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速度,或計算機中中央處理器的速度,本質上是計算機執行計算的速度,這些計算通過加載到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RAM)中的軟件程序指令傳送給它。處理器速度受處理器內置晶體管數量的限制,與其他處理器的并行連接,總線在CPU和...
CPU速度,或計算機中中央處理器的速度,本質上是計算機執行計算的速度,這些計算通過加載到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RAM)中的軟件程序指令傳送給它。處理器速度受處理器內置晶體管數量的限制,與其他處理器的并行連接,總線在CPU和內存之間來回傳輸數據的能力,以及其他硬件規格。大多數CPU也有自己的內存寄存器,用于本地執行核心計算,無需通過總線將它們傳輸到另一個硬件組件并傳回。

中央處理器(CPU)。
當前系統上的計算機處理器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運行,以至于大多數個人計算機的性能限制與總線容量的瓶頸。可用RAM的數量和訪問系統的軟件的設計也比CPU的實際性能本身更為關鍵。CPU設計中的多線程容量是另一個關鍵的速度因素,即CPU在共享執行環境中執行多個任務的能力CPU,因此在程序運行期間,必須從內存中存儲和檢索的信息更少。

散熱器的效率會影響CPU速度。
愛好者通常會通過超頻設備來改變CPU上的時鐘速度決定計算機CPU速度的部分因素是它的時鐘速率,或者說時鐘速度,它是基于計算機內部時鐘的時鐘周期數,CPU需要執行一條指令如果一個CPU被時鐘控制在10個周期內將兩個數字相加,而另一個CPU在2個時鐘周期內進行相同的計算,那么相同的CPU的性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雖然超頻一臺計算機的CPU會使它與總線的速度不同步,但它可以顯著提高CPU的性能使用新的總線架構增強的舊系統。但是,新的處理器不會從時鐘速度的變化中獲益,因為它們的運行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總線和計算機內存的處理能力。由于CPU的速度在千兆赫茲范圍內,每秒執行數十億次計算。因此,一個2.4千兆赫茲的CPU每秒可運行24億次計算,而典型的32位或64位外圍組件互連(PCI)總線將在每秒127–508兆字節(數百萬字節)的范圍內運行。
CPU速度的另一個限制因素,無論是超頻還是由于半導體處理器散熱能力的提高,使得整個半導體處理器的散熱能力大大提高熱產生。散熱器作為微型散熱器安裝在處理器表面,通過傳導散熱,計算機外殼內的風扇系統也通過對流將其帶走。
在一臺計算機上并行運行多個處理器以共享數據計算現在是大多數計算機提高CPU速度的常用方法。在高級系統中,還涉及液體冷卻以使CPU保持穩定的溫度設置非常先進的超級計算機使用數千個并行運行的處理器,用液氮或液氦冷卻到-452華氏度(-269攝氏度)左右,時鐘速度達到500兆赫以上,即每秒5000億次運算。

一個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