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理解齊豫在《歌手 2019》第六期中演繹的《不要辭別》+《辭別》?
看抱負,微信公號:ikanlixiang。看見另一種可能。
《不要辭別》是作家三毛寫的歌詞,李泰祥作曲,它最早的版本,可以回溯到 1973 年,之后翻唱的歌星很是多,包羅 1998 年張惠妹也錄過。恰是因為李泰祥對《不要辭別》這首歌一向有遺憾,才有了從它衍伸出來的別的一首歌《辭別》,而這兩首經典曲目標背后,是一段盤曲古怪的故事。
不要抱愧,不要辭別,在這火樹銀花的夜里,沒有人會流淚。
齊豫作為公認的李泰祥最滿意的門生,師徒也曾合作過很多諸如《橄欖樹》《祝福》這樣的經典曲目,由她演唱《不要辭別》與《辭別》,實屬不貳人選。
那么李泰祥為什么對《不要辭別》抱有遺憾,后來若何降生了《辭別》,又為什么這兩首歌能放在一路形統一首歌,這時代的故事,臺灣知名樂評人馬宿世芳曾在他的節目《傳聞》里具體回溯過,這里摘錄如下。
1、《不要辭別》與創作者最初的辭別
李泰祥在 1970 年月算是半斤八兩多產,并且跨足很多多少分歧的音樂范疇。他的本行是古典音樂,他是樂隊的小提琴首席,他原本可以平穩地在這個古典音樂的宿世界里,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完全不想這么做。
他一向但愿有更多的嘗試性,和沖破的創作,所以他又一腳踏進了這個最冷門的前衛嘗試音樂的范疇,甚至在七十年月,就起頭測驗考試做電輔音樂。
那樣的音樂當然不成能有任何的市場價值,也不成能靠這個糊口,所以他又把別的一腳,踏在最宿世俗的告白配樂的范疇。那時電視機在臺灣的社會起頭普及,這個電視告白的生意很大,李泰祥在七十年月寫了良多到處頌揚的告白歌。
那時他也從和三毛(也就是作詞人 Echo)的合作起頭,就陸續在測驗考試是不是可以或許跟通俗音樂圈有更多的合作,搭起一座橋梁,讓更多的聽眾可以慢慢地進入嚴厲音樂的殿堂。
說起來三毛也好,李泰祥也好,他們都不是所謂唱片圈的人。三毛寫歌詞是比力隨興式的,她經常寫出來既不押韻,句子也不合錯誤稱的這些長短句。李泰祥作曲也經常會有天外飛來的線條,也很不紀律的。所以他們的合作,居然就撞擊出了幾首此刻被認為是經典的好歌,包羅《橄欖樹》,還有《一條日光大道》,以及這首《不要辭別》。
【不要辭別 歌詞】
我醉了,我的愛人
我的眼睛有兩個你,三個你,十個你,萬個你
不要抱愧,不要辭別
在這火樹銀花的夜里
沒有人會流淚,淚流……
不要,不要扯謊
你的目光擁抱了我
我們的平生已經滿溢
不要抱愧,不要辭別
在這火樹銀花的夜里
沒有人會流淚,淚流……
話說《不要辭別》這首歌第一次錄當作唱片的 1973 年,李泰祥他到美國的圣地亞哥現代音樂學院去深造,去進修前衛音樂,并且他為了籌措盤纏,把良多手邊的作品版權賣給唱片公司,《不要辭別》這首歌,也在他賣斷的這批作品之中。
那時三毛亦剛滿三十歲,還不是家喻戶曉的作家,剛搬去西非戈壁假寓,正要寫下《撒哈拉的故事》。對于《不要辭別》之后的成長,這兩位詞曲創作者那時大要也無暇存眷。
李泰祥昔時把這首歌的作曲費用,賣給歌林的價格,是兩千塊錢新臺幣,以那時的行情來說不算差,可是一旦賣了,這首歌之后在唱片公司的手上,它要釀成什么樣子,找誰來編曲、怎么吹奏、找誰來唱、要唱幾種版本,本來的作曲人、本來的創作人,是沒有權力干預干與的。
2、最早問宿世的版本,并當作為 70 年月臺灣歌手的“必考題”
1973 年,《不要辭別》這首歌第一次刊行唱片,是由一位叫作李金玲的歌手演唱的。
這個最早的版本聽過的人不算太多,她的這張唱片也不算出格暢銷。不外這首歌的伴奏帶,卻是留了下來,唱片公司很懂得怎么樣節流預算,統一個伴奏帶,可以交給很多多少歌手演唱,所以在 1976 年,也就是李金玲版本刊行之后三年,巨星劉文正錄了這首歌,而且很受接待,用的仍是跟昔時李金玲版本一模一樣的那個伴奏帶。
