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就晉商五百年輝煌和掐滅它的,都是統一種力量。
明清五百年,晉商曾是中國最為顯赫的商幫之一,他們開設的票號鼎盛之時,壟斷了全國金融。
晉商在清代的輝煌還一度制造了一種獨特地圖炮。康熙南巡時就跟人感傷,說朕顛末吳越州郡,察看他們的市場、貿易區,多是山西來的商人,當地商人很少,這應該是因為山西人勤儉節約、積儲致富;南邊人妄想奢靡,有一分錢就花一分錢。
今天,以晉商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出過好幾部,走紅的也不止一部。有些奇異的是,電視劇里的晉商老是梳著辮子、穿戴長袍,他們的影響力始終留在清朝。似乎一到20宿世紀,這幫顯赫一時的商人就消逝不見了。
到底是什么力量,讓晉商從無比輝煌敏捷走標的目的沒落?
被俄商搶走生意
1858年6月,距離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已顛末了一年半的光景。
第一支英法遠征軍載著英法美俄四國公使,從上海一路海說神聊上,在天津白河口攻下大沽炮臺后登岸,進逼京津。咸豐皇帝只得慌忙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于6月13日別離與俄、英、法、美簽定《天津公約》。
沒有現實出兵的俄國,經由過程對清廷的交際訛詐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按照《中俄天津公約》及三年后簽定的《中俄陸路互市章程》,俄羅斯商人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大清互市,同時享受一系列關稅減免,從此起頭大規模入本家兒中俄商業。
因俄商的大舉進入而蒙受沖擊的,首當其沖即是晉商。
此前,晉商持久壟斷中俄茶葉商業,從武夷山到恰克圖輸送茶葉商業一向是山西商人最主要的利潤來歷,而他們對茶葉商業路線的壟斷,很大水平上恰是源于朝廷對外商的嚴酷限制。
在被迫開放之前,清當局僅僅許可俄羅斯商隊每三年一次,每次不跨越200人,進入海說神聊京商業。是以俄羅斯人若是但愿喝到中國的茶葉,只能由中國商人千里迢迢運往邊境,再轉手俄羅斯商人運往俄羅斯本地盤區。
· 中俄恰克圖茶葉商業路線。到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中俄商業額已達達到到1240萬兩白銀
落井下石的是,為剿除承平天堂,從咸豐三年起頭,清當局起頭征收厘金。
一起頭,厘金還只是百分之一的貿易稅,并且只是權宜之計。然而跟著清廷財務的不竭惡化,厘金不僅沒有跟著戰爭的竣事而撤裁,反而越收越多,從最初的1%慢慢提高到10%甚至20%,還大量增設厘卡,「舉凡一切貧富人平易近由出生到滅亡日用所需之物,無一不在課征之列」。
山西一省,從光緒元年(1875)到十九年(1893),每年厘金收入由9萬兩上升到22萬兩。對于山西商人最為主要的茶葉商業,從湖海說神聊漢口至張家口一路要顛末63個厘金分卡,販運茶葉算下來要比俄商多付10倍的厘金。
· 清代晚期財務收入,此中關稅和厘金已經占有收入極大的比重
對于晉商來說,在茶葉商業方面已經無法與俄商競爭,想要保存下來,就必需另尋他路。恰是這一期間,最聞名的山西票號迎來了快速增加期間。
讓余秋雨教員「抱愧」贊嘆的晉商金融業,其實只是山西商人被趕出了茶葉商業之后,不得已而為之的「轉型進級」。
山西票號時代
最早的山西票號一般認為是建立于1823年的日升昌,然而山西票號真正的大規模擴張還需要比及承平天堂期間。
在同治元年之前,全國規模內約有15家山西票號,其余地域尚無辦票號者。而僅同治元年一年,就有7家山西票號開張。從此一向到1880年月,山西票號一向壟斷著全國的金融業。
晚清山西票號營業的大規模鼓起,和清當局匯兌官條目的新政策離不開關系。
持久以來,大清中心當局標的目的處所收稅,均采用現銀裝鞘,委派押解的體例運往京師。各處所若擅自改換運銀體例便會受到峻厲懲罰。然而跟著承平天堂接踵占領南京、蘇杭等江南地域,同時捻軍在安徽、山東一帶作亂,南邊諸省押解銀兩至京師的通路隔離。
不得已,清廷只得許可處所當局以票號匯兌的體例上繳賦稅。從廣東省起頭,福建、浙江、湖南、湖海說神聊、四川、江西等省以及各海關,均慢慢改用票號匯兌的體例解送官餉。
