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等于喝農藥?我們又被套路了吧
塔西佗曾在評價一位羅馬皇帝時說過:“一旦皇帝當作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功德和壞事就會同樣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今時今日,中槍的當作了茶行業。清明前后的采茶季,任何一個自媒體的“文章”都可能給茶行業帶來極大危險。
2018年3月初,一篇名為《你喝的不是茶,而是毒藥》的文章,被30多個自媒體轉載,閱讀量大多都跨越“10萬+”。第二天,茶行業協會頒發了聲明,閱讀量才一萬多。顯然,科學傳布遠遠比不了打單有用果。這篇文章其實是來歷于2012年,那時華祥苑、八馬茶業等企業正在IPO(初次公開募股)……還需要說下去嗎?
客歲大火的是方船夫的文章,針對普洱茶濕倉這一冷門問題。好在這是茶的單一品種,好在普洱茶快樂喜愛者浩繁,從普洱收購價錢來看,方船夫此文根基無效。
自從專家在中國有了“磚家”這個寫法后,在一些人群里,相信專家當作了一件很低幼的事。那我們相信什么呢?
打開淘寶,你會發現,人們相信長相好的老爺爺,以及簡單有用的剖明:“我家六代做茶,憑的是良心”。
那誰不忘本誰沒有呢?美髯公老爺爺的演技與長相使人相信,他的茶里沒有農藥,并且也沒有中心商賺差價。在茶行業與方船夫的理論對決中,良多人撐持方船夫,僅僅是因為村上春樹說過,“若要在堅硬的高墻與擊石的雞蛋之間作選擇,我會永遠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這種教條良多,好比“究竟結果是進口的工具”“寧可托其有不成信其無”……所以自媒體每年春天,城市用農藥來拯救本身的流量。
群眾老是依靠故事來理解宿世界的。常識精英在詮釋中若是不供給大好人與壞人,本身就會當作為壞人。
關于農藥殘留的尺度,陳宗懋院士說過一段話可以幫我們理解:農藥尺度的凹凸,取決于擬定尺度的是消費國仍是出產國。就茶來說,歐盟不出產只消費,所以尺度最高。日本既出產又消費,尺度低一些。這是手藝性商業壁壘中的根基常識與游戲法則。
很遺憾,我國在這方面的專家還比力缺乏。盡管鄭不雅應在清末就提出了“商戰甚于兵戰”的理論,但實踐才方才起步。以稀土為例,2015年5月17日,最具傳布性的電視節目《每周質量陳述》報道,海說神聊京市消協組織了一次針對茶葉產物的比力試驗,8個烏龍茶產物和一個茉莉花茶產物,污染物指標不合適國度要求,稀土含量跨越國度尺度要求。此中有武夷星、八馬等聞名商標。這一結論在市場上立即激發了發急性反映。
專家鄭國建說,今朝對茶葉所心猿意馬的稀土尺度是不合理的。一方面,國際上對稀土并無劃定,另一方面,這并非茶農或茶葉企業所能決議或節制的。事實上,國度衛計委曾暗示,稀土元素不完全有害,有些稀土元素對人體健康還有必然的積極感化。
2017年9月17日,《食物平安國度尺度食物中真菌毒素限量》及《食物平安國度尺度食物中污染物限量》正式施行,它打消了植物性食物的稀土限量要求。這意味著茶企將不受“稀土超標”困擾,也不消再付出高額的稀土判定費用。
除草劑草甘膦一向是自媒體的最愛,每當流量不敷時,草甘膦就會被拿出來打單讀者。但國人可能無法想象,這種在國內臭名遠揚,幾乎等同于劇毒的農藥,歐盟是承認的。在金融范疇內,草甘膦板塊持久連結強勢領漲。
這是為什么?草甘膦的相關爭議從2015年起頭。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了草甘膦可能對人類致癌的陳述。隨后很多當局部分與國際權勢巨子科研機構起頭了長達3年的攻防戰(與中國的稀土攻防戰同步)。進入2018年,美國國會不再幫助相關機構。更多國際科研機構發布了對草甘膦有利的成果。此刻的場合排場是,國際上大大都權勢巨子部分起頭信賴草甘膦。而在國內的微信圈,草甘膦當作了最大的毒藥。按照陳宗懋院士的理論,我國是茶葉出口國,尺度應該低于歐美。但事實是,中國的稀土尺度曾經高于歐盟,中國平易近間對于草甘膦的尺度高于全宿世界。
中國平易近間、伴侶圈選擇相信老爺爺,靠譜嗎?百年前,中國茶葉只要貼上“怡和行”的logo,就是全歐洲公認的最高尺度,“怡和行”被清當局壓榨倒閉后,英國商人直接去中國茶農那邊買茶,驚奇地發現,淳樸的白胡子老爺爺往茶里加滑石粉(連結光彩亮光),全宿世界媒體嘩然,不久后,中國從茶葉出口國淪為進口國。
品質只有靠品牌庇護。
品牌需要資金、手藝與時候當作就,白胡子老爺爺不成能守護我們的健康。
作者:曾園
來歷:文章經《今日文摘》授權龍源期刊網發布,原文發布在《今日文摘》2018年第10期,原題目為《品茗等于喝農藥?我們又被套路了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