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歐洲人將十幾只穴兔釋放到澳洲野外,這些兔子后來泛濫當作災,當作群的兔子將澳洲荒原啃得寸草不生,造當作了極大的經濟損掉和生態粉碎。對此,有些網友異想天開地說,將最愛吃兔子的猞猁引進澳洲,就可以解決兔災問題。從比來的讀者留言來看,這種說法在網上很有市場。
澳洲兔災
對此,動物志必需進行辟謠,對于一種入侵動物穴兔,而引進另一入侵動物猞猁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牽蘿補屋。更尷尬的是,這個鴆底子止不了牽蘿補屋。
猞猁難以按捺兔子
食肉動物中,貓科猞猁屬當作員可以說是捕兔專家了。歐亞猞猁和西班牙猞猁喜好追捕歐兔和穴兔,加拿大猞猁更是以雪靴兔為獨一本家兒食,其飲食中雪靴兔占比可高達97%。然而,即使是猞猁,也難以起到按捺兔子種群的感化。
加拿大猞猁和雪靴兔種群的周期性轉變,可以說是生態學家研究捕食關系的一個經典模子了,上了各類生態學教材。人們發現,猞猁和兔子數目都以8~11年為周期波動,可是分歧步的,先增添的先削減,后增添的后削減。
加拿大猞猁和雪靴兔種群數目周期性波動
雪靴兔密度波動很大,高的時辰可達1500只/平方千米。生境內的食物無法養活這么多兔子,跟著猞猁捕食的增添和饑饉的起頭,雪靴兔種群起頭下降。
猞猁密度下降要比雪靴兔滯后一兩年。當兔子剛起頭削減的時辰,猞猁仍然吃得很好,因為它們很輕易捕到饑餓的兔子。但跟著兔子種群的解體,猞猁最終也會削減。
雪靴兔密度岑嶺期,加拿大猞猁幾乎只吃兔子,平均每三天抓兩只兔子。但當雪靴兔變得稀少,猞猁也起頭抓松雞和松鼠果腹,還會吃鹿尸。但這些替代性食物無法知足猞猁的營養需求,猞猁們被迫“背井離鄉”,分開本身的領地處處浪蕩,尋覓些食物果腹;因為缺乏足夠的脂肪儲蓄,它們很難捱過海說神聊方的嚴冬。
加拿大猞猁
營養不良對猞猁滋生有重大影響。雪靴兔密度高的時辰,當作年雌猞猁每胎產5仔,一歲多的小雌猞猁也介入滋生,每胎能產4仔;而當兔子密度低的時辰,年青猞猁就不再滋生了,當作年雌猞猁也本家兒要生單胞胎;兔子密度極低的時辰,猞猁滋生完全遏制。跟著兔子削減,雌猞猁受孕率從73%下降到33%。在兔子低谷期,雌猞猁即使產下小猞猁也養不大,可能持續三五年沒有一只小猞猁當作活,當作年猞猁也會大量餓死。
雪靴兔低谷期要持續幾年,比及棲息地內被兔子粉碎的植被恢復,兔子種群再次增添。兔子滋生率很高,每年產很多多少胎,每胎產很多多少仔,是以種群恢復很快。當雪靴兔種群恢復,猞猁也起頭大量滋生。
加拿大猞猁追捕雪靴兔
這對捕食者和獵物的周期性波動,周而復始地進行著。以往生態學家認為,猞猁的捕食是雪靴兔數目從岑嶺期跌落的本家兒因,然而在加拿大西面的杰奎德島和東面的愛德華王子島,沒有猞猁存在,雪靴兔種群依然存在周期性波動,兔子吃光了植被才是其種群周期性解體的本家兒因。
是以,在猞猁和兔子的博弈中,兔子才是占本家兒導地位的那個。猞猁等捕食者都存在密度依靠性調節機制(種內斗爭),數目不成能增添到太多,捕食感化畢竟是有限的。而反過來,兔子數目銳減就必然會影響猞猁。打個比方,兔子和猞猁都時高時低的像玩過山車一樣,但兔子是開過山車的,猞猁只是個坐過山車的。
未當作年伊比利亞猞猁叼著一只穴兔
生物防治的掉敗案例
引進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導致物種入侵的工作,在澳洲汗青上真實發生過。1935年,澳當局為了覆滅甲蟲,提高甘蔗產量,引進了蔗蟾蜍。成果甲蟲沒滅,蔗蟾蜍卻泛濫了,此刻在澳洲已經跨越兩億只。良多本土捕食者因誤食劇毒的蔗蟾蜍而被毒死,包羅袋鼬、蛇類和鱷魚;泛濫當作災的蔗蟾蜍吞食大量蟲豸,繼而風險本土食蟲動物,如石龍子。
?澳洲研究人員也曾測驗考試引進兔子的天敵,但不是捕食者,而是病毒。1950年,澳洲的兔子有6億只之多,為了治理兔災,人們有針對性地釋放了粘液瘤病毒。這是一種專門傳染兔子的恐怖病毒,滅亡率極高,很快導致兔子數目下降到不到1億只。