處所當局之所以熱衷于操縱票號匯兌,很大水平上是因為處所收入堅苦,財務虧空,要想按期上繳賦稅,就不得不標的目的票號借墊。以閩粵處所當局及海關為例,票號墊條目占匯餉總數的40%擺布,部門年份甚至占100%。
山西票號就這樣在和官府的合作無懈下迎來了爆發式的當作長,他們現實上當作為了大清財務系統的主要構成部門。
匯兌官條目營業給山西票號帶來了可不雅的盈利,因為大部門官條目的匯費都比貿易匯費高很多倍。一般的貿易匯兌匯費大約在0.7%擺布,而官銀匯兌匯費一般都在4%以上,有些省份甚至高達8.5%。與官府經商顯然比在市場上競爭賺錢的多。
不外,更高的匯費也并不是完全進入山西商人的口袋,很大一部門是留給官員的回扣。票號需要標的目的官府繳納使費、紙筆費等各類雜費,票號現實到手的費用,往往只剩下一半,即使如斯,這筆匯費已經遠高于正常的貿易匯費。
另一方面,票號對各級仕宦上下打點,貪污公條目也供給了便利。各級仕宦往往是票號存條目的大戶,將其搜索所得存放在票號之中。
而仕宦的打點賄賂,也可以經由過程票號更為便利輕易的運作。光緒朝顫動一時的云南善后局軍需報銷賄賂案,就是云南糧道崔尊彝,調用捐輸平銀,由票號從云南匯往海說神聊京,標的目的戶、工、兵部各書吏賄賂。
固然貪污納賄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票號的成長確實極大的降低了賄賂納賄的當作本,晚清嘲諷小說如《宦海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近況》都將票號列為嘲諷的對象。
·以銀票賄賂,已經當作為公共文化的根基印象
憑借官府勢力發家,對山西商人來說并不目生。
早在明代洪武期間,晉商便起頭與官府鼎力合作。因為大明西線邊關防御戎行后勤供給堅苦,明太祖設立開中制,即由商人標的目的大同、居庸關等邊關輸送糧食,以此換取銷售壟斷「官鹽」的權力。這種本色上的權力買賣,當作為了晉商起家的第一桶金。
· 鹽引軌制源于宋朝,目標在于以鹽業的壟斷經營特許權互換商人對邊關物質補給的撐持
滿清入本家兒之后,賜封了山西「八大商人」,以表揚晉商為后金政權供給的幫忙。不管是有意仍是無意,山西商人在明末戰爭中的功勛獲得了清當局必定,并在之后瞄準噶爾等一系列戰爭中,不竭為清廷效力,承擔為一線軍隊補給軍糧的使命。
作為回報,他們獲得了深度介入官方壟斷的鹽鐵生意的特許權,進行獨有性的貿易勾當。
與官府共舞,在享受權力帶來的益處,也要支出響應的價格。當官府需要用錢時,商人們就需要「自發」表達本身的愛國熱情。
在內憂外患的咸豐一朝,清廷大開捐輸一途,山西商人紛紛用銀兩「捐納」各類官銜。在咸豐二年(1852年)一年中全國捐輸白銀224萬兩,此中山西商人就捐輸了160萬兩,占了泰半。而在咸豐三年又持續發出五次諭令,以「山西較各省尚稱敷裕」為由,要求山西商人繼續捐輸。咸豐六年山西又捐201萬兩。
在官府委派仕宦逐門逐戶的「勸諭」下,晉商們「慷慨仗義,踴躍輸將」,以至于很多大戶家境中落,甚至「赤貧如洗」。
· 標的目的朝廷捐納一筆銀子后,可以獲得一份戶部執照作為證實
介入大清續命事業
在晚清,當局機構之所以還能維持運轉,很大水平上依靠于借債。除了標的目的外國銀行以及洋商借債,另一個條道路即是標的目的國內金融機構,也就是票號們告貸。
以左宗棠西征告貸為例,左宗棠西征時代,除了標的目的洋人借債,另一主要告貸來歷即是山西票號。左宗棠經由過程轉運局標的目的各地票號共告貸880萬兩以上,支付利錢約50萬兩。票號告貸與洋商告貸一路,當作功幫忙左宗棠完當作了收復新疆的大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為籌集甲午戰爭經費,戶部欲效仿標的目的西洋銀行借債的體例標的目的國內商人告貸,史稱息借商條目,各地票號標的目的戶部借因一百數十萬兩。
光緒二十四年,朝廷又打著「似乎四千萬之眾,不難借一二千萬之條目」的本家兒意,刊行了名為「昭信股票」的公債。票號則被戶部昭信局指定為公債的承銷機構。
此后戶部不竭標的目的票號告貸,據報載,到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已欠各票號跨越700萬兩。
· 昭信股票擬定刊行一億兩白銀,現實上僅刊行1000萬兩擺布
到了1900年庚子事情,慈禧太后西狩山西,隨行有海說神聊京大量高官與王公貴族。嗅覺活絡的山西商人天然不會放過這一可以或許近距離湊趣奉迎權力中間的機遇。
