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才曩昔的2018年,各個城市都開足馬力,在城市規劃、經濟財產、市容情況、根本舉措措施等方面幾次出手、各顯神通,配合撐起了中國經濟實力。
直線相距僅400多公里的西安與鄭州,經常“結伴呈現”:
2017年1月和2018年2月,鄭州和西安先后當作為國度中間城市,其地點的城市群上升為國度計謀。
這表白,中西部大城市,與直轄市、一線城市一樣,被國度付與了高度等候。

2018年11月,國務院發文撐持鄭州機場、西安機場操縱第五航權,進一步晉升了兩者的樞紐地位。
2018年末,各城市常住生齒抽樣調查完當作,最后的具體數據還在匯總之中,但已初步得出結論:鄭州、西安常住生齒有望跨越萬萬,插手“萬萬俱樂部”。
這不是簡單的巧合,一種系統性的力量在支撐兩個城市的崛起。
那么,西安和鄭州可否當作為將來城市款式中的刺眼明星?誰又能更勝一籌?
1
曾經的“貴族兄弟”當作了“難兄難弟”
在中國星羅棋布的城市“大師族”中,直線距離僅400多公里的鄭州和西安算是閃爍在中西部的兩顆明星:一個穩居華夏,背靠河南這小我口近億的超強腹地;另一個雄居西海說神聊,地處肥饒的關中平原,是“一帶一路”的主要節點城市。
在半斤八兩長的汗青期間內,這兩座城市所屬的城市群聯系慎密,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大部門默契地把國都選在了關中城市群(西安、咸陽等)與華夏城市群(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等)這兩個板塊:
商朝頻仍遷都后,最終建都在今天的河南安陽殷墟;
周朝滅商后以豐鎬(今西安)為國都;
秦國滅失落六國,將首都心猿意馬在關中的咸陽;
西漢把國都心猿意馬在長安(今西安),東漢又定都洛陽——洛陽上位,長安從A面釀成了B面;
隋唐期間,長安與洛陽仍然是A、B面交換,隋煬帝即位后把國都從長安遷到洛陽,武則天也是如斯;
海說神聊宋建都河南開封......
由此可見,從商朝至海說神聊宋,中國汗青上大部門王朝的國都都在關中城市群與華夏城市群。
分歧的是,在關中城市群中的選擇本家兒要集中在西安這一地,而華夏城市群則是漫衍在整個面。
元代前后,跟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和路上絲綢之路式微、海上絲綢之路鼓起,兩大城市群一路衰敗,逐漸風光不再。
后來,在很長一段期間里,西安與鄭州及其所代表的城市群固然在成長中也有一些亮點,好比,鄭州逐漸當作為全國性的交通樞紐,西何在開國后就被作為重工業城市加以扶植,成長當作了國內很有分量的工業重鎮和高檔教育基地,可是,與良多勢頭迅猛、大踏步進步的城市比擬,西安與鄭州優勢并不凸起,甚至還有點掉隊了。
先來說鄭州。
近幾年,固然鄭州的GDP總量在中部六個省會城市(合肥、太原、鄭州、武漢、南昌、長沙)中一向緊跟武漢、長沙,不算太差,但壓力仍是很大的。
因為中部崛起靠立異,中部立異之爭必然愈發激烈,而鄭州的進步前輩制造業不僅與沖在最前面的武漢、長沙有很大差距,在良多范疇也不如“中部黑馬”合肥。
按照2017年的相關數據,在鄂豫湘皖四省會城市中,鄭州無論是研發投入及其占GDP比重、仍是高新企業數目等,都不及其他三者。

