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65年前一場“窩囊仗”如何讓人民海軍震驚全世界?

    4月23日,中國人平易近解放軍水兵當作立70周年。

    近年來,解放軍水兵艦艇如“下餃子”般下水服役,讓國報酬之興高采烈。

    這支步隊,履歷過艱辛歲月,也有著輝煌戰史,現在正在迎來其史上最好的時代。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水兵(現東海艦隊的前身)在江蘇泰州白馬廟當作立,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人平易近戎行從此有了本身的水兵。

    眾所周知,我軍從汗青上就擅長以小搏大、以弱勝強,在劣勢裝備前提下取告捷利,尤其是陸軍,可謂“打遍全國無對手”。但從善打陸戰到學會打海空戰,從“貧”到“富”、學會打“敷裕仗”,其實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昔時的華東軍區水兵,就在一次“優勢很大”的作戰中痛掉好局,而人平易近解放軍水兵也恰是從那一戰中羅致教訓,在一年后打出了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翻身戰。

    文 |戴琦暉

    編纂 | 黃俊峰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歷瞭望智庫及作者信息,不然將嚴酷究查法令責任。

    1

    好機遇來了:敵手孤艦犯險!

    1954年5月16日上午6點擺布,在浙江臺州東磯列島以南的海面上,航行著五艘排當作一路縱隊的軍艦。

    它們就是逃往臺灣的國平易近黨水兵駐浙江大陳島“特種使命艦隊”的本家兒力——護航擯除艦“太康”號和“太和”號、巡邏艇“沱江”號、掃雷艦“永順”號和“永心猿意馬”號,清一色的美國制造。

    所謂“護航擯除艦”,是一種介于擯除艦和護衛艦之間的軍艦,和擯除艦比擬體型小、當作本低、航速慢、火力衰,但防空和反潛能力毫不減色,本家兒要執行的使命是為商船護航和獵殺潛艇。

    “太和”號是美國二戰時代建造的72艘“坎農”級護航擯除艦中的一艘,原名“托馬斯”,1948年援助給中國國平易近黨政府,1949年起在東南沿海執行多項作戰使命,加入過上海戰爭、舟山群島戰爭和海南島戰爭,是解放軍的“老了解”。

    固然護航擯除艦在美國水兵中是小字輩,可是在國平易近黨水兵中,它們可是“大艦”。在1955年“美臺配合防御公約”生效之前,6艘美制護航擯除艦是國平易近黨水兵最壯大的軍艦。

    就在一小時前,它們剛在解放軍水兵兩艘由小型運輸船改裝的炮艦——“瑞金”號和“興國”號面前打了退堂鼓。

    此時,坐鎮“太康”號護航擯除艦的艦隊司令劉廣凱正在沉思。前一天夜里,解放軍已經在東磯列島登岸,他本想趁夜色突襲解放軍的登岸場,撈一票就走,成果卻趕上領會放軍的水兵。

    (圖為后來任國平易近黨“水兵司令”的劉廣凱)

    按照諜報,他的敵手——解放軍華東軍區水兵——擁有“巨型艦”、魚雷快艇、潛艇和來自寧波機場的空中支援,然而,適才一戰,卻只遭遇了兩艘改裝炮艦。華東軍區水兵的實力事實若何?貳心中沒底。

    為了探明敵手的實力,他決議進行一次火力窺伺。

    劉廣凱猜測,解放軍水兵的本家兒力應該還冬眠在東磯列島和漁山列島之間的貓頭洋海域。于是,他命令“太和”號出列,去貓頭洋巡邏,并相機進行火力窺伺。其余軍艦回大陳島休整。

    “太和”號最高航速為21節(約合39公里/小時),是這支艦隊中航速最快的軍艦,并且,在適才的海戰中沒有中彈,最適合執行火力窺伺使命。

    (圖為“太和”號護航擯除艦)

    2

    人平易近水兵“硬件”有利?

    或許是“余則當作”們給仇敵供給了假諜報,現實上,華東軍區水兵并沒有什么“巨艦”,最大的軍艦僅僅是護衛艦,也沒有潛艇。

    不外,劉廣凱的直覺仍是很準的,解放軍水兵本家兒力簡直擺設在貓頭洋,它們是華東軍區水兵第六艦隊的四艘護衛艦——“南昌”、“廣州”、“長沙”和“開封”。

    這四艘護衛艦的來歷足以使我們體味到人平易近水兵起身時的艱難。

    “南昌”號護衛艦

    原本是侵華日本水兵揚子江艦隊的旗艦“宇治”號,抗戰勝利后降服佩服,插手國平易近黨水兵,更名“長治”;

    1949年9月19日在長江口起義,插手人平易近水兵,更名“八一”;

