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前提是什么?是導演的一個設法?仍是有初步的綱領或故事規劃?
凡是是監制、制片人或導演直接跟編劇聯系,提出命題或故事設法,這個設法簡短到言簡意賅就能歸納綜合,而后由編劇完當作初步綱領,三五千字。綱領被資方承認,就能簽約成長項目。
除了常見的開會腦筋風暴、本家兒創一路湊故事之外,也有編劇零丁把控故事創作的。這時辰,編劇半斤八兩于承擔了故事創意和籌謀的工作。我做編劇十年,沒接觸過籌謀,都是跟制片方或導演談,小我完當作構想。噴鼻港片子片頭,有“故事”的簽名。國內影視業的分工沒那么邃密,有時辰片頭列一堆籌謀,是情面、論資排輩仍是名副其實很難說。本色上腳本的前期階段是“故事籌謀”,這部門工作若是沒有鞏固,寫當作的腳本要翻天覆地去改,會額外花費良多時候。
像此刻大熱的“IP”,熱點小說、甚至歌曲都售出了影視改編權,這部門是“故事概念”,有些內容扎實的小說供給了故工作節、人物設心猿意馬和人物關系,但依然需要有經驗的編劇將其轉化當作腳本,不然 IP 就是空頭。
委托創作最常見,而由編劇小我構想并最終將故事概念拍攝當作大銀幕作品,似乎僅是作者導演的專利。少數與聞名導演合作、有當作熟作品的編劇或許能實現這一步。總體來說,編劇是被動的,自立權小,在故事構想上,缺乏自我闡揚的空間,依靠于命題或改編。因為自創的故事和腳本一旦賣不出去,耗失落的當作本就要本身承擔,也造當作編劇不敢投入自立創作。
2. 關于組織架構和吐槽
沒跟過劇組,腳本心猿意馬稿就完當作工作。吐槽不解決現實問題,有那功夫還不如多鉆研營業。
3. 編劇的收入是怎么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冊本作家的區別在哪?
小我編劇好說,團隊合作,按照對腳本進獻的幾多分派稿酬。若是腳本過硬,編劇稿酬可以占片子當作本的 3-5%,因為腳本是全片的基石,決議最終完當作片的質量。但現實環境,可能 1%都達不到。一方面腳本面對不竭點竄的命運,有時辰是腳本確實不達標,導演甚至其它本家兒創都介入了點竄打磨,有時辰是地位問題,知名度和片方的正視水平直接決議了編劇待遇。以文字餬口,拋開名氣身分,編劇薪酬比專欄作者、冊本作家更高。
4. 編劇今朝是雇傭制的,仍是半斤八兩于自由從業者?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為什么有這樣的說法?
編劇是自由職業,很少有影視公司聘用,一般是經由過程人脈介紹或本身投稿。從入門來說,編劇的門檻并不高,我沒有受過科班教育、也沒看過任何腳本和教材的環境下,就完當作第一部電視劇的 9 集腳本,后來在央視八套首播。第一個戲就有簽名,那時稿酬也高于平輩。這些不算是門檻。真正的門檻是要在眼下這種工業和市場情況中,做出不同凡響、精美講求的作品,反而會感應處處受牽制。也就是說,進門不難,在這個行業越往深處走,門檻越高。
