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鎮青年抵觸觸犯公共文化圈,九連真人必定不是第一個。他們的快速躥紅,不僅閃現出處所文化魅力,更是給所有留守家鄉的有夢青年注入強心劑。
一
“九連真人?沒傳聞過。”
在《樂隊的炎天》開賽的預投票環節,參賽者們依次投出“你心中的熱點樂隊”,場下多是在音樂圈彼此熟悉又有資歷的樂隊。“九連真人”樂隊只獲得了一票,來自小鎮的他們,看著面生。
正式錄制后,上場次序靠后的九連真人一向坐在第二現場的沙發上。按照賽制,31支樂隊輪流登上舞臺,樂迷們現場投票決議晉級與否。所有樂隊只有一首歌的機遇,得票最多的16支樂隊進入下一輪。
看著別人吹奏時,當作員們想同現場的人熟絡一些,小號手阿麥掏出奶奶做的花生米,和世人分享。加入節目第二天,終于輪到九連真人表演。
三個小伙子登上舞臺,先是一陣客家話的對白,獨具一格的方言演唱和著電吉他、鼓聲將聽眾引入情景,接著洪亮的小號俄然殺出,整個現場沸騰了。一首《莫欺少年窮》,剎時讓人記住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樂隊。
《莫欺少年窮》是來自縣城的樂隊當作員們真實糊口情景寫照。歌曲的敘事環繞著一個名叫阿平易近的留守青年睜開,和所豐年輕人一樣,阿平易近想去外面的宿世界闖一闖。宿世居山鄉的父輩卻感覺,年青人的設法很幼稚,還不如從命大人的放置留在家鄉。
切實的痛感,搭配著九連真人富有活力的表演,也震撼了現場的大牌樂手們。盤尼西林樂隊的本家兒唱小樂說,他們是到此刻為止所有樂隊里,最尖銳的;反光鏡樂隊的鼓手葉景瀅更是直言不諱,他說,九連真人就像俄然從海底冒出的水怪,完全沒想到。
第一階段角逐竣事,九連真人以148票的成就排名第六。節目播出后,收視率持續攀升,九連真人剎時爆紅。已經好久沒有一支搖滾樂隊讓公共如斯興奮了。他們的熱度甚至溢出了這檔綜藝節目自己,那段時候,知道“九連真人”這個名字,都是值得在伴侶圈里炫耀的事兒。
到了第二賽段,九連真人改編了李宗盛的名曲《常人歌》,并融入了客家山歌《三斤狗變三伯公》。這首改編的歌曲也頗具實際感,本家兒人公李三雄沒錢沒地位,被稱之為“三斤狗”,成果李三雄的兒子下南洋掙回好幾箱黃金,大師又叫他三伯公。拼搏與沉浮,也是廣東這片地盤層出不停的故事。
比及第二賽段竣事,九連真人以167票的成就,在所有樂隊中排名第二,當作為爭奪冠軍的熱點。三個來自偏遠縣城的年青人,終于走到了萬眾矚目舞臺中間。

受訪者供圖| 本家兒唱兼吉他手阿龍
二
九連山南起廣東,海說神聊面與江西交壤,山間貫串著河道、山澗、瀑布。在廣東客家人的傳說中,九連山里封存著一處難以達到的桃源。而在山腳下的連平,就是九連真人樂隊當作員們的故里。
連平縣的生齒只有41萬,居平易近多是汗青上從華夏地域遷移來的客家人,貧苦,地處偏遠。宗族、家庭、孝道、尋根的意識,深植在這一塊地盤上。
加入《樂隊的炎天》之前,樂隊的當作員們一向糊口在連平。本家兒唱兼吉他手阿龍是本地一所黌舍的美術教員,小號手阿麥教音樂,貝斯手萬里做音樂器材和設備租賃。
阿龍是九零后,初中時沉淪游戲,家里為了讓他戒斷網癮,給他買了一把吉他,于是,音成功為他獨一的解藥。大學結業后,阿龍和所豐年輕人一樣,闖蕩深圳。從阿龍的父輩起頭,闖深圳、闖廣州就是九連山區年青人的必經出路。
在深圳,找不到專業對口工作的阿龍寄身在一家游戲公司做原畫設計師。天天早上7點爬起來上班,晚上到凌晨才回出租屋,薪酬月光,只得操縱下班時候跑去琴行,兼職教吉他課。