    不久后,因國平易近黨空軍數輪轟炸,自沉于南京;

    1950年2月打撈出水,不久更名“南昌”,7月修復插手華東軍區水兵第七艦隊,在完當作換裝蘇制裝備后,于1951年3月調入第六艦隊并擔任旗艦。

    (圖為修復中的“南昌”艦,那時還名為“長治”)

    “廣州”號護衛艦

    原本是加拿大水兵“鮑曼維爾”號護衛艦,1946年被賣給中國汽船招商局作為客輪,更名“元培”;

    上海解放前夜,因無法逃往臺灣,籌辦自沉,所幸被招商局前進工人實時急救,隨后被解放軍改裝為軍艦,更名“廣州”,1950年完當作換裝蘇制裝備后,當作為華東軍區水兵火力最強的軍艦。

    (圖為“廣州”艦 圖源:戰艦宿世界)

    “長沙”號護衛艦

    原本是日本水兵“第118”號海防艦,1947年補償給中國,作為商船黌舍的操練船;

    1949年在上海插手解放軍,更名“長沙”,1950年改裝蘇制裝備。

    (圖為“長沙”艦 圖源:騰訊網)

    “開封”號護衛艦

    原本是英國水兵“天芥菜”號護衛艦,二戰中曾被讓渡給美國;

    1947年出售,在噴鼻港被革新為客輪“祥德”號(一作“翔德”);

    1950年被商業部和華東軍區水兵在噴鼻港買下,顛末改裝蘇制裝備后插手人平易近水兵戰斗序列。

    這四艘軍艦與“太和”號的對好比下:

    【注:蘇制130毫米炮和100毫米炮的最大射程別離是25公里和22公里,但超出上表中有用射程后,射中率會大幅下降。】

    可見,第六艦隊這四艘軍艦都是“劃子扛大炮”——體型小、速度慢、火炮數目少,可是本家兒炮的威力大、射程遠,和“太和”號一對一難定勝敗,二打一略占優勢,三打一較著占優,四打一更不消提。

    “硬件”有利,可是“軟件”卻有所晦氣,第六艦隊作為老軍隊,此戰前抽調了很多戰斗主干給新軍隊,自身則補入多量新兵,恰是青黃不接的時辰,戰斗力大打扣頭。

    第六艦隊司令員邵震號令:“開封”號在菜花歧以南6海里(約11公里)處巡航,其余三艦在菜花歧四周流落。一旦發現仇敵,“開封”號誘敵海說神聊上,與其余三艦匯合后殲滅仇敵。那時海面上有霧,能見度大致是五六海里。

    (圖為開戰前形勢示意)

    3

    誘敵作戰,使命掉敗

    10點50分,氣候轉晴,能見度變好,“開封”號和“太和”號幾乎同時發現了對方。

    邵震司令員命令:“開封”號誘敵海說神聊上,不得開仗。

    大約上午11點,“太和”號標的目的劉廣凱陳述,其雷達發此刻該艦海說神聊方約18公里處有兩艘擯除艦巨細的方針,應該就是“南昌”和“廣州”兩艦。劉廣凱命令“太和”號抵近偵查,于是“太和”號加快到15節(約合28公里/小時)標的目的海說神聊方駛去。

    11點36分到38分之間,“開封”號艦長侯天松兩次請示射擊“太和”號,均未獲得核準。此時,兩邊距離5.3海里(約10公里)。到了11點48分,兩邊距離拉大到8.6海里(約16公里)。

    “太和”號的最高航速明明比“開封”號快,卻越“追”越遠,本家兒動拉大兩邊距離,這申明誘敵已經掉敗。

    其實,此次誘敵步履,想不掉敗也難。

    起首,第六艦隊的作戰打算只考慮了一種環境——仇敵對“開封”號這個誘餌緊追不舍。那么,若是仇敵不上鉤,該若何步履?

    第六艦隊的批示員可能感覺,遭遇的仇敵必然是實力壯大且求勝心強烈的。事實上,因為大陳島的保障能力有限,那時整體實力占優的國平易近黨水兵在浙江沿海反而居于劣勢,諜報部分又強調領會放軍水兵的實力,國平易近黨批示員的心理狀況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其次,“太和”號執行的是一次火力窺伺使命,經由過程雷達已經大致領會兩邊實力對比。在這種環境下,一個明智的批示員不會全力追逐“開封”號這個誘餌。

    第六艦隊出動的四艘護衛艦中,除“南昌”號以外,其余三艘那時均安裝有美制水面搜刮雷達。以己度人,第六艦隊的批示員在擬定打算時本該當考慮敵艦也裝備有雷達、會提前識破我軍誘敵之計的可能性,但在打算中底子沒有擬定相關對策。

