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你跟他熱情地打號召,他卻對你熟視無睹;你方才和他相談甚歡,回頭他卻不再理你;明明是好哥們,某天你換了個發型、換套衣服他就不認得你了?你或許心中暗想,好一個冷酷孤傲的人兒。可是你是否想過,貳心中也在測度:他是誰,我們熟悉嗎,我該不應打號召?尷尬更勝于你,這即是臉盲癥患者的日常。
臉盲癥,又稱“面目面貌遺忘癥”或者“面目面貌認知障礙”,是對臉型損失識別能力的疾病。患有臉盲癥的人,要么看不清晰人臉,要么固然看得清晰人臉,卻無法分辯出他是誰。
每小我在糊口中都感觸感染過臉盲。我們可以敏捷認出熟悉的人,卻并不克不及識別目生人,我們對目生人的這種感受,就是臉盲癥患者看到每一小我的感受。對他們來說,似乎人人都是目生人。
臉盲癥患者凡是不會自覺地意識到本身患上了臉盲癥,因為他們并不知道其他人看到面目面貌時的感受,覺得大師看到的和本身看到的都是一樣的,只有當別人指出他們的異常時,他們才能意識到這一點。這和色盲癥患者的表示一樣,他們并不認為本身在顏色識別上有什么問題,在他們的眼里,有他們認知的色彩。
臉盲癥的日常
50小我傍邊就有1人患臉盲癥!
臉盲癥最早病例來自于1944年,二戰中,一位德國中尉后腦中彈傷愈后,不熟悉本身的老婆,甚至對本身也感應目生。據此,1947年,德國精神病學和精力病學家博達默第一次提出了臉盲癥的概念。
在曩昔,醫學界認為面目面貌掉認癥是一種很是罕有的癥狀,然而,隨后的研究卻發現,臉盲癥患者在人群中遍及地存在著。2006年哈佛大學發布了認知神經科學家中山健和英國倫敦大學迪謝納的陳述,他們在收集上用一系列面目面貌識別測試調查了1600人的面龐掉認環境,大約有2%的受調查者患有嚴重的面目面貌識別障礙,這意味著50小我傍邊就有1人患臉盲癥。
想知道本身是否患有臉盲癥,我們不妨來做個小測試。看看下面的圖片,這些名人你可以認出幾個呢?

尺度謎底是:A、毛澤東;B、奧巴馬;C、普京;D、希拉里;E、貝克漢姆;F、邁克爾·杰克遜。若是這些名人中你所能辨識的人不跨越三個,那么你就可能是中國數萬萬臉盲癥大軍中的一員。
臉盲也遺傳
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將三個黑點以近似于眼睛和鼻子的位置分布,也就是上面兩個黑點,下面一個黑點的形態展示于人們面前時,人們會自覺地加工出人臉,從而發生一種“被人盯著看”的感受,可見我們對于人類面目面貌的敏感性。然而,臉盲癥患者偏偏掉去了這樣的敏感性,背后的原因一向為科學家所存眷。
按照致病原因,臉盲癥大致可以分為成長性面目面貌掉認癥和獲得性臉盲癥,即先本性和后本性的臉盲癥。
成長性臉盲癥即遺傳性臉盲癥,德國明斯特人類基因研究所博士托馬斯·格魯特對689名德國中學生進行調查,成果發現了17名臉盲癥患者,此中14名患者至少有1名近親有同樣的問題。格魯特思疑臉盲癥是由一種單一的顯性基因引起的,若是怙恃中有1人患病,那么孩子有50%的機遇患病。
2017年,有科學家綜述了曩昔40年238例成長性臉盲癥的研究,發現此中有80.3%的患者對其他物體的識別也存在障礙,但他們對文字的識別能力卻表示正常,申明人類的視覺系統存在分歧的機制以分辨分歧的事物。別的,研究者還發現,成長性臉盲癥患者在不雅察人臉時的策略與通俗人似乎也存在差別。他們在不雅察人臉時,眼睛逗留在眼睛上的時候更短,但逗留在嘴巴上的時候更長。
后本性臉盲癥指因為后天(特指當作年后)的疾病或者腦部創傷,導致大腦中負責臉孔認知功能的“梭狀回”受損。梭狀回能幫忙人們經由過程更細節地記憶臉孔細節,從而辨識面龐認人。后本性臉盲癥患者難以分辯人臉,于是他們便當用非面部的一些特征以幫忙本身對他人的認知。有研究發現,他們對聲音的辨識能力更勝通俗人一籌。
梭狀回
有人臉盲,有人卻……
人類識別面部的能力差別很是大,臉盲癥患者在最目生的熟悉人之間迷掉,而別的一些人卻擁有著不凡的辨識人臉的能力,能將所有見過的人都深深地記在腦海中,過目成誦,即使時候曩昔了數十年,即使對方已經容顏大改,他們總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在茫茫人海中認出他,這些人就是超等認臉者。
超等會認臉這種技術的加持對于警務人員辨識危險人物,抓捕罪犯有著莫大的幫忙。倫敦差人廳甚至有一個“超等識別者”團隊,他們卓越的人臉識別能力為抓捕罪犯立下了汗馬功績。
超等認臉者幫忙分辨視頻監控系統抓拍的臉部
有趣的是,經由過程計較機測評統計發現,擁有超高的人臉辨識能力的人在人群中的占比也在2%擺布,和臉盲癥患者的比例神奇的相似。同臉盲癥患者一樣,超等認臉者的能力也僅僅表示在對面部的識別上,在其他識別能力上與常人無異。
那么這些先天異稟的超等認臉者在識別人臉時是否有本身怪異的加工處置體例,對于他們的研究可否讓處于人臉識別天平另一個極端的臉盲癥患者看到但愿之光呢?
