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上市公司董事長性侵9歲女童!關于“兒童性犯罪”你該知道的?

    2019年6月29日,對于兩個順其自然的孩子,是一個等候出游的好日子。2019年6月30日,對于一個母親,是一個原本迎接孩子回家的日子,然而這一切都在一場猥褻案中終結了。

    6月29日當天,別離為9歲、12歲的兩名女童,被其母親的友人周某某,以游玩迪士尼為名,帶往上海。然而目標地并不是位于浦東的迪士尼,而是距離新城集團僅僅992米的萬豪酒店。

    酒店客房內,王某某對兩名女童實施了猥褻,過后,王某某付給了周某某籌金1萬元。

    此位王某某恰是新城集團董事長王振華,擔任多項主要職務。也恰是這位犯罪者曾倡議過“七色光打算”的公益勾當,針對兒童及青少年捐出過高達2億的資產。

    片子《嘉韶華》中的相似劇情:兩位女童被一位自稱“干爹”的中年男人帶入酒店實施性侵。此中一位女童的父親為了本身的宦途,將親女兒獻給了帶領(即這位“干爹”)。

    今朝,作案當事人因涉嫌猥褻兒童罪已被警方刑拘,事務依然在調查中。事務被曝光后,網友除了深感憤慨和擔憂,也發生了諸多疑問:酒店是若何打點兩位女童入住信息的?王振華是否已有多次作案履歷?周某某帶女童來上海,是不是第一次?

    然而,值得我們思慮的遠不止這一路案件自己。兒童遭遇性侵,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

    · 四川宜賓一國稅分局局長曾花6000元嫖幼女被刑拘;

    · 貴州習水縣委書記讓“書包妹”這個群體從地下被曝光;

    · 曾經的收集紅人許好漢傳布露骨視頻、網約男童,被封后再次復出依然有人撐持;

    · 海說神聊京某男人性侵6歲幼女的新聞被爆出……

    近似的惡性事務層出不窮,而近期頻仍呈現的關于兒童性侵的新聞,更是觸碰了公共本就緊繃的敏感神經,“戀童癖”和“兒童性侵”問題也再次以一種嚴厲且火急的姿態呈現在了公共面前。

    那么,事實什么是戀童癖?它和兒童性侵有什么關系?我們又該若何應對兒童性侵,讓孩子們安然長大?

    戀童(Pedophilia)是一種精力障礙,在DSM-5中,“戀童障礙”被界說為對芳華期前的兒童(凡是是13歲及以下)擁有強烈且頻頻的性感動和幻想,且已就這種性感動采納步履或受其困擾的人。這類人往往對兒童的性欲要比對當作人的性欲更強烈,或者認為只有兒童才有性吸引力。

    此外,被診斷患有戀童癖的人必需至少年滿16歲,且比欲望對象至少大5歲。

    DSM-5還統計到,有戀童傾標的目的或戀童障礙的男性要多于女性。男性人群中戀童障礙最高可能的患病率是3-5%。

    固然今朝,關于戀童癖的當作因尚未有心猿意馬論,但現有研究發現,在具有一些特心猿意馬人格特點的人群中,戀童障礙會更常見。例如,在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中,戀童障礙比一般人群中常見。

    此外,也有學者思疑,戀童和童年遭性加害的履歷之間有所聯系。戀童的當作年男性經常陳述說,他們在童年時曾蒙受過性凌虐,并且他們選擇的加害對象也和本身被加害的春秋比力接近;而女性戀童者在童年蒙受性凌虐的幾率則要更高,高達47%~100%。然而,今朝還沒有研究明白指出童年蒙受性凌虐與戀童障礙的相關性。

    同時,有不少研究表白,戀童傾標的目的是生成的。也就是說,就像其他人在很小的時辰就可以或許發現本身的性取標的目的是同性、異性或泛性一樣,戀童者對兒童的性樂趣也是從小就有的。

    加拿大記者David Goldberg曾寫下過這樣一段文字:“2012年5月30日,快到凌晨3點,我最后一次關失落電腦,又是一個厭惡本身、可憐本身的黑夜。……在近20年的時候里,我幾乎以同樣的體例渡過每一個夜晚:坐在電腦前搜刮和不雅看兒童色情圖片和視頻。無論我找到幾多這樣的圖像,無論我有何等想睡覺,我仍是這樣一天天的、無法按捺本身地尋找著。”

    David Goldberg既是一名記者,也是一個戀童者。2013年,他因為采辦兒童色情內容而被拘系。隨后,他寫下了一本書,坦承本身的性偏好,不外因為爭議龐大,并沒有出書社愿意出書。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固然在日常話語中,人們經常以“戀童癖”來指代那些犯下性侵兒童罪過的人,可是在學術意義上,“戀童癖”和“兒童性侵”紛歧心猿意馬是統一群體。不是所有的戀童者城市對兒童做出性接觸行為。

