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鐘有一個鐘面,鐘擺和重量封閉在一個又薄又高的獨立木箱里。它也被稱為長殼鐘、高殼鐘和落地鐘。英國鐘表匠威廉·克萊門特(William Clement)于1670年發明了長殼鐘形式。這種鐘的名稱被認為來自1875年荷蘭天文學家克...
祖父鐘有一個鐘面,鐘擺和重量封閉在一個又薄又高的獨立木箱里。它也被稱為長殼鐘、高殼鐘和落地鐘。英國鐘表匠威廉·克萊門特(William Clement)于1670年發明了長殼鐘形式。這種鐘的名稱被認為來自1875年荷蘭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提出,鐘擺可以用來制造更精確的祖父鐘典型的老座鐘大約有6英尺(1.8米)到8英尺(2.4米)高。鐘的木質部分包裹著鐘的表面,稱為蓋,或稱蓋罩。通常,鐘蓋上有精致的雕刻,如主軸。木制的這些鐘表各不相同,但橡木和桃花心木是制作古董鐘表最受歡迎的木材。

傳統鐘表使用齒輪和滑輪系統來計時古董鐘通常有一個彩繪或黃銅表盤,有些有月亮或火箭船圖案。這些鐘是敲鐘,因為它們每小時或每小時的一部分時間都在敲鐘。鐘聲敲響宣布時間。只有少數古董鐘是用音樂鐘或蘆葦制成的,能發出風琴般的聲音一個老鐘表可能有一個月相表盤,上面畫著兩個月亮。月相表盤的工作原理與鐘表指針相同。分針每小時移動一圈,時針每12小時移動一圈。月相表盤大約每56天轉一圈,因為月亮的周期是28天古董古鐘通常有八天或三十小時的運動。大多數八日鐘都有一把鑰匙繞著,有兩個繞孔。使鐘敲響的砝碼位于鐘的正面左側,而使鐘保持移動和報時的砝碼在鐘正面的右側。這些砝碼還為鐘表指針提供轉動的能量。一些老式鐘表的30小時運動是由鏈條或繩子纏繞而成的不像八日制那樣是一種鍵。30小時制的鐘的重量既能使鐘運轉,又能使鐘敲響。通常,30天制的鐘比8天制的鐘便宜。鐘擺鐘,如祖父鐘在1656年首次使用,是第一個精確的時鐘。鐘擺有助于保持時鐘的精確運行。荷蘭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在17世紀提出,可以用鐘擺來制造更精確的時鐘。鐘中的鐘擺,尤其是非常大的鐘擺,每兩秒可能擺動一次,而掛鐘上的鐘擺可能每秒擺動一次,布谷鳥鐘上的鐘擺可能每秒擺動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