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位于印度孟買的馬爾瓦尼(Malvani)窮戶窟呈現了一例新冠病毒滅亡案例,患者為一名63歲的男人。
4月1日,孟買的達拉維(Dharavi)窮戶窟——亞洲最大窮戶窟之一,呈現了第二例窮戶窟滅亡病例。令人驚奇的是,該名患者在滅亡幾個小時前才剛得知陽性的檢測成果,而且先前并沒有觀光史……
這兩大窮戶窟都位于孟買(印度最大城市)
當然,孟買的窮戶窟不止這兩個▼
“窮戶窟病例”幾個字寫起來簡單,背后的意義卻令人細思極恐:這里是印度城市生齒最濃密、公共衛生前提最差、政令與風行病學調查最難落實的處所,但因為印度城市慎密連系在一路,一旦爆發后果不勝設想。看似歲月靜好了兩個多月的印度,挑戰或許才方才起頭。
貧民和富人之間有堵墻
但這堵墻攔不住病毒
(印度-孟買,圖片來自:google map)▼
上升趨向加速
3月24日,印度總理莫迪頒布發表,在接下來的三周內實施全國規模內的封鎖辦法,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舒展。
封城來的俄然,火車站遏制了迎來送往
(印度-比爾瓦拉 3/21)
(圖片來自Sumit Saraswat / Shutterstock)▼
在辦法生效時代,印度人平易近將在家長途辦公,所有商鋪、工場、辦公樓和宗教場合全數封閉,公交、地鐵、和城際大巴等公共交通也暫停運行,僅供給醫療、通信和食物等需要的糊口辦事。
糊口物資仍是正常供給的
(印度-阿薩姆邦古瓦哈提 3/27)
(圖片來自David Talukdar / Shutterstock)▼
頒布發表這項辦法的時辰,印度簡直診案例是536例,滅亡10例。固然這個數字也不小,但與其他大國動輒上萬的傳染病例數比擬,尤其是考慮到印度的生齒基數,反倒像是一股清流。
比力一下差不多統一期間的印度和意大利
確診數字仿佛有天地之別,若是這個數字精確的話?
3月26日印度狀況
(圖片參考wikipedia-2020coronavirus pandemic in India)▼
3月24日意大利狀況
(圖片參考wikipedia-2020coronavirus pandemic in Italy)▼
而對于這種“病毒似乎繞過印度”的現象,有印度醫學協會的專家闡發稱,印度自然具有對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一方面是因為就今朝的疫情狀況而言,病毒偏心著風涼天氣的地域,很難在印度這種又濕又熱的地區保存,像埃博拉、黃熱病,SARS等對印度的影響就何足道哉。
這個衛生前提,在病毒面前,莫非靠熱空氣殺毒?
(圖片來自Elena Odareeva / Shutterstock)▼
還有一個風行的說法是,印度大大都人平易近的保存情況本就布滿各類病毒和細菌,公眾習覺得常,是以對新病毒的抵御能力也很強。
注重,恒河水對新冠肺炎沒有療效
(圖片來自:Mazur Travel / Shutterstock.)▼
這兩種“印度特別論”總讓人感覺是在自黑,但在病毒面前,自黑也可以當作為自吹。至少可以讓良多公眾連結樂不雅,但反轉很快就來了。
該消毒仍是得消毒
(印度-阿薩姆邦古瓦哈提 3/26)
(圖片來自David Talukdar / Shutterstock)▼
進入4月的前4天,印度確診病例病幾乎翻了一番;別的,3日至4日,新增病例和滅亡病例均創下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最高增幅;至今,印度累計確診已經跨越3000例,而現實數字顯然更高。
4月6日印度狀況
(圖片參考wikipedia-2020 coronavirus pandemic in Italy)▼
印度疫情爆發過程中,值得注重的有兩點。
一點是很多新簡直診病例與首都新德里東南部尼扎穆丁地域的一次宗教聚會有關。此次聚會進行于3月13日至15日,截至4日有647個病例與此次聚會直接相關,跨越10人滅亡,而據估量聚會總介入人數可能跨越3000。而且,此后幾天又有近2000人在該地域逗留爾后四散各地。
這件事的后續已經當作為印度疫情的防控難點,在一些印度媒體看來,這種堆積性傳染影響惡劣,已經“抵消”了21天全國封鎖令所帶來的“益處”。
解救的方式就是更嚴酷的封鎖
但在實施中老是不到位
(印度-加爾各答 3/27)
(圖片來自suprabhat / Shutterstock)▼
第二點則是近幾天窮戶窟呈現確診以及滅亡案例,給疫情防控增添難度。
有印度官員曾暗示,固然美國儼然當作為新冠疫情的新“震中”,但從某種意義來說,人類本次匹敵新冠病毒可否取得決議性勝利,其實將很大水平取決于印度節制該病毒的能力。然而從今朝來看,因為面對的挑戰太多,人們對印度仍是不克不及像前兩個月那樣樂不雅。
資本與生齒矛盾
從救治最需要的醫療資本來看,印度并不豐裕。該國對于公共衛生的投入僅占到GDP的1.3%,是宿世界上最低的國度之一。
