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澳門公司注冊所需資料
1 公司名字:可以僅為中文或僅為葡文,若要加英文,則需要中英葡三語。客戶只需提供中英文即可,葡文由我們翻譯;中英葡要一一對應;
2 經營范圍:基本上沒有限制,除了少數幾個行業需要特批,比如金融、博彩;另有一些特殊的行業需有行政準照,例:職業介紹所、培訓中心等。字數沒有限制,表格能輸入完就行,不建議太長;
3 注冊資本:依據商法典的規定,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為2.5萬元澳門幣,聲明即可,不需實質到位;
4 董事股東護照掃描件與原件;
5 填寫注冊信息確認表格。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樓主,您好!外國人在中國注冊不了分公司,只能注冊外資公司。不管是個人名義來注冊還是公司名義來注冊,首先國外這部份資料都需要經營中國領事館委托的律師做出中國公證人公證文件。然后在國內來租好辦公場所,將錢從國外打到內地來驗資。然后再到工商,稅務部門辦理手續。
···································^^····································
澳門是自由經濟區,世界各國都可以在澳門成立公司。 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進澳門政府官方網站,上面有詳細的辦理步驟和解釋。 www.gov.mo/egi/Portal/rkw/public/view/area.jsp?id=23
···································^^····································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3月31日,澳門的居住人口估計約為520,000人,當中以華人為主,占總人口的97%,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門的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國人則占3%,其中外地雇員有71,182名。 居住人口中48.8%為男性,51.2%為女性。女性人口的比例較男性為高,主要原因是外地雇員及來澳的移民當中,女性約占六成。居住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5.3歲,在居住人口的年齡結構方面,0-14歲的青年人口占15.2%;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7.0%。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而出生人數相對較少,澳門跟世界很多國家/地區一樣,人口步入老齡化。澳門半島的居住人口有43.3萬人,占86.4%,而氹仔的居住人口有6.3萬人,占12.6%。路環居住人口3292人約占0.7%。按堂區分析,花地瑪堂區的居住人口達20.1萬人,占總數40.0%,其次是圣安多尼堂區,有11.3萬人,占22.5%。澳門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2006年的澳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7,556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圣安多尼堂區,每平方公里超過十萬人,而路環的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只有433人。
···································^^····································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黃獅虎
在影響世界的金融大棋局上,中國即將落下重要一子。
昨天(10月13日),廣東省金融監管機構透露,中國第五個證券交易所可能落戶澳門,成為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的“禮物之一”。方案已上報中央。
澳交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重大。在官方的首次表態中,要把澳交所建成“人民幣離岸的納斯達克”。
紐約納斯達克,全球第二大證券交易所,既是微軟、蘋果、英特爾、臉書登場的舞臺,也是226家中國企業上市之地。
中美風云激蕩,大國博弈無閑棋。
9月底,白宮一句“考慮將中概股除牌”,導致阿里巴巴、京東等一波納斯達克中概股集體跳水。阿里巴巴市值一夜蒸發235億美元。
就在今天,人民日報盤點中美新一輪磋商結果指出:金融服務這一條,首次出現在磋商結束后發布的消息稿中。
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橫空出世,背后承載著怎樣的國家意志?
還有剛剛披露的廣州期貨交易所,金融在大灣區戰略規劃中的特色飆升。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金融版圖將因此發生歷史性巨變?
01
這是中國第一次由官方正式提出,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
此前,業內不少人曾把“科創板”稱為中國的納斯達克,鼓勵各方投資國內科技創新企業,但這顯然低估了高層的意志。
打造澳交所的消息,是廣東省金融局局長何曉軍在嶺南論壇上宣布的,發布時機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
消息一出,澳門概念股、珠海橫琴及大灣區概念股紛紛飄紅。
何曉軍說,深交所和上交所容量有限,完全無法滿足龐大的企業上市需求。“廣東省擁有4.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但上市的公司比例過低,只占1.8%。”
如果按照上市公司總市值計算,上交所、港交所和深交所依次排名全球第四、第五和第八。
近幾年,港交所屢屢斬獲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年度集資額榜首。上交所和深交所的IPO,也位居世界前列。
盡管如此,美國的納斯達克仍然是許多國內明星公司上市的首選。
除了阿里巴巴、京東以外,百度、蔚來汽車、虎牙直播、歡聚時代、網易、拼多多、微博等眾多中國名企都選在納斯達克敲鐘。
納斯達克尤其受到科技公司的青睞,并因此成就眾多“財富傳說”。
1980年,蘋果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喬布斯憑借著15%的持股比例成為了一位身價超過2億美元的25歲年輕人。
“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是納斯達克的信條。這讓中國企業可以向美國人“講故事”,給高速成長的互聯網公司提供了IPO的“快車道”。
擁有中國自己的離岸人民幣“納斯達克”,意義相當深遠。
02
中美貿易磋商長期陷入僵局,納斯達克中概股也首當其沖,常常成為擦槍走火的犧牲品。
白宮打個噴嚏,中概股就要跳水,中美關系回暖,又拉動一波小陽春,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
9月27日,毫無防備,中概股突然大跳水,阿里巴巴跌5.09%,京東跌5.95%,百度跌3.67%;蔚來汽車跌11.73%,虎牙直播跌9.44%……
原來是有美國媒體報道,白宮正考慮將中概股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除牌。盡管隨后澄清遠非那么回事,但市場的敏感、多疑已可見一斑。
建澳交所,在時間上因應美國的磋商訴求,但相信更是加深中國金融服務業開放水平的客觀需要。
今天,人民日報、新華社相繼發聲,“金融服務”條款首次出現在磋商結束后發布的消息稿中。
