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帽是一種獨特的帽子,帽檐寬大,帽帶通常是用羊毛或其他動物毛氈制成的。它通常是軍服或警服的一部分,帽檐可以朝上戴在帽子的一側或兩側。帽檐最初可能是為了容納一支步槍和刺刀而翻過的士兵的肩膀或馬鐙杯中的長矛。...
懶散帽是一種獨特的帽子,帽檐寬大,帽帶通常是用羊毛或其他動物毛氈制成的。它通常是軍服或警服的一部分,帽檐可以朝上戴在帽子的一側或兩側。帽檐最初可能是為了容納一支步槍和刺刀而翻過的士兵的肩膀或馬鐙杯中的長矛。
![]()
雙手放在臀部的男人這種懶散的帽子已經被士兵們戴了好幾個世紀了,包括英國、新西蘭、法國、美國和德國的士兵。這種帽子與澳大利亞軍隊的聯系最為緊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懶散的帽子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國家象征之一,在英國17世紀內戰期間,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就曾戴過這種帽子。有時軍隊出于實際原因選擇采用這頂帽子,比如英國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戰時波爾戰爭戴上這頂帽子是因為當時沒有軟木頭盔。據信澳大利亞軍方在19世紀末首次采用這種無頭帽,它仍然是閱兵和戰斗服的重要組成部分。澳大利亞國防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眾所周知,澳大利亞皇家裝甲兵和澳大利亞皇家海軍都戴著這種帽子,上面裝飾著徽章、彩色絲帶和/或其分支機構特有的羽毛。美國軍方及其士兵也在不同時期正式和非正式地采用了這種懶散的帽子。1972年,美國女陸軍軍士長和美國空軍訓練教官被允許戴這種帽子,這種帽子是二戰期間在中緬印戰區作戰的一些士兵擅自戴的在越南戰爭期間,許多美國軍隊放棄了標準的野戰帽,轉而使用當地生產的懶散帽,因為它能更好地防曬。除了官方軍事人員外,印度國家警察和愛爾蘭志愿者也戴著這種懶散的帽子。在印度,懶散的帽子顯示了警察的形象在愛爾蘭,這頂懶散的帽子成了愛爾蘭共和國一首名為"寬大的黑帽檐"的愛爾蘭共和歌曲的主題,這首歌講述了一名男子在愛爾蘭共和軍戰斗中犧牲,留下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