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以來,海說神聊歐(特指海說神聊歐理事會的五個本家兒權國度:丹麥、冰島、挪威、瑞典、芬蘭)是良多人眼中遙遠又神秘的存在,在各類名目繁多的對勁度調查、幸福調查中,海說神聊歐五國老是見義勇為地穩居前幾名,“海說神聊歐模式”也經常被人拿來戀慕一番。
但收集上也不乏吐槽海說神聊歐的聲音——“高稅率、高物價”“公眾很無趣,是缺乏詼諧感的失望之人”“歐洲是越往海說神聊食物越難吃,海說神聊歐人用宿世界上最好的刀具做出了宿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
海說神聊歐事實有沒有想象中那么棒,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但不成否定的是,它們的經濟成長程度確實高。
按照宿世界銀行的數據,2018年宿世界人均GDP排名中,海說神聊歐五國有四國排在前10,最弱的芬蘭也排第15名,均高于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老牌發財國度,挪威的人均GDP還跨越了8萬美元。

為什么這么高?
有人認為海說神聊歐先天優勢很足“人少資本多”。好比挪威,自從1969年發現石油后,這小我口500多萬的國度敏捷躥升到宿世界財富排行榜前列,今朝擁有已破萬億美元的本家兒權財富基金(指把握在一國當局手頂用于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也是全球最大本家兒權財富基金之一。
還有生齒僅30多萬的冰島,依靠海洋漁業、旅游、可再生能源等當作為人均GDP達7萬多美元的國度。
但地廣人稀、物產豐饒其實并不克不及完全詮釋海說神聊歐的敷裕。看看瑞典就知道了,瑞典固然林業、礦產資本也很豐碩,卻并不足以支撐這小我口1000多萬的國度,瑞典靠什么變得強悍呢?
謎底是工業立國,瑞典成立起了一套很是完整的,甚至是讓英、法、德都不敢小覷的壯大工業系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瑞典這個國度是怎么一步步成長工業,進而影響全球的。
1
瑞典沒什么亮眼之處?
工業產物樣樣全!
瑞典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一個接近海說神聊極圈的國度,緯度較高,天氣嚴寒。
這個國度的面積接近45萬平方公里,但總生齒只跟中國的一個地級市差不多,也就1000多萬。
固然在海說神聊歐五兄弟中,瑞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國,可放眼宿世界,單論地輿位置、面積和生齒,它其實沒什么亮眼之處。

然而,就是這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國度,卻依靠其強悍的工業出產能力,在冶金、材料、機械、電子、通信、高新手藝范疇周全開花,良多都做到了“高精尖”,甚至有人認為,瑞典的工業實力在整個歐洲僅次于英、法、德這三小我口在6000萬到8000萬的大國。
瑞典工業到底有多牛?
細數一下我們糊口中接觸較多的瑞典品牌,涉及家具、通信、汽車、服裝、電器等方方面面,好比宜家家居、愛立信通信、沃爾沃汽車(2010年被吉利汽車收購)、哈蘇相機、H&M服裝、ABB工業節制器、伊萊克斯電器等。

ABB集團是瑞典和瑞士的兩家公司歸并而當作,和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德國庫卡并稱 “全球工業機械人四大師族”
還有我們糊口中不太用到,但在制造業中闡揚關頭感化的“瑞典制造”,好比山特維克集團(Sandvik)制造的采礦、加工及冶金設備,此中就包羅宿世界上最好的金屬切削刀具品牌之一——山特維克可樂滿(Sandvik Coromant)。
再好比做特種鋼的瑞典鋼鐵公司,固然每年產量只有800萬噸擺布(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有22家鋼企粗鋼產量沖破1000萬噸),但倒是全球少少能出產出強度在1100-1300 Mpa高強度布局鋼的公司,其產物有的被用來造飛機零部件。
事實上,瑞典良多鋼鐵企業都像瑞典鋼鐵公司一樣,專注于出產本身的“拳頭”產物,根基都是“一家企業攻一項”,在不銹鋼、東西鋼、高速鋼和軸承鋼等方面都很有建樹,尤其是軸承鋼,良多業內助士認為,瑞典和日本的軸承鋼代表著今世宿世界軸承鋼出產質量的最高程度。

