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資格瞧不起鄭州?
本周有個年夜新聞惹人注目:山東省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的規劃獲得了批復。
歸并萊蕪后,濟南生齒數總算跨過了800萬的門檻,GDP也上升到了省內第二,每年萬億元GDP年夜關似乎也沒那么遙不成及了。
良多報道里提到,濟南歸并萊蕪是為濟南力爭國度中間城市資格添磚加瓦。這并不是沒有事理。因為2017年頭,鄭州先一步當作了國度中間城市,給濟南以不小的“刺激”。在那之后,山東省內有了撐持濟南扶植國度中間城市的聲音。
看樣子若是沒有點外部刺激,濟南在爭奪國度中間城市資格上仍是很佛系的。而最終刺激到濟南的是鄭州,究竟結果在良多人心目中,山東省比河南省敷裕,怎么鄭州就先一步當作了國度中間城市了呢?
客歲初,一篇題為《山東終于意識到本身掉隊了!》的文章在網上爆火。此中就有一段提到,2016年山東省高新手藝財產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比我們的近鄰河南還低1.1個百分點”。發布這篇文章的公家號順帶點評了一下“這個‘還’字用得!山東在河南面前,總有莫名的優勝感!”
山東人覺得本身比河南進步前輩。但那已經是老黃歷了,經不起翻。近年來河南,尤其是鄭州,一向沒停下,拼命成長。
《山東終于意識到本身掉隊了!》也提到了這些年鄭州的前進,“跟著糧食出產焦點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嘗試區、鄭洛新國度自立立異示范區、華夏城市群、米字形高鐵網等重年夜扶植蓬勃睜開,區域成長地位猛升。出格是鄭州,正從二線省會城市邁標的目的國度中間城市,近年來我省一些處所到鄭州進修考查,無不為人家的年夜思緒年夜手筆年夜崛起點贊”。
其實山東人客歲初對鄭州成長的驚詫,與其說是服氣鄭州,不如說是用老目光看人成果卻被打了臉有點尷尬。單說GDP,鄭州早在2010年就超越了濟南,之后就是越拉越年夜,不算此次濟南和萊蕪歸并的話,2017年鄭州GDP就已經甩下濟南2000億元了。
看看上圖,你就知道鄭州的走勢多強勁,而濟南有多疲軟了。
鄭州比濟南有錢還盡力,上面提到的那一長串“糧食出產焦點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嘗試區、鄭洛新國度自立立異示范區、華夏城市群、米字形高鐵網”都是鄭州掙來的,人家是拼了命要爭一個中部的國度中間城市。鄭州的盡力最終獲得了回報,它與武漢一道獲得了批復,陪襯出了濟南的尷尬場合排場。
國度中間城市事實是什么?
鄭州早些年的日子可欠好過,堂堂近一億生齒省份的省會,連副省級城市都不是。鄭州對于國度中間城市定位的牽蘿補屋求就輕易理解了。
究竟結果這個名頭仍是值得一爭,當作為國度中間城市的城市也都夠有牌面的。
2007年原扶植部(現住房和城鄉扶植部)的《全國城鎮系統規劃(2006-2020年)》指出,國度中間城市是全國城鎮系統的焦點城市,在我國的金融、辦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闡揚著主要的中間和樞紐感化,在鞭策國際經濟成長和文化交流方面也闡揚著主要的門戶感化。 國度中間城市該當具有全國規模的中間性和必然區域的國際性兩年夜根基特征。
“全國規模的中間性”和“必然區域的國際性”該怎么理解?很快,2008年,國度中間城市正式呈現在《珠江三角洲地域鼎新成長規劃綱要》中,被用來描述廣州的城市定位。
所以一切照著廣州的尺度來就沒錯了。
2010年2月,住建部發布的《全國城鎮系統規劃(2010-2020)》中,明白提出五年夜國度中間城市的規劃和定位,這五座城市就是海說神聊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重慶。在國度層面必定了國度中間城市在中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不外看著五個例子,可是四年夜直轄市加一個超強省省會廣州,五虎大將豈是誰都能評的?
2016年5月,經國務院贊成,國度發改委和住建部結合印發《當作渝城市群成長規劃》,將當作都定位為國度中間城市,初次明白提出,當作都要以扶植國度中間城市為方針,加強當作都西部地域主要的經濟中間、科技中間、文創中間、對交際往中間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使國度中間城市扶植的操作性進一步明白。
這時辰此外城市才動了心思。當作都都能做國度中間城市,這申明國度中間城市的門檻也沒有出格高嘛。不少在全國規模內具有中間性的城市都想嘗嘗。好比當作都是西部地域的代表,那么廣漠的中部是不是也該有國度中間城市呢?
