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最熱鬧也是最受正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城市在夏歷春節前后辦年貨、掃塵、走訪親戚、祈福攘災、歡慶娛樂等等。而在清朝對于春節習俗的講究就更多了,下到百姓蒼生,上至皇親國戚,都無不破例。清朝皇帝在紫禁城中過春節最具代表性的體例,就是置辦的“年物”,年物一般是指夏歷新年用以奉送親朋之物。紫禁城里面的每一件年物都帶著壯大的天然崇奉的力量,讓人心生敬畏和歡喜。
那么,紫禁城里到底有哪些出格的年物呢?正在熱播的年俗節目《故宮賀歲》第四集中,就標的目的泛博不雅眾介紹了紫禁城里清代皇帝過春節而置辦的“年物”,這些寄意深刻的年物讓不雅眾大飽眼福。而在節目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年物”,當是披發著濃濃藝術氣息的《歲朝圖》。
上圖 《故宮賀歲》節目圖
一、《歲朝圖》的緣起
“歲朝”一詞最早出自《后漢書·周磐傳》中“歲朝會合諸生,講論終日”的記錄,一歲之始;用來代指夏歷正月初一。顧名思義,“歲朝圖”就是為了道賀“歲朝”(注:陰歷正月初一)而畫的圖,畫中的內容一般是靜物畫搭配賀歲詩詞。
從時候上來看,《歲朝圖》最早呈現在唐代,那時還只是一些仕紳、文人在歲朝時將金石、書畫、古玩等清雅的物品擺放在于臨窗的案幾上。汗青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幅歲朝圖該當是海說神聊宋趙昌所作的《歲朝圖》,而歲朝圖起頭昌隆風行則是在海說神聊宋宋徽宗期間的皇宮。
眾所周知,宋徽宗趙佶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文藝家皇帝,《宋史》評價他“諸事皆能,獨不克不及為君耳”,玩藝術玩到亡了國。他本人不僅書法程度極高(創立了聞名的“瘦金體”),并且繪畫造詣也半斤八兩了得尤其擅長花鳥畫,歲朝圖也是在他身上發揚光大的。不外,宋徽宗的歲朝圖,例如《芙蓉錦雞圖》,本家兒如果經由過程寫生的手法描畫冬天看不到的花草、禽鳥等用以應景,襯托過年的氛圍,還并沒有過多的涉及年俗寄意。
上圖《芙蓉錦雞圖》 海說神聊宋期間宋徽宗趙佶創作
二、《歲朝圖》注入的年俗寄意
到了明清期間,歲朝圖顛末成長真正意義上定型和風行在明清的宮廷——故宮(紫禁城)之中,良多時辰皇帝本人甚至會親手畫上幾筆。
明當作化十七年(1481年),聞名的戀母皇帝(癡戀年長本身17歲的萬貴妃)明憲宗朱見深曾親手畫過一幅歲朝圖——《歲朝吉兆圖》,因為朱見深擅長人物畫。是以他的歲朝圖大多描畫宮廷過年歡慶的排場或者與過年有關的人物。《歲朝吉兆圖》中就重點描繪了平易近間傳說里門神之一鐘馗(還有神荼、郁壘、秦瓊、尉遲敬德等)。畫中鐘馗正用眼睛盯著標的目的他飛過來的蝙蝠,寄意“福(蝠)在面前”或“福(蝠)來”;手中還拿著一個如意,旁邊小鬼手上端著一盆柿子和柏樹枝,寄意“百(柏)事(柿)如意”。
上圖《歲朝吉兆圖》 明朝期間明憲宗朱見深創作
要說到最正視歲朝圖的皇帝,當屬狷介宗乾隆皇帝莫屬,今朝故宮博物院就保藏了數十幅乾隆御筆的歲朝圖。
據說乾隆皇帝之所以喜愛畫歲朝圖跟他的另一個快樂喜愛——下江南有關系。乾乾隆八年(1743),乾隆帝鄙人江南時看到江南文人過年時均貼《歲朝清供圖》,聯想到宮中曾經保藏的董祥(海說神聊宋畫家,和趙昌同為歲朝圖的祖師爺)作品《歲朝清供圖》,俄然感受這類繪畫之作是源自宋朝的悠長傳統,需要鼎力弘揚,加上乾隆本人一向以文人自居,酷好作詩繪畫,留下的詩詞和畫作極多(當然程度凹凸就見仁見智了),于是歸去今后就改變為歲朝圖的忠厚粉絲了,不僅幾乎每年春節都親自繪畫《歲朝圖》,還必需要在畫中題詩,而且給這些詩起了一個體致的名字——“春帖子”。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繪制了一幅《開韶》,畫中描畫了松竹梅、冰裂紋花瓶、水仙、靈芝和水紅蘿卜等等。
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寄意著抱負風致和精力境界;
冰裂紋花瓶則寄意“歲歲安然”;
水仙和靈芝寄意“長命吉利”;
水紅蘿卜則與“咬春”的習俗相呼應,寄意著果蔬豐收,而詩塘上題的“開韶”二字即此圖的名稱,寄意開啟夸姣的年事。
.
