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歐佳麗愛吃而中國人不愛吃的食物?
波特蘭花,Student Counselor
1. Fennel / 茴噴鼻根
中國人吃茴噴鼻吃葉兒,美國人吃茴噴鼻吃根兒。他們一般會烤著吃,或直接切了丟在沙拉里。茴噴鼻根在嫩的時辰比力脆,但不是剛下秧的黃瓜的爽脆,而更像家腌榨菜頭的那種有嚼勁的脆;味道與茴噴鼻葉相似,但更清甜。老了之后質地堅韌,味道也厚了一層。
中國人一般可以接管茴噴鼻根的味道,但美國人非烤即生的烹飪法使這種清噴鼻微澀的作物變得難以進口,所以我小我一般把它切碎了看成包子餃子餡,很是好吃。
2. Beet Root / 甜菜
斑斕的顏色,寵萌的外形,卻為難了廚娘——這就是甜菜。甜菜固然個頭小,但倒是蔬菜里最難熟的:通俗鍋里需要煮 45-60 分鐘,高壓鍋 15-20 分鐘。它進口微甜,但嚼兩口之后,它會從果肉里釋放出一股灰塵的味道——對,你沒看錯,感受確實像吃土。
在美國,你可在蔬菜架上找到新穎甜菜,也可以在罐頭貨架上找到罐裝甜菜,只是罐裝甜菜掉去了它柔中帶剛的質地,只剩一坨進口即爛的甜疙瘩。美國人一般會用甜菜做“彩虹沙拉”和自然染色劑。
我小我出格喜好的甜菜服法,一是與冷凍草莓和冷凍櫻桃夾雜打奶昔,機械保舉 vitamix,其它牌子輕易打不碎,喝奶昔會釀成吃奶昔;二是夏日做越南米紙春卷,配醬油魚露花生醬。
3. Basil / 羅勒葉
羅勒葉近幾年也上了中國人的餐桌,但只是用作西餐點綴或調味料。美國人卻有一種跟意大利人學的大量食用羅勒葉的服法:Pesto 意面醬。Pesto 的做法是把一堆羅勒葉、幾把松仁、半杯橄欖油、兩瓣蒜和一些帕爾馬奶酪放在摒擋機里攪碎,然后伴各類外形的意面和意式湯。
Pesto 醬在美國超市里很常見,但超市的瓶裝 Pesto 一般不消昂貴的松仁做本家兒料(前天看到松仁的價錢已達$22.99/ 磅,Costco 的 1.5 磅袋裝松仁也漲到了$24.99),而會用廉價的核桃仁取代,使味道大打扣頭。
美國的羅勒葉可以買盒裝的,也可以在超市買一棵連根帶葉的植物。我小我對 pesto 是一口都吃不下去,但我家別的四口人是 pesto 的超等粉絲,以至于他們每周一的午餐就是 pesto 意面。
所以,我每月初城市買兩磅羅勒葉,回家后當即做當作多量 pesto 醬冷凍起來,接下來一個月的每周一的午飯就有下落了。(娘的,怎么聽著這么悲催?忙活半天本來只是解決了一頓午餐罷了?孩子多了害死人啊!)
4. Caper / 酸豆(續隨子)
續隨子是中海一帶一種多年生多刺灌木的花苞,采集后用醋、濃鹽水和酒腌了,就當作了酸豆。這個工具對美國人來說,就像酸豆角對我們一樣,屬于下飯物;但因為兩地腌制法的分歧,酸豆的味道對中國人是 acquired taste(需要磨合才能逐漸喜好的味道)。
我小我強烈保舉一種酸豆食譜:酸豆小茴噴鼻配三文魚 / salmon with caper and dill leaves。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失落,諸君有機遇不妨嘗嘗。
5. artichoke / 洋薊
我在家追劇端賴雞爪鴨脖,我老公追劇靠的是嗦洋薊。這工具是一種菊科植物的花,據說有保肝利膽的功能。它的體積有如當作年男性的拳頭,但能食用的部門只有花心部位那一小塊,所以吃的時辰,要把花瓣掰下來放在嘴里“嗦”其從頭至尾部。
美國人對它的烹調法一般是蒸煮或烤。它口感黏糯,味道微甜,因為服法費事,所所以健康人士追劇的好伙伴。
市場除了新穎洋薊,還有腌制的罐裝酸洋薊心。這種酸洋薊心吃起來便利,但味道很沖,需要持久磨合才能博得中國味蕾的芳心。這種痛心用來做白醬 /Pesto 醬披薩餡很是甘旨,而配西紅柿紅醬就減色一些,因為二者都是酸的,味道互消。
所謂白醬,就是 ranch 沙拉醬和蒜蓉夾雜的醬,Pesto 醬請看第三條,感激 @豆子彩虹爸 的提醒和保舉。本條最后兩張圖,一張是我在后院養的洋薊,一張是我做的披薩上的酸洋薊心。
6. Garbanzo Beans / 鷹嘴豆
鷹嘴豆中國人會吃得慣,但它在中國不太普及。它的個頭比通俗豆子大——煮熟之后足有小拇指尖那么大——所以用來煮粥感受有點不三不四。
據說鷹嘴豆是所有豆類中營養素最全的。它的淀粉含量很高,口感像栗子,但不甜,所以更有被調當作多種口胃的潛力。
美國人對鷹嘴豆的食用方式是從中東學來的:一碗熟鷹嘴豆,插手幾勺芝麻醬、一瓣大蒜、三五滴檸檬汁,打當作豆泥,蘸蔬菜和各類面餅。鷹嘴豆卵白質含量爆表,所以打當作泥比其它豆類更柔潤。
若是在打泥過程中插手半個甜菜或一把菠菜葉子,成果將長短常令人驚喜和興奮的。
7. Guacamole / 鱷梨醬(瓜卡摩利)
鱷梨 / 牛油果在國內越來越常見了,所以不消多做詮釋。美國人從墨西哥人那邊學會了用牛油果做鱷梨醬:兩只鱷梨去核,插手一顆青檸擠出的汁、洋蔥粒、番茄粒各一勺,兩瓣蒜的蒜蓉和一些噴鼻菜葉,用杵子搗碎或用手撓碎就當作了。
鱷梨醬的味道沒有任何食物與之相似,只有吃過才知道。它的質地很像有顆粒感的美乃滋,所以可以用來做蘸醬,也可以抹在漢堡和肉卷上。
中國醬和西方醬的分歧之處在于:中國的醬是發酵的,西方的醬則省略了這個步調。——陳曉卿《至味在人世》(原文忘了,大體就是這個意思)
8. lentil / 扁豆
這種發源于中東的小豆子是美國人餐桌上的常客。扁豆有良多種,但最常見的有三種:綠豆、黃豆和法國斑豆。綠豆和法國斑豆不同不大,但黃豆易煮,煮爛后即與水相融,是做濃湯的好材料。
扁豆味道跟我們日常平凡吃的豆子差不多,但口感略差,因為無論你怎么煮,都煮不散它的“沙性”,吃起來不潤滑,總感受嘴里有小顆粒在隱約作祟。
美國人一般用扁豆煮扁豆湯,像我小姑子那種素食本家兒義者還會用它們做漢堡的“肉餡”,味道其實不敢捧場。
?
?
?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