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輿論緊密親密存眷的“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現象有望終結,今后買房或將按照“套內利用面積”買賣。這對房價有何影響,會降購房當作本嗎?

買房將辭別公攤“魔鬼”?
日前,住建部發布《城鄉給水工程項目規范》等38項住房和城鄉扶植范疇工程規范收羅定見稿,此中《室第項目規范(收羅定見稿)》提出“室第建筑應以套內利用面積進行買賣。”
據領會,這是住建部初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白提出衡宇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買賣。

截圖自《室第項目規范(收羅定見稿)》。
其實早在2002年,重慶就以處所律例的形式,初次對商品房的計價體例做出劃定:商品房現售和預售,以套內建筑面積作為計價依據,商品房生意合同及商品房權證該當載明共用部位及舉措措施。
近幾年,廣州、海說神聊京等地也起頭呈現按套內建筑面積計價的摸索。將來,我國的房地產買賣或將辭別“公攤面積”。
什么是公攤面積?
買100平米的房子,成果現實住進去只有70平,這憑空少了的面積就是公攤面積。
按照2000年起頭實施的《房產測量規范》,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有:
1、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保鑣室等,以及為整幢辦事公共用房和辦理用房的建筑面積,以程度投影面積計較。
2、共有建筑面積還包羅套與公共建筑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羅山墻)以程度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筑面積。
這意味著,不僅電梯、樓道、門廳,甚至門口保鑣室的一部門面積也要由購房者買單。

房本上寫著衡宇建筑面積、專有建筑面積和分攤建筑面積。中新網記者 邱宇 攝
以一線城市某樓盤舉例:共有4148套房,以均價4萬元/平米計較,假設開辟商每套多算0.1平米的公攤面積,那么整個樓盤就可多賺1659萬元。
公攤問題積弊已久。近年來,跟著房價上漲,部門開辟商乘隙推高公攤系數取利,部門室第跨越了30%。
實際的問題在于,現有的法令律例并沒有對公攤系數設心猿意馬上限。
公攤面積有哪些貓膩?
為公攤面積買了單,就擁有其所有權和利用權。但公攤八門五花,加上開辟商很少明白公示,購房者底子不知道哪些公共面積是本身的,更別提利用了。
據一位不肯簽字的業內助士介紹,開辟商在打點房產證前,要請測繪公司去實地測量,隨后出具測繪當作果陳述,里面有具體的建筑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環境,并將其交給開辟商。
也就是說,測繪企業和房地產開辟企業對于公攤面積都在哪些處所,最為清晰。但問題在于,開辟商并不會把這份有具體公攤環境的測繪當作果陳述交給購房者。
這也導致公攤面積壓在良多貓膩,好比反復公攤、反復收錢。
“有些小區的消防應急場合等區域已經被算作公攤,卻又被劃當作車位再次出售,這屬于反復公攤。”山東名仕宜居扶植項目辦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清華說,這樣的車位沒有產權,只能利用,不克不及讓渡。
再好比,業本家兒的公攤面積被拿去取利。王清華說,還有一些被算作公攤的物業用房,按事理是業本家兒所有,物業公司該當標的目的業本家兒繳納一部門費用,但實際中很少有人會這么做。