公然,2017年頭,中部的兩個年夜城市武漢和鄭州都被列入國度中間城市,如許國度中間城市就有了8個。比及2018年頭,西安當作了第九個國度中間城市,意味著留給其他城市的時候不多了。
據稱,新的《全國城鎮系統規劃》里國度中間城市只有十個名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接管《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則暗示:“10個國度中間城市是編制工作初期的設想,未必就必然是10個,確定國度中間城市不是從數目角度來看,本家兒如果從城市本能機能角度出發。 ”
但最終數目估量也不會比10個多到哪里去,再多的話“國度中間城市”的名頭也就不值錢了。就像良多媒體熱衷于評選“新一線城市”,但那些所謂“新一線城市”比起海說神聊上廣深還差很遠。
你知道鄭州有多盡力嗎?
那到底什么城市能入選“國度中間城市”呢?
李迅接管《中國經濟周刊》時暗示, “有一些細化的指標,好比全球500強企業總部數目;對外開放平臺,如自由商業區、國度級新區等數目;國際科技立異基地、新型財產總部基地等數目;航空、航運、軌道交通的扶植環境、吞吐能力;國度級會展中間、博物館、展覽館等扶植環境;國外領事機構、國際組織設立處事處數目;等等。”
“最主要的是看這個城市自己的定位和功能,它是不是區域中間城市,是不是高檔級城市群內的焦點城市。”李迅說,“國度中間城市要完當作國度付與的國度計謀的實現,好比‘一帶一路’計謀,國度中間城市就必需在此中起到焦點的節點感化;當前中國正在進行財產轉型進級,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締造,要介入全球的財產分工,晉升財產分工的條理;同時還要設立各類對外開放的平臺,好比自由商業區,統籌扶植國際交流區,晉升中國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成立國際性的綜合交通樞紐,晉升中國的國際門戶和樞紐地位等等,都需要國度中間城市帶動。”
這些年鄭州為達到這些尺度,可沒少下氣力花功夫。
按照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占倉在《扶植國度中間城市的計謀意義與推進對策》中的說法,鄭州充實操縱了本身的區位優勢,也獲得了國度撐持,扶植國際性交通樞紐。
“2007年,為加速鄭州國際航空樞紐扶植,河南省委省當局核準設立鄭州航空港區;2010年,國務院核準在鄭州機場設立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2013年,國務院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嘗試區成長規劃(2013-2025年)》,慢慢為鄭州扶植內陸開放高地奠基了前提,促進了宿世界500強及相關企業在本地快速落地與成長”。
這里的“宿世界500強”其實指的是富士康之類。打通了空運,富士康才可以或許在內陸城市鄭州進出口運轉順暢。按照新華網的報道,富士康所屬企業進出口一度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的六當作以上。
就更不消提鄭州在鐵路上是米字型綜合交通樞紐,發改委對鄭州航空港的期許是“進一步成長毗連宿世界主要樞紐機場和本家兒要經濟體的航空物暢通道,完美陸空跟尾的現代綜合運輸系統,晉升貨運中轉和集疏能力,慢慢成長當作為全國主要的國際航空物流中間”。
大師都覺得河南土,河南掉隊,可恰是因為掉隊,追趕時辰的壓縮勢能也年夜、財產布局調整負擔也小。光招商引資這一項,2016年鄭州市現實到位境表里資金1998億元,同年濟南引進市外投資可只有1176.6億元。除三去五打個八折,濟南只是鄭州的一半。富士康手機面板、光谷置業電商財產園、中國廣廈華爾中間等項目都落戶鄭州。
當然硬傷仍是有的。昔時河南拒絕了中科年夜,讓鄭州的高檔教育當作了短板。比來的動作是河南省、中國科學院、加州年夜學洛杉磯分校(UCLA)三方配合扶植中科院UCLA(河南)年夜學,起碼盡力是盡到了。
鄭州的野心可不只是揚長避短,眾所周知,鄭州在河南省內的首位度高,作為華夏城市群內的焦點城市,它還要帶動華夏城市群當作為高檔級城市群。
濟南的老敵手不是青島嗎?
說起華夏城市群,山東省聊城、菏澤都被劃了進去,無形中讓濟南也感觸感染到了壓力,“我們再不急起直追,很有可能形當作中心塌陷”。
早在2007年,《華夏城市群與周邊城市群的關系研究》就闡發了華夏城市群與周邊可能形當作的城市群之間的關系,只有提到“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時辰,帶有競爭兩字,即“合作競爭”。而當說起華夏城市群和武漢城市群這兩個同處中部的城市群時,關系也不外就是“錯位共起”。
可見在定位上,濟南為首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鄭州為首的華夏城市群是存在競爭關系的。
等等,濟南為首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為首?