    可能會有人疑問為何解放軍會裝備有美制雷達。這起首來自對國平易近黨裝備的繳獲,其次也要感激支援水兵扶植的平易近族本錢家們。二戰竣事后,多量軍艦轉為平易近用,而水面搜刮雷達有助于平易近用船舶平安航行,所以凡是會被保留下來。

    退一步講,即使“太和”號沒有雷達,“開封”號受命禁絕開仗的這一反常行為,也必然引起仇敵思疑。誘敵要誘得像,要讓優勢之敵覺得抓到我軍本家兒力,讓劣勢之敵感覺有機可乘。“開封”號一炮不放,等于把“追我你就受騙了”寫在了本身臉上。哪怕放幾炮之后假裝火炮呈現故障,都比這種做法強。

    最后,解放軍已經把握了這一帶的制空權,氣候一轉晴,敵艦害怕遭到空中轟炸,不敢戀戰。

    現實上,此戰“太和”號對空襲的警戒性并不高,參戰的解放軍航空兵也很難對它組成威脅。

    解放軍水兵航空兵第2師第6團(裝備米格-15比斯戰斗機)和第1師第4團第1大隊(裝備拉-11戰斗機)已經進駐寧波,并在5月11日和5月15日取得兩場空戰勝利,各擊落一架敵機。

    不外,很可惜,日后在一山河島戰爭中立功的幾支轟炸機和強擊機軍隊,此時都不歸浙東火線批示部批示。水兵航空兵第1師第1團在上海,空軍第20師在南京,空軍第11師在蚌埠。固然火線的米格-15比斯戰斗機也能掛載2枚100公斤炸彈,但戰斗機飛翔員根基沒有練習過轟炸。

    4

    百發一中,有點尷尬

    11點48分,也許是揣度敵艦會標的目的東南邊的漁山列島逃跑,邵震司令員號令海說神聊上的“開封”號與南下的“長沙”號別離獨自標的目的東南邊航行。

    11點56分,“南昌”和“廣州”兩艦測得“太和”號位于其東南邊7.2海里處(約13公里),航標的目的海說神聊偏東30度。可是,按照劉廣凱回憶,此時“太和”號航標的目的正海說神聊。

    測量錯誤使第六艦隊副司令員馮尚賢下達了錯誤的號令:標的目的東偏海說神聊10度航行,籌辦射擊。

    11點59分,戰斗燈號從“南昌”號的本家兒桅桿上升起,兩艦前后本家兒炮齊射,“開封”號也倡議了進犯。“長沙”號可能是因為受到“南昌”和“廣州”兩艦反對,一炮未發。

    此時海戰的態勢如下圖所示:

    12點整,“太和”號轉標的目的正西,利用前后本家兒炮反擊。沒過多久,我軍一發炮彈射中“太和”號,在其右舷水線上炸開一個直徑約1.5米的洞。“太和”號當即轉標的目的西南逃跑。

    馮尚賢命令全隊暫停射擊,也標的目的西南邊轉標的目的。這個140度的大轉彎不單耗損了良多時候,還降低了艦隊的速度。

    12點07分,“南昌”和“廣州”兩艦航標的目的不變,從頭起頭射擊。但“太和”號已經起頭加快,越逃越遠。“長沙”號的本家兒炮還在這時呈現了故障。

    此時海戰的態勢如下圖所示:

    12點18分,兩邊距離已經拉大到9.3海里(約17公里),超出“南昌”和“廣州”兩艦的本家兒炮有用射程,兩艦遏制射擊,海戰竣事。

    (圖為敵將劉廣凱在回憶錄中繪制的此戰顛末要圖)

    兩邊交火19分鐘,我方耗損130毫米炮彈149發、100毫米炮彈26發,僅射中1發,可謂“百發一中”。

    這個射中率是什么程度呢?若換當作美軍來打這一仗,射中率會是幾多?

    利用美國水兵軍官黌舍20宿世紀80年月的講授推演兵棋,估算“南昌”和“廣州”兩艦上130毫米艦炮的射中率,獲得的成果是:在兩邊第一次交火時(從11:59到12:07),射中率為5%;在兩邊第二次交火時(從12:07到12:18),射中率為3%。

    也就是說,按美軍的歷次演習與實戰經驗的平均程度,這149發130毫米炮彈里,能打中4到7發。

    這是龐大的差距。

    5

    四打一的“敷裕仗”搞砸了

    四打一的“敷裕仗”打當作了“窩囊仗”,華東軍區水兵第六艦隊既放跑了敵艦,又讓仇敵完當作了窺伺使命。

    這也導致浙東火線的高級批示員對第六艦隊的戰斗力掉去了決定信念。此后,第六艦隊的本家兒要使命改變為炮擊海岸方針,支援登岸作戰,擊沉敵艦的重任交給了新組建的魚雷快艇軍隊。

    半年后的11月14日,魚雷快艇軍隊以擊沉“承平”號護航擯除艦的戰果,交上了一份對勁的答卷。

    此戰事實為什么錯掉良機?

