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作貓的狗,德國媒體心理在讀,科研學渣汪。。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正好我此刻的做的一個項目就是VR 中的 self malleability(自我可塑性)。現實上我們的自我感知長短常不不變的,我們會因為各類身分而對本身發生紛歧樣的觀點。可能我今天感覺本身的顏值對不起人類的進化,明天又感覺本身代表了物種美的極限,后天又感覺本身是獨身狗的確是對社會的風險(我:汪!)
回到這個問題上,在浩繁影響我們對鏡子中自我感知的身分中,我挑了幾個有意思的例子講講,大師如果真感樂趣想要領會更多,仍是有機遇看看心理學的科普教材。
意大利的一位心理學家測驗考試系統得研究這個問題。他要求嘗試的介入者在暗淡的燈光下凝望鏡中的本身。十分鐘后,66%的介入者暗示感受到了本身臉部發生了龐大的形變,28%的人看到了一個鏡中本身釀成一個不熟悉的目生人,48%的人看到了鏡中的本身釀成了奇幻或怪異的生物。
對于這種現象,他經由過程研究找到了背后的原因。謎底是大腦對于面目面貌信息整體仍是局部加工。凡是來說,對于面目面貌,我們的大腦會把五官等信息一路加工,從而經由過程視覺識別出本身的面目面貌。可是因為長時候地凝望,大量的視覺刺激下,我們的大腦就會從面目面貌信息的整體加工模式切換到加倍省電的局部加工模式(節能模式已開啟)。這時辰,快休眠的大腦只會重點加工部門面目面貌的信息(好比嘴部),這種注重力的集中會導致相關部門在感知的時辰被放大(櫻桃小口釀成血盆大嘴),所以天然感受本身的臉發生了龐大的形變。
這種注重力的選擇現象又稱作Troxler's Effect。再通俗一點的詮釋,這近似于你用手機攝影的時辰,選擇哪里作為對焦的核心。當你把核心只放在一部門臉上的時辰,剩下的臉天然就會發生恍惚甚至融入布景。這時辰看這張照片,天然會感覺這張臉一會兒變形不熟悉了。
心理學家們后續的研究發現,比擬于通俗人,精力割裂癥會加重這種幻覺的發生。也就是說,“瘋子”更輕易看到鏡子中的怪異影像。看到這里的時辰,你腦中有沒有閃過一些經典的可駭片子橋段,公然藝術都是來歷于糊口啊,哈哈。
在嘗試中,此中一些介入者只會看到長得很是抱愧的模特,而另一些介入者只會看到各類顏值驚為天人的模特。嘗試成果發現,那些看到抱愧長相模特的介入者都感覺鏡中的本身美爆了(人類的自戀素質)。而那些看到都雅模特的介入者城市感覺鏡中的本身奇丑無比。。正所謂,沒有比力就沒有危險。。
經由過程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自負自傲的人最斑斕(至少本身會這么感覺)。。所以列位小少年小少女們,若是你們對本身的顏值不對勁的話,除了韓式換頭術,還可以多培育培育本身自負自傲的感受,或者隨便從街上抓住一只獨身狗一路配合開啟美顏的新糊口(我:汪汪!)。。。
祝好,汪。。
Cai, J., Zheng, Y., Li, P., Ye, B., Liu, H., & Ge, L. (2018). The effect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one’s own face.i-Perception,9(2), 2041669518765542.
Caputo, G. B. (2010). Strange-face-in-the-mirror illusion.Perception,39(7), 1007.
Caputo, G. B., Ferrucci, R., Bortolomasi, M., Giacopuzzi, M., Priori, A., & Zago, S. (2012). Visual perception during mirror gazing at one's own face in schizophrenia.Schizophrenia research,140(1-3), 46-50.
Cash, T. F., Cash, D. W., & Butters, J. W. (1983). " 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Contrast Effects and Self-Evaluations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9(3), 351-358.
Hu, Y., Liao, S., Luo, W., & He, W. (2013). Effects of self-esteem on self-face recognition: An eye movement study.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1(06), 40.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