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是宿世上最夸姣的事,而我感覺,愛可能是宿世上最復雜的事。每小我的設法和感觸感染是紛歧樣的,表達體例也不盡不異,兩人相愛必然呈現各類各樣的模式,有些很甜美,有些則算得上虐戀。
我有個伴侶就處于一段虐戀之中。他和我說,女伴侶缺乏平安感,經常擔憂本身被丟棄,所以他很少外出,經常陪著她,還標的目的她做出包管,本身會一向這樣愛她。兩人好的時辰膠漆相投。
令他感應困擾的是,女伴侶有時會脾氣大變,求全譴責他不負責任,對本身毫不關心。但他并沒有做錯什么事,越是要標的目的女友回嘴,她的情感就越激烈,甚至揚言分手。
可是,僵持一陣子后,女伴侶似乎又忘了本身之前發過的脾性,會恢復到甜美溫柔的狀況,說我伴侶出格好,最能理解和關愛本身。這樣的環境頻頻發生,讓我伴侶感應很無力。
聽過他的描述,我察覺到在他們的戀愛中有個主要特征:女生對關系的評判,在好與壞在兩個極端敏捷擺動。這種特征凡是呈現在“邊緣型狀況”(borderline states)的人身上。邊緣型狀況不僅會表現在感情關系中,也會影響一小我糊口的方方面面。
(注:一小我有邊緣型狀況,并不料味著ta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會商邊緣型狀況,也不是病理學診斷意義上的寄義,只是一種人格特點,紛歧心猿意馬組成問題或疾病。)
那么,為什么有些人會擁有這種狀況,又該若何應對這種狀況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鴻溝感,對我們的正常糊口來說很是主要。
小我鴻溝,是指我們要分清哪些事是本身應該承擔的,哪些事是別人應該承擔的。情感鴻溝,是指在感應哀痛難熬的時辰,我們要領會這是出自自身,仍是受到他人的影響。
這些鴻溝就像一層皮膚,將我們與他人區分隔來,將心里宿世界與實際宿世界區分隔來,讓我們知道本身是誰,也讓我們領會別人真實的樣子。
而擁有邊緣型人格特質的人,卻貧乏某些這樣的清楚鴻溝,輕易讓本身的糊口陷入必然水平的紊亂。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邊緣型狀況在實際糊口中可能的具體揭示:
1. 在自我熟悉上缺乏不變性
邊緣型狀況的人往往貧乏不變的自我熟悉,沒有相對明白的自我形象。有時辰他們感覺本身布滿力量,很是自傲,似乎是萬能的存在,但有時辰他們又會感覺本身仿佛虛弱無力,一無可取,很是自卑,而這種改變往往是俄然而猛烈的。
或許恰是因為缺乏相對固心猿意馬的自我形象,他們有時會感受本身仿佛底子就不存在,也經常受到慢性的空虛感的困擾。
2. 在情感和思維上較為偏執
邊緣型狀況者比力敏感,一些極其細微的刺激就可能激發他們龐大的情感轉變,這種轉變在良多人來看與外部刺激并不匹配。好比,一小我和他們語音聊天,走進電梯后旌旗燈號姑且間斷,恢復旌旗燈號再接通語音時,他們可能就已經很是不高興,甚至憤慨地求全譴責對方。
在思維上,邊緣型狀況的人會顯出必然的偏執性,考慮問題時輕易陷入非黑即白的狀況。

