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現今75億人全數穿越回侏羅紀,只許可帶少量的水、食物和衣物,以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崇高高貴聰明,有幾多人能在侏羅紀保存下去,最終可否征服恐龍延續人類的文明?這是一位讀者邀請我回覆的問題,發在這里與大師共享下。
人類重返侏羅紀(劇照)
侏羅紀的情況
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地質時候是距今2億至1.45億年前。良多人把恐龍作為人類征服侏羅紀的最大麻煩,現實上情況問題才是最關頭的,我們先來看一下侏羅紀的情況。
侏羅紀期間,太陽的直徑和光強度都比今天稍小,但很是接近(99%)。那時月球距地球比今天近一些,受月球潮汐引力影響,地球自轉也比今天稍快。我看到有高贊回覆說侏羅紀時地球一天為21小時,這不準確。地球自轉固然是逐漸下降的,但不是線性轉變的,在早期下降更快一些,侏羅紀的一天應該是接近23小時。響應地,那時一年有385天。這意味著那時的日夜溫差要比今天小一些。
侏羅紀的景不雅:恐龍和針葉林
在侏羅紀之前的三疊紀,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即盤古超大陸。這塊大陸在侏羅紀之初割裂為海說神聊方的勞亞大陸和南邊的岡瓦納大陸,兩塊大陸之間就是特提斯洋,即今六合中海的前身。因為超大陸的割裂,地球天氣由干旱轉為潮濕,本來的大片戈壁釀成雨林。
網上有傳言稱侏羅紀時氧氣濃度比今天大得多,甚至有人說人類穿越到侏羅紀需要佩帶阻氧面罩才能保存,此乃訛傳。現實上侏羅紀期間大氣中氧含量與此刻是差不多的,大約為21%,隨后的白堊紀要略高一些,約為26%。這個氧濃度很是適合人類保存。
大氣中氧濃度轉變
最大的問題可能是二氧化碳。侏羅紀時二氧化碳濃度約為0.195%,是工業革命之前的7倍,此刻的5倍。二氧化碳是聞名的溫室氣體,是以那時太陽雖沒有今天亮,地球溫度卻比今天高一些,約比今天高3℃,并且全球溫差較小,南極和海說神聊極都沒有陸地,也沒有冰川。
高濃度二氧化碳會導致人類中毒身亡,但1%以下的二氧化碳對人體有多大影響并無定論。大都學者認為人類可以在0.5%以下的二氧化碳中持久保存,但也有嘗試指出這個濃度的二氧化碳足以導致人體認知、勾當能力下降。侏羅紀時二氧化碳濃度為0.195%,可能會令人感應不適,但相信大都人能順應下去。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轉變
總之,侏羅紀的情況與今天總體相似,但更暖和、潮濕,并且相對不變一些,日夜和地域不同不像今天那么顯著,人類是可以保存的。
我們的敵手
侏羅紀期間地球的統治者就是聞名的恐龍了。回到侏羅紀的人赤手空拳,能打敗恐龍嗎?在舊石器時代末期(距今4萬至1萬年前),人類已經可以獵殺洞熊和猛犸象了,這是有證據證實的。一方面,在猛犸象骨頭上發現了良多人類石器造當作的傷痕,還發現過一次石制兵器的碎片。另一方面,猛犸象和洞熊闌珊的時辰正好和現代人類的鼓起吻合。
異特龍襲擊劍龍母子
不外,恐龍可比猛犸象和洞熊大多了。猛犸象最大的種類也不外4米高,十幾噸重,洞熊還不到一噸。侏羅紀期間蜥腳類恐龍很茂盛,腕龍和超龍體長都跨越30米,體重可達40噸;中加馬門溪龍有35~42米長,可能跨越100噸重。沒有熱刀兵的人類是無法等閑獵殺這樣的大師伙的。劍龍體長約7米,重約3噸,是個相對輕易到手的方針,不外要小心它鋒利的從頭至尾刺哦,異特龍都在這里栽過跟頭。