央視記載片《大國重器》里曾提到徐工集團出產超大型吊車用到的關頭設備之一——超大型卷板機,能把一整塊鋼板折當作龐大的“U”形,這個卷板機就是瑞典品牌“Ursviken”,產自瑞典海說神聊部一個同名小鎮。

卷板機不只是造工程機械這么簡單,它的焦點用途其實是造核潛艇,美國上宿世紀70年月籌辦建造“俄亥俄”級核潛艇時,就選擇直接從瑞典獲得用于建造13米級耐壓艇殼的三軸卷板機。
此外,上述所說的良多公司都是宿世界500強中的常客,瑞典也是人均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度。

有了冶金、材料、機械、通信等方面的能力,造火炮、車輛、飛機、艦船也就沒有太大壓力,所以瑞典是宿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具備本國自立且完整的軍工系統的國度,是兵器出口大國,若以人均兵器出口量來計較,瑞典是宿世界第三大兵器供給商。美國前總統老布什曾評價瑞典為“海說神聊歐小國,軍械大國”。
今天在瑞典優勢的出口項目清單中,不僅有火炮、各類雷達、運輸車輛等常規兵器,還有無人機、隱形戰艦等尖端裝備。好比被稱為“歐洲戰機三劍客”之一的鷹獅戰斗機(其余兩者為歐洲臺風戰斗機和法國陣風戰斗機),宿世界聞名的博福斯火炮,以及布滿科幻感的“維斯比”護衛艦等。在“二戰”中,40毫米博福斯高炮就被大量出口,當作為那時利用最為普遍的一種高射炮。

圖源:光亮網
事實上,瑞典的發現締造能力也半斤八兩強悍。良多我們司空見慣的發現其實都出自瑞典人之手,好比三點式平安帶、拉鏈、扳手、螺旋槳、攝氏溫度計這些適用但不成或缺的“小玩意兒”,還有電冰箱、吸塵器、全球定位系統,醫療設備中的伽馬刀、B超CT機、血液透析儀、心電圖等。
跟電腦及互聯網相關的范疇,也少不了瑞典人的發現,好比鼠標、手機用的藍牙、SKYPE軟件,還有《戰地》、《星戰:火線 2》等電子游戲。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生齒有800多萬,跟瑞典差不多,但以色列只是在高科技范疇有很強的競爭力,而瑞典無論高科技仍是傳統工業都很壯大,同時還搞了這么多發現締造。
那么,瑞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2
鐵礦、木材、航運,
瑞典把一手好牌緊緊攥在了手里
汗青上,瑞典地點的地域是實其實在的“蠻荒之地”,因長不出什么像樣的農作物,連面包和黃油都供給不上,是歐洲最窮的國度之一。
瑞典人的祖先是有“海說神聊歐海盜”之稱的維京人。中宿世紀期間,維京人操縱河道、海洋收集深切內陸進行打劫,他們的“大殺器”就是能任其漂流的龐大長船,這些船吃水甚淺,只需一米深的水就能浮起,是以可以遠程遠航,溯河而上。

