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危機:星宿海之死
1978年,跟著國度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科學勘測,“黃河與長江之源到底在哪里”這個困擾中國人上千年的謎題,終于塵埃落心猿意馬。介入這兩條河道泉源考查的人中有一位人平易近畫報社的記者,叫茹遂初,他于1972和1978年隨隊拍攝下了兩河泉源的照片,今朝是有據可查的我國汗青上最早的兩河泉源照片。
至今,幾十年曩昔了,三江源仍是昔時的三江源嗎?它是否正在遭到粉碎?黃河前幾年的斷流是否與泉源有關?帶著浩繁的疑問,我與考查隊的隊友們在兩年時候內兩探三江源,幾經險阻,最終當作功地抵達目標地,揭開了長江、黃河泉源30多年來冰川融化萎縮的本相:從圖片來看,黃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經消逝,曩昔星羅棋布的湖泊美景,現在多已釀成干涸的湖底和荒涼的沙漠;長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也可較著看到大片冰川正退縮融化……
消逝的星宿海
舊日牧平易近家園,現在草枯沙起
帶著茹遂初老師長教師的等候,考查隊從青海省省會西寧市出發,標的目的西南邊標的目的疾走,第一目標地是黃河源地域。黃河源地域的水十分清亮,和人們印象中混濁的黃河水截然不同。但在泉源周邊,我們卻看到大片大片的草地要么被鼠兔粉碎,要么沙化嚴重。
在源區的曲麻萊縣麻多鄉郭洋村,我們見到了這里的書記索南仁青,索南仁青清晰地記得,十幾年前黃河泉源四周水草豐美,牧平易近家里牛羊當作群。后來氣候越來越熱,天氣也越來越干燥,加上鼠害蟲害,草就變少了、變差了。他說,本來這里的冬天很冷,羊會流鼻血,但此刻卻不會了,因為氣候熱了良多。
在黃河泉源焦點區域的瑪多縣,處處都可以看到已經退化的草場。而在30多年前,瑪多縣處處都是綠油油的草地,依靠壯大的畜牧業而一度當作為全國的首富縣,但現在,跟著草場的退化,瑪多縣卻釀成了貧苦縣,牧平易近們也紛紛分開,去另餬口計。舊日的牧平易近家園現在杳無火食。而此刻留守的牧平易近,有的搬家到比力好的草場上去了,有的則經由過程生態移平易近搬家到縣城或者下一級當局地點地。
地輿資料上說,在黃河泉源有跨越1.6萬個高原湖泊,那它們今朝又是什么樣的呢?顛末幾個小時山路的波動,考查隊達到星宿海——星宿海東與扎陵湖相鄰,西與瑪曲濕地相接,其海拔4000多米,比五岳之首的泰山還超出跨越很多。據史載,唐朝貞不雅年間,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不雅河源”。唐宋以來,人們曾持久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泉源”。元朝專使都實受命查勘河源后,獎飾這里的湖泊群“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
但遺憾的是,現今這里的情況比想象中要嚴重得多:對比電腦中30多年前星宿海的照片來看,那時星宿海的湖泊如繁星點點,周圍牛羊當作群;而現在的星宿海卻完全沒有了往日的風度。
“你去過羅布泊嗎?此刻的星宿海就跟羅布泊一樣,滿是風蝕地貌和沙子。”隨隊科學家、青海水文地質情況調查院的高級工程師辛元紅傳授說,為什么30年就會發生如斯大的轉變,全球天氣變暖是主要原因之一,它使得多年凍土持續萎縮,而顛末融化所發生的地下水又很快蒸發,從而導致了這一現象。
沒有人可以或許精確統計,本來星宿海擁有的2600多個湖泊現在還剩下幾多。現實上,近30年來,三江源的湖泊、河道都在縮小甚至干涸,水資本急劇削減。資料顯示,20宿世紀70年月起頭,三江源地域的生態惡化已經起頭了,本家兒要表示在黃河上游的水量削減,三江源地域的一些雪線在上升,浩繁湖泊要么萎縮了,要么徹底干涸了。
黃河泉源最大的兩個高原淡水湖泊——鄂陵湖和扎陵湖,同樣面對面積縮小的逆境。泉源的持續枯水曾導致黃河中下流呈現斷流。2003年年末,黃河泉源鄂陵湖出水口斷流,近30多米寬的黃河河流裸露在外。2005年3月,河南鄭州黃河干涸。上宿世紀90年月,黃河中下流地域幾乎每年發生斷流,給黃河路過的省市的社會經濟成長造當作嚴重的影響。最嚴重的黃河斷流發生在1997年,一年斷流竟多達226天,僅給山東一省造當作的損掉就高達135億元。
悲情長江源
冰川持續融化,雪線上升了數百米
黃河泉源受到了威脅。那么,同在這片區域的另一條母親河——長江的泉源的環境又如何呢?
