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鐵蹄踏破王朝夢
一系列戰爭使得歐洲場面地步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哈布斯堡皇室把所有的家族宿世襲領地組合到一頂奧地利帝國的新皇冠之下。
△交戰中的拿破侖。在最輝煌期間,歐洲除英國外,其余列國均標的目的拿破侖臣服或結盟,締造了一系列軍政古跡與短暫的輝煌當作就。
哈布斯堡家族的徽章是雙頭鷹,兩只鷹的頭顱別離面標的目的西方和東方,象征著王朝既是西方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共本家兒,又是東歐南歐克羅地亞、波希米亞、匈牙利等各平易近族的領本家兒。但在19宿世紀初,帝國再次遭到了來自法國的嚴重挑戰,最終被迫閉幕神圣羅馬帝國,從頭組建奧地利帝國,標的目的東方經營。
1770年月似乎是全歐洲集權君本家兒軌制鼎盛而平衡的期間:瑪利亞-泰蕾莎的奧地利、腓特烈二宿世的普魯士、葉卡捷琳娜二宿世的俄國、路易十五的法國告竣了力量平衡,在歐洲大陸上誰也戰勝不了誰,是以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況且海外還有一個強大的英國時刻警戒著,不讓任何國度粉碎這種力量平衡。所以七年戰爭竣事今后的三十年里,列強都以偃武修文為本家兒,互相之間偶然爆發規模有限的王朝戰爭。打破這種均勢場合排場的是法國。歐洲近代史上,法國老是領先歐陸其他列強一步,經由過程中心集權和法國大革命完當作國度軌制的變化,釋放出傳統體系體例所不具備的能量。固然路易十四和拿破侖在前臺叱咤風云,吸引了所有人的注重,但其實他們之前的兩次社會軌制變化,才是法國兩度強大之源。這兩次社會變化,哈布斯堡帝都城很癡鈍,掉隊于時代。
從純軍事角度來看,其實那時哈布斯堡帝國的戎行組織、人數、裝備、本質和其他列強比擬涓滴不差。后宿世還有良多人認為哈布斯堡帝國軍中多平易近族稠濁,說話不通,糊口習慣和戰斗力各別是奧軍的第三個弱點。事實上沒有這么嚴重,相反,平易近族多元化還為奧軍供給了一些其他列強缺乏的戰術優勢,好比持久以來奧軍的輕步卒(他們叫做獵兵的軍種)戰斗力冠絕整個歐洲,因為他們的兵源來自克羅地亞和阿爾卑斯山蒂羅爾州山地的獵人。
幾次反法戰爭的接連掉敗
拿破侖在1793年鎮壓叛軍的土倫戰爭中嶄露頭角,從一名炮兵尉官晉升為將軍,1796年拿破侖第一次自力批示一個疆場,就在海說神聊意大利跟奧地利對壘,1796-1797兩年之內,從西到東橫掃海說神聊意大利,把奧軍殘存圍困進曼圖亞要塞,屯兵堅城之下而不克,卻以此為誘餌,以弱勝強,將奧軍的救兵來一次全殲一次。從15宿世紀到18宿世紀,奧地利和法國爭奪意大利半島三百余年,從文藝回復時代查理五宿世皇帝在帕維亞戰爭中活捉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宿世,到法國大革命之前,哈布斯堡家族幾乎已經節制了整個意大利海說神聊部,只有以都靈為中間的皮埃蒙特王國除外(就是以前歐根親王的薩伏伊公國),而拿破侖這一次,在兩年之內顛末十幾場戰爭常勝不敗,一舉讓哈布斯堡帝國在意大利的數百年統治力歸零,甚至進一步從意大利海說神聊進奧地利本土西部,強逼奧地利簽定城下之盟,第一次反法聯盟徹底掉敗。
1796-1797年法國-奧地利戰局的中間其實是在萊茵-多瑙河火線,但拿破侖在次要偏向的海說神聊意大利疆場大放異彩,以一己之力打贏了整場戰爭,奠基今世歐洲第一名將的美名。后來拿破侖領軍遠征埃及,趁著他孤懸海外的機遇,奧地利和俄國、英國結當作第二次反法聯盟,全線反撲,奪回海說神聊意大利,在各個疆場連敗法軍。拿破侖拋卻埃及戰局,暗暗潛回巴黎策動霧月十八日政變,改組當局,自任第一在朝,隨即率領法國大軍團翻越阿爾卑斯山,奇襲意大利海說神聊部的奧軍,馬倫戈戰爭一戰定乾坤,第二次反法聯盟崩潰,奧地利跟法國簽定《呂內維爾和約》,拋卻了低地國度和海說神聊意大利跟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地域。此次和平延續了四年,時代拿破侖由終身在朝進位稱帝。
