過程中天然而然的在google map上等閑的找到了他們撕的陳跡。。
什么?一個地圖軟件上也能撕起來??
谷歌地圖其實跟中國的公共點評網有很像,在每個地址(包羅景區或者餐館)下面城市有該地址的留言評論。
我曾經在多篇文章有提到從地圖的評論里發現了一些反映本地平易近情的有趣信息(請閱讀《宿世界那么年夜,總有一條目同胞能坑到你(一)》)
盡管景點下面的留言區,一般也就是本地人和旅客來評價這個景點或者餐廳值得去仍是不值得去之類的不雅光評價。可是在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什么汗青景點下面的評論都火藥氣實足,稍微與汗青沾上邊的建筑下面的談吐,都有撕起來的可能。。



第比利斯的風光仍是不錯的
先上圖,事發的景點是下面這個圣三一本家兒教教堂,位于高加索的中間古都——格魯吉亞的首都第比利斯。
圣三一是哪三圣?——圣父、圣子和圣靈,這座教堂是格魯吉亞最年夜以及宿世界第三年夜的東正教教堂,95年起頭籌建,04年完工,據說是為了給耶穌誕辰兩千年獻禮。
總之,這教堂是高加索古都第比利斯現在幾乎最主要的宗教景點,修在格國總統府的旁邊,足以看出其地位主要性~

教堂的位置就在總統府旁邊
以下是教堂以及總統府這兩建筑下面開罵的具體談吐,是用英語寫的。



前幾名都是亞美尼亞人的罵街,年夜意就是“你們格魯吉亞人在汗青上亞美尼亞的聞名墳場上建教堂,總統府——羞愧,活該。”
“格魯吉亞當局想抹去幾個宿世紀以來亞美尼亞人對這片地盤的龐大進獻,嫉妒與蒙昧是壞的道德!”
這些亞美尼亞人還紛紛給這個建筑打分一星。。。
有意思的是,高加索三國中,亞美尼亞原本和格魯吉亞算是可貴的連結和平,沒有年夜的好處沖突的國度。
而撕的最狠的兩國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有著嚴重的國土爭議,蘇聯解體后的幾年,阿塞拜疆境內一塊亞美尼亞人棲身區——納卡地域經由過程戰爭獲得了事實自力,而阿國對此很是的憤慨,不僅在任何場所都堅稱納卡是我們阿塞拜疆不成分手的部門,并且去過納卡地域的外國人無法再入境阿塞拜疆。

以上的地圖就是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今朝剪不竭理還亂,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土近況。

您若是看上圖,就應該能理解阿塞拜疆的憤慨,因為深紅色的納卡地域原本與亞美尼亞(黃色)不交界,成果自力后竟然把桃紅色的納卡周邊地域也連帶著一路自力了——如許就與他們的精力母國亞美尼亞交界了。。而阿塞拜疆天然不干了。
若是您仍然欠好理解,我用一個淺近的例子來詮釋一下,WEI族想自力,成果還想把XINJIANG海說神聊部的哈薩克區,漢族區也一路拉著分手DULI,如許中心當局能不火年夜嗎?
納卡地域可類比科索沃,亞美尼亞類比阿爾巴尼亞,均是身為前母國的少數平易近族拼命抗爭自力當作功的例子,而這個少數平易近族又是前母國鄰國的本家兒體平易近族(科索沃的本家兒體是阿爾巴尼亞族)。一般認為,此刻沒有獲得年夜部門國度認可的納卡共和國最后與亞美尼亞歸并,以及科索沃共和國最后與阿爾巴尼亞歸并,應該是遲早的工作。

上圖就是地圖上科索沃-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的地輿關系,完全可以類比納卡-亞美尼亞-阿塞拜疆。
有意思的是,前者本家兒動割裂出的是穆斯林地域(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是穆斯林),爾后者被割裂的,受傷的倒是穆斯林地域(阿塞拜疆是穆斯林國度)
高加索這三個國度此刻存在的三個小國度,被俄羅斯,伊朗,土耳其這三個“地緣年夜國”包抄著。而在浩瀚的汗青長河里,這三個小國度不僅內部互相撕逼的厲害,它們與這三個強國、年夜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然,多是被欺負的腳色。
好比亞美尼亞被奧斯曼土耳其幾乎滅過族,102年前聞名的亞美尼亞年夜搏斗,土耳其人毒害殺死了150萬擺布的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幾近滅族。