例如盛德通總司理高鈺,就提前從隨行大員、內閣學士桂月亭處獲得慈禧的具體行程,并得以提前放置慈禧一行的食宿招待,為西太后的西行籌集經費。對于其它倉皇逃跑缺衣少食的王公貴族,山西票號也極力救濟,即使很多票號的賬本已在戰亂中遺掉,他們對海說神聊京官員的提條目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 盛德通既是《喬家大院》中喬家創辦的票號,也是少少數幸存下來,一向活到1951年的票號之一
山西票號的盡力沒有白搭,不僅在太后西狩時代,清廷命令全國的京餉都匯往山西票號,之后的辛丑賠條目本息,也劃定由各省將攤派金額匯往票號,再由票號同一交付外國銀行。
是以,山西票號在庚子之亂中固然有不少店肆毀于戰火,可是無一家倒閉,反而達到了成長的最岑嶺。按照票號分號的數目計較,1880年月全國共有分號194個,到了清末最后十年,分號數目達到了475個。
然而巔峰的到來也陪伴著隱患。
1904年當作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更名大清銀行),是清末新政的產品之一。顯然,清當局已經意識到銀行業的龐大利潤,起頭以國有銀行的身份進入市場。
對于票號而言,這是一個恐怖的競爭敵手,因為大清銀行不僅在市場上挑戰票號的地位,接過了本屬于晉商的匯兌京餉的事業,還更有額外的手段確保自身的優勢。
同樣是放條目后債務人破產清理,大清銀行往往能憑借特權優先確保自身貸條目的收受接管,而票號只能分到殘剩資產。日升昌商人哀嘆道:
大清銀行固是朝廷之商務,商平易近亦系皇上之子平易近,所屬分歧,求利無異,何分彼重此輕。既將欠大清銀行之條目悉數清還,而欠商平易近之債何得每兩以一錢一分八厘告終也。似此重輕不均,實難忍受。
真正敲響山西票號業喪鐘的,是清當局的倒臺。
武昌起義后,清當局對票號的大筆欠條目無法了債。1911年11月,顛末袁宿世凱內閣贊成,清廷還籌算標的目的各票號告貸500萬兩。
然而各票號在兩次會議參議后,以清廷之前已標的目的各票號告貸700萬兩尚未償還為由,拒絕了此項貸條目。顯然,借給清當局的700萬壞賬是不成能要回來了。
跟著政治靠山的倒臺,票號的諾言也遭遇龐大危機,各地呈現擠兌風潮,票號起頭大規模倒閉。到1913年底,山西幫24家票號中已有5家倒閉,包羅「全國第一票號」日升昌。至1921年,僅有4家幸存,隨后根基退出金融市場。
少數晉商經由過程中俄商業在俄國購買資產,實現了資產轉移,然而也并不克不及躲開厄運。跟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在俄晉商的貨泉變為廢紙,財富被全數沒收,甚至人命不保。
蒙古一度是晉商最為暢旺的地域,但這里的晉商也沒能逃走慘痛的宿命。在外蒙由俄國策動自力后,俄國人對本地敷裕的華商進行了系統性的洗劫。
據《大公報》記錄:「車臣汗盟各旗所有之商號四五百家,強半被俄匪擄掠,各旗之商人已知確被搶害者三十余人……萬源長四人、宿世泰榮鋪長被匪開膛,鋪伙被釘樹上而死。」晉商原先在蒙古掌控的貿易范疇也由俄國國企盡數奪走。
跟著兩次押寶的接連掉敗,中國一代貿易傳奇最終只得隨之衰敗。晉商這個詞再一次為人所熟知,就要比及「煤老板」的崛起了。
參考文獻:
[1]郭虹,挑戰與應對——外蒙古自力與旅蒙商研究[D].山西大學,2019。
[2]侯文正,晉中商幫興衰史略 [J].文史月刊,2006(01):41-46。
[3]黃鑒暉,山西票號史[M]. 山西經濟出書社,1992。
[4]景占魁,馮素梅,晉商式微原因的汗青反思[J].晉陽學刊,2001(04):66-74。
[5]孔祥毅,山西票號與清當局的勾搭[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4(03):1-12。
[6]劉建生,山西票號營業總量之估量[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233-239。
[7]劉建生等,晉商研究[M]. 山西人平易近出書社,2002。
[8]楊軍,論中俄恰克圖商業與晉商成長的關系[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9。
文|魯東海
大象公會|常識、見識、見聞,最好的飯桌談資,知道分子的進修基地。微信搜刮「大象公會」(idxgh2013),領受更多好玩內容。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