3. 在親密關系中陰晴不心猿意馬
在工作情況或特心猿意馬的社交場所中,有些邊緣型狀況者表示得很是優異,并沒有受到這種人格特質的過多影響。而當進入親密關系中,因為不再是相對固心猿意馬的社會腳色,一小我受到邊緣型狀況的影響凡是會更為較著。
邊緣型狀況的人對被遺棄有著強烈的焦炙,哪怕這只是本身想象出來的,他們也可能做出某些激烈的行為進行避免。好比,他們會不竭打德律風,想要聽到對方承諾必然會愛他們,或是要求對方立即回到本身身邊。甚至在有些時辰,他們會做出某些自傷行為,強逼對方賜顧幫襯和關愛本身。
強烈的南北極晃動,同樣是邊緣型狀況者在親密關系中的特征。有時,他們將另一半抱負化,感覺對方是最懂本身、最愛本身的人;有時,他們又可能過度貶低對方,感覺對方毫無責任,沒有任何支出。
所以他們在親密關系中的狀況往往很是糾結,難以分辯本身到底是愛一小我仍是膩煩一小我,有時恨不得立即分開一小我,分開后又肝腸寸斷感覺無法分開這小我。
4. 在伴侶關系中頻頻絕交
當邊緣型狀況的人需要幫忙的時辰,他們可能會頻頻扣問本身的多位伴侶,確定本身的設法是否可行或是追求建議,也以此表達本身對對方的器重,將對方視為一個抱負化的靠得住存在;但有時,他們又會對伴侶進行很是消極的評價。
若是兩人無法進行適度地順應和調整,可能會隔離交往一段時候,再恢復友情關系;在特心猿意馬前提下,甚至會發生頻頻絕交的環境。
當然,良多人在某些特別前提下也可能履歷近似的狀況,而只有持續、持久地揭示出以上特點,我們才可能會將之稱為邊緣型狀況。
若是一小我邊緣型狀況的水平很是強烈,而且對小我的社交關系和糊口健康造當作了嚴重影響,可能會被診斷為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有些BPD患者能連結正常的工作,只在親密的關系中(好比在家庭、愛情或婚姻中)受到影響;而有些患者會有自殺傾標的目的和行為,需要入院治療(Kreger,2002)。


從以上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邊緣型狀況最凸起的特征是一種割裂式布局(splitting):好與壞都是絕對化的,并且無法同時在一小我身上,就像黑與白這兩種較著對比的顏色一樣,中心沒有灰色的過渡地帶。
對邊緣型狀況的人來說,一小我可以此時是好的,彼時就是壞的,但很難在統一個時刻既有好的處所,也有壞的處所。那么這種割裂式的精力布局式是若何形當作的?
精力闡發家梅萊妮·克萊茵將人的心理狀況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偏執-割裂心位(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處在這種狀況的人會將自身與四周宿世界的積極的一面與消極的一面進行明白地域分,這樣就可以庇護那些好的部門,不受到壞的部門的“污染”,同時壞的部門正好可以承擔自身的進犯性而不會激發紊亂。
第二種是抑郁心位(depressive position),處在這種心位的人看到了一個更復雜、更真實的近況,那就是好與壞會在統一個客體上并存,他大白本來那個抱負化的夸姣形象也有著令人掉望的部門,而那個本身想要進犯的壞的部門也有著好的特征。這復雜的狀況會激發我們的掉落、慚愧和悼念,從而讓我們看清實際。(注:這里的“抑郁”與今朝遍及談到的抑郁狀況、抑郁癥是紛歧樣的)
從人的成長來看,嬰兒早期經常以偏執·割裂的思維來面臨糊口,跟著順遂的當作長會逐漸轉標的目的抑郁心位。值得注重的是,這種心位的轉移并非一勞永逸的,即即是一個當作年人,在面臨嚴重壓力等近似環境下,仍有可能會用非此即彼的體例處置糊口。
而邊緣型狀況者很可能是在當作長過程中沒有順遂過渡到抑郁心位,無法將好與壞、積極與消極整合到統一個客體上,也有可能是在童年時遭遇了嚴重的創傷,導致其更習習用偏執-割裂的應對體例進行心理防御(Clarkin, Yeomans, & Kernberg,1999)。


對個別自己的影響
邊緣型狀況對個別自己有著較著的阻礙感化。因為缺乏相對不變的自我熟悉和小我形象,邊緣型狀況的人很輕易在教育、就業和婚姻方面做出俄然的改變或間斷,好比有些人會退學、肄業,有些人會頻頻地換工作,有些人在婚戀平分分合合。
這種負面影響同樣反映在個別的人際關系中。因為擔憂被遺棄,并且這種焦炙經常不是由實際糊口中的具體事務激發的,所以邊緣型狀況的人經常會陷入糾纏和復雜的關系,再加之在抱負化和貶低化之間晃動,人際關系也是以頻頻波動。
對身邊人的影響
邊緣型狀況不僅會影響當事者自身,還會經由過程某些心理機制對身邊的人,尤其是近距離互動的人,發生進一步的影響。
最典型的環境就是,身邊的人想要斧正邊緣型狀況者身上非黑即白的思維,好比他們會枚舉一系列事實強烈地想要申明對方錯了,以此證實本身的準確,但這種斧正往往無法帶來對勁的結果,還很輕易被邊緣型狀況者認為是一種毒害性、進犯性的行為,從而被視為“壞的客體”,從情感長進行匹敵和進犯。
在邊緣型狀況者身邊的人,有時辰會因為關系狀況很是怠倦,但似乎又無法分隔;邊緣型狀況者可能對身邊的人很是悔恨,時常貶低,但如果對方走了,他們又不會愿意。(Evans,2007)。