1805年哈布斯堡帝國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沖擊。英國、俄國、奧地利等國組建第三次反法聯盟。拿破侖在海戰中受挫,于是揮師標的目的東占領維也納,隨后在奧斯特里茨戰爭中決議性地擊敗了數目上占有優勢的俄奧聯軍。此次戰爭有三位皇帝參戰: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宿世和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二宿世批示聯軍,法國皇帝拿破侖一宿世批示法軍,所以史稱“三帝會戰”,歐洲汗青上從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比奧斯特里茨會戰的“級別”更高。拿破侖經此一戰已經不僅是今世的歐洲第一名將,并且躋身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這些古代名將之列,被后宿世稱為宿世界軍事史上的四大偉人之一。弗蘭西斯二宿世皇帝跟拿破侖簽定和約,退出第三次反法聯盟。1806年他下達退位圣旨,閉幕了延續千年的神圣羅馬帝國。1804年拿破侖稱法蘭西帝國皇帝的同時,弗蘭西斯二宿世皇帝響應地當作立了奧地利帝國,所以在1804-1806年這兩年時候里,歐洲同時有“神圣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兩個稱呼,弗蘭西斯皇帝也同時有兩個皇帝頭銜。1806年他閉幕了神圣羅馬帝國,而哈布斯堡皇室擁有的所有宿世襲領地,都包羅在這個新的奧地利帝國傍邊,德意志神圣羅馬皇帝弗蘭西斯二宿世,也釀成了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一宿世。而拿破侖繼續在疆場上戰無不堪。神圣羅馬帝國閉幕的統一年,普魯士俄國和英國組建第四次反法聯盟,此次奧地利沒有介入。而第四次反法聯盟依然沒有逃走掉敗的命運。
以上一系列戰爭使得歐洲場面地步巨變,哈布斯堡皇室解脫了中宿世紀遺留下來的德意志帝國的承擔,把所有的家族宿世襲領地組合到一頂奧地利帝國的新皇冠之下,是被迫標的目的東方回身的起頭,也未嘗不是塞翁掉馬。而拿破侖戰爭初期那些聞名的大戰爭,距今也不外兩百年,絕大大都都保留了舊疆場和紀念博物館。
△博物館中保留著冷刀兵時代列國的盔甲裝備。
△視覺中國供圖
筆者曾開車專門尋訪過拿破侖青年期間1796-1797年海說神聊意大利戰局所涵蓋的那些處所,以南海說神聊狹長的加爾達湖跟阿迪杰河為中間,還有奧軍曾經死守待援的要塞城市曼圖亞。可能是因為那次戰局中各個戰爭的規模太小了,并沒有古疆場遺跡或者博物館來紀念。但1800年馬倫戈戰爭和1806年耶拿戰爭在今天都有紀念館,筆者曾經特地拜訪過。馬倫戈疆場在意大利米蘭以南,屬于亞歷山大里亞地域,博物館只開放周六周日下戰書3點到7點,并且陳列的申明是意大利語,不是很輕易參不雅。耶拿疆場在德國東部,分開汗青名城魏瑪很近,坐落在古疆場上,今天仍然是一片村落郊野中的一座村屋,叫做1806博物館,除周一以外天天開放,陳列申明有英語和德語對照,除了公共交通未便和規模較小以外,倒沒什么可以埋怨的。兩座博物館都收集了良多那時的刀兵和遺物,還有足夠多的地圖和繪畫來詮釋昔時戰爭的歷程。
筆者感覺最有興味的一處疆場紀念地,是最聞名的奧斯特里茨戰爭。今天的奧斯特里茨早已更名叫做斯拉夫霍夫,是捷克南部中間城市布爾諾郊外的一個小鎮,鎮上每年炎天都有良多來參不雅古疆場的旅客,鎮中間只有一條街,兩三家旅店,這里的宮殿是拿破侖在奧斯特里茨戰爭前夜駐扎的總部,奧斯特里茨戰爭博物館就在這里,里面有那時兩邊將領的肖像、旗號、軍服、兵器等陳列品,還有具體講解戰爭過程的圖板。鎮外是廣漠的郊野,昔時古疆場的地形大致還能看出來,尤其是戰爭的關頭節點普拉欽高地此刻還在,頂上聳立的奧斯特里茨戰爭紀念碑。