整個七十年月,《不要辭別》這首歌幾乎釀成了歌林旗下歌手的常用考題。統一個伴奏帶,拿出來給分歧的歌星唱,或者稍微改編一下,讓這首歌又從頭冷飯熱炒再上市一次,它釀成了七十年月,幾乎是臺灣歌壇的尺度曲目。除了李金玲跟劉文正之外,洪小喬、蕭孋珠、鳳飛飛、黃鶯鶯,都曾經唱過《不要辭別》。
所有的這些版本,不管是很受接待很暢銷,或者是市場反映比力冷淡,李泰祥本身是都不喜好的。因為他感覺唱片公司沒有尊敬他這位作曲人的定見,完全沒有把這首歌、他原本設想的樣子做出來。
他的感受很驚惶,他形容這個歌被弄當作了東瀛調,也就是說他感覺歌林唱片的編曲,太像日本風行音樂的影子。可是這首歌都已經賣失落了,你又能怎么辦呢?我想李泰祥在那個時辰,心里就放著一個設法,也許有一天,他可以用本身承認的體例,為《不要辭別》這首歌從頭編曲,而且找到合適的人來演唱它,還這首歌原本臉孔吧。
比及這個愿望終于實現,已經是十多年之后的工作了,1984 年李泰祥他終于有機遇為《不要辭別》從頭編曲,而且找到了最合適的詮釋者。
3、從《不要辭別》里降生的《辭別》
她的名字叫作唐曉詩。
那時的李泰祥,他已經是橫跨古典音樂、現代音樂、風行音樂的巨匠。唐曉詩也已經跟著李泰祥一段時候,他們師徒之間的默契很好。
李泰祥為《不要辭別》這首歌,編了全新的伴奏,連系了弦樂和平易近謠,加上搖滾的元素,這是一個美不堪收的版本。
不外唐曉詩演唱這個版本的《不要辭別》,這個讓巨匠心里壓了十多年的一塊大石頭終于可以放下的灌音,一向到此刻,都沒有做過正式的刊行。我們此刻獨一能聽到這首歌,是僅存的半首斷簡殘編。
此刻可以或許有這個傳播的版本,是因為昔時李泰祥方才做完這首歌,他就帶著這個拷貝出來的灌音帶,去上一個夜間的廣播節目,他跟本家兒持人聊到比來的工作,放了這首歌給大師試聽一下,本家兒持人就播出了這前半首,而當天晚上正好有一個聽眾,他拿灌音機把這集節目次了下來,要不是這樣,這首歌很可能就永遠沉埋不見天日了。
可是為什么它到此刻都沒有刊行呢?
那是因為唐曉詩的這張專輯,是在滾石唱片出書,而《不要辭別》這首歌的版權,仍然是歌林唱片公司擁有的,他們分歧意授權。
李泰祥當然是很震動也很沮喪的,他甚至于本家兒動跟歌林唱片說,要否則這樣,你們讓我用這一次,我免費再幫你們譜兩首曲,這樣好欠好?歌林唱片就是不承諾。
這個工作看起來很難辦,李泰祥很悲傷,就去找這個滾石唱片的老板籌議。滾石的老板叫作段鐘潭,在家里排行老三,所以綽號剛好也叫“三毛”。這三毛就去問了懂法令的伴侶,成果他獲得的答復是,因為這首歌的作曲人是李泰祥,所以對方真的要因為作曲而去提告,告李泰祥教員本人的話,這個工作他們大要也不至于要做到這么絕,所以也許可以嘗嘗看,我們把歌詞從頭換失落。
可是新的問題來了,這個歌詞要找誰來寫?所以這個滾石三毛就想一想,他想到一個寫詩又搞小劇場的年青女生,那時才二十八歲,現代詩寫得挺有意思的,就是不曉得是不是寫過歌詞,或許可以找她來嘗嘗看。
李泰祥想一想說,好啊,問問她吧,也許可以嘗嘗看。
這位女詩人,那時寫詩的筆名叫作夏宇。李泰祥對于要從頭填詞這件工作看得出格主要,他出格邀請了夏宇到他家里,彈鋼琴給她聽,詮釋這首歌的旋律走勢。夏宇后往返憶說,她到李泰祥家里,也沒有出格地介懷巨匠在說什么,所以李泰祥語重心長說了一大堆,她回頭就全忘光了,回抵家里,她只花了很短的時候,生怕也就不跨越一個小時,就把整首歌給寫好了。
夏宇感覺寫歌詞,應該是跟寫詩紛歧樣的活。所以她決議要為了寫歌詞這件事,別的取一個筆名,就取了一個叫作李格弟的筆名,要用來頒發這首她生平的第一首歌詞。李格弟她感覺三毛原本的歌詞第一句,“我醉了,我的愛人”,其實太美了,所以她把這一句保留下來。原本的第二句歌詞是,“在這火樹銀花的夜里”,李格弟把它改當作“在你火樹銀花的眼里”,接下來她就撒開來寫,如入無人之境。
她出格滿意,頓時把這個完當作的稿子交出去。李泰祥收到了這個新寫好的歌詞,歌名叫作《辭別》,原本叫《不要辭別》。他一看就說,這歌詞不克不及用啊。為什么不克不及用呢?本來這個夏宇,或者說李格弟,她生平第一首歌詞,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她對旋律的理解,跟所有人都紛歧樣,那個句子的長短跟字數,都合不到一塊。
