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人,活得很矛盾。腦子要減肥,嘴巴吃得噴鼻上班想去跑步,下班癱在床上白日嗜睡灌咖啡,晚上掉眠工作忙……”這是我們的合作方丁噴鼻大夫今日推送的一段開首。
誰說不是呢?
明明心里已經感受被掏空,還要帶上面具喜笑顏開。
明明感覺將來一片蒼茫,還要本身給本身打雞血。
天天夜里都想告退,白日在公司仍是拼命表示。
對于這樣的今世人來說,精力健康始終搖搖欲墜。
在新舊年之交,精力健康再次當作為公共存眷的核心。客歲十二月上旬,KY和丁噴鼻大夫結合倡議一項調查,深切調研今世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我們的心理困擾,來自哪些方面?碰到困擾時,我們從哪里獲取過力量?又但愿在哪里獲得更多撐持?
來看本次的調查成果——
在問卷中,我們請被訪本家兒不雅評估本身近一個月內的心理健康水平,從0-10進行打分。在介入調查的被訪中,本家兒不雅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平均值為5.23分;
同時,我們對被訪人群的負面情感、自我領會水平、社會撐持系統、認知效能(即一小我有多可以或許集中精神做某事)、情感調節能力,以及處置負面履歷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測量,作為Ta們的客不雅心理健康水平指標(郭菲等,2019)。
成果顯示,被訪客不雅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平均值5.89分,顯著高于Ta們的本家兒不雅評估(p<.00)。
注:需要注重的是,自評數據可能受到KnowYourself粉絲群體特征影響。比擬一般人群,KY粉絲更存眷心理健康、對心理健康水平要求更高,這可能會導致Ta們自評打分整體偏低。
*有26.22%的被訪低估了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就是說,我們中有這么一部門人,他們的現實心理健康狀況比他們自覺得地更好。
從春秋、學歷程度及所處地區來看,春秋越大、學歷越高、身處城市更加達的被訪,客不雅心理健康程度越好;從婚戀狀況來看,相較于其他被訪,身處親密關系(包羅愛情和婚姻關系)中的被訪客不雅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看起來,變老、念書、相愛、和經濟能力晉升,都簡直能使人變得加倍幸福。
本次調研還發現,糊口中其他方面的指標與客不雅心理健康程度呈顯著正相關。具體來說:
1身體越健康
2三餐越紀律
3睡眠對勁度越高
4性糊口對勁度越高
5社交頻率越高
6活動頻率越高
做到以上六條的被訪客不雅心理健康程度也越高。
在問卷中,我們請大師用0-10分評估了本身近一個月內感觸感染到各類負面情感的水平。在介入調查的被訪中,該標題問題均值為6.04分。
整體而言,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睡眠對勁度越高、性糊口對勁度越高的被訪,感觸感染到負面情感的水平越低。
此中,聯系關系性最強的兩大身分是“睡眠對勁度”和“性糊口對勁度”。(KY作者:所以說,“睡得好”表情才會好;當然,反過來表情好也會“睡得好”~)
另一方面,越多工作可能意味您會越不歡快——調研成果顯示,工作小時數越多,感觸感染到負面情感的水平越高。看來,工作仍是使人不歡愉的?
*在浩繁負面情感中,人們感觸感染到委靡、焦炙和壓力的水平最嚴重;
如圖所示,在這三項中,被訪總體平均值均跨越了7分(滿分10分);
全體被訪中,感觸感染到委靡、焦炙、壓力水平處于8-10分(滿分10分)的被訪別離占比為51.20%、50.29%及46.51%。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被試,都感應半斤八兩高度的委靡、焦炙與壓力感。
*女性被訪感觸感染到負面情感的水平顯著高于男性被訪。
數據顯示,比起男性被訪,女性被訪感觸感染到焦炙、委靡、壓力、降低沮喪、絕望和想到滅亡的頻率更高。
注:這個成果與“女性被訪的客不雅心理健康程度比男性被訪更高”并不矛盾。參照這兩方面數據闡發成果,更可能的解讀是,相較于男性被訪,女性被訪的自我領會水平、撐持系統、認知效能、情感調節能力或處置負面履歷能力更好一些。
從春秋來看,年數越輕的被訪,壓力感、委靡感、降低沮喪感和想到滅亡的頻率都越高;這可能是源于人們在年青時情感尚不敷當作熟的概率更高,應對負面情感的能力仍待成長。