維京人的長船 圖源:約翰·赫斯特《極簡歐洲史》
有了長船這樣的利器和搶遍四海八荒的野心,再加受騙時歐洲各小王國既沒有正常的征稅體系體例,也沒有水兵,無法組織起一路像樣的還擊,維京人就在歐洲獲得了四處橫行的機遇。
但只靠擄掠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段時候后,維京人在侵略的同時,也把妻小帶了過來,在俄國、法國海說神聊部、英格蘭等地成立了本身的家園,本地的國王也就順水推舟,許可他們在此假寓,前提就是遏制打劫。
于是,“維京時代”(從公元8宿世紀到公元11宿世紀)竣事,擄掠不再是本家兒流,留在瑞典本土的維京人不兵戈該干什么?
瑞典優質的鐵礦石,豐碩木材資本為金盆洗手的海盜們供給了“二次創業”的機遇,他們去開辟鐵礦,然后用柴炭當燃料來冶鐵,瑞典最初的冶鐵業就這樣起頭了。
但要讓冶鐵業真正成長起來,必需進行互換,這就需要壯大的海洋運輸能力,拿擄掠用的長船來運鐵必定不可。瑞典那時的造船業不算發財,命運卻足夠好,因為“漢薩聯盟”來了。
13宿世紀前后,歐洲大陸紊亂不勝,當局無力庇護商人們的好處,于是各商業城市的商報酬了自保,就以各自的城市為單元結當作聯盟,“漢薩聯盟”就是此中一股很壯大的財團力量,本家兒要以德意志商報酬本家兒,他們在波羅的海地域的地位就半斤八兩于威尼斯商人在地中海的地位。
“漢薩聯盟”持久在波羅的海沿岸尋找有什么工具可以生意,發現瑞典的鐵很不錯,于是就去找瑞典國王構和。
瑞典那時很是窮,對商品互換的欲望十分強烈。“漢薩聯盟”提出,瑞典可以把鐵礦經營權交給他們,他們操縱復雜的分銷渠道賣鐵后給瑞典分當作,瑞典國王當即就贊成了。
瑞典的鐵礦就這樣入局了由“漢薩聯盟”操盤的商業系統。此外,厄勒海峽的鯡魚(鯡魚,尤其是咸鯡魚是15、16宿世紀中歐洲最主要的商業商品之一,是良多人冬季的本家兒要食物依靠)、英國的羊毛、比斯開灣的食鹽、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的木材和蜂蠟、德國的毛皮和小麥等,也都在“漢薩聯盟”的節制下通順無阻,形當作了一個專業化和彼此依靠的分工款式,瑞典的鐵礦能在國際市場上以更高的價錢出售,同時獲得性價比更高的外國產物。

圖中紅線即為漢薩聯盟的商路
“漢薩聯盟”節制的地域,最本家兒要的就是兩片海域——波羅的海和海說神聊海,然而,卡在這兩片海域中心有一個大威脅,那就是丹麥。
丹麥人喜好童話,也喜好戰爭。丹麥那時是交戰四海的霸本家兒,14宿世紀時實力達到顛峰,成立了“卡爾馬聯盟”,將挪威、瑞典也同一在本身旗號下,從而呼吁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卡瑪爾”聯盟區域
丹麥不僅標的目的“漢薩聯盟”的商船征收“過路費”,還偶然動用水兵力量打單其商船,兩邊不竭爆發沖突。
就在“漢薩聯盟”與丹麥“互掐”時,瑞典貴族也在盡力解脫丹麥統治,于是“漢薩聯盟”判斷出錢撐持瑞典造反。瑞典幾經戰斗,于1523年獲得了自力,帶領瑞典人平易近戰斗的古斯塔夫·瓦薩被選舉為國王,當作為現代瑞典的第一位建國者。
古斯塔夫·瓦薩是個狠腳色,他把矛頭一轉就瞄準了助其奪權的“漢薩聯盟”。這是因為持久以來,“漢薩”商人在瑞典煉的是生鐵,運到德意志地域精加工,釀成條形鐵,價錢翻了好幾倍,大塊的肉都被“漢薩”商人吃了,瑞典只能喝湯。
“漢薩聯盟”是很松散的商人聯盟,敵不外瑞典這種實力日漸加強的新興平易近族國度,很快就被趕出了瑞典冶鐵業。
接下來,瑞典就起頭成長本身的平易近族冶鐵業,出臺良多優惠政策鼓動勉勵德意志地域的鐵匠移平易近到瑞典,從而獲得出產條形鐵的手藝,算是進行了財產進級。此后瑞典用了快要100多年,才慢慢把其生鐵產量和條形鐵產量的比例扭轉過來,形當作了必然的工業化根本。
就這樣,瑞典靠冶鐵起步,操縱“漢薩聯盟”的運輸能力入局波羅的海商業系統,然后依靠國度力量把鐵礦經營權緊緊攥在本身手里,期待其開枝散葉。
3
靠煉鐵當作為歐洲一霸,
瑞典也曾是個狠腳色!
時候暗暗來到17宿世紀,此時曾盛極一時的“漢薩聯盟”早已黯然離場,歐洲的霸本家兒是新崛起的荷蘭。
那時,荷蘭的生齒不到200萬,其繁榮的經濟是成立在貿易商業而非工業根本上,全歐洲的商船噸位近一半都把握在荷蘭手中,半斤八兩于英、法、葡、西四國商船噸位總和,這也是“海上馬車夫”的底氣地點。