李泰祥又再看了一次這個歌詞,他感覺寫得其實是好,他想了一會,說,好吧,要否則這樣,我就為你的這個寫錯了的歌詞,再從頭譜一個新的旋律好了。
那時因為整張唱片都錄完了,李泰祥不成能再從頭找樂手進灌音棚里從頭再錄一次伴奏,也沒有這樣的經費了,所以他就算要寫新的旋律,也必需要共同本來那首歌的和弦進行。可是李泰祥他做到了,并且他要親自來和這位女門徒合唱這首叫作《辭別》的新歌。
1984 年年末,唐曉詩的新專輯《黃山》終于刊行,里面有一首叫作《辭別》的新歌,唐曉詩也唱得好極了。然后李泰祥的聲音呈現了,他的歌聲,有一種很強悍的穿透力,有一種狂野的氣質。他唱著《辭別》的歌詞的時辰,你細心聽后面襯著唐曉詩的和聲,她的和聲唱的旋律就是原本那首《不要辭別》的旋律,一前一后彼此映襯。
【辭別 歌詞】
請聽我說 請靠著我
請不要害怕此刻的緘默
再看一眼 一眼就要老了
再笑一笑 一笑就走了
在曾經同標的目的的航行后 各自寂寞
本來的歸本來 往后的歸往后
就算是一首篇幅并不大的風行歌曲,李泰祥也從來不甘于把它做小。
《不要辭別》這首歌,甚至于后來的《辭別》,他腦海中的圖像,永遠是一個樂章式的布局,這首歌在中心進入間奏,我們聽到鼓聲進來了,整首歌進入了搖滾的段落,然后弦樂一層一層地疊加上去,到了第二段的本家兒歌,唐曉詩和李泰祥腳色互換,唐曉詩唱本家兒旋律,李泰祥在后面唱和聲,唱的仍然是《不要辭別》的原始旋律。唐曉詩的演唱,她是真的拋出一切所有,又絕望又超然,又美得不成思議。這首歌的從頭至尾奏,足足有四十五秒,所以最后收從頭至尾的處所,是在全曲音樂表示的最飛騰,這其實是一首不成能更完美的歌。
和《不要辭別》比擬,《辭別》這首歌的翻唱版本,就沒那么多了。不外有膽子挑戰這首歌的,凡是也都拿得出半斤八兩動聽的表示。我本身印象比力深刻的版本之一,是李泰祥親自登臺獻唱的此中一個現場版,那是在 1987 年。
那時方才開放兩岸交流,開放老兵返鄉投親,那時就有這個電視公司,舉辦了為老兵募條目的義演。李泰祥他親自登臺,和那時的巨星崔苔菁一塊同臺演唱這首歌。兩位還在臺上有一段雙小提琴的競飆,這長短常珍貴的汗青鏡頭。
4、流離三十年后的歸宿
盡管有了《辭別》這一首毋庸置疑的經典,我想李泰祥心里,對于《不要辭別》這首歌幾多仍是有點放不下的。貳心里仍是放著這個愿望,總有一天,總有一天,他要還這首歌應有的臉孔。
又過了很多年,到了 2001,李泰祥罹患帕金森氏癥,已經好些年了,可是他仍然有著怎么樣都打不倒的堅韌的生命力。這一年他刊行了全新的小我專輯,叫作《自彼次碰到你》,這是詩人杜十三的一首閩南語的詩《自彼次碰到你》。
這張專輯李泰祥親自演唱了幾首歌,也有他的弟子來從頭詮釋教員的經典作品。這個 2001 版本的《辭別》,把《不要辭別》這首歌也放了進來,由林文俊和徐芊君配合演唱。《不要辭別》和《辭別》的旋律和歌詞瓜代呈現,甚至同時呈現互為和聲,其實是凄絕美絕。昔時那段旋律流離了快要三十年,終于在這里找到了歸宿。
關于《辭別》這首歌,李泰祥還寫下了這么一句話:遺憾是最重的,比幸福還無法忘懷,與完美總差那么一點。
這仿佛也是巨匠平生給本身下的按語。李泰祥昔時那個搭橋的抱負,是不是真的引領了良多聽眾,進入嚴厲音樂的殿堂呢?這我們并不知道,可是我想所有的人城市贊成,李泰祥在所謂通俗音樂范疇締造出的那些經典歌曲,從《橄欖樹》到《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再到《辭別》,都是中文音樂史上最最偉大的佳構。
本文來歷:
看抱負視頻節目馬宿世芳《傳聞》第二季第 16 說《不要辭別》,
馬宿世芳冊本《昨日書》,
完整內容包羅收錄的幾個版本的歌曲可在看抱負收聽完整音頻,
轉載請聯系。
相關:
辭別唐曉詩李泰祥單曲網易云音樂
辭別徐芊君林文俊單曲網易云音樂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