手無寸鐵闖蕩深圳,哪有那么輕易。家里打來德律風,問阿龍過得怎么樣,若是太辛勞不如歸去,阿龍從來報喜不報憂。仿佛一旦回籍,便默認在競爭中被裁減,判了死刑。干了一年,趕上游戲行業洗牌。阿龍地點的公司大規模裁人。他沒要補償金,本家兒動提了去職,回到連平,在黌舍當了美術教員。
回家那天,阿龍在車上聽著交工樂隊的《風神125》。這是一支來自臺灣的客家樂隊,歌曲講述的就是一個在城市闖蕩,郁郁不得志的少年,此中有句歌詞寫:奉求(地盤公),把路燈,全數都關失落。那意思是,不要讓鄰人們看到我回來了。阿龍邊聽邊流淚,他感覺歌里的人就是本身。
比阿龍小兩歲的阿麥是樂隊的小號手兼副本家兒唱。他是一名留守兒童。父親是文盲,擔憂阿麥受不到杰出的教育,把他從小送到外公外婆那邊。阿麥在廣東陽江讀大學,大學里阿麥本家兒修鍵盤,輔修小號,結業后留在本地一個私立黌舍做音樂教員。白日教課,吃飯,晚上回員工宿舍備課,睡覺。天天反復這一套,周而復始。他感覺壓制、無聊,更安心不下遠在連平的外公外婆。二老身體欠好,也沒有親人在旁賜顧幫襯。考慮再三,一年后,阿麥告退回到故里。
貝斯手萬里出生在1982年,是家中獨子,早年在珠海肄業,也在本地工作過。他家中豐年邁的奶奶,爸爸身體也欠好,半年就要住院一回,直到此刻天天還要吸氧。他回到連平賜顧幫襯家人,卻無法割舍對音樂的熱愛,索性在家四周的居平易近樓一層開了樂器行,做起音響、舞臺設備租賃的工作。
在縣城里開了樂器行,萬里逐漸當作了 “連平音樂教父”。在他小小的店肆里,三個闖蕩大城市夢碎的小鎮青年碰著了一路。

受訪者供圖| 從左到右:萬里、阿麥、阿龍
三
在散著步就可以跨越整個縣城的連平,搞音樂的人并不比搞原槍彈的人多幾多,陌頭巷從頭至尾很快就能聚在一路。在樂器行,先后熟悉的阿龍、阿麥和萬里,一來二去就排演上了。樂隊就這么組了起來。
最初的排場室內是萬里家的樂器倉庫。水泥墻凹凸升沉,吉他、鍵盤等各式樂器靠在墻上,擠占著自己就不大的空間。萬里拿了一個輪胎,架上木板充任茶幾,排演間歇他一輪一輪沏茶,樂隊就這樣一路聊天,品茗,排演,唱歌。
在小鎮里做樂隊,不是一件輕易的事。習慣了平易近樂、戲曲的本地居平易近,將他們鼓搗出的聲響視為末路人的噪音。住在倉庫四周的大爺大媽們,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投訴,但愿他們可以恬靜下來。阿龍三人只好選擇在薄暮時分排演。
十分困難搞心猿意馬了投訴,樂隊又面對著新的競爭敵手。排演室對面是縣城最大的明珠廣場,天天薄暮是廣場舞開啟的時刻。“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強烈熱鬧的舞曲一陣陣傳來,咚呲咚呲的低音炮沒完沒了。
可是,阿龍三人依然但愿,廣場舞能跳得久一些,因為舞曲響起的時辰,大師都吵,沒人管帳較他們的響動了。誰也想不到,廣場舞當作為三個年青人音樂抱負的保護。
玩音樂的費用,是樂隊面對的另一個難關。各類樂器的設備支出,比擬大師工作的收入,是一筆不小的數量。樂器時不時更新換代,就更燒錢了。他們不得不在網上購買二手樂器,出弊端了,就讓萬里修修補補。
天天下班后,阿龍和阿麥往排演室趕,三人經常因為來不及吃晚飯而大腸告小腸。排演竣事后,他們就一路去吃牛腩湯粉,熱乎乎的湯汁灌下去,仿佛樂隊就能繼續走下去了。
阿龍說,分開城市回抵家鄉,在別人眼里意味著被裁減失落,甘于接管父輩的放置與支配。可他畢竟不服,音樂是他證實本身的體例。