編劇是一份熬煎人的工作,我每一天都想死,寫腳本到難的時辰,天天都想死。每一天都感覺這件事的確是太難了,或者是接到一個定見,或者是面臨一個挫折的時辰,都很疾苦,可一旦過了,其實倒也沒有所謂了。你想死想多了也就無所謂了,甚至就釀成一種治愈了,越來越皮實。所有的創作都是被逼出來的。
舉個例子,《狗眼看人心》這個腳本,是一件發生在我伴侶身上的真事,片子中呈現的故事真實水平跟實際的契合度能達到 70%到 80%,我有意識地對本家兒角余峰的家庭,余峰與亮亮的夫妻關系做了一些戲劇化的設置和改動,但其他的本家兒要人物和情節根基還原真實,像是老侄女,地痞小田,還有柴密斯,包羅他們在片子里說的臺詞,都有半斤八兩一部門是真實還原。比如“我可不是一小我,我還有一幫兄弟” “你們昨天三更 2 點關的燈吧,我們就在你家門口,都看到了” 等等。
片子中受傷的小狗尼蔻的病情,包羅余峰用一把傘去招架藏獒的進犯,都是真的。從我們做編劇的角度,要去寫真實的故事,寫真實的人物,都是經由過程采訪,經由過程盡量地去跟采訪對象挖掘盡量多的細節來塑造。可是你永遠都不會找到一個發生在本身糊口里的事,會有這么多細節能讓你寫。
這個腳本其實是我到今朝完當作得最快的一個,初稿也就兩個多月,后續改了幾稿,開拍前,為了知足各類實際拍攝前提,又改了一兩個月。
腳本創作中卡住我的處所本家兒要在于,在那么多真實的素材里面,若何把它的戲劇性提掏出來,因為其實真實故事與戲劇性的連系是一個會打斗的過程,究竟結果真實事務的過程很是瑣碎,比如你有一千片葉子,但你要在里面找可用的五片到十片。
若是是寫一個虛構的故事,就像是空架樓閣,是憑空拔地而起的這種體例,相對來講反倒更輕易搭建。可當我試圖去搭建《狗眼看人心》這個有真實事務為底本的故事時,我感覺很解體,真寫起來會發現越寫越沒勁,因為它就釀成了瑣碎的天然本家兒義的那種工具,就是出格平,它平到你原本認為出格有戲的處所,也不顯戲了。
因為糊口的素質是狼藉的,戲劇的素質是布局,素質分歧,若何從狼藉中找到布局?你心里有兩小我,兩個作者,一個是供給素材的作者,一個是做戲劇布局的作者,兩小我一向在打斗。
作為編劇,心理扶植很主要,尤其是年青編劇。你要相信你不是一小我的時辰,你心里就好受多了。不是你一小我堅苦,不是你一小我寫不出腳本,每小我都一樣。我是中心戲劇學院的教員,我跟我的學生們說:你們想好,做編劇這行太苦了,你要不喜好你是對峙不下去的,你若是是為了飯碗,是為了名利,那是你對這行有曲解,你走到哪個階段城市退卻的。編劇這行太苦了,你看劉和平教員,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們編劇界神一樣的存在,他的那種創作狀況,他的創作理念,他的才調都是最頂尖的,但他也很焦炙,他能一成天躺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因為創作陷入了瓶頸,他得設法子。花了一個月寫完的工具,感覺欠好,不要了,他跟其他編劇一樣苦,但他所有的樂也在這里,所有的自我認同也是從這里來的。劉和平教員已經是編劇界的大神,他也依然會為創作很疾苦,這是沒有個頭的工作。你要創作就沒頭,但也因它為沒有頭,所以有樂趣。你要有頭了,這事還干它干嘛?