邊緣型狀況的形當作是持久的,在應對和改變上也需要從更久遠的角度來考慮。若是你感受到本身在糊口中不時地陷入近似的狀況,可以在一些大事小事上做以下操練:
Step 1:在時候充沛或過后總結的時辰,將這件事好與壞的部門別離寫下來,同時注重多去描述真實發生的事實;
Step 2:將記實下來的事實與本身的情感和感觸感染做出區分;
Step 3:將事實與自身感觸感染進行對比,連系兩方面進行綜合復盤。
在日常平凡,碰到恍惚不清的情境時,對自身的邊緣型狀況連結發覺,盡力平復本身的情感,操練對不確定性的容忍能力。
若是你發現本身在親密關系中時常會呈現邊緣型狀況,可以測驗考試修復本身的依戀毀傷。
例如,經由過程操練可視化冥想,你可以構建可以或許供給絕對平安和庇護的抱負怙恃形象(ideal parent figures),想象本身與抱負怙恃在具體情境下的互動狀況,逐漸將之內化,同時將這種互動模式和感觸感染帶到實際中的關系里來,這將會改變你和實際中的人之間的關系模式(Brown & Elliott, 2016)。

若是在你身邊,有親近的人經常表示為邊緣型狀況,準確的溝通體例就顯得尤其主要。與邊緣型狀況者互動,可以測驗考試采用SET溝通模子:
1. 撐持(Support):在描述具體環境的時辰,多用“我”來睜開描述,揭示本身對工作的在意,對步履的發覺,以此來表達本身對對方的關心。若只是純真地描述,會顯得沒有豪情的溫度,可能會讓對方會感覺“你不關心我”。
2. 共情(Empathy):面臨對方的情感時,不要直接用本身的判定來下心猿意馬論,多用“你”來做猜測和提問,指導出對方的真實的本家兒不雅感觸感染,然后在用“你”來進行回應和確認,這樣更輕易讓對方感覺你愿意理解。
3. 事實(Truth):即便有時辰邊緣型狀況者不肯接管實際,但身邊的人必需加倍尊敬事實,不成為了姑息對方而居心扭曲和改變事實。在描述事及時,不要用改正式的強勢立場,要暖和而理性地告訴對方,連結本身的鴻溝(Kreisman & Straus,2010)。
從久遠來看,用事實來為本身和對方規定相對清楚的鴻溝,是至關主要的,而寵嬖和遁藏或許能帶來一時的緩和,但輕易走標的目的責任不清的終局,讓關系變得加倍復雜(Lachkar,2011)。當然,若是本身或身邊的人表示出嚴重的邊緣型狀況,可以追求專業性的撐持。
和邊緣型打交道很難,但其實又很輕易。ta們會誘惑你做出良多破格的行為,似乎你被誘惑而做出的破格之舉是他們想要的——在那時他們可能也感覺本身強烈的想要。但在ta們的心里深處,ta們需要的是嚴正的規律,是對方不受誘惑、也不去進犯。一個面臨ta們時可以或許苦守原則、嚴酷自律,同時對ta們溫柔以待、心懷慈悲的人,可以渡ta們苦海回頭。
寵嬖無法幫你走出邊緣型的陷阱,包含了愛意的規律才可以。
今天的文章,懂的人會懂。
祝大師都能找到心里的安靜,找到本身切實的存在感和幸福。
References:
Brown, D. P., & Elliott, D. S. (2016). Attachment disturbances in adults: Treatment for comprehensive repair. WW Norton & Company.
Clarkin, J. F., Yeomans, F. E., & Kernberg, O. F. (1999). Psychotherapy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John Wiley & Sons Inc.
Evans, M. (2007).Being driven mad: towards understanding borderline and other disturbed states of mind through the use of the counter‐transference.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21(3), 216-232.
Kreisman, J. J., & Straus, H. (2010). I hate you--don't leave me: Understanding the borderline personality. Penguin.
Kreger, R. (2002). The Stop Walking on Eggshells Workbook: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Living with Someone Who Ha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Lachkar, J. (2011). How to Talk to a Borderline. Routledge.
KY作者 / 夏超
編纂 / KY本家兒創們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