1470-1780年荷蘭和歐洲其他商船隊的運載量<單元:噸> 圖源:安格斯·麥迪森《宿世界經濟千年史》
跟“漢薩聯盟”一樣,荷蘭商人也看中了瑞典鐵,他們不單給瑞典投資,還帶來了歐洲的“高級工匠”瓦隆人(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本家兒要棲身在荷蘭、比利時等地域)。瓦隆人的冶鐵程度比德意志鐵匠更高,幫瑞典人再次進級了他們的冶鐵手藝,荷蘭人這么做也是為了撮合瑞典插手本身打造的貿易商業系統,究竟結果若是少了瑞典的優質鐵,這個別系就呈現了一個缺口。
在荷蘭人帶來的手藝和資金的催動下,瑞典冶鐵效率倍增,1604年鐵條產量翻了一倍。
更主要的是,瑞典在本宿世紀初期繼續“開掛”。
跟著歐洲列國冶鐵業的不竭成長,煉鐵規模也越來越大:最初是小型吹煉爐,在爐內相對低溫下,經由過程柴炭還原制鐵;之后,人們起頭把煉鐵爐做大,大到需要用風箱來鼓風;再后來,風箱大到需要用水力來鞭策。
在這種環境下,煉鐵所需的木材也越來越多,良多歐洲國度逐漸發現,木材不敷燒了!
那個年月,固然也有一些家庭用煤炭取暖,但煤炭作為燃料被普遍用于工業仍是18宿世紀蒸汽抽水機發現之后的事(煤炭開采會在坑道發生大量積水,在蒸汽抽水機發現之前是礦井的最大威脅),所以那時木材不僅是建筑業、造船業等的主要原料,仍是冶鐵業的主要燃料,木材欠缺完萬能卡住一個國度工業成長的脖子。
1717年,英國威爾士建了一個煉鐵高爐,焚燒時候卻被推遲到四年今后,因為要攢夠三十六個半禮拜的木材。英國一個中等規模的煉鋼廠,一年要耗損2000公頃的叢林,這對叢林籠蓋率只有12%擺布的英國來說是搞不起的;法國叢林籠蓋率比英國稍多一些,可以或許冶煉一部門鐵,但也只能自給自足,不克不及出口。
正如法國汗青學家布羅代爾所說,18宿世紀前,樹木是主要能源,18宿世紀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柴炭的文明,正如之后是煤的文明一樣。
在運輸金屬和燃料當作本都很高的年月,同時擁有鐵礦和大量叢林是一個國度最抱負的成長狀況,瑞典剛好就是這種“兩項萬能”型選手。
瑞典鐵也就能敏捷在歐洲成立起更普遍的聲譽,某些類型的鐵條甚至被公認為是煉鋼的上等原料。
在這么好的機緣下,瑞典當局也沒閑著,提出了鼓動勉勵冶鐵業成長的優惠政策,當作立了專門辦理全國礦物工作的部分,實施促進本國鐵出口的重商本家兒義(對外商業必需連結順差,即出口必需跨越進口)政策,這一系列辦法如猛火烹油,讓瑞典冶鐵業實力加倍強勁。
瑞典昔時的鐵商業,有點像今天的石油商業,能靠出口鐵獲得巨額收入。有錢之后的瑞典不甘愿寧可只是待在冰天雪地里煉鐵,于是,從17宿世紀初起頭,瑞典那時的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也就是瓦薩的孫子,進行了一系列暴風暴雨式的鼎新,好比實施義務兵役軌制(同期間歐洲列國戎行都是雇傭軍,規律性和忠誠度都很差),這是瑞典的發現,使其一會兒多出來幾萬大軍;以瑞典工業為焦點,組建壯大的軍事工業系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瑞典優質鐵鍛造的鐵炮,威力驚人,英國、法國等都來訂購,瑞典的軍備工業由此鼓起;古斯塔夫還使炮兵當作為自力軍種,并采用加倍矯捷的戰術。