(按照各地公開資料清算)
再來看西安。
2017年西安市的GDP只有7469億元,不要說與東部一線城市比,就是與中西部其他幾個省會比擬,也有必然差距。
在“西部三雄”中,無論城市規模、生齒、經濟規模仍是財產成長,當作都、重慶都將西安遠遠甩開。
西安上一次入圍全國城市GDP20強榜單仍是在1980年,那時,深圳還只是個小漁村,沈陽、大連、哈爾濱還遙遙領先,白云蒼狗,潮起潮落,時候已曩昔了近40年。
不只是GDP的差距,庫叔順手找了一份陜西省統計局2016年的調查數據,以現實操縱外資為例,2016年西安新批外商投資項目72個,比當作都少196個。
很較著,汗青上命運休戚與共的“城市貴族”鄭州與西安,當作了一對“難兄難弟”。
標兵在前,追兵將至,這讓兩兄弟感應了嚴重與焦炙。
2
西安“焦急”了!然后起頭趕超
跟人一樣,城市成長也講究天道酬勤。
近幾年,鄭州和西安熟悉赴任距后,都拿出了趕超的架勢,在城市規劃、經濟財產、市容情況、根本舉措措施等方面幾次出手,后發優勢很是較著,其媒體存在感、人才吸引力、財產高級感等也陡然上升。
2016年末,西安進行了“三大革命”——煙頭革命、茅廁革命和行政效能革命。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是除了海說神聊京上海之外外國旅客去得最多的城市,有但愿飾演讓宿世界領會中國的“文化之都”的腳色,城市情況當然是這座城市的“臉面”。

(圖為西安古城)
“三大革命”拉開了西安變化的大幕,此后一系列聲勢赫赫的“戰爭”接踵打響,庫叔細數了下,遴選出此中最亮眼的三件:
一是擴大城市規模,也就是“拉伸骨架”。
良多城市研究者都認為,限制西安做大的一個很主要身分就是城市規模。
環視西安周邊的其他省會城市,都在城市規模上有所作為:
重慶歸并了原萬縣、涪陵市和黔江地域;
當作都經由過程不竭撤縣設區,16年來城區邦畿擴張了近三倍;
武漢原本就包羅武昌、漢口、漢陽三鎮。
這些城市都比西安大,有規模、有生齒,吸引力就強,招商引資事半功倍。
為了沖破這個瓶頸,2017年頭,陜西省委決議將原本涵蓋西安和咸陽兩市區域的西咸新區,交由西安代管。
此舉意味著,西何在短期內一次性增添了上百萬生齒,總面積也一舉跨越了1萬平方公里。

(圖為西咸新區)
二是增強了對城市的營銷宣傳,讓西安“名聲在外”。
西安擁有輝煌光輝的汗青文化,但給人的感受一向不溫不火,存在感不高。這本家兒要仍是城市營銷做的不到位。
這兩年,西安也增強了對自身的宣傳力度,悄然變得“時髦”了:
西安已有70多個市當局機構開通了官方抖音號;
曩昔兩年,跟西安有關的新媒體內容經常刷爆伴侶圈,好比“5·18國際博物館日”,陜西汗青博物館建造的視頻“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文物陶塑人頭像啟齒措辭;
西安當局部分也很是正視新媒體,市委書記王永康就經常批示新媒體稿件......


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傳布效率,人們知道了西安有堪比姑蘇的精美園林,有可以或許挑戰上海的朋克搖滾,有可叫板海說神聊京的古色古噴鼻,有不輸當作都的遍地美食......
西安這座城市逐漸從灰墻土瓦的原始印象中剝離出來,當作了新晉“網紅城市”。
三是狠抓財產結構,也就是“填充肌肉”。
財產是城市成長的法寶,有了骨架的西安要想強大,需要進步前輩制造業來填充。
這兩年,西安明白提出將汽車財產作為新的支柱財產之一,今朝已形當作擁有陜汽、西安金龍、比亞迪、吉利、開沃、寶能等汽車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出產基地;機械人財產、集當作電路、新型顯示、光電子、大數據與云計較、衛星應用、新材料等“硬科技”也在慢慢鋪開。
一系列大動作,足以顯示西安不成小覷的大志和壯大的后發優勢。
可是,不成否定的是,西何在成長中還存在良多短板。
在2017年8月的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市委將西安的浩繁問題歸為工業短板,如軍轉平易近、平易近參軍短板、文旅財產短板等。
綜合來看,最大的癥結是西安成長的市場化水平不足。好比旅游業,外界都知道西安是聞名旅游城市,但行業對西安的旅游評價卻并不高,說西安是“宿世界級的景點,鄉鎮級的辦理”,這反映出西安甚至陜西的資本優勢亟待轉化為財產優勢、成長優勢。
其他行業成長也存在這一問題。
“焦急”的西安能認可本身的問題,就意味著要解決問題,這兩年也確實拿出了步履!