科學家研究發現,超等人臉者在辨識人臉時具有很高的“整體性”和“布局化”的特點,他們更長于將人臉作為一個整體去記憶,人臉在他們面前更像一幅畫,五官是畫作上的風光。然而,有趣的是,超等認臉者在對面部的不雅察中,對鼻子卻情有獨鐘,他們會分派更多的時候在鼻子的不雅察上,這可能是因為鼻子處于人臉中間的位置,有助于測試者在分辨人臉時采用最佳布局化處置策略。
可見,超等認臉者和臉盲癥患者在不雅察人臉時,確實存在分歧的識別記憶點,前者注重整體性和鼻子,爾后者卻破費更多時候在嘴巴上。那么經由過程練習是否可以改善臉盲癥患者的人臉識別能力呢?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喬·德古提斯發現,經由過程“整體性”和“布局化”不雅察的練習,臉盲癥患者的人臉識別能力確實可以得以改善。可是,今朝來看這種練習的結果維持的時候卻只有短短數月。科學家還在竭盡全力地優化嘗試,以期取得更好的練習結果,解救臉盲癥患者經常面對的“尬聊”排場。
拯救臉盲癥患者
臉盲癥可以被治愈嗎?2014年,科學家發現,某些基因特異地調控了面目面貌識別,好比催產素受體基因。是以,或許可以經由過程吸入催產素姑且提高臉盲癥患者的“認臉”能力,今朝相關的研究還處于試驗階段。
我國的科學家在2013年另辟門路,發現了一種可以幫忙臉盲癥患者認人的眼鏡。眼鏡上的攝像機捕獲到人臉,傳輸到手機,對人臉信息進行及時闡發,將描述信息反饋到眼鏡上,從而幫忙臉盲癥患者識別他人。這個發現可以避免臉盲癥患者對人的“置若罔聞”,有助于成立杰出的社交關系。
臉盲癥,確實是一種常見疾病。所以,下次再看到往日稱兄道弟的伴侶對你充耳不聞時,請理解貳心中的不安和尷尬,或者你可以選擇“奇裝異服”,讓他們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認出你。
參考文獻:
[1] Hoover AE, Demonet JF, Steeves JK.Superior voice recognition in a patient with acquired prosopagnosia and object agnosia. 2010
[2]Susilo T, Duchaine B. Advances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research. 2013
[3] Wang X, ZhaoX, Prakash V. Computerized-Eyewear Based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for Improving Social Lives of Prosopagnosics. 2013
[4] Sarah B, Sarah J C, Bradley D, Jeremy JT, Edwin J.Burns, Timothy L.Hodgsone. Intranasal inhalation of oxytocin improves faceprocessing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2014
[5] Anna K. Bobak B A. Parris, Nicola J. Gregory R J. Bennetts, Sarah Bate. Eye-movement strategies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and “super” face recognition. 2017
[6] Sarah B, Jeremy J T. 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of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2016
[7] Geskin J, Behrmann M. Congenital prosopagnosia without object agnosia? A literature review. 2017
[8] Rachel J, Bennetts J M, Sarah B. Super-recognition in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an adolescent with extraordinary face recognition skills. 2017
文 | 科學將來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