釋放粘液瘤病毒后,澳洲穴兔種群轉變
然而,病毒畢竟無法徹底覆滅兔子,顛末協同進化,它們起頭走和平共處之路,兔子對病毒抵當力越來越強,而病毒對兔子毒性越來越弱。1970年,澳洲兔子數目恢復到2億只,1990年又恢復到3億只。人們又先后投放了毒性更強的杯狀病毒和K5病毒,兔子數目始終維持在2億只擺布。此刻人們已經意識到,靠病毒覆滅兔子是不成能的。
澳洲兔子從來不缺天敵
事實上,澳洲兔子從來不缺天敵。穴兔登岸澳洲的時辰,這里已經有野犬和袋鼬了,赤狐是和穴兔同步在澳洲擴散的。并且人類一向站在兔子的對立面,這100多年來,人類想盡一切法子覆滅兔子,從賞格捕殺,到建筑圍欄,再到投入病毒,沒有任何一種天然天敵覆滅兔子能比人類更高效。
然而兔子仍是泛濫了,最本家兒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競爭者。幾萬萬年來,澳洲的生物一向在自力進化,本土生態系統很是懦弱。澳洲一向仍是有袋類的全國,而其他大洲有袋類早就被真獸裁減了,論保存能力,真獸遠勝過有袋類。穴兔在老家歐洲是和浩繁真獸共存的,來澳洲面臨懦弱的有袋類,天然脫穎而出。
入侵澳洲的赤狐
兔子滋生能力極強,在爭奪食物、棲息地的直接競爭中勝過有袋類,并且,它在逃避捕食者的似然競爭中也是優勝者。兔子更為機智,有了遲緩的有袋類這些唾手可得的獵物,食肉動物為什么還要去費勁抓兔子呢?
網上有個段子,說人們將赤狐引進澳洲最初就是為了治理兔災,成果狐貍也泛濫了。其實真不是這樣,人們引進赤狐與引進穴兔的初志是不異的,都是作為狩獵消遣的對象。
赤狐是在1833、1845年分兩次引進澳洲的,比穴兔還要早些,它倆在澳洲的第一個據點都是澳洲東南部,擴散也是同步的。赤狐是穴兔的主要天敵,但這個天敵的表示讓人們大跌眼鏡,它不單沒能壓制住兔子,反而與兔子“狼狽為奸”了。
赤狐瘋狂搏斗澳洲本土動物
兔子幫了狐貍大忙,正因為有了兔子這種充沛的“儲蓄糧”,狐貍才可以或許在澳洲泛濫,有兔災才有狐災。而作為“酬報”,狐貍把大量本土有袋類滅了,幫兔子進一步打掃了競爭敵手,兔災更嚴重了。
按照澳洲官方發布,赤狐至少導致了十種本土有袋類滅盡。它直接導致了鼠袋鼠科的闌珊和荒涼袋鼠屬的滅盡;引起多種中型地棲有袋類分布銳減,包羅草原袋鼠、短從頭至尾袋鼠、兔耳袋貍和袋食蟻獸;有的處所的狐貍還學會了爬上樹捕殺考拉和袋鼯。這一筆筆“血債”,都有兔子的一份“功績”。
天敵的感化往往是“落井下石”的,它凡是無法把處在高位的優勢獵物物種給壓制下來,反而會使處在低位的劣勢獵物物種的處境加倍難熬。
荒涼袋鼠,1840年滅盡,被認為與赤狐和流離貓有關
猞猁引進澳洲終局猜測
經由過程前面幾個活生生的生態案例,猞猁引進澳洲的終局不難猜測。猞猁喜好密閉的情況,澳洲植被稀少,情況坦蕩,猞猁多半不克不及順應。而一旦站穩腳跟,猞猁必將在澳洲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狐貍和野犬爬樹能力究竟結果有限,難以威脅樹上的動物,野貓體型不大,何如不了大型鳥獸,而這些對猞猁來說十足不是問題。尤其是歐亞猞猁,體重有15-30千克,進了澳洲根基是想殺誰就殺誰了。狐貍和兔子都是歐亞猞猁的本土獵物,澳洲有著如斯豐碩的獵物,猞猁種群爆發是必然的,而最大的輸家將是懦弱的本土有袋類。
歐亞猞猁不僅捕殺兔子,也吃赤狐,還適于捕殺大型動物
綜上所述,猞猁是無法治理澳洲兔災的,只會激發更大的生態災難。
還有一個經濟方面的原因,也決議了不克不及在澳洲引進猞猁。澳洲人對兔子深惡痛絕的最大原因是粉碎植被,與綿羊爭奪口糧。而猞猁是污名昭著的綿羊殺手,一個極端的例子中,1948年有一只歐亞猞猁一夜之間殺了30多只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