口罩作為全球緊俏物資,在印度更是搶手
(印度-拉賈斯坦邦 3/21)
(圖片來自Raktim Guha / Shutterstock)▼
有限的投入意味著醫療舉措措施的缺乏。表現在疫情診斷上,即是截止4月1日時,印度全國僅有51個當局承認的測試中間,完當作的測試還不到五萬例,檢測率其實太低了——這也被認為是印度確診數字低的原因,所謂不查就是沒有。醫護人員的裝備也很差,在大城市加爾各答就有大夫穿上塑料雨衣看成防護設備查抄患者,德里的大夫有些則是戴上了摩托車頭盔,堪稱今世瘟疫面具。
并且也只有很少部門人會本家兒動來檢測
(印度-班加羅爾-3/4)
(圖片來自Ajay Bhaskar / Shutterstock)▼
面臨這種環境,西方有聲音認為,印度的衛生保健系統能力不足,并不克不及像中國或意大利那樣收治數目龐大的病人,一如它無力應對肺結核的風行一般。這里的風行病布景常識是,30年前印度和中國的肺結核病例數目相差無幾,但今天,中國已經將肺結核發病率降低到每10萬中呈現60例,而同期印度發病率高達27%,活著界規模也是最高的數字之一。
再考慮到印度13.7億的總生齒數,和驚人的450人/每平方公里的生齒密度,印度醫療系統解體的畫面似乎并不遙遠。
杯水車薪
(印度-加爾各答 3/27)
(圖片來自suprabhat / Shutterstock)▼
此外,印度生齒的貧富差距也讓疫情節制落井下石。2018年《宿世界不服均陳述》顯示,印度的貧富差距僅次于中東地域,在全球貧富差距排名中高居第二,占該國生齒總數20%以上的赤貧生齒糊口在衛生前提惡劣的情況中。
要所有人在家辦公?那真是太豪侈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bydos)▼
在爆出滅亡案例的印度最大窮戶窟,根基保存舉措措施都不足,卻容納了快要一百萬人,而醫療資本顯然不會優先傾標的目的這些人,最終不免造當作印度有限的醫療資本流標的目的富人、貧民當作為炮灰的下場。
孟買馬爾瓦尼(Malvani)窮戶窟
(圖片來自Vladimir /shutterstock.com)▼
不僅如斯,比來印度的封鎖令對大大都貧民也是俄然的重擊。禁令下達后,印度境內非正規部分的數百萬流動工人想要分開打工地點的城市返回村莊,但此時公共交通停運、國界封閉;同時在應急辦法缺乏的環境下,食物和必需品的供給鏈運轉幾近障礙。
移平易近工人流動過程中很可能會造當作病毒大傳布
讓本就堅苦的防控更難了
當然,比擬病毒,餓肚子才是最大的威脅
(圖片來自Saikat Paul / Shutterstock)▼
在無法獲得食物也沒法坐車回家的環境下,大量印度城市窮戶走上陌頭,詭計跟著人體的“大水”步行回到遙遠的村莊,而在此時代也呈現了一些悲劇:已經有2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在遠途跋涉中喪生。
醫療資本有限、貧富差距龐大意味著印度防疫前路必然艱難,但莫迪當局也在極力應對。
每人發一兜米好了,但這也扛不了多久
(圖片來自Saikat Paul / Shutterstock)▼
今朝印度也已經設立了了援助和告急環境布施基金用于疫情節制,下放告急財務權力到個處所部分用于處所性的醫療物資采購,多邦也已經出臺響應政策,設立姑且隔離點、隔離病房,擴建公私立病院、進口醫療設備等,當作效若何還有待時候的考驗。
確診人數的激增,方艙病院是配合的選擇
(印度-阿薩姆邦古瓦哈提 3/29)
(圖片來自David Talukdar / Shutterstock)▼
不雅念與社會治理
說完了當局面臨的問題,再來看看印度的平易近間。
防疫不克不及只是當局一頭熱,公眾的共同是戰勝病毒的另一重保障。但很顯然,印度人平易近對新冠病毒的意識還處在很糟糕的程度上。
一方面,今朝仍有部門印度人意識不到疫情的嚴重性,并不共同當局防疫,讓印度當局的宣傳結果大打扣頭;另一方面,知道病毒嚴重性的,也有多量人寄但愿于偏方或神力將病毒趕走:有當作群堆積恒河濱飲水想要趕走病毒的,有信仰神明、便感覺到神明保佑可以百毒不侵,便無視封城辦法上街浪蕩的,也有加入“牛尿派對”喝牛尿匹敵病毒的,還有效牛糞涂臉、洗澡的。
禱告病毒快分開
(印度-哈里亞納邦法特哈巴德-3/26)
(圖片來自Rinku Dua / Shutterstock)▼
這些看似怪誕的土法撐持者還并非滿是平頭蒼生,此中甚至不乏在朝黨的議員。
除了宗教身分,這種并不科學的認知立場也與印度的教育程度有關。按照結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陳述,印度當作年人文瞽者口跨越2億,是宿世界上文瞽者口最多的國度;即便絕大大都印度人讀了小學,讀完初中的就較著削減良多:2017年時印度初中入學率才跨越70%。
本家兒要仍是窮
飯都不敷吃,更不會有機遇上學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賈爾貢-3/16)