海說神聊京豐臺區某室第門廳處貼滿告白。中新網 謝藝不雅 攝
記者2018年曾調查發現,海說神聊京某小區共有20個電梯、60個電梯告白位。假如不考慮平臺抽當作,那么一個告白位一年7200元,小區物業出租60個告白位,每年能收益43萬元。若是把電梯告白的收入返還給業本家兒,就可以少交近一半的物業費。
“小區電梯、樓道、門廳的一些告白位,也是業本家兒所有,前期開辟商或后期物業公司接管后出售告白位取利,莫非不該該標的目的業本家兒交錢嗎?”他說。
消費者擔憂激發房價上漲
“面積不是買不買房的焦點問題,代價才是問題。”
“室第建筑以套內利用面積進行買賣”會讓房價上漲嗎?這是良多人關心的問題。
“80后”王宿世明(假名)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看到這個動靜,第一個問題就是擔憂房價是否是以上漲。
王宿世明前年在老家的省會城市買了一套房,買賣面積是99平米,總價89萬元。但客歲交房時辰,他測量了現實利用面積,只有60多平米,對一家四口來說,住得有點憋屈。
他打算來歲再買一套大點的房子,但公攤面積是他最擔憂的問題,是以他決議買二手房,“這樣能明白知道利用面積有多大。此刻擔憂是‘按套內利用面積買賣’政策一旦實施,二手房是不是也會漲價,這樣錢就不敷了。”
與王宿世明一樣擔憂的人不在少數。

截圖改過浪微博。
在新浪微博,熱點話題#室第按套內利用面積算#截至2月23日14:06,閱讀已1.3億,會商3.4萬。
良多網友紛紛介入會商:“打消公攤,房價又要上漲了!”“打消公攤面積是功德,但可別演變為房價上漲的來由。”“房價又得大漲!”
有網友甚至譏諷:“羊毛出在羊身上,按建筑面積算,每平米一萬二,改當作套內面積,每平米一萬六。”
房價和物業費等真會漲嗎?
室第建筑以套內利用面積進行買賣對房價的影響,不只是消費者熱議,也是地產圈研究人員會商的議題。
海說神聊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間本家兒任樓建波說,一套房子的總價是固心猿意馬的,若是按照套內面積來算,那么每平米的單價必然會有所提高。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則認為,這只是一個計量尺度的轉變,不會改變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走勢,對房價沒有較著影響。
“除了生意的價錢,物業費、房產稅等相關稅費也是按照面積來收取的,尺度改變之后,這些稅費的單價也會響應提高,但總價不會有太大轉變。”楊紅旭說,對通俗室第(140平方米及以下)和非通俗室第(140平方米以上)面積的規定尺度也可能會有調整,但近年房價大漲,良多城市都沒做調整,將來劃分通俗室第和非通俗室第的概念將會淡化。

資料圖:購房人在樓盤看沙盤并咨詢售樓工作人員。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整體來看,改當作按套內面積計價之后,對人們的現實購房當作本根基沒有影響。” 華夏地產首席闡發師張大偉說,與現房和二手房比擬,套內面積計價影響最大的是期房發賣。
“現房和二手房的房本上會明白標出套內面積和建筑面積,公攤系數是固心猿意馬的。但采辦期房時,考慮到現實建造過程中的各類身分,公攤系數是會轉變的。”張大偉暗示,用套內面積計價,開辟商就沒法子在這上面做文章了。
與楊紅旭不雅點分歧的處所,張大偉認為,對于購房者而言,物業費等因為建筑面積衍生的收費有可能會降低。
需要注重的是,公攤面積并不是越小越好。 “若是開辟商過度擠壓公攤,會導致社區品質下調,包羅樓道、會所、大堂等公共面積縮水。”張大偉說。

資料圖:湖南長沙一樓盤地盤上,推土機正在功課。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按套內面積買賣有什么益處?
“即即是統一個小區,分歧樓層、分歧位置的房子公攤系數都有可能是紛歧樣的,人們若是不領會這些細節,在買房時就很可能吃虧。”楊紅旭說,“室第建筑以套內利用面積進行買賣,信息更為透明,也能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樓建波也認為,“其實無論按哪種體例,最關頭的是把尺度擬定清晰,能讓人看得大白。”
“我們在比對國表里室第相關數據的時辰會碰到一些問題,好比,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跨越了日本和歐洲等良多國度的程度,但其實,這些國度是用套內面積積算的,而我們用建筑面積。”楊紅旭說。
他還暗示,中國的房地產辦理行業尺度在不竭優化,按套內面積計較是住房財產成長到當作熟階段的必然成果,也是與國際接軌的表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