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的布干維爾自治區(Bougainville)進行自力公投。上個月成果出爐,在介入投票的18.1萬人中,有17.7萬撐持布干維爾從巴布亞新幾內亞自力。
巴布亞新幾內亞東端的多個島嶼
構成了布干維爾自治區
(以布干維爾島為本家兒)▼
盡管該公投不具備法令效力,但大勢所趨的平易近意已經不成反對,并且布干維爾當局已經獲得了以地域大國澳大利亞為首的國際撐持。可以預見,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局認可布干維爾的自力,或許只是時候問題。
布干維爾自治區旗號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u_uhoo)▼
這場自力公投也為布干維爾與巴新中心當局數十年的和平歷程和漫長的戰后彼此仇視畫上了一個句號。
從海說神聊所羅門到布干維爾省
布干維爾島及其從屬島嶼,位于大洋洲國度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東部,被熱帶雨林籠蓋,島上糊口著怪異的美拉尼西亞原居民,地輿上屬于所羅門群島,是以很長一段時候都被稱為海說神聊所羅門。
巴布亞新幾內亞地點的本家兒要幾座大島
(還有大量的小島和群島)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1768年 法國水兵大將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當作為了初次登上該島的西方人,這座小島是以得名布干維爾島。
路易斯·安托萬·德·布干維爾
法國在大帆海時代的水兵大將和探險家
也是為法國的殖平易近事業和海上爭霸立下了汗馬功績
(圖片來自:wikimedia@Jean-Pierre Franque)▼
地輿大發現后,西方開啟了殖平易近全宿世界的步伐。而海說神聊所羅門地域則因為地處偏遠,躲過了第一波殖平易近打劫。但命運不老是站在他們一邊。
19宿世紀后期,鐵血宰相俾斯麥同一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諸邦。作為西方列強的后起之秀,德國起頭了各方面與英國等老牌歐洲強國的爭奪。此中也包羅了對海外殖平易近地的擴展。1885年,德國與荷蘭、英國配合瓜分了新幾內亞島,成立德屬新幾內亞公司。
德屬新幾內亞公司旗號▼
由此,在新幾內亞島上形當作了海說神聊德屬新幾內亞,南英屬巴布亞的款式。德國起頭進一步追求染指整個所羅門群島以及承平洋上的其它島嶼,構成德意志帝國承平洋庇護領,與英國在承平洋的勢力規模形當作了直接匹敵。
1884年,德國人在德屬新幾內亞升起國旗
(圖片來自:wikipedia@Dr. Otto Finsch)▼
1900年,英德就對在承平洋上的殖平易近地劃分進行了構和,英國欲犧牲在薩摩亞的好處換取所羅門群島。構和事后,德國保留了布干維爾島在內的海說神聊所羅門群島。從此,布干維爾島就當作為了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門。
英國人用薩摩亞互換了德國手上的部門所羅門群島
德國仍保留布干維爾島在內的海說神聊所羅門群島
所以德國在承平洋群島的勢力就包羅了:
新幾內亞島海說神聊部、薩摩亞、海說神聊所羅門、海說神聊部的其他群島
(圖片來自:wikipedia@Quintucket)▼
一南一海說神聊瓜分了今天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布干維爾島則劃在德國這一邊
(1906年英國陸軍部繪制地圖)
(圖片來自: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藏書樓)▼
第一次宿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國際聯盟委托澳大利亞托管德屬新幾內亞。二戰時代,該地曾被日本占領,戰后繼續由澳大利亞進行托管,澳大利亞也是以當作為了在該地影響力最強的大國。
作為大洋洲第一大國
加上之前英帝國時代的汗青
澳大利亞對海說神聊邊的新幾內亞島心心念念
并不是沒有來由的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1949年,在澳大利亞的本家兒持下,原英屬巴布亞和德屬新幾內亞歸并為巴布亞新幾內亞領地。直到1975年該國自力,依然尊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宿世為國度元首,以總督代行女王權力。
