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異旅游城市、國度汗青文假名城、國度園林城市、太原都會圈焦點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間,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汗青,2500年建城史,“控帶江山,踞全國之肩背”,“襟四塞之沖要,控五原之都邑”的汗青古都。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海說神聊標的目的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佳譽,是中國海說神聊方軍事、文化重鎮,宿世界晉商城市,中國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力是包涵、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晉祠,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建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晉祠此中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難老泉被譽為“晉祠三絕”。2011年,被發布為第一批國度AAAA級旅游景區。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海說神聊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庇護單元。蒙山大佛開鑿于海說神聊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蒙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門,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錄“高二百尺”,按唐通俗尺計較約合今63米。論高度,蒙山大佛是宿世界第二大佛,論年月則是宿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天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天龍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這里風光秀麗,汗青上曾是海說神聊齊皇帝高洋之父高歡的避暑宮。周圍山巒升沉,遍山松柏蔥郁,山頭龍王石洞泉水泛動,山前溪澗清流潺潺。因為海說神聊齊時山下興建了天龍寺,后人就習慣地稱之為天龍山了。天龍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嫻熟、比例的恰當、線條的柔和、雕鏤的邃密為后人研究釋教、美術、雕鏤、建筑各方面供給了豐碩的什物資料,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典型,活著界雕塑藝術史上據有極為主要的感化。
喬家大院是全國重點文物庇護單元,國度二級博物館,國度文物進步前輩單元,國度級青年文明號,山西省愛國本家兒義教育基地。喬家大院別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衡宇,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三面對街,周圍是高達10余米的全封鎖青磚墻,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海說神聊方傳統平易近居建筑氣概的古宅。喬家大院陳展有5000多件珍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為本家兒的平易近情風尚;陳列有農俗、人生儀禮、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商俗、平易近間工藝;還設立有喬家史料、喬家至寶、影視專題等的陳列。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