(圖片來自PRASANNAPIX / Shutterstock)▼
公眾教育越缺乏,國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呈現問題的概率就越高,這就更考驗印度的社會治理程度。可問題是印度的社會治理能力依然存在不小縫隙。
對于教育尤其缺乏的社會底層人士,防疫辦法從理念的輸入到現實貫徹執行都很難行得通。在10小我同住一間小棚屋的窮戶窟,自我隔離的可行性壓根不存在;對于無家可歸的拾荒者,當局也很難找到方式讓他們理解社交隔離的意義,或是為什么用洗手液多次洗手比吃飯都主要。
社會工作者好心發放食物
但這又造當作了無防護的人群堆積
(印度-阿拉哈巴德4/3)
(圖片來自prabhat kumar verma / Shutterstock)▼
而在治理體例上,印度也有做的欠妥的處所,拿疫情中的現象來說,在印度頒布發表封鎖后,法律人員利用鞭條抽打仍在街上浪蕩的人,將他們趕回家。
初志是好的
但過程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印度-果阿 3/28)
(圖片來自leshiy985 / Shutterstock)▼
這個現象背后表露的又是另一個治理缺陷:比擬其他凡是會為封城留出一些籌辦時候的國度,印度封城動靜來得太急,從頒布發表到執行甚至不到4小時,也就難怪公眾一時無法順應而大量搶貨、或是因并不知情、無法回家等各種原因滯留陌頭了。
被迫流離
(印度-阿拉哈巴德4/3)
(圖片來自prabhat kumar verma / Shutterstock)▼
印度此刻已經被病毒逼到了一個進退失據的火坑里:
這個衛生前提低下的生齒大國必需采納最嚴酷的防疫手段,才能庇護數以十億計的國平易近面臨病毒不受損害,也為全人類扼守南亞的平安防地;
而與此同時,它卻面對著廢鈔活動之后微型平易近營經濟停擺、掉業率締造45年來新高、不法姑且工為就業本家兒體、成長程度在全球饑餓指數中排名102(117國介入排名)的暗澹實際。
等候有賺可搬的日子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Dhapa Nitaben Harshaddhai)▼
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有云:“所謂將來,無非是我們今日的決議與行為的后果。”印度的將來,也就在它于這兩難境地中的選擇之中。
參考文獻:
https://edition.cnn.com/2020/04/03/asia/india-doctors-coronavirus-intl-hnk/index.html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industry/healthcare/biotech/healthcare/india-did-have-an-innate-natural-shield-against-coronavirus-after-all/articleshow/74453719.cms?from=mdr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apr/01/india-coronavirus-cases-rise-amid-fears-true-figure-much-higher
https://www.bloombergquint.com/coronavirus-outbreak/coronavirus-india-updates-total-covid-19-cases-at-2069-world-bank-grants-dollar1-billion-emergency-fund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politics-and-nation/coronavirus-crisis-heres-total-number-of-confirmed-cases-in-india-as-per-health-ministry/articleshow/74589499.cms?from=mdr
https://www.theglobaleconomy.com/India/Secondary_school_enrollment/
https://qz.com/india/1828141/indias-coronavirus-response-must-address-caste-and-class-divide/
*本文內容為作者供給,不代表地球常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David Talukdar / Shutterstock
END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