上圖乾隆皇帝繪制的 “歲朝圖”《開韶》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又描畫了一幅《盎春》,盎春有春意盎然的寄意。畫中的百合、柿子、如意,寄意“百事如意”;冰裂紋圓瓶仍是寄意“歲歲安然”。將天然之物付與吉利的寄意。
.
上圖乾隆皇帝描畫的“歲朝圖”《盎春》
可以看出,歲朝圖成長到明清期間,其內容已經拓展到了過年的習俗。除了皇帝親手繪制的歲朝圖之外,其他人的歲朝圖也離不開年俗。例如:
明代李士達的《歲朝圖》中描畫的小童掃除院子就表現了“掃塵”的習俗(“塵”與“陳”諧音,過年掃塵有“陳陳布新”的寄意);
清代姚文瀚的《歲朝歡慶圖》和丁不雅鵬《承平春市圖》則又都描畫了過年闔家歡慶團聚的習俗,圖中還有敲鑼伐鼓、吹笙拍板、耍玩傀儡、點燃爆仗等出色紛呈的勾當。
上圖《歲朝歡慶圖》 清朝畫家姚文瀚創作的一幅國畫
三、“歲朝清供”到底是什么意思
《歲朝圖》除了描畫前人過春節的習俗勾當之外,還有良多將那些有吉利寄意的花草或者器物等作為本家兒題描畫在畫中,這些歲朝圖的作品被稱為“歲朝清供圖”。
所謂“清供”,是指清雅的室內的物品安排,本家兒要包羅各類盆景、插花、時令生果、奇石、工藝品、古玩、精彩文具等等。而在過年時代擺放的清供則被稱為“歲朝清供”,古代良多歲朝圖都有描畫過年時代擺放“清供”,寄意也是極為吉利吉祥。
近現代聞名畫家齊白石師長教師的《新喜》中的梅花就有報春的意義,而畫中的梅花為五瓣,寄意“五福”;
清代書畫家金農的《歲朝圖》中的瓶子中插著的松樹枝寄意為“安然長命”,若是瓶中插著的是梅花則寄意為“安然幸福”;
若是是牡丹則寄意為“安然富貴”,瓶子中裝荔枝則寄意為“安然吉利”等等。
清末平易近初的繪畫巨匠的巨幅《歲朝清供圖》中描畫的清供花果多達七種,皆為新春時盛開的應時花草和果實,有水仙、天竹子、牡丹、佛手、菖蒲、荔枝與釋迦,其寄意“事事如意,盡隨分緣”,布滿了喜慶吉利的氛圍。
細心不雅察《歲朝圖》、進修畫中描畫年物的寄意,可以領會到分歧汗青期間的春節習俗、審美趣味等,感觸感染到國人以物寄情、以物達意、以物敬奉六合天然背后的文化布景與精力內在。在以農業為底子的古代中國,歲朝圖始終都依靠著人們對于新一年糊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給家足的夸姣的祝愿和標的目的往。
上圖《歲朝圖》 海說神聊宋趙昌創作的絹本畫作 局部
四、對春節傳統典禮感的注重
前人畫《歲朝圖》寄予過年夸姣的寄意,也是前人春節里一種典禮感的表示。不僅丹青,良多物件也被寄予了瑞祥的寄意。
例如在《故宮賀歲》第四集中有馱著不雅音凈瓶、寄意“承平(瓶)有象(祥)”的搪象;工藝精美、材質華貴的寶石金銀盆景;發源于癢癢撓、寄意“萬事如意”的瑪瑙雕靈芝式如意;從唐朝就起頭傳播、象征著承平安靖的海晏河清噴鼻爐等等。
這些紫禁城里清代皇帝過春節而置辦的“年物”,與《歲朝圖》一樣都是能表達人們對春節的期盼和標的目的往,從側面也申明前人過春節可是滿滿的典禮感。
而在今世,因為社會糊口節拍的加速、市場經濟成長的飛速成長和外來文化的入侵等多種身分的感化下,除了貼對聯、放鞭炮等比力根深蒂固的習俗以外,良多春節傳統的習俗都不再被大師所領會。
我們有來由相信,經由過程《故宮賀歲》的近似方式去回復復興曩昔的春節傳統,用更現代更年青化的表達體例,找回過年的典禮感,就必然能將我們的傳統文化付與新的意義,締造一種過年的新風尚。
文:博陵清河
參考文獻:
[1]范曄《后漢書?周磐傳》
[2]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
[3]脫脫、阿魯圖等《宋史》
[4]張庚《國朝畫征續錄》
[5]羅保平、張惠岐《海說神聊京處所志》2006
[6]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17
文字由汗青大書院團隊創作,配圖源于收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