而從學歷程度來看,調研成果印證了“常識就是力量”這一常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被訪,絕望感和對糊口缺乏樂趣的水平越低。
在分歧性別、分歧婚戀狀況的被訪之間,最影響情感的糊口事務類別沒有顯著差別。
*而年數越大的被訪,工作進修環境、人際關系對Ta們情感的影響越小,家庭關系、小我身體健康環境帶來的影響則越較著。
盡管被訪心理健康程度的自評分數并不低(5.23分,滿分10分),卻有84.77%被訪認為,本身可能患有或曾經可能患有一種或多種心理疾病,包羅抑郁癥、躁郁癥(雙相感情障礙)、強迫癥、焦炙癥、物質當作癮及其貳心理疾病。
此中,占比最高的三項心理疾病為抑郁癥(58.40%)、焦炙癥(53.73%)和強迫癥(23.12%)。
僅有15.23%的被訪不認為本身(曾)患有任何心理疾病。
從性別來看,認為本身(曾)患病的女性被訪(85.18%)略多于男性被訪(81.57%)。
從宿世代來看,80后和90后被訪認為本身(曾)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高,別離為85.61%和85.08%;70后被訪比例最低(78.04%)。
我們認為,這一數據仍有可能是由KY粉絲群體的樣本特征造當作的。因為思疑本身曾經或當下得過心理疾病,從而存眷了我們。而前文提到的客不雅心理健康程度,正好給這個群體提出了友善的提醒——負面情感并不等于心理疾病,良多時辰我們不必過于庸人自擾。
*但更值得存眷的是,人們一般若何應對本身心理亞健康狀況或心理疾病呢?
數據顯示,在所有被訪中(N=23322),睡覺、上彀購物、玩游戲、進食等體例當作為首選(62.47%)。這可能是因為,比擬其他體例,這類行為更輕易實現,支出的當作本(無論金錢仍是其他當作本)看上去更低、更可控。
也有不少被訪暗示,會找人傾吐心理困擾(54.94%)。
還有一些人選擇培育樂趣快樂喜愛(41.71%)、與親朋外出游玩、聊天或介入其他社交勾當(41.45%)、活動熬煉(41.01%)等積極勾當來緩解情感壓力。
令人遺憾但在料想之內的是,僅21.48%的被訪測驗考試過進行心理咨詢、乞助救援熱線等專業辦事;僅12.09%的被訪前去精力衛生中間或病院的精力科就診。
我們也扣問了大師,沒有追求心理咨詢幫忙或精力衛生診斷的原因:
*58.03%的被訪暗示,認為本身可以或許面臨或解決今朝的心理問題/不良狀況。
面臨這樣的回覆,我們一方面欣喜于,這些用戶有著足夠的力量感,相信本身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擔憂是對于心理問題缺乏足夠領會、對尋醫問診感應害怕或有必然成見。
人們不追求專業幫忙的其他原因還包羅,承擔不起治療費用或療程(43.30%)和不知道怎么尋找靠譜的治療渠道(38.35%),等。
在選擇本家兒動就醫的2,820名被訪中,有82.30%的人被確診,必然水平上表現了本家兒動就醫被訪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嚴重水平是有判定的,側面印證了實時追求專業幫忙、就醫確診的需要性。
而在上述確診的2,315名被訪中,有跨越九當作被訪(91.79%)選擇遵醫囑接管治療(包羅藥物治療、專業心理治療,等等);
不到一當作被訪(8.21%)沒有選擇接管治療,本家兒要的掛念包羅“感覺病情不嚴重,可以或許本身好”、“怕上癮或發生依靠”和“經濟或時候上承擔不起”。
寫在最后:
在此次調研中,我們寄望到,在認為本身存在心理亞健康狀況或(曾)患有心理疾病的被訪人群中,即使保守估量,也有至少六當作的人沒有追求專業幫忙。
同時,此次調查也反映出,良多人固然未達到疾病的嚴重水平,但已經處于心理亞健康的狀況,ta們需要承擔更低、更可及、更去病化的體例,來應對自身的心理困擾。
在曩昔的文章中,我們為大師介紹過一些在日常糊口中便利測驗考試的身心健康操練,例如正念冥想、書寫、積極的自我對話、放松操練,等等;
我們也鼓動勉勵大師回歸線下,在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關系中撐持、顧問彼此。您可以加入合作小組、集體分享、與自我摸索相關的工作坊……在心理疾病尚未發生時,就起頭存眷心里的健康狀況。
KY正在研發一多量可以或許在糊口中,經由過程對峙自我操練,有方針、有針對性地晉升心理能力的東西;以及可以或許在線下結伴當作長的心理辦事與產物。2020年敬請等候。
以上。
KY作者 / Celia、Mikasa
數據 / Mikasa
畫圖 / lulu
編纂 / KY本家兒創們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