    *戀童癖 ≠ 兒童性侵

    Riegel(2004)對290名自我認同喜好男孩的戀童癖者進行了一項匿名的互聯網調查,78.6%的人陳述說,他們沒有過對兒童的性接觸行為。同樣,Seto等人(2006)闡發了一些因兒童色情犯罪的男性樣本,發現57%的人沒有任何與兒童性接觸的汗青。

    此外,Seto(2009)經由過程研究兒童性侵者性喚起和性行為的性質發現,約有40%~50%的兒童性侵施害者沒有戀童癖。

    也就是說,有半斤八兩一部門病理性戀童癖不會實施兒童性侵;對兒童實施性損害的人也紛歧心猿意馬是病理性的戀童癖。

    *實施兒童性侵,念頭為何?

    兒童性侵是一個嚴重的、遍及存在的問題,在臨床、社會、道德和法令等方面都有很大影響。它經由過程對兒童的性抽剝,給當作年人帶來知足感,包羅性交、強奸、表露、窺淫癖等。

    僅在美國,每年就會有10萬到50萬的兒童遭到性騷擾。可是,在兒童性侵的施害者傍邊,戀童癖大要占25%~50%,剩下的良多人并不是因為戀童而對兒童實施了性損害。

    也就是說,實施兒童性損害的念頭,可能是因為戀童,但也很有可能和對小童的性欲沒有聯系關系。今朝,針對兒童性侵的念頭,學術上獨一比力靠得住的實證原因是“認知扭曲”(distorted cognition; Fuller, 1989)。

    這些兒童性侵者在認知層面上有良多扭曲的不雅念,包羅:

    1. 沒有拒絕的孩子就是想要性;

    2. 這是一種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好方式;

    3. 當作人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會因為性而變得更親近。

    經由過程這種扭曲的認知體例,他們為本身的性侵行為找到了“合乎情理”的來由。這些人的邏輯是自洽的,也不會感覺本身的不雅念有任何問題。而且,這些扭曲的認知很是難以被改變。

    *兒童性侵可能導致的后果

    1. 否定

    一些兒童性凌虐的受害者會否定本身受到過性凌虐,否定這曾對本身造當作危險,或者否定本身需要幫忙。這種否定(denial)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可以或許讓受害者不至于直面心里深處的疾苦,也不必認可因為蒙受性侵而帶來的疾苦、驚駭和恥辱感。

    2. 持續的自責

    兒童性侵受害者可能會為蒙受性損害而發生自責情感。孩子的認知程度尚未成長完全,比當作年人更傾標的目的于以自我為中間。這意味著,他們更輕易認為本身是導致所有工作發生的原因。

    施害者會操縱孩子的這種認知傾標的目的,告訴孩子們,這場損害他們引起的——“都是因為你太可愛了”、“都是因為你這樣看著我”、“誰叫你穿當作這樣的”……

    尤其當犯罪者是孩子們所尊敬的人時,孩子們可能會加倍指責本身,因為他們無法想象這個受人尊敬的人會對他們做這樣的事,除非真的是他們以某種體例鼓動勉勵了對方。

    此外,自責還會讓孩子們獲得子虛的節制感。他們會發現,若是繼續相信這是本身的錯,是本身導致了這一切,那么他們就不必面臨無助和力所不及的感受。但這種自我庇護體例是極其懦弱的,當泡沫破裂,他們會體驗到更大的疾苦。

    3. 當作年后在性方面遭遇堅苦

    若是沒有進行實時有用的疏浚溝通,被性侵的孩子在當作年后可能會在性方面碰到分歧水平的堅苦,包羅性功能障礙、創傷后應激反映,等等。

    因為兒時的危險沒可以或許被撫平,創傷性的記憶一向被保留在腦海中,當作年后,他們不僅難以踏入親密關系中,更難以與他人發素性關系。與他人的親密接觸會使他們回溯不興奮的疾苦履歷,他們可能會認為本身是“骯臟的”、“不純正的”;即使和喜好的人交往,他們可能也會擔憂,發素性關系會玷辱這段豪情。

    毫無疑問的是,非論出于什么原因,性侵兒童都是不克不及夠被原諒的。兒童性侵者有很強的危險性,在被拘系前,一名犯罪者可能危險100~200人。面臨頻發的兒童性侵事務,我們需要從法令和教育兩個層面來切磋若何應對。

    a.在法令層面,其他國度有如何的懲罰辦法?