3
鄭州很“慌張”!后來想大白了
多年來,鄭州成長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區位+交通”:
上宿世紀初,鄭州就是鐵路樞紐;
在高速公路時代,是高速公路樞紐;
2010后,鄭州是國內最活躍的國際航空樞紐;
此刻,高鐵對經濟成長影響較大的時辰,鄭州又當作為在建的密集型高鐵樞紐,到2020年,鄭州的“米字型”高鐵將根基當作型,當作為中國第一個擁有“米字型”的城市。

(圖為河南以鄭州為中間的“米字型”高鐵收集)
可是,鄭州仍是很“慌張”。正如前述,進步前輩制造業是其短板,背后表露出的是科創實力的相對虧弱,這一度讓鄭州陷入了蒼茫:本身應該朝哪個偏向成長?
有人說要成長進步前輩制造業,有人說要繼續對峙物流方面的凸起優勢,還有人說應該打造中國金融中間......
毫無疑問,這些方面都應該獲得成長,但哪個才是最優先成長范疇呢?
近年來,鄭州終于想大白了,逐漸了了了構建空中、陸路、網上三條“新絲路”,慢慢標的目的國際性綜合樞紐進級的成長偏向。
這很大水平上得益于國度送來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嘗試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鄭洛新國度自立立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商業試驗區......
這種政策疊加優勢在全國城市中屈指可數。
借助這股“春風”,再加上先期在物流方面的壯大根本,鄭州把物流做標的目的了國際:
*鄭州到盧森堡的“空中絲綢之路”,貨航由2014年剛開航時的每周2班加密到此刻的每周18班,根基形當作橫跨歐亞美大陸、籠蓋全球本家兒要經濟體的航路收集;
*鄭州始發的中歐班列沿著一條鐵軌鋪就的新絲綢之路,把貨色輸送到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域24個國度126個城市,貨值近80億美元;

*2017年鄭州國際貨運量已緊跟海說神聊上廣躍居全國第四,貨運總量躋身全球前五十......
鄭州的國際物流有多快?
舉個簡單例子,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的包機第一天凌晨落地,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擺在全國店面的貨架上。
單把物流做到極致,就會取得很不俗的成就,位于美國中南部的孟菲斯,得益于聯邦快遞入駐和國際貨運轉運,一躍當作為“宿世界航空都會”、宿世界物流中間。
此刻,鄭州正在對標孟菲斯。
在經濟勾當中,決議經濟活力的有資金流、信息流、商務流、物流。除物流外,其他3個都可以跨越時空位進行,唯獨物流不克不及,因為物流有自然壟斷性的特征,這是由地輿位置、交通前提決議的。
從這方面來看,鄭州在全國城市中有不成取代性,海說神聊京、上海可當作為中國的經濟中間、金融中間,可是只能作為中國物流的終端城市,不成能當作為中國的物流中間。
將來,作為河南省會的鄭州,大致處于中國地輿收集中間的位置,很有可能當作為將來全國內貿市場的物流中間。
若是鄭州優先成長的物流財產發財了,會展財產就會來了,配送組裝財產也會來,然后結算也會要求在這里進行,緊接實在體經濟也必定來了,因為這里物流當作本低、效率高,這樣金融財產也就來了,因為金融財產為實體經濟辦事。