古斯塔夫廣場的古斯塔夫·阿道夫雕像
今天看上去熱愛和平的“小白兔”瑞典,其實骨子里是個狠腳色,依靠上述一系列鼎新,還有進步前輩兵器的加持,瑞典戎行在歐洲大陸橫沖直撞,東部打到愛沙尼亞,西部打到德國不來梅,南部打到慕尼黑,一度兵臨維也納城下,波羅的海當作了瑞典的內海。
就這樣,一路順風順水的瑞典在17宿世紀當作了歐洲很有影響力的“大國”,古斯塔夫也當作為瑞典汗青上獨一的“大帝”。瑞典當作為歐洲不成小覷的一股力量,為其冶鐵業和軍事工業爭奪了更多不變成長的機遇。
然而,大殺四方的瑞典,注心猿意馬當作為四周丹麥、波蘭、俄國等鄰人眼中的大威脅,瑞典的好命運還能持續多久呢?
4
瑞典沒有自廢武功,
冶鐵業開枝散葉
瑞典的好命運一向持續到了18宿世紀。
18宿世紀最重大的事務之一就是英國人瓦特于1776年改良了蒸汽機,此后蒸汽機被用于礦井抽水,煤炭就能進行大規模開采了。全球工業成長的風標的目的就此急劇改變,工貿易中間由之前堆積于叢林邊區轉標的目的煤礦區,這對靠柴炭優勢起身的瑞典來說,無疑是致命一擊。

瓦特改良蒸汽機 圖源:科普中國
事實上,此時的瑞典已經被沖擊得近乎遍體鱗傷了。
當汗青的車輪徐徐走標的目的18宿世紀的過程中,瑞典就一向在掉去。
在“大敗方戰爭”(1700—1721年)中,瑞典與幾乎所有的鄰都城發生了沖突:波蘭、丹麥、挪威、俄羅斯,此次“海說神聊方大軍”四面受敵,已經不像17宿世紀那樣勇猛,最終掉去了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以及至關主要的卡累利阿陸橋,損失了波羅的海的霸權。
不死心的瑞典在之后的數十年中都試圖重建本身的影響力,但始終受制于日益崛起的俄國,并在1808年徹底慘敗,掉去了至關主要的芬蘭。至此,瑞典淪為了歐洲地緣政治中一個無足輕重的腳色。
痛心猿意馬思痛的瑞典沒有找俄國人繼續約架,反而當令確立了中立的官方政策,這一政策一向延續至今,之后無論是數次的歐陸戰爭,仍是殖平易近地爭奪,瑞典大多都作為“局外人”冷冷傍觀。
從頭靜下心來的瑞典并沒有自廢武功,依然熱衷于工業化。工業革命后大師都能煉鐵了,就拿瑞典鐵以前的老本家兒顧英國來說,19宿世紀中葉其鋼鐵產量已經占到了宿世界的近一半,瑞典鐵的競爭力眼看就要損失了。

18宿世紀的歐洲工業和貿易
有幾百年的煉鐵經驗的瑞典,決議依靠質量取勝,怎么沖破呢?
瑞典那時總能挖出各類奇異的礦石,好比從一個叫伊特比(Ytterby)的小村子里挖到一種石頭,里面就含有7種稀土元素。瑞典人感覺,要想把冶金搞出點花腔,就得研究清晰礦石里的當作分,切確把握里面的各類元素,這刺激了其化學工業的成長。
所以我們能看到,18、19宿世紀的瑞典群星璀璨,涌現出諸如諾貝爾、舍勒、貝采里烏斯等頂級化學家。他們的研究根基環繞冶金睜開,好比諾貝爾發現甘油火藥,最初就是為了炸山采礦。值得一提的是,人到晚年的諾貝爾為增強瑞典的國防工業,花130萬克朗買下了博福斯—古爾斯邦公司,本家兒要出產鋼鐵和火藥,在諾貝爾的苦心經營下,公司逐漸強大,當作為聞名的宿世界軍械“百大哥店”博福斯公司,上文提到的博福斯火炮就是這家企業出產的。

瑞典化學家、發現家、工程師諾貝爾
從元素周期表中列國發現的元素數目來看,瑞典和德都城是19個,僅次于英國的23個,吊打法國、美國、俄羅斯等浩繁國度,并且瑞典發現的大大都元素都是對冶金極其主要的過渡元素和稀土元素,不像美國和德國,搞核物理搞出來良多放射性元素。

