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為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吃年夜飯,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春節是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通常一家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正月初三,要用大桔、清茶、紅糖、素果等禮品祭拜水井,舉行“開井”儀式。井口自除夕封住,至初三日祭井后揭開井蓋才能用,開井時把紅糖和三杯清茶倒入井中,再從井里打出十二桶水覆于地上。每倒一桶水,隨口念四句吉詳語,稱“做四句”。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掃帚打掃房間,從外往里掃,表示聚財的意思。
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中的“羊日”。羊古意與“祥”相,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這一天人們一般不出門,守在家中迎接吉祥,迎接神明再度下凡。大年初四也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送神,初四則迎接神明再度下凡,故稱為“接神日”。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這一天,全家還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古時候為了迎接新年,從除夕到初五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有許多規矩和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等。但是在過了初五之后,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各行各業正式開張營業,又是送窮神、迎財神的日子,生活在過年的歡鬧之外也將恢復如常。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