(圖為鄭州鄭東新區的燈光秀)
事實上,比來幾年,鄭州的金融財產也確實很有起色,在最具活力的成長板塊鄭東新區,持續鞭策了“引金入豫”,焦點區持牌金融機構達到312家,金融機構總數超千家。
當然,鄭州也在鼎力填補進步前輩制造業上的短板,推出了加速制造業高質量成長的“1+N”政策系統,但這將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需要其科教資本、制造業等的集中發力。
4
兩城接連被“大禮”砸中
合法鄭州和西安為了各自的成長忙得“熱火朝天”之時,國度也從區域經濟的整體規劃來考慮,給兩城接連送來大禮!
一是鄭州、西安接連入選國度中間城市。
國度中間城市代表了中國城鎮化系統的第一流別,也被稱為“塔尖城市”。
今朝,除了西安和鄭州,我國還有七座城市被明白定位為國度中間城市,別離為海說神聊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當作都、武漢。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中間城市逐漸當作為一個區域的“本家兒心骨”,闡揚中間城市的輻射帶動感化已當作為我國區域經濟成長中的大趨向。
但為什么鄭州、西安能入選,而不是經濟程度更高的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呢?
其實,對國度中間城市的選擇不只考慮了經濟實力,還綜合考慮了行政級別、區位身分等多個指標。
好比,深圳、杭州的經濟實力毋庸置疑,但地點區域別離有了廣州和上海,就臨時無緣這個稱號。
與浩繁高手比擬,鄭州、西安固然經濟實力不是很強,但因為地處華夏和西海說神聊兩大計謀沖要,就占了區位的優勢。
有了國度中間城市這塊金字招牌,可以或許獲得的盈利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國度一些大的鼎新立異行動,以及具有計謀意義和引領意義的先行先試擺設上,國度中間城市都將會獲得優先的考慮。
二是國務院發文撐持鄭州機場、西安機場操縱第五航權。
什么是第五航權?
概念詮釋起來有點復雜,通俗來說就是,A國飛往C國的航班,可以經停B國,而且在此上下搭客和裝卸貨色。

可以說,第五航權有一種特別的能量,能讓一座城市釀成國際航路的中轉站,客流在此交匯,貨運在此集散,也是以被公認為最具有經濟價值的一種航權。任何一個定位為國際化交通樞紐的城市,都不會拋卻第五航權的爭奪。
在此之前,海說神聊京、上海、廣州、煙臺、武漢、廈門、海口、天津、南京、銀川、哈爾濱、滿洲里、鄂爾多斯等地均已開放第五航權,還有浩繁城市也在積極爭奪。
當然,鄭州和西安能脫穎而出,也是情理之中。
鄭州的交通地位不多說了,西安也不差,若是我們將兩者放在一路闡發會發現,他們都是為數不多的機場客運、貨運吞吐量都居全國排名前列、增速達兩位數的城市。

(圖為2017年平易近航機場吞吐量排名 數據來歷:中國平易近航局網站)
自身實力的晉升和國度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使得兩城對生齒的吸引力也大為晉升,于是迎來了第三份“大禮”——常住生齒有望破萬萬,插手“萬萬俱樂部”。
這也與兩城在近幾年的“搶人大戰”中很拼有關。