“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方面,美國相對中國的優勢是明顯的”。
既然雙方加強合作、開放在所難免,那么主動開放、提升金融實力和開放水平,對中國來說,就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必選動作。
澳交所成立后,國內科技創新類企業將獲得新的去處,以人民幣計價模式在澳門交易所掛牌。全球交易者都可以在此交易,海外人民幣也有了新的投資渠道,加速國際化。
作為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一旦澳交所順暢地實施注冊制,足以成為上海、深圳證券市場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互補,受到內地企業的歡迎。
在貿易摩擦持久戰、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金融市場將更加開放。這需要更多進退自如的空間,澳交所是一張避免被人卡脖子的新的“金融王牌”。
03
由此,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的金融航母,開始浮出水面。
此次官方透露的,不僅有澳交所,也包括了廣州期貨交易所——這是26年來,證監會開閘的第一個期貨交易所,它同樣助力于中國企業的國際化。
廣州期貨交易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綠色金融。
今年的澳門論壇上,歐盟綠色委員會就提出,如果“一帶一路”是綠色的,歐盟就支持,如果不是綠色,歐盟就反對。
所謂綠色,與碳排放量直接相關。此前,廣州已經探索了多年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為綠色金融打下了基礎。
自此,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廣州都有了各自的金融“拳頭”,錯位發展,又形成一張無形的互補網絡,交織成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航母”。
從規劃來看,整個大灣區未來金融布局更加均衡、全面,三大粵港澳合作平臺也將進一步做實金融創新內容。
其中,前海由深港合作打造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促進兩地資本市場融合,重點是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廣州期貨交易所將放在南沙,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
而備受矚目的澳交所,很可能也會把橫琴作為一個重要的立足點,輻射大灣區和內地市場。
作為一國兩制的重要試驗田,澳門也是中國通往葡萄牙語、西班牙語世界的窗口。
此前,橫琴定位的特色金融創新,就是以面向葡語國家為主。
如今,增加了人民幣離岸“納斯納克”的新功能,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飛躍,牢牢站穩了珠西的金融制高點。
香港-深圳不再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唯一支點,澳門-珠海將要崛起。
前不久,我們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國“硅谷”,科研創新的“黃金走廊”——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詳見《中國未來30年,最牛的“黃金走廊”浮出水面》)
大灣區的金融布局,恰恰與“黃金走廊”完全匹配,以金融助力科創的意圖,不言而喻。
04
距離12月20日澳門回歸20周年,還有2個月的時間。
此時宣布澳交所消息,像是中央給予澳門回歸的一個“大禮包”。全力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建設不一樣的澳門,是國家意志的必然指向。
以往慣例,逢5周年回歸,國家最高領導都會親自出席,慶祝回歸,并發表重要講話。
2004年,《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分兩批實施,原產地為澳門的400多種貨物可以零關稅進入內地,助力澳門產業復蘇。
2009年,中央宣布開發橫琴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范圍,掛牌成立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之后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港珠澳大橋開工建設。
2014年,《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廣東與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超440家澳門企業落戶橫琴。為慶祝回歸,中央還向澳門贈送一對大熊貓“開開”、“心心”。
中央“大禮包”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推動“一國兩制”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
澳門人多地少,人均GDP位居全球前列,人口密度也是最高的城市之一。博彩業獨大,經濟支柱單一,是澳門的隱憂。
珠海橫琴支持澳門經濟多元化。圖片來源:橫琴新區官網。
澳門的面積是橫琴的1/3,但人口是橫琴的50倍。
今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已經提出要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這相當于給澳交所做了鋪墊。
對于澳門金融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這兩天議論很多。對此,澳門或者說橫琴其實早就開始了準備。
要知道,經過整整10年的開發,橫琴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已能夠支持澳門發展。
為了方便香港和澳門的企業入駐,橫琴實施“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的政策。也就是說,香港市民在這里按照香港的個稅納稅,澳門市民則按照澳門的納稅規則繳納個人所得稅,都比內地要低得多。差額的部分,由財政補貼返還。
目前,橫琴已累計注冊港澳企業大約3000家,累計發放個人所得稅的補貼約1億元。
全國第一個跨境辦公試點樓宇——橫琴總部大廈也已經掛牌成立。澳企到橫琴跨境辦公,不需要在橫琴進行工商、稅務登記,還享受租金補貼。
也就是說,澳門企業在橫琴辦公,就跟在澳門沒什么區別。
就算不落在橫琴,相關配套設施,相關金融機構、會計、法律服務部門還是要落在橫琴布局,幫助橫琴建設離岸金融島。
在橫琴離岸金融島的配套支持下,澳交所的落地已經有很好的軟硬件基礎,吸引人才流入的土地、制度、營商環境,也早已就緒,虛位以待。
這也許是大灣區打破地區內部藩籬的第一步。
這一盤金融大棋局的走向,12月就見分曉,讓我們拭目以待。
期待“傲嬌所”綻放!
最近珠海迎來重大投資機會,如果您對珠海感興趣,10月26日-10月28日我們組織了珠海的項目考察團。歡迎添加工作人員(廣成)微信報名參加,通過我們專業的視角去找到最好的項目。大V黃獅虎老師將在現場分享投資機遇。
智谷趨勢簡介:
我們是大灣區第一財經新媒體,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先鋒智庫。長期深入研究大灣區政策設計、城市規劃、產業變遷和人口結構。我們的調研團隊來自南方周末、一流智庫以及頂級房企,走遍大灣區內地九市,建立最全面的大灣區數據庫,致力于提供獨立、客觀的房地產分析和投資咨詢服務。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