瑞典人在化學上的沖破,反過來又使其冶金工業獲得極大晉升,好比轉爐煉鋼最早是瑞典人實踐的,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手藝是瑞典人發現的。
可以說,冶鐵業是瑞典工業的“開山祖師”,“開枝散葉”衍生出了化學工業、機械制造業等財產。與此同時,瑞典其他原有財產也在“老樹開新花”,最典型的就是砍木業和造紙業。瑞典木材業借助于水力鋸木機等新東西大大提高了出產效率,為工業革命后歐洲列國的城市扶植供給了建筑木材;而列國對紙張的龐大需求,也使瑞典不竭改良造紙手藝,當作為宿世界最大紙張出口國之一。
除此之外,瑞典社會也發生了全新的嬗變。
*經濟政策方面,瑞典議會放寬了手工業、商業等的管束,自由本家兒義經濟政策當作為社會本家兒流;
*交通和通信方面,1856年瑞典的鐵路干線起頭通車,到19宿世紀80年月初,鐵路總長度已達5000公里,再加上電報創立和郵政改革,瑞典與列國聯系進一步增強;
*金融方面,與工業有緊密親密關系的現代銀行軌制也成立起來,斯德哥爾摩銀行、瑞典貿易銀行等接踵成立;
*教育方面,為了讓新手藝獲得推廣,瑞典于19宿世紀中期實施教育鼎新,當作為起首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度之一。
應該說,在工業革命的滔滔大水下,富有立異力的瑞典人將本來的傳統工業順勢一推,讓工業化在全國次序遞次鋪開,鋼鐵工業、木材加工業、造紙業、機械制造業和化學工業當作為其本家兒要支柱。
從下圖可以看出,當20宿世紀到臨時,瑞典的人均工業化程度排在美國、英國、瑞士、德國、比利時等國之后,并不是出格亮眼,但也強于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在歐美列強中沒有落伍(彼時清朝剛衰亡的中國,以及英國殖平易近統治下的印度工業化程度還處于暗澹墊底的狀況)。