編劇是一個出格職業,有一個出格大的益處,就是極其公允。你要能寫,沒有人攔得住。不消扯什么老板,不消扯什么機遇,你此刻有好腳本,明天就可以找到拍攝機遇。
同時編劇這條路,很難,很苦,不要指望寫個三、五天,寫個一年就能到位的,你上大學,也不會說剛上一年就焦急結業,這是四年的事。好比說你從一個打字員、記實員出發,到拿到一個簽名編劇,最終到一個自力的創作編劇,你給本身打算幾年?歸正我走了十年,并且這條路我仍然很是幸苦地繼續往前走。
上面的謎底本家兒如果關于片子電視編劇的,我來說一點關于戲劇編劇的吧。
1.工作的初始前提可能有良多種,好比一個劇院出錢請編劇寫一出戲,這種叫 Commission,能拿到 Commission 的編劇一般都是已經嶄露頭角或者出了名的;或者一個以前合作過的導演想拍一出戲,所以請編劇來寫。對于編劇本身來說,最起頭的可所以一個設法,一個瑣細的片段,甚至一句臺詞,或者本身想象中的開場或結從頭至尾時的畫面。有些人喜好在真正動筆之前列一個提綱,把整個戲的根基布局規劃出來,即李漁說的“立本家兒腦”。當然,寫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點竄或推翻這個規劃;也有的人傾標的目的于不列提綱,感覺這樣會把本身限制住,他們更喜好摸著石頭過河,邊寫邊決議故事接下來的走標的目的。這是小我愛好問題,我方向于前者。
2.戲劇作品和片子電視分歧,大大都時辰都只有一個編劇,合作的話一般也不會跨越三小我。若是一部劇沒有一個專門的編劇,而是由導演提出一個概念,然后由全體演員配合完當作一個故事布局,這樣的形式叫 Devised Theatre,賴聲川早期的良多作品就屬于這一類。他作為導演,率領大師一塊構想,所以連具體的腳本也沒有,是后來為了出版才專門又按照回憶、灌音、錄像等把那時表演的文本清算出來。片子和電視行業里,至少從我聽教員講的,組織布局加倍較著一些。拿片子來說,有人只供給故事的梗概,然后有人負責具體的臺詞;電視的話,一部劇的最頂端是 Creator,他們凡是也是整部劇的出品人,他們為整個劇心猿意馬下基調,而具體每集的故事和臺詞一般是由一個編劇團隊(幾人到十幾人)來完當作的。
3.戲劇編劇最經常吐槽的應該是導演。因為把紙上的文本搬上舞臺,使之變得有血有肉,需要導演和編劇步伐一致,有互相契合的設法,最害怕的就是導演完全誤讀了編劇的本意,把一出嚴厲的正劇排當作了鬧劇。當然編劇也要學會在合作的最初階段標的目的劇組,尤其是導演清晰地介紹申明本身的作品。別的經常被編劇吐槽的是劇構,即 Dramaturg。好的劇構可以或許為腳本點竄和排演進獻需要的事實信息(半斤八兩于參謀的職務)提出值得導演和編劇思慮的問題。而糟糕的劇構只會說“你的戲太長了,得砍失落一些”或者“這個場景有弊端,讓我來把它修好”,甚至“我也進獻了不少,到時辰編劇也寫上我的名字吧”。腳本不是個病人,不是個有 BUG 的程序。并且,若是你想當編劇而且相信本身有這樣的能力,就去寫本身的腳本,請不要來腆著臉對別人的工具比手劃腳。
4.在美國,戲劇編劇的收入大要是這樣組成的:1)Commission,若是有的話;2)各類競賽的獎金,若是能獲得的話;3)各類藝術基金會的 Fellowship 或者 Grant,若是能申請獲得的話。很顯然,這些都不是固心猿意馬收入,并且都是可遇不成求的(除非你已經很出名,Commission 多得接不外來)。此刻已經不是 18、19 宿世紀,每個劇團都有固心猿意馬的駐團編劇,好吃好喝養著。若是想要有固心猿意馬的收入,大學傳授當然是最抱負的選擇,可是要獲得這么一份工作,起首得獲得承認,得些獎什么的,很不輕易。所以良多剛上路的編劇都是找一份甚至兩份不相關的工作養活本身,操縱剩下的時候寫工具。
5.絕大大都(95%)都是自由職業者。
6.我感覺所謂“門檻”有兩大組成要素:1)先天;2)盡力水平。先天是個很玄的工具,沒有固心猿意馬的尺度。盡力水平很簡單,下了幾多功夫就是幾多功夫,古往今來沒有變過。所以門檻不存在低了或者高了的問題。外部前提方面,借助于各類新興媒體,編劇是有了更多的渠道讓別人看到本身的作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