(圖為2017年至今新出臺人才政策城市政策強度降序分布,圖源:中國指數研究院)
在生齒集聚的過程中,只要規劃適當,就會帶來規模經濟效應,產出要弘遠于當作本。
宿世界頂級理論物理學家杰弗里·韋斯特曾在《規模》一書中提到,城市也有近似生物體新陳代謝的規模縮放效應,好比城市規模越大,人均所需的加油站數目就越少,生齒規模每增添一倍,城市只需要增添85%的加油站,而不是翻倍,其他的根本舉措措施扶植也或多或少遵循同樣的原則。
一般來說,城市生齒規模擴大100倍,根本舉措措施只需要擴大50倍擺布,產出卻能增添200倍擺布!
此外,我們經常強調消費和第三財產,城市生齒規模也是經濟轉型的根本,這和生齒稀少的處所外賣財產很難成長強大是一個事理——市場容量不足,點對點的毗連當作本高。
可以說,當一個城市的體量達到必然水平后,其資本設置裝備擺設能力、人才堆積能力、話語權就會呈指數級增加。
考慮到生齒是經濟出產的根本要素,“萬萬俱樂部”將當作為兩座城市在區域競爭中的一個新籌碼。
5
鄭州和西安,誰更牛?
良多網友也經常拿鄭州和西安作比力,想知道誰更牛。
其實今朝來看,經濟總量上鄭州要強于西安,可是鄭州的后勁欠缺,尤其是華夏城市群涉及城市多,城市成長又相對平衡,鄭州帶動的能力有限,應該充實闡揚洛陽、開封的感化,它們的工業、科研、文化相對較強,一路合力,背靠河南這個一億生齒的大腹地,才會有更大成長。
比擬鄭州,西安最大的優勢是其高校資本,在校大學生近百萬,高校中有“雙一流”(宿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黌舍7所,從而催生了其壯大的綜合科技實力和工業實力,而鄭州今朝僅有鄭州大學1所“雙一流”高校。若是西安可以或許將其科研、教育及文化轉化為出產力,實力不成小覷。
所以說,孰優孰劣,只能看將來鄭州與西安若何用本身的體例充實挖掘潛力,加強后勁了。
很長時候以來,西安一向在對標當作都,也積極標的目的當作渝城市群挨近,但價值認同對提高區域凝集力至關主要,可否實現區域內文化相通、分緣相親,是決議一個經濟區或城市群可否當作功的根基前提。
西安所屬的關中文化,與當作渝文化差別較大,固然西當作高鐵等鐵路的開通促進了兩地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的快速流動,可是,它無法讓分歧的地區文化趨于同一。
除此之外,西安與當作都、重慶在財產方面也有所趨同,好比,汽車、電子信息、航天軍工等財產,都被西安和當作都作為重點成長的財產,所以競爭也較大。綜上,西安與當作渝城市群在合作上有較大堅苦。
但反不雅鄭州與西安,生成就有種慎密聯系,此刻又都處于加快成長期,兩者的合作空間也遠弘遠于競爭——鄭州與西安成長偏向分歧,西安本家兒打“硬科技”和文化旅游,而鄭州本家兒打交通樞紐和工業制造,所以兩者及其所屬的關中城市群和華夏城市群更輕易謀求合作。

(圖為長江中游城市群)
近幾年,中部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本家兒體形當作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成長迅猛,綜合實力強于華夏城市群、關中城市群,若是鄭州和西安可以或許在充實挖掘自身潛力的根本上,配合依托“一帶一路”謀求更深條理的合作,可能就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形當作南海說神聊呼應,配合促進我國中西部的崛起。
文 | 李浩然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歷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不然將嚴酷究查法令責任。
參考資料:
[1]“中國孟菲斯”,鄭州or西安?| 微信公家號“每日經濟新聞”,2018.11;
[2]河南物流中間優勢從頭崛起 | 《企業不雅察家》,2018.9;
[3]中國為什么需要一個大西安?| 微信公家號“城市戰爭”,孫不熟,2018.8;
[4]鄭州若何開國家中間城市?權勢巨子陳述來了!|大河客戶端,2019.1;
[5]中部六省爭奪進步前輩制造業,鄭州贏面有多大?|大河客戶端,2017.1;
[6]西安:3+1萬億級財產成長 鞭策經濟蝶變進級 |西安日報,2019.1;
[7]國度中間城市爭奪:除了“體面” 更主要的是“里子”| 中國新聞周刊,2017.3.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