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FirmBee / CC0
Hades,Engineer @ ? + ? + K
早年間做過一些 Apple 的當地化工作(本家兒要仍是寫 Localizable 里面要用),此刻這個活應該已經完全交給 APO 了,可是偶然跟當地化的同事仍然有一些交流。下面寫一些小我的觀點:
- 對于簡體中文的翻譯 / 當地化而言,Apple 自己有本身商定俗當作的一套規范,簡而言之,即:除追求表義靈通之外,還應給人以新穎感和分歧感。所謂新穎感,并不是指相對于 Microsoft Windows 產物或其他任何小我或組織的翻譯副本(若按 Apple 的翻譯,這個「翻譯副本」該當稱作是「翻譯拷貝」),而是指該樣的翻譯比其它可行的翻譯更帶給人字面外的感觸感染,舉個例子:英文「OK」被翻譯為「好」而并非「確定」,實則是弱化了「確定」帶給人的生硬感和程式感,有一種 “我知道了” 的意味蘊含此中;而所謂分歧感,天然也不是純真地追求分歧,而是進一步了了了相似概念之間的區別,請看下一點。
- 在此點中我們來具體講解一下某些含有所謂 Apple 風翻譯此中的深刻啟事:我們起首看「拷貝」,關于這個譯法,其爭議最大點在于與「復制」的區別,在 Mac 常用的文件操作中,操作 Duplicate 近似于 Microsoft Windows 中的「在此處建立副本」,而 Copy 則對應著「復制」。回到字面自己,所謂「復制」,其原義是「遵照原樣建造,或比照原本進行翻錄、翻拍等」,而音譯詞「拷貝」,則加倍方向于計較機中拷貝內容至暫存這一操作,講到這里,Duplicate 和 Copy 該當若何翻譯,想必已經了了了。我們再看一個例子,「抹失落」與「格局化」,這兩者即是涉及兩種操作情況之分歧點了,macOS 中的所謂「抹失落」,其偏重點在刪除數據,而 Microsoft Windows 的「格局化」,其偏重點在從頭成立文件系統,至于從頭成立文件系統引起的數據丟掉,那只是這一操作的副感化,并不是操作自己,講到這里,這一問題想必也不必多言了。最后看一組:「磁盤」與「宗卷」,「宗卷」一詞原本源于「卷宗」(事實上,若查看 macOS 的繁體中文翻譯字段,「卷宗」即是「宗卷」的繁體語境譯法),其本義是分類儲存的文件調集,比擬「磁盤」偏重于那個安裝在計較機上的實體硬件,「宗卷」則更偏重于計較機可以拜候的硬件映射出的存儲區段,便是所謂「軟」的意味更濃些。
- 最后,還要特別注明的一點是,早期操作系統的翻譯往往是由居于海外的華人完當作,受其繁體中文語境的影響,良多詞匯與中國大陸的說法并不不異。甚至噴鼻港地域和臺灣地域利用的繁體中文也不盡不異:如「軟體」之于「軟件」,「記憶體」之于「內存」,「行動 / 流動」之于「移動」,「貼上」之于「粘貼」,「記錄 / 紀錄」之于「日記」等等。由此潛移默化的影響該當也是不成忽略的。
以上,祝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