    1. 在美國,兒童性侵不成饒恕

    在美國,性侵兒童是不成觸碰的“高壓線”。在其他方面,各州可能各有各的劃定,但在這件事上,哪怕只是不雅看兒童色情產物,各州的立場也是一致嚴令禁止的。David Goldberg曾說過,本身算是幸運的,加拿大的法令只判給他90天禁錮;若是在美國,他需要服刑數年。

    此外,兒童性侵者在美國沒有隱私,各州必需成立罪犯的檔案,而且必需知會有性侵前科者入住的社區,將其小我資料公開在互聯網上,供公眾查詢及預防。也就是說,一旦你有過性侵兒童的行為,那么它將會跟從你平生。

    2. 在亞洲,對兒童性侵的懲罰日益峻厲

    在亞洲,日本和韓國對兒童性侵也有極為峻厲的法令劃定。日本法令劃定,對于未滿13周歲的男女,非論具體手段若何,即使存在知情贊成,只要實施了猥褻行為,也會被判處強制猥褻罪。

    而對韓國來說,按照真實案件改編的片子《素媛》是繞不開的話題,這部片子也是韓法律王法公法律史上的主要轉折點。在各方的盡力下,2011年,韓國當作為亞洲列國中首個實施化學閹割的國度。

    2013年,韓國南部處所法院對一名被控性侵5名女童的罪犯做出了“化學閹割”3年的判決,除此之外,這名罪犯被判以15年的有期徒刑,出獄后還要佩帶可識別行蹤的電子腳環糊口20年。

    b. 在教育層面,我們可以若何庇護兒童?

    除了來自法令的強制性劃定,我們在教育中也該當滲入兒童性庇護的理念。黌舍應進行合理且系統的性教育,幫忙孩子成立準確認知,防止蒙受損害。除此之外,怙恃更是肩負著重任。

    *怙恃應該領會以下有關兒童性侵的內容:

    1.大大都兒童性損害的罪犯都是熟人,他們可能是家庭當作員、親戚、伴侶、教師、保姆和其他孩子接觸到的權勢巨子人物。

    2.最輕易蒙受性侵的是那些性格乖巧懂事的兒童,在碰到危險時,他們可能更不敢抵擋,也不敢標的目的家長傾吐。

    3. 蒙受性侵的兒童會呈現或多或少的行為癥狀。他們可能會抑郁、焦炙,表示出進犯性和自我撲滅的行為,或者僅僅是一聲不吭。

    4. 兒童遭到性侵可能不止一次,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

    5. 兒童性侵包羅與兒童有關的任何形式的性行為,包羅涉及生殖器接觸的勾當以及非接觸性事務,例如標的目的兒童展示色情圖片,拍攝兒童的色情照片等。

    *教育孩子性庇護,怙恃需要做到這些:

    1. 教給孩子關于他們身體的常識

    在兒童早期,怙恃可以教給孩子生殖器的名稱,告訴他們,就像其他身體部位一樣,所有的器官都有本身的名字。但還要標的目的他們明白一點,沒有人有權力觸摸他們的身體,同時,他們也沒有觸碰其他人身體的權力。怙恃要教會孩子庇護本身的隱私,同時也尊敬其他人的隱私。

    例如,可以利用一只玩偶熊作為示意,告訴孩子哪些部位是可以被觸碰的,讓孩子做出友愛的暗示,好比摸摸玩具熊的頭,或是握握它的手。告訴孩子哪些部位是絕對不成以被觸碰的,除非是在需要查抄身體或是怙恃幫忙洗澡的時辰。這些部位若是被觸碰,孩子該當拒絕,并第一時候告訴怙恃。

    2. 天天和孩子聊天,讓孩子知道怙恃是可以依靠的

    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與怙恃談論任何工作,無論這件事好仍是壞,有趣仍是平平。給孩子足夠的平安感,跟孩子交伴侶,讓孩子知道怙恃是靠得住而且可托的。這樣,即便有事發生,孩子也會有勇氣跟怙恃訴說,而家長也可以在第一時候采納步履,使危險最小化。

    3. 不讓孩子在不平安的場域零丁步履

    孩子作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家長應承擔起作為監護人的責任,盡量不讓其一小我收支不平安的處所。

    一旦性侵事務發生,請必然細心聆聽并當真看待孩子的傾吐,此外,還要實時聯系警方、律師和心理治療師,協助孩子和怙恃走出創傷。

    最后,我們但愿大師可以轉發這篇文章,為孩子們發聲,讓更多的怙恃、幼師、教師及專業人士可以讀到它。愿有朝一日,我們能不再為孩子的平安擔憂驚駭,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安然長大。

    以上。

    References:

    Seto, M. C. (2009).Pedophilia. Annual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1), 391–407.

    Riegel, D. L. (2004). Effects onboy-attracted pedosexual males of viewing boy erotica.Archives of SexualBehavior,33(4), 321-323.

    Seto, M. C., Cantor, J. M., &Blanchard, R. (2006). Child pornography offenses are a valid diagnosticindicator of pedophilia.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15(3), 610.

    Fuller, A. K. (2013). Child molestation andpedophilia.Treatment of Offenders and Families,261(4), 146.

    • 發表于 2019-07-08 01:00
    • 閱讀 ( 120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