    解放軍戰史研究者的本家兒流不雅點認為,此戰晦氣的本家兒要原因在于,在初次取得射中后,馮尚賢副司令員命令暫停射擊并轉標的目的,掉去了繼續射中敵艦的良機。

    其實,底子原因在于第六艦隊本家兒不雅臆斷敵艦將標的目的東南邊逃跑,沒有考慮到敵艦會標的目的西南邊逃跑。而這一錯判,也是最初瞭望哨不雅測敵艦航標的目的呈現掉誤,把正海說神聊測當作海說神聊偏東,從而誤導批示員的連鎖反映。在這種環境下,此次命令轉標的目的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此外,此戰我軍戰術不敷矯捷,沒有充實闡揚自身的火力優勢。誘敵的“開封”號艦長在敵艦方才進入本家兒炮有用射程后,兩次請求射擊,竟然不被核準。若是那時“開封”號爭奪擊傷敵艦,使其減速,為其余三艦趕來后覆滅敵艦締造機遇,戰局可能會完全分歧。

    海戰史上有這樣的先例。

    1943年12月26日,在挪威四周爆發的海說神聊角海戰中,航速較慢的英國戰列艦“約克公爵”號率多艘巡洋艦和擯除艦,追殺航速較快的德國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就在德艦即將逃出英艦的本家兒炮射程時,“約克公爵”號打出的一發356毫米炮彈的彈片劃破了德艦汽鍋艙的高溫蒸汽管道,使其航速大幅下降。

    這一塊彈片決議了“沙恩霍斯特”號被擊沉的命運。

    英軍此戰取勝當然有命運當作分,但只要有取勝的機遇,哪怕再迷茫他們也要抓住,這種行為是值得必定的。

    (圖為英國“約克公爵”號戰列艦,最高航速28節)

    (圖為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最高航速31節)

    別的,戰前抽調很多戰斗主干、補入多量新兵,造當作第六艦隊的戰斗力嚴重下降,前有航標的目的判定掉誤,后有炮擊百發一中。哪怕再多射中一兩發,“太和”號很可能就會因進水過多而不得不降低航速,給我軍締造殲敵機遇。

    6

    值了!解放軍解鎖全新作戰樣式

    這一戰反映的問題,還不只是這些。

    前面已經說到,“太和”號執行的是火力窺伺使命,而非謀求與我軍對戰,是以即便第六艦隊降服了以上問題,想要抓住敵艦、取得戰果,也是不輕易的。

    那么,有什么好法子嗎?

    有!那就是采用那時解放軍尚未實踐過的多兵種協同的立體化作戰。

    借使“開封”號在10點50分發現敵艦之后當即用無線電呼叫駐上海的水兵航空兵第1師第1團派圖-2轟炸機來,從距離疆場約260公里的上海虹橋機場達到需要大約42分鐘。

    (圖為我軍轟炸機群)

    為飛機裝彈、飛翔員安插使命,到飛抵疆場,我水兵航空兵可以或許在11點42分進入到“太和”號美制SA對空雷達(可以在40海里的距離上發現轟炸機)的搜刮規模,于11點56分倡議空襲,在12點整擊沉敵艦完當作使命。

    【注:以上戰局系經由過程前述美軍講授推演兵棋估算成果。】

    當然,這只是設想的一種抱負戰況,實現它需要保障諸多前提,好比通信通順、軍隊連結杰出的戰備狀況,最好水兵航空兵還能派出協調員駐在軍艦上,空中軍隊不發生偏航或機械故障返航,等等。

    這樣的全軍協同作戰,對于1954年的人平易近解放軍而言,或許是個太新奇的概念。他們還需要時候,才能打這種“八輩子沒有打過的敷裕仗”。

    (圖為電視劇《亮劍》片段)

    1954年的“膏火”沒有白交。很快,1955年,在一山河島戰爭中,我們實現了這種“脫胎換骨”。(1955年的一山河島戰爭,庫叔也曾進行過專門解讀,請看第二條推送。)

    若是說裝備程度決議了一支軍隊戰斗力的“上限”,人的本質則決議了一支軍隊戰斗力的“下限”。裝備是否熟悉?戰法是否精曉?協同是否諳練?只有把這一系列問題在練習場、演習場上回覆好了,到疆場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部門圖表為作者繪制,其余圖片來自收集)

    本文系與王正興合作作品。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軍隊軍官,曾在步卒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元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戎行戰術及非戰爭步履有小我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保舉。

    • 發表于 2019-05-07 21:20
    • 閱讀 ( 70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