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碼是一種循環二進制碼,1947年首次獲得專利,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在隨后的專利申請中才將其命名為格雷碼,具體而言,該代碼是一種反射二進制代碼,即字符串中的最后一個數字可以與起始數字相同,但順序相反,因此,允許建立并擴...
格雷碼是一種循環二進制碼,1947年首次獲得專利,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在隨后的專利申請中才將其命名為格雷碼,具體而言,該代碼是一種反射二進制代碼,即字符串中的最后一個數字可以與起始數字相同,但順序相反,因此,允許建立并擴展標準或自然二進制代碼的有用性。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弗蘭克·格雷(Frank Gray)開發了這種特殊的二進制數字系統,以幫助控制機電開關。如今,格雷碼被用于各種環境,尤其是在數字通信中,模擬信號必須轉換成數字媒體。光學編碼器使用灰色代碼來精確測量其位置。在代碼開發的早期階段,重點主要放在機電開關的更有效操作上。使用自然二進制代碼的機械開關在位置上很難讀取。幾個開關可以同時改變位置,具有復雜的過渡位置。取決于過渡階段,當一個開關實際上處于轉換狀態時,它可能在一個位置讀取數據,而在另一個位置的過程中,開關位置的錯誤讀數乘以多個開關,可能會導致系統范圍內的錯誤和錯誤信息。或者,當使用格雷碼時,一次只有一個開關改變位置,它消除了錯誤或誤導性位置信息的可能性,因為一次只有一個位元發生變化。隨著格雷最初引入該編碼幾十年來的發展,更多的應用也逐漸暴露出來。例如,旋轉編碼器和光學編碼器使用格雷碼是因為每個序列或位置都發生了變化只差一點點同樣,早期的二進制編碼中也使用了類似的二進制編碼,數學家使用反射二進制代碼來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或類似于河內塔和中國古代環形謎題的謎題。雖然使用了這種二進制碼,但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格雷的研究工作,這些二進制碼才被標準化、專利化或被視為專有用途,在使用Frank Gray發明的真空管儀器時,獲得了第一個將模擬信號轉換為反射二進制碼的設備的專利。在1953年的脈沖編碼通信管或PCM管的專利申請中,貝爾實驗室首次正式引用了格雷碼
-
發表于 2020-08-06 13:48
- 閱讀 ( 1912 )
- 分類:電腦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