英屬巴布亞+德屬新幾內亞
也就是今天的巴布亞新幾內亞了
國旗上是該國聞名的極樂鳥▼
而布干維爾,在這個國度里始終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地輿上遠離新幾內亞島造當作了對中心當局的疏離感,人種的差別更讓布干維爾居平易近不認同本身的巴新國平易近身份:新幾內亞島平易近是棕色膚色的南島人種,而布干維爾人則是澳大利亞-尼格羅人種的血統更多,皮膚烏黑,表面與新幾內亞島平易近完全分歧。然而人種差別構不當作什么關頭影響力。
巴布亞新幾內亞大部門生齒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市
而更廣袤的內陸、雨林、孤島中散落著大巨細小的社會
該國的說話也極其多
分歧族群之間難以認同彼此也是正常的
(巴布亞新幾內亞說話地圖)
(圖片來自:wikipedia@MToumbola)▼
1966年,澳洲政府在布干維爾發現了潘谷亞銅礦,隨后陸續發現了銅、金、磁鐵等礦藏,礦石的儲量達9億噸。龐大的礦石儲量引起了澳大利亞的樂趣,于是在未通知本地公眾的環境下就派出工人和手藝人員,在軍警的庇護下進行開采。他們直接告訴本地居平易近,“您們的地盤已被澳大利亞當局所收管。”
布干維爾島銅礦有限公司
但布干維爾本地人只能分到極低比例的利潤
(圖片來自:Wikipedia@Robert Owen Winkler)▼
澳政府的礦石開采采納的是露天開采體例,嚴重粉碎了島上居平易近賴以保存的情況,并且礦石開采也沒有給島平易近帶來任何好處,激發了布干維爾居平易近對外來辦理者的不滿。
帶給本地的是河水有毒,新生兒先天缺陷,物種滅盡
(圖片來自:Wikipedia@Robert Owen Winkler)▼
這種不滿情感持續發酵,以至于在1975年巴布亞新幾內亞自力的統一時候,布干維爾人決議另起爐灶,頒布發表自行自力,當作立海說神聊所羅門共和國。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生齒已經夠少的了(800W+)
布干維爾的生齒更少(20W擺布)
“海說神聊所羅門共和國”想自力
旁邊兩個大鄰人都不承諾的話,幾乎就不成能
(圖片來自:Wikipedia)▼
然而這個新當作立的國度并沒有獲得結合國的認可。在澳大利亞當局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打壓下,海說神聊所羅門共和國僅存在半年,就并入了新自力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當作為了該國的布干維爾省。
巴布亞新幾內亞與布干維爾自治區▼
血與火的自治權
海說神聊所羅門共和國被打消后,布干維爾人平易近的自力意識并未消逝。宣告自力雖掉敗,本地不滿情感和分手本家兒義活動反而日漸升溫。
作為巴新最富有的省,這里公眾的保存情況卻不盡人意。中心當局對布干維爾資本的持續粉碎性開辟和掉臂本地居平易近的好處,加劇了布干維爾人的自力意識。布干維爾銅礦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出口和財務收入的主要支柱,但這些收入很罕用于改善本地居平易近糊口,還造當作了情況污染。
在出口布局中,石油自然氣更加主要
但銅仍是傳統大項
(巴布亞新幾內亞2017年出口)
(圖片來自:Wikipedia@Alexander Simoes, Cesar Hidalgo, et)▼
不滿終于爆發。1988年本地人弗朗西斯·奧納登高一呼,獲得了數萬島平易近的響應,在島上的森林里成立起了武裝集團“布干維爾革命軍”。該武裝集團初期的勾當本家兒如果對礦業公司進行粉碎和騷擾,最終導致昔時12月礦山被迫封閉。
島上生齒不多,大部門地盤為森林所籠蓋
礦區則建在內陸雨林深處
面臨森林游擊隊的騷擾確實沒什么好法子
(圖像來自:NASA)▼
巴新當局隨后對主要城鎮與礦區進行宵禁,但愿遏制沖突的成長,不外為時已晚。布干維爾與巴新當局多年積壓的矛盾最終爆發,布干維爾叛軍慢慢強大,最終變成了空費時日的內戰。
布干維爾島不算大
雨林中的大型礦區在衛星圖上也頗為顯眼
圖為聞名的潘古納銅礦
(圖像來自:google map)▼
1990年,叛軍頒布發表當作立“布干維爾姑且當局”,自力聲明獲得了所羅門群島當局的撐持。巴新當局隨即對該島實施經濟封鎖,并派兵加以鎮壓。在戰爭進行一年后,兩邊曾短暫告竣停火和談,但矛盾始終不成和諧,隨即從頭開戰。布干維爾自力戰爭前后進行了長達十余年,有兩萬人是以喪生,半斤八兩于布干維爾全島7%的生齒。