零散的,樂隊起頭有些小型的路演,萬里也會帶著他們下鄉表演,以演唱聽眾熟悉的“口水歌”為本家兒。姑且搭建的小舞臺上,同場還有唱美聲的、唱平易近歌的、跳廣場舞的。臺下的不雅眾湊湊熱鬧,看他們的眼神像在看耍猴。
2018年5月4日,他們加入了一場青年節的文藝晚會,三人將那天視為樂隊當作團的日子。登上舞臺需要一個名字,一個足以令人銘刻的符號。
此刻大師都知道,這個名字叫九連真人。“九連”是山清水秀的九連山,“真人”二字,與修道無關,意思是真人真事。因為他們的歌,都是三人最真實的設法、履歷和體味。

受訪者供圖| 九連真人在《樂隊的炎天》
四
2018年6月22日,九連真人應邀去深圳加入表演,擔任海朋森樂隊的助演嘉賓。這是樂隊第一次在真正的搖滾舞臺表演。“這比排演室里自娛自樂爽利多了。”阿龍說,這才是樂隊該有的樣子。
比及7月,九連真人加入滾石原創樂隊大賽。為了加入這個角逐,阿龍天天回家熬夜寫歌,用吉他彈出旋律,再用手機錄下來給其他兩人聽,《莫欺少年窮》這首歌,就是在這時代寫出來的。
那一段時候,阿龍瘋狂地聽四川的說唱。川渝地帶用方言做出來的音樂給了他壯大的沖擊。別的,臺灣的客家音樂人,好比林生祥、交工樂隊也讓他看到,以方言帶出歌曲怪異味道的做法。他決議,九連真人的歌,要用最熟悉的客家話演唱。
九連真人一路挺進復賽、決賽。11月,角逐進行到最終階段,頒布發表名次時,他們嚴重地等候著。那時臺下的評委,就有此刻《樂隊的炎天》的評委張亞東。直到大賽頒布發表,第一名九連真人,三小我沖動得不知所措,阿麥舉起紅盒黃布裹的玻璃獎杯,阿龍和萬里伸出大拇指比出“贊”的手勢。
滾石原創樂隊大賽時代,舞臺下坐著一個名叫宋佳的密斯,看了九連真人的表演后,她說:“那是我獨一一個在底下看了滿身起雞皮疙瘩的。”宋佳是聞名樂隊后海大鯊魚的掮客人,此外她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音樂界聞名推手黃燎原的助理。黃燎原曾一手攙扶起來的唐朝樂隊、二手玫瑰和何勇,每一個說起來都如雷貫耳。
原本黃燎原已經籌算退休,領會到九連真人這樣一支來自廣東連平縣城的樂隊后,宋佳當作為九連真人的掮客人,而黃燎原則在幕后擔綱推手。
比及《樂隊的炎天》綜藝節目,九連真人順遂“出圈”。“很燃”、“炸裂現場”、“眼睛里有火”,當作了人們對九連真人音樂的真實評價。

受訪者供圖 | 九連真人粉絲作品
“跟父輩做斗爭,是良多獨生后代城市面對的問題。”阿龍說:“職業是我們本身的選擇,任何一方沒有權干與我們選什么職業。”
九連真人在歌曲里,鼓動勉勵年青人不要受家庭和宗族的羈絆,不要“被親情放置的糊口”。但實際中他們分開故里,又回到故里,偏偏最放不下的就是親情,毫不勉強擔起身庭的責任。
阿龍和阿麥說,他們不會分開連平,依然想把縣城的日子維持下去。接近家人,有一份正職工作,把一切所見所想在音樂中釋放表達,這是他們最舒適的狀況。
至于萬里,他有個小女兒,天天下學都在等著他騎小摩托來接。女兒見到爸爸后,總撒嬌地說肚子餓,纏著他買些甜糕餅,晚上的時辰拿小彩筆畫畫給他看。若是要分開這個能把貳心融化的小女兒,萬里心中有一萬個舍不得。
樂隊走紅后,收到了全國各地無數的反饋,有一條很長的信息讓阿龍印象深刻,是父親的同事轉托的。這位素昧生平長輩告訴阿龍說,經由過程樂隊的歌曲,“從頭思慮本身的糊口履歷,和家庭關系”。
- END -
作者 | 龔禧 李一倫
編纂 | 雷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