普拉欽高地是整個疆場的制高點,也是戰爭的關頭地點。法軍先達到疆場,拿破侖在戰前本家兒動撤出高地,讓給聯軍。在戰爭進行時代,俄奧兩位皇帝強令高地上的庫圖佐夫撤下來,帶兵聲援火線,拿破侖命令法軍突擊占領高地,一舉截斷了聯軍整個戰線。然后在高地架起大炮猛轟冰湖,經由過程冰面退卻的俄奧聯軍沉入湖底。昔時的冰湖早已干涸,照片上,高地下面紅屋頂村莊背后的大片郊野,就是昔時的冰湖。1805年法軍炮兵陣地在筆者攝影站的處所,轟擊方針就是照片上的冰湖湖面。
一代名將卡爾大公呈現
奧地利皇室在法軍占領整個德意志和東歐的形勢下并沒有氣餒,奧秘地再次整軍經武,此次他們指望不上俄羅斯和普魯士的加盟,但拿破侖從1807年末起陷入西班牙半島的游擊戰難以脫身,英國走上前臺,派出小規模陸軍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跟拿破侖周旋,同時以金錢幫助哈布斯堡重整軍備的勾當,1809年英奧組建第五次反法聯盟。這一次,哈布斯堡皇帝總算擁有了本身的精采將領,那就是卡爾大公,那時奧地利帝國皇帝弗蘭西斯一宿世的親弟弟,他是第一位能在疆場上打敗拿破侖的聯軍將領。
1809年拿破侖批示法軍本家兒力直撲維也納,顛末5次決戰苦戰節節勝利,占領了帝國首都,之后法軍本家兒力分開維也納追擊奧軍本家兒力的時辰,卻被卡爾大公在多瑙河對岸半渡而擊,殺了個回馬槍,以8萬奧軍本家兒力進攻方才過河的3萬法軍先鋒,這就是阿斯佩恩-艾斯林戰爭,這是拿破侖第一次在疆場上掉敗,麾下勇將拉納元帥陣亡,這是第一位馬革裹尸的拿破侖的元帥,法軍退回多瑙河中心的洛鮑島另尋渡河良機。但奧軍在阿斯佩恩戰爭的勝利只是好景不常,拿破侖在洛鮑島上顛末一個半月的籌辦,再次渡河倡議進犯,此次卡爾大公本家兒動撤退退卻,讓法軍過河背水排陣,擺開增強兩翼的步地意圖一舉包抄,陷拿破侖于絕地,但拿破侖將計就計,集中軍力中心沖破,把卡爾大公張開的網兜底撐破了,這就是瓦格拉姆戰爭。成果奧地利再次大北之下退出了第五次反法聯盟,第二年弗蘭西斯皇帝被迫將公本家兒瑪利亞-路易莎嫁給方才離婚的拿破侖。
△文藝回復期間繪制的16宿世紀大炮手稿。
14宿世紀上半葉, 歐洲起頭制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到了16宿世紀中葉,歐洲呈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當作的長管炮,取代了以前的臼炮。還采用了前車,便于快速步履和經由過程升沉地。
在城市中尋找聞名將領的影子
今天的阿斯佩恩早已是維也納城區的一部門,四周的地輿情況有了很大改變,再沒有大片疆場可供識別。筆者曾在維也納住過幾個月的時候,室第小區出口的拐彎角,就是此次戰爭的巨型紀念碑“阿斯佩恩之獅”。
紀念碑背后的街角上有個小教堂,日常平凡沒有人,教堂側面有座小花圃,花圃里的一棟石頭斗室子此刻是阿斯佩恩戰爭博物館,叫做1809博物館,也不收費,筆者下戰書散步的時辰路過這里,經常喜好進去看看里面陳列的舊刀兵和旗號。拿破侖駐兵的洛鮑島在19宿世紀后半期整治河流的工程之后,已經跟海說神聊岸連為一體不再是島嶼了,這里此刻遍布叢林,周末騎自行車沿著林中小道騎行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有氧熬煉。坐維也納近郊的短途火車十幾公里就到了瓦格拉姆鎮,一出火車站右手邊就是瓦格拉姆戰爭博物館,這里的規模比阿斯佩恩博物館大一些,兩座博物館的陳列都是只有德語講解,沒有英語。這是阿斯佩恩1809博物館墳場里的指路牌,牌子上的畫很有名,原作在維也納的軍事汗青博物館里,描繪卡爾大公在戰況最求助緊急的時辰親自舉起軍旗,帶領奧軍士兵沖鋒的場景。
在今天的霍夫堡皇宮新宮門前的英雄廣場上,只有兩尊偉大統帥的騎像遙遙相對,背對新宮面標的目的廣場的一尊是歐根親王,而面標的目的廣場的就是卡爾大公了,并且這座像的姿態就是按照油畫上的形象,卡爾大公舉起戰旗,呼喚死后的士兵跟著本身沖鋒。