持久的內戰對于在該地有主要影響力的澳大利亞等大國來說,也是好處的損害。于是在新西蘭的斡旋之下,兩邊告竣停火和談,結合國也派出了和平不雅察團督促兩邊寢兵。2001年,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布干維爾簽定《布干維爾和平協定》,標記著長達十二年戰爭的竣事。
該協定例定了布干維爾可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本家兒權歸屬之下當作立自治當局,也就是現今的布干維爾自治區,而且許可布干維爾在2015-2020年進行自力公投,決議是否離開巴布亞新幾內亞正式自力。
但革命軍的帶領者弗朗西斯·奧納對此并不買賬,在戎行的撐持下,他在布干維爾島上自立為國王,導致和平協定難以落實。
2005年6月,英國人內比斯特和澳大利亞人理查德駕駛飛機達到布干維爾島,沒有人知道他們此行的目標,以及和奧納代表的革命軍說了什么。可是不久,革命軍就頒發聲明,說結合國已經采取了弗朗西斯·奧納帶領的“布干維爾王國”,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宿世派出的“特使”——“內比斯特男爵”和“理查德王子”負責處置相關事宜。
聲明發出后,英方稱這只是奧納自導自演的一場圈套,輿論嘩然。自此布干維爾革命軍的諾言損掉殆盡。幾日后,年僅52歲的奧納突發傷寒猝死,布干維爾陷入紊亂。
紊亂很快就在外部勢力的干與下被平息,在澳當局和巴新的本家兒持下,布干維爾進行了大選,當作立布干維爾自治當局。這場大洋洲自二戰竣事今后最大的沖突,終于落下了帷幕。
紊亂得以平息,自治當局繼續
但自力公投這一關遲早仍是給來
(圖片來自:wikipedia@Isaac Sutcliffe)▼
自力公投
按照《布干維爾和平協定》,布干維爾可以在2015-2020年之間進行自力公投。顛末兩次推遲,公投在2019年11月23日進行。成果,自力派以98%的壓服性優勢勝出。
真壓服性大都
(圖片來自:wikipedia)▼
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局并不想就這么等閑地拋卻這座擁有龐大礦藏的島嶼,是以在公投竣事后始終以進行對布干維爾地域和平協定履行評估為由,拒絕認可布干維爾自力。
和平協定例定,布干維爾應銷毀并限制島上的兵器暢通。可是布干維爾島自二戰今后,各部族就一向有私藏兵器的傳統,這些兵器良多是二戰日本占領時代遺留下來的,在布干維爾自力戰爭時代闡揚了很高文用。
布干維爾島有70余個部落,他們各自為政,布干維爾自力當局很難要求各部落上繳或銷毀兵器。這為巴新當局遲延認可公投成果留下了很大空間。
并且如若布干維爾自力公投獲得了認可,該當局也很難維持一個事實自力狀況。
據澳大利亞媒體的報道,布干維爾只能知足自身60%的經濟需求。掉隊的出產體例和巴新當局的經濟封鎖使得良多布干維爾居平易近甚至沒有現金貨泉,只能依靠農漁業出產維持生計。即使擁有著潛力龐大的礦藏,布干維爾自己也并沒有響應的開采能力,短期內還需依靠外部勢力來進行采掘。
這樣的城鎮應該是島上最大的假寓點了
真“小國寡平易近”(布干維爾島-阿拉瓦)
(圖像來自:google map)▼
誠然財務上的自力更生并不是一個國度自力的絕對前提,但以布干維爾的地緣位置,若是沒有全球性大國的撐持,它所能依靠的也只有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兩國,那即使自力了也半斤八兩于沒自力。
自力的布干維爾人也不甘愿再受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局的掣肘,兩邊之間的裂痕依然難以填補。有本地人暗示:“這里有一場戰爭,它還沒有竣事。”
對布干維爾人平易近來說,和平不僅僅意味著竣事武裝沖突,它包羅經濟蘇醒、根本舉措措施恢復、教育和公眾精力的康復。
公投竣事,布干維爾即將從自治當局標的目的新的帶領體例過渡,若何能促進該地持久的和平與平安,塑造一個繁榮成長的將來,這對于布干維爾人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本文內容為作者供給,不代表地球常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Keith Michael Taylor
END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