食肉恐龍更恐怖。猛犸象究竟結果是素食本家兒義者,進犯性不強,洞熊固然是食肉目標,但人類可以趁其蟄伏獵殺之。對獅子、劍齒虎這些活躍的食肉動物,舊石器末期的人類就沒有切當的獵殺記實了。侏羅紀的霸本家兒異特龍體長9.5米,體重2.5噸,食蜥王龍體長有10.5米,重達5噸,這些恐怖的食肉恐龍要弄死小我垂手可得。
異特龍佳耦圍獵重龍
不外,人類只是要活下去也用不著和這些大師伙死磕,任何時代都是小動物更多。其實不可,我們可以捕食我們的祖先。有“萬獸之母”之稱的中華侏羅獸就糊口在侏羅紀晚期,長7-10厘米,重約13克,半斤八兩于老鼠巨細,擅長爬樹,以蟲豸為食。侏羅紀的哺乳動物已經有不少了,大都是小家伙,要么洞居,要么樹棲。
此外,侏羅紀一些小型獸腳類恐龍體型也很小,它們傍邊良多是鳥類的祖先或近親。例如,小馳龍長35厘米,重170克,胡氏耀龍體長不到30厘米,重約300克。侏羅紀晚期,原始鳥類呈現,曙光鳥和鼻祖鳥的體長都在半米擺布,重約一千克。
?已知最早的鳥類:發現于我國遼寧的曙光鳥
侏羅紀期間被子植物還沒有呈現,我們今天吃的糧食、蔬菜和生果那時都還沒有,這是個壞動靜。裸子植物最為茂盛,那時處處都是針葉林,也許我們可以找些松子果腹。林下植被以小型蕨類為本家兒,蕨類的嫩葉也可以充作食物。
文明的重建
全球75億人全數返回侏羅紀,必定短期內就要死一大部門。死在恐龍嘴里的只是一小部門,還有更多會死于因不服水土、傳染和饑餓而激發的疾病,并且我們對中生代的細菌和病毒可以說是毫無免疫力。
接下來,還在世的人要想持久保存,就必需像原始人一樣風餐露宿,靠狩獵和采集為生。然而,我們的身體本質遠不如原始人,既不會鉆木取火,也不會建造最根基的石器,所以仍是會有半斤八兩多的人活不下去,良多地域的人甚至可能全數死光。動物志的兩位宅男宅女的本家兒編估量是活不下去了,屏幕面前的列位讀者,有這個自傲能活下來嗎?
舊石器末期,人類圍獵猛犸象
然而,75億的生齒基數足夠大,必定會有部門伶俐、勇敢并且強壯的人活下去。這部門能很快重建人類文明嗎?可能性不大。
現代人類文明得以延續,是成立在邃密的社會分工的根本上的,有種地的,有蓋房子的,有造汽車、汽船的,有做衣服的,還有搞科研的,少數人是不成能同時把握如斯多項技術的。一旦把握某種技術的人全數死去,這項技術就會掉傳。
例如,塔斯馬尼亞曾發生過聞名的文明退化事務。本地土著人本是6.5萬年前從澳大利亞遷入的,可以確定他們那時的文明水平是比力高的。之后因為幾千人被隔離在塔斯馬尼亞島上,他們很快退化,到1803年歐洲殖平易近者發現他們的時辰,他們已經完全不會建造衣服了,只會制造最簡單的石器,勉強擠進舊石器時代,文明倒退水平跨越100萬年。
最后的塔斯馬尼亞人
是以,這部門活在侏羅紀的人也將重回舊石器時代晚期。但之后的文明歷程將比昔時的遠前人類快得多,原始人是摸著石頭過河,到深水區就輕易落水,現代人已經把握了足夠的常識,知道路該往哪走,也許幾千年就能走完原始人幾十萬年才能實現的文明歷程。
屆時,這些少數幸存的人將像7萬年前我們的先祖走出非洲一樣,重走征服宿世界之路,恐龍不會是我們的敵手。跟著手藝的前進,我們可以將侏羅紀的一些植物作為農作物栽培,將一些恐龍作為六畜豢養,進入農業社會,解決吃飯穿衣問題。再之后就是重建工業社會,奪回地球的統治權。
上面只是按照侏羅紀的情況,連系現實環境進行合理的猜測。任何生物的命運,命運身分永遠占很大比重。也許有強人能敏捷重建通信和醫療系統,帶領我們渡過難關,很快重建文明。命運差的話,75億人因天然災難或瘟疫團滅,也說不定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