回到阿斯佩恩疆場的獅子紀念碑,奧地利人也為陣亡的法國元帥拉納做了一座黑色大理石的紀念碑,就在1809博物館門前。其實拉納元帥陣亡的地址在四周的艾斯林村,并不在這座教堂。因為拉納是第一個陣亡的拿破侖元帥,那時仍是拿破侖帝國最鼎盛的時辰,所以他死后備極哀榮,拉納的墓在法國巴黎的萬神殿,跟雨果、巴爾扎克、伏爾泰這些法國汗青上的偉人同列。其他拿破侖的元帥身后都沒有這樣的待遇,包羅繆拉、馬塞納、達武這幾位地位比他高、軍功和資歷比他大的元帥,也只不外是葬在巴黎拉雪茲神甫公墓。筆者曾經特地去萬神殿和拉雪茲神甫公墓探訪過拿破侖的元帥們漫衍在遍地的最后的長逝之地。
而拿破侖本人的墓,眾所周知在巴黎殘廢甲士院黃金拱頂正下方,墓旁拱衛著他的兩個兄弟,和法國軍事汗青上最精采的幾位大元帥的墓,好比路易十四前期的蒂雷納和軍事工程巨匠沃邦元帥,一次大戰末期的聯軍總司令福煦元帥等人。這里還陳列著拿破侖在奧斯特里茨戰爭里穿戴的半圓形帽子和灰色長大衣。巴黎殘廢甲士院同時也是法國國度軍事博物館,對法國軍事汗青感樂趣的伴侶們可以在這里看到良多古代名人的遺物和珍貴文物。
瓦格拉姆戰爭今后,弗蘭西斯皇帝嫉妒卡爾大公的名望,擔憂他對皇位組成威脅,于是這位奧地利最能干的將領就完全處于退休狀況,再也沒有執掌兵權。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慘敗而歸,列強組建第六次反法聯盟,1813年爆發了兩邊總共50萬戎行加入的那時汗青上規模最大的萊比錫戰爭,史稱“平易近族會戰”,拿破侖敗績,1814年在巴黎的楓丹白露宮第一次退位,被流放愛爾巴島。但他在1815年返回法國重登皇位,不久在滑鐵盧戰爭中被擊敗,永遠分開了法國政壇。
今天在滑鐵盧和萊比錫疆場都有巨型紀念碑,滑鐵盧仍是筆者拜訪過的第一處拿破侖戰爭的紀念地,但那次戰爭的本家兒角是英國和普魯士,沒有奧地利什么事,在此不再贅述。萊比錫郊外的平易近族會戰紀念碑是一座20宿世紀初現代本家兒義氣概的混凝土建筑,在1913年戰爭百周年數念的時辰落當作,頂端有不雅景平臺,內部的紀念堂呈圓形,上覆大圓頂,周邊聳立著高達12米的巨型持盾軍人像。筆者并不喜好這座紀念碑過度追求宏偉的僵硬冰涼建筑氣概和雕塑氣概,感覺阿斯佩恩之獅雕塑的美感遠超這座平易近族之戰紀念碑。
拿破侖從俄國敗歸到第一次退位之間的第六次反法聯盟戰爭中,奧地利帝國雖是后來者,但出兵最多,所以聯軍總司令由奧地利的施瓦岑貝格親王出任。作為最終戰勝拿破侖的總司令,施瓦岑貝格親王也少不了他應得的一份光華。在今天的維也納舊城環城大道上就有施瓦岑貝格廣場,分開歐根親王的美景宮進口很近,廣場上聳立著施瓦岑貝格親王的騎像。在維也納的軍事汗青博物館,卡爾親王和施瓦岑貝格親王兩人的立像,在一樓的歷代統帥雕像林中占有凸起的位置。
施瓦岑貝格家族在捷克和德意志境內有無數財產,今天捷克南部聞名的旅游勝地Cesky Krumrov小鎮,就是他家昔時的封地之一,到第二次宿世界大戰今后才被充公,此刻是結合國宿世界遺產。這個家族傳播至今,第12宿世施瓦岑貝格親王在2010年前后出任捷克交際部長數年之久。
拿破侖戰爭竣事之后,為了均衡列國的威脅,在維也納和會時代,奧地利輔弼梅特涅力本家兒暖和地看待戰敗的法國,讓波旁王朝復辟的法國仍然連結列強地位。維也納和會成立起的歐洲勢力平衡,使歐洲在今后三十年連結和平,之后固然有1848年歐洲革命和幾回王朝戰爭,但舒展全歐洲的大戰直到一百年今后的一次大戰才從頭爆發。歐洲的不變同時也意味著,奧地利帝國被迫拋卻了在中歐地域和德意志聯邦內部擴張的任何野心,它的注重力完全集中到鞏固東歐和中歐多平易近族國度的內部統治,并在巴爾干半島和土耳其、俄國爭奪國土方面。是拿破侖戰爭導致了哈布斯堡帝國雙頭鷹此次汗青性的轉標的目的。
作者:顧劍
來歷:《宿世界博覽》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