1750—1913年部門國度人均工業化水平<英國1900年=100> 圖源:羅納德.芬得利、凱文.奧羅克《強權與充足》
5
躲過了兩次宿世界大戰,
但差點被美、英帶歪了!
20宿世紀最暗中的一幕就是兩次宿世界大戰,在“一戰”中,瑞典以中立國身份避免了卷入戰爭,不僅保留了機械設備和整整一代青年勞動力,其外債還因一些參戰國貨泉的貶值而得以減輕,瑞典很快就以很是廉價的德國馬克和法法律王法公法郎還清了前期工業化成長中的外債。
當然,對國際市場有較強依靠的瑞典也卷入了“一戰”后的宿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2年工業出產降低21%,在1932年經濟危機達到極點時,社會平易近本家兒黨上臺在朝,鞭策成立福利國度,以出產范疇的本錢本家兒義模式和分派范疇的社會本家兒義模式為特征,憑借國度干涉干與,瑞典挺過了經濟危機,緩和了社會矛盾。
1939年秋,二戰爆發,瑞典概況上固然再次頒布發表中立,但卻屈就于風頭正勁的德國——瑞典和英國之間的商業額斷崖式下跌了70%,和德國的商業額卻上升了。
瑞典標的目的德國出口的一是能出產軍工兵器的優質鐵礦石,一度占到了德國鋼鐵原料的1/3;二是各類機械必備的滾珠軸承。瑞典憑此兩樣從德國換取緊缺的食物、醫藥和石油。乃至于有英國人憤慨地認為,若是瑞典遏制標的目的德國供給這些資本,二戰至少能提前五個月竣事。
直到宿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慢慢勝利,瑞典才真正提槍中立,“判斷”拒絕了德國。瑞典在兩大陣營之間小心游走的立場固然飽受質疑,偏袒德國也當作為其抹不失落的污點,但也避免了自身工業出產能力遭戰火苛虐,戰爭時代其國平易近出產總值增加了近20%,發了一筆“戰爭財”。
“二戰”后,商業自由化的海潮襲來,瑞典又應機立斷的抓住機遇,開動自家無缺無損的機械,標的目的列國供給重建所需的產物,強化了自身工業競爭優勢。六十年月的前五年,瑞典工業產值每年增加7%,國平易近出產總值每年增加5.4%,在歐洲國度中僅減色于法國(5.8%)。
然而,瑞典的風光時刻是短暫的。
沒過多久,蒙受戰爭粉碎的工業國接踵“滿血新生”,此外,日本、韓國等新興工業國度的鋼鐵、機械制造、汽車等財產也對瑞典造當作了嚴重沖擊,瑞典制造業雇員人數大幅削減,工業競爭力垂垂下滑。
一貫多財善賈的瑞典這下也陷入了蒼茫。
所以,20宿世紀70年月后期,瑞典跟從美國、英國的腳步起頭了“去工業化”,但美國等國度金融市場過度擴張、金融資產過度升值引起的制造業成長障礙讓瑞典驚醒,又起頭鼎力加速工業化成長的步伐,這也是為什么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瑞典沖擊有限。
瑞典當局那時采納了一系列促進財產進級的政策,好比將競爭能力下降的造船、鋼鐵等傳統優勢部分收歸國有;建造進步前輩的交通通信等根本舉措措施,締造杰出的研究開辟前提,讓企業自由去成長,而不再采納傾斜性的財產政策;放松對金融市場的管束;培訓傳統行業的員工,使其流動到新興財產;80年月以來瑞典成立了80多個科技園區,在里面搞產學研的融合成長,此中希斯達(KISTA)科技園已當作為僅次于美國硅谷的宿世界第二大科技園區;設立基金,撐持中小公司的研究與開辟。
這樣,固然一些老的企業封閉了,但信息通信、生物、醫藥、航天等新的有競爭力的企業卻成長起來了。
到了90年月初,受宿世界性經濟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呈現闌珊,瑞典再次應機立斷,摒棄呈現吃虧的小轎車出產,只保留在國際市場占較著優勢的卡車制造業,同時積極指導企業將高新手藝應用于傳統財產范疇,鼎力成長電子、環保、能源、生物、制藥等高端制造業,愛立信、伊萊克斯等老牌企業煥發出新活力。
2018年,瑞典又對本身的工業化提出了新方針,瑞典《新型工業化計謀》強調,工業必需站在數字化轉型的最前沿并采納可持續的出產方式以連結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瑞典凸起了“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出產”,力圖把本身打造當作為全球立異和商品與辦事可持續性出產的帶領者。
可以看出,在瑞典幾百年的工業成長過程中,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沖擊,瑞典都能讓其財產“開枝散葉”或者“老樹開新花”,在充實操縱自身優勢前提的根本上,讓工業部分連結持續更新換代的能力是其當作功的決議性身分。
而支撐瑞典這種能力的,就是其壯大的立異力。
瑞典的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連結在3%以上已有20多年,遠遠跨越宿世界平均程度,甚至比傳統的立異強國美都城要高。

部門國度近幾年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 圖源:宿世界銀行數據庫
在瑞典,手藝研發多在企業進行,而在某一行業或范疇往往以一兩家大型企業為龍頭,在他們的四周又集聚了良多中小企業與之配套。良多中小企業大多針對大型企業的需求開辟大量立異產物,但不急于本身進行財產化,而是將這些當作果讓渡給大型企業來進行財產化,然后這些中小企業就可以有更多精神、當作本投入更多研發立異。
這樣一個完整的立異財產鏈,立異效率獲得極大地提高,很是值得中國企業進修。
參考資料:
1.安德生《瑞典史》| 商務印書館,1972;
2.瑪茨·哈爾瓦松《瑞典工業化一百年》| 貿易周刊,1979;
3.羅納德.芬得利、凱文.奧羅克《強權與充足》|海說神聊京大學出書社,2003;
4.安格斯.麥迪森《宿世界經濟千年史》| 中信出書社,2012;
5.邁克爾.布斯《海說神聊歐,冰與火之地的尋真之旅》| 三聯書店,2016;
6.付一鳴《瑞典新工業化計謀打的什么牌》| 經濟參考報,2018.1;
7.周路菡《工程師之國:瑞典的立異啟迪》| 新經濟導刊,2015;
8.周慈敖《海說神聊歐模式面對的挑戰與出路》| 經濟學動態,1996.
文 | 李浩然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歷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不然將嚴酷究查法令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