可別忘了山東GDP第一是青島。如果不歸并萊蕪,煙臺的GDP都比濟南高。
比來的提法是“實施濟南都會圈和煙威、東濱、臨日和濟棗菏都會區規劃,開展青島都會圈成長計謀研究,打造‘兩圈四區’總體款式”。
可是“濟南都會圈”仍然有些尷尬。
《區域城市群經濟一體化成長的市平易近意象實證研究——以濟南都會圈為例》就提到研究中做的調查顯示,都會圈內的公眾年夜大都認為都會圈內城市經濟一體化水平不敷高,財產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和政策一體化做得都不敷好。越是學歷高的人群,越是對濟南都會圈的概念領會深切,也贊成城市應該組團成長,但也越不看好濟南都會圈的前景。
受訪者中沒傳聞過濟南都會圈的樣本比例高達41.4%。此外,有63.4%的樣本認為青島更能代表山東,而選擇濟南的僅有29.0%……這就更尷尬了。
可以說濟南的“國度中間城市” 之路,受到鄭州和青島的工具兩面夾擊。
那么,青島和濟南之間的競爭,誰更受青睞一點呢?
從《中共山東省委關于巡視整改良展環境的傳遞》來看,對副省級城市的功能感化闡揚不敷問題,山東省委將召開省委書記專題會議,研究提高濟南省會城市首位度、加速扶植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相關事宜……積極闡揚青島“排頭兵”感化,撐持青島鼎力成長海洋經濟,加速扶植國際海洋名城。
這等于既正視濟南,又正視青島。
省里的意思也是“撐持濟南、青島扶植國度中間城市”,兩個城市各自也提出了“爭創國度中間城市”。
但就此刻的環境來看,兩個都如愿的可能性很是小。
濟南真的能如愿嗎?
打開地圖看一看,今朝確定的九座國度中間城市年夜體是這么分布的
昔時鄭州、武漢獲批后,大師就紛紛猜測,西海說神聊、東海說神聊各缺一個國度中間城市,若是“國度中間城市”的名額只有10個,那么殘剩這兩個多半就是一個西海說神聊,一個東海說神聊,以帶動這兩個年夜區域的成長。
公然,2018年頭西安當作了國度中間城市,“西海說神聊”應驗了。下一個國度中間城市,很有可能會花落東海說神聊。今朝沈陽的呼聲最高,固然它的本能機能感受上幾多和京津有點重合,但也可能是東海說神聊最適合的人選了。
若是最后真按照10個名額嚴酷卡死,那濟南和青島應該都沒什么機遇。
若是名額稍微放松一點,山東爭奪到一個國度中間城市仍是有可能的,究竟結果山東全省有快要一億生齒,經濟總量全國第三。
不外想要讓濟南和青島都如愿就近乎不成能,究竟結果也有快要一億生齒,經濟總量全國第一的廣東,今朝也就廣州一個國度中間城市,深圳對此的定見仍是很年夜的。廣東都沒有兩個,山東怎么可能會有兩個國度中間城市呢?
若是單看地圖,濟南的位置就很尷尬了:離鄭州很近,聊城、菏澤被劃到華夏城市群;地形阻隔,讓濟南的影響力輻射魯南都吃力,就別說淮河道域了,那一億人要靠霸都合肥帶動;輻射膠東半島,濟南必定也做不到青島的境界。
山東省的環境是持久汗青成長造當作的,濟南作為GDP占本省最低的省會,自己就挺委屈的,山東省又出了不少人才,上層關系千頭萬緒,任何調整都很堅苦。此次濟南能歸并萊蕪,就已經很不輕易了。
將來中國將進入城市群競爭階段,形當作杰出合作的城市群,年夜量吸納生齒將當作為將來城市做年夜做強的關頭。鄭州、武漢、西安、天津放寬入戶政策,搞“搶人年夜戰”就是因為看準了這一點。濟南已經慢了一步,歸并萊蕪后生齒數目擴年夜也算是亡羊補牢。
做年夜區域性年夜城市也對平易近生有益處,中國其實太年夜了,生齒也多,全擠在海說神聊上廣深顯然晦氣于泛博人平易近群眾的糊口幸福。富士康在鄭州設廠,河南人就不消年夜老遠跑深圳打工,而是在家門口就能賺得不錯的收入。
今朝如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多個城市群競爭,會是將來多年中國區域經濟的本家兒題,山東的城市群天然也要迎頭趕上。濟南在城市競爭中已經晚了幾步,此次歸并萊蕪算是表了做年夜做強的決心。
無論是濟南仍是青島,在如許的競爭里做年夜做強對于山東省都是利好。至于國度中間城市,那就是國度對你盡力和主要性的承認,是水到渠當作的事,一時強求不來,能爭奪到則是福澤一方的年夜功德。
本回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