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帶格子呢,有時也被稱為偉大的蘇格蘭短裙,是一種起源于蘇格蘭高地的服裝,是現代蘇格蘭短裙的前身。束帶格子呢通常也被稱為蓋爾語的名字feilidh mhor或breacan feile。它由一大塊布料組成,一部分披肩在肩上,另一部分裹在...
束帶格子呢,有時也被稱為偉大的蘇格蘭短裙,是一種起源于蘇格蘭高地的服裝,是現代蘇格蘭短裙的前身。束帶格子呢通常也被稱為蓋爾語的名字feilidh mhor或breacan feile。它由一大塊布料組成,一部分披肩在肩上,另一部分裹在身上打褶,然后用腰帶或別針固定。蓋爾語中的"格子"一詞,字面意思是"毯子",傳統上,高地人用來做束帶格子花呢的織物也可以作為睡覺的毯子束帶格子呢服裝是現代方格呢短裙的前身。早在1594年就有了束帶格子呢的記錄,盡管這種衣服的版本可能早在那個日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但是歷史學家們并不知道它的確切起源,傳統上它是由一塊大約50到60英寸(127到152.4厘米)寬,3到6碼(2.74到5.48米)長的布料組成,根據穿著者的尺寸和布料的可用性,當時大多數織機只能生產25到30英寸(63.5到76.2厘米)寬的織物,因此,束帶格子呢的織物是由兩條織物縫在一起,以達到完整的尺寸。為了真實起見,當代的束帶格子布生產商通常仍會將兩塊布縫在一起

束帶格子呢起源于蘇格蘭高地。高地人使用的布料通常是某種形式的格子呢——一種羊毛和亞麻的混合物,織出一塊圖案為彩色條紋。格子呢是束帶格子呢的一部分,現代的"韃靼人"概念直到19世紀早期才普遍存在。對于高地人使用的確切程序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聲稱他們會在地上把織物打成褶,然后躺在織物上以包裹它。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不是事實,因為這是一項繁瑣的技術,需要將布料放在經常潮濕和泥濘的地面上。不管怎樣,穿上束帶格子花呢一定是一個艱難而相對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與剪裁整齊的現代短裙相比。也許正因為如此,束帶格呢在今天并不常見,只是為了慶祝蘇格蘭的傳統他們出現在像高地運動會這樣的傳統活動中,一些高地人把穿上束帶格子花呢變成了娛樂游客的表演

束帶格子花呢經常出現在蘇格蘭的高地運動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