2015年5月,我在紐約的時代廣場親歷亞美尼亞事務100周年全球紀念年夜會。
而阿塞拜疆則是被南方的波斯(現在的伊朗)統治了數百年,要不是沙俄對伊朗的侵犯,阿塞拜疆幾乎不成能當作為一個自力的國度。到此刻為止,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也還要比阿塞拜疆本國的總生齒還要多。(這一點,跟中國的蒙古族人數比蒙古國的總生齒還要多,是一個事理。看看中國與蒙古國的關系,大師就能年夜致理解,阿塞拜疆與伊朗的關系了吧?)
格魯吉亞更不必說,應該有良多中國人對海說神聊京奧運會揭幕那天爆發的南奧塞梯戰爭有印象吧?這國度此刻被俄羅斯各類肢解割裂,和俄羅斯和土耳其的關系也是布滿了血淚史。
被俄羅斯肢解出兩塊地盤的格魯吉亞
總之這三個彈丸小國度,自古以來就被四周的三個年夜國輪流統治與欺負。
而三國之間,從官方到平易近間撕的更是激烈。這些極深的積怨,在我探訪這片地盤時,老是能從各方面濃烈的表現出來。(好比這三國的國度博物館,的確全釀成了控鄰國的怨氣館)。


那一年的中秋節,一小我從黑海海濱的巴統坐這種擠滿人的小巴,花了6個小時達到首都第比利斯
更有意思的是,這三國在各自的博物館除了互相對罵,還因為以前的紅色被統治汗青,竟然還有一個同一基調就是一致對外的大罵俄羅斯與蘇聯。
但只要掀開汗青書就能知道。外高加索三國其實得好好感激俄國,沒有俄國,這三國底子就不會存在,出格是亞美尼亞,不但不會存在,連生齒可能城市當作為汗青名詞。
不僅僅是外高加索三國,前蘇聯在1990年月自力出去的很多加盟共和國,或許都應該感激沙俄,若是沒有昔時的俄國,蒙古國,塔吉克斯坦等國其實都可能不會存在。
下圖中格魯吉亞地圖左下角灰色處為格魯吉亞阿扎爾自治共和國,其擁有格魯吉亞最主要的口岸城市巴統(Batumi)。而這個城市恰是因為昔時蘇聯的對峙,才在1921年的蘇聯土耳其和約中,從土耳其嘴里摳出來從頭劃歸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并保留至今。

左下角便是巴統地點的阿扎爾自治共和國

巴統是格魯吉亞的經濟開放火線,其街景與建筑新潮,好像昔時中國的深圳


巴統,我在黑海邊的鵝卵石灘發了一個下戰書的呆

凱末爾的土耳其當局在一戰后打翻身仗,占領了原屬于俄國的幾乎整個亞美尼亞人地域。1921年蘇俄和土耳其簽訂《莫斯科公約》和《卡爾斯公約》,將西亞美尼亞人地域劃歸土耳其,而原由土耳其已經占領的東亞美尼亞吐出來還給蘇聯。
土耳其在西亞美尼亞占領區年夜規模搏斗亞美尼亞人,終于使土耳其新國界線內沒有了亞美尼亞人。從這一段汗青可以看到,沒有蘇聯可能就沒有21宿世紀亞美尼亞共和國的存在。

上圖右邊的紅框里都是原亞美尼亞人的區域,現在五分之四都屬于土耳其,都當作為了徹底的穆斯林地域,再也沒有亞美尼亞的陳跡。
這種在統一塊地緣地域,幾個小國度互相極端仇視——列國本應該最為嚴厲與客不雅的國度博物館卻充溢著不嚴厲的互相對罵的景像,生怕只有前南斯拉夫和外高加索這兩塊區域了。
細心去研究這些國度景點在GOOGLE地圖下的留言評論,細心去每個國度的博物館去看看,會發現統一個汗青事務/戰爭在相鄰兩個國度的描述中完全紛歧樣,是完全相反的。
看到那么多不雅點角度完全相異的“國度官方表達”,你還能對一個國際政治汗青事務去進行非黑即白的單極化評價嗎?
不成能了。你會大白,萬事皆有立場。

第比利斯的風…

分開格魯吉亞時,我發了條伴侶圈,“格魯吉亞也只能在收支境的印章上來維護國土完整了”
這是命運的詼諧,這是汗青的嘲諷,這也是地緣的奇奧。
而這些更組成了我繼續觀光的動力,觀光促進了我共情與多元化思慮的能力——這些汗青的恩仇情仇教會了我,不要老是“我認為”,而要去多想“別報酬什么不這么認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