長江正源沱沱河發源于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姜古迪如冰川。我們從黃河泉源出發,一路標的目的西南邊標的目的行進,然而越接近格拉丹東雪山,路越難行。在接近格拉丹東雪山的無人區時,在景象形象萬千的白云和湖泊陪同下,車隊起頭了此行中最艱難的路程,這里人跡罕至,沒有手機旌旗燈號,日夜溫差極大……

我們的車隊遲緩而艱難地穿行,似乎走在一塊浸透了水的面包上,不竭的陷車、拖拽,耗盡了所有人的精神,概況看上去平展的濕地,一旦失慎駛進去,行進不到幾百米就會慢慢陷入泥潭之中。最慢的一天,整個車隊只走了5公里。短短不到100公里的距離,我們用了整整3天時候,陷車跨越百次——值得一提的是,車隊中所有的司機都擁有豐碩的駕駛經驗,甚至有一位曾單車穿越可可西里,盡管如斯,此行的遭遇依然是他們不曾履歷過的。
6天之后,我們終于穿過沱沱河,進入了長江源區唐古拉山格拉丹東雪山四周——長江泉源姜古迪如冰川就鋪展在這座神秘的雪峰之下。在本地標的目的導的指引下,我們很幸運地找到了茹遂初昔時拍攝的地址,對比昔時的照片,面前的景況讓人震動。
辛元紅傳授為我們詮釋,每到豐水年,長江源區就會呈現大片的池沼、濕地。跟著天氣變暖,近幾十年來三江源的冰川雪山融化較著加速,凍土層解凍加快,這導致長江泉源區域的池沼和河流越來越多。他指著死后的格拉丹東雪山彌補說,以前這里的雪線是海拔4600多米,此刻根基上退縮到海拔5300米之上了。
從1969年到2007年近40年間,姜古迪如冰川較著融化了不少。而監測數據顯示,姜古迪如冰川退縮率每年達到7.4%~9.1%。按照辛傳授的估量,從1969、1970年算起,到此刻退縮了起碼五六百米。
現實上,近30年來三江源冰川退縮的速度是曩昔300年的10倍,自1966年以來,黃河源區的冰川退縮比例最大達到77%,而天氣變暖是冰川消融最主要的原因。據統計,從上宿世紀70年月起頭,三江源的氣溫持續升高,平均每年增添0.2℃到0.4℃。辛傳授認為,冰川大量的退縮風險極大,因為它是我們的屋脊,我們的水庫,對長江中下流水量的補給起著決議性的感化。
三江源冰川的加快融化,讓考查隊對于長江、黃河將來的命運倍感擔憂。一旦冰川融化到必然水平,長江、黃河將會呈現水危機,從而嚴重影響中下流地域的社會經濟成長。未來若是全數冰川、雪線都沒有了,就會導致源區水源枯竭。“水是生命之源,水出了問題,生命何從談起?”
治理三江源
初見當作效,任重道遠
中國被列為宿世界上13個最貧水國度之一,缺水,一向是困擾我們的大問題。全球天氣變暖的大趨向,進一步加劇了我們面對的缺水危機,我國每年是以損掉的工業產值高達2000億元。黃河、長江和瀾滄江三條大河每年標的目的下流供水500多億立方米,是我國淡水資本的本家兒要補給線。關照好三江源這座“中華水塔”,對于全國的生態計謀扶植,是極為主要的一環。
據統計,在三江源有90%擺布的草地呈現了分歧水平的退化,和50年前比擬,每年產草量下降了30%~50%。而從三江源生態庇護區搬離草場的牧平易近已經跨越3萬人。在黃河泉源焦點生態區域,因為天氣變暖等身分,沙化從上宿世紀70年月起頭,鼠害日趨嚴重,本地人不得不大規模滅鼠。
除了沙化的草地,給考查隊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草場上跋扈獗的鼠兔。2005年起頭,國度投資75億元,啟動了三江源治理庇護工程。時隔10年之后,草場的鼠兔已經很少了,可是鼠兔留下的鼠洞陳跡依然到處可見。專家暗示,在這種高海拔高寒地域,情況一旦遭到粉碎,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恢復,這不得不讓報酬三江源的草場和牧平易近捏一把汗。
草場遭遇沙化和鼠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水源涵養能力較著下降,導致湖泊萎縮。79歲的色洛白叟一家一向糊口在黃河泉源四周。他告訴我們,5年前他們家里有300多只羊、70多頭牛,而此刻卻只有30多頭牛,一只羊也沒有——以前處處都是草地,但此刻都退化、消逝了,大片的池沼灘也沙化了。盡管有當局發放的補助,但一家6口人只有30多頭牛,色洛白叟仍然感受到日子越來越難熬了。
其實,牛羊養得越多,草原就被粉碎得越厲害,所以就沒法子多養牛羊,但讓牧平易近們感應幸運的是,此刻青海省的某些處所當作立了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只要牧平易近把自家的草場、牛羊拿去入股,就會有專人進行牛羊的育肥、發賣,超載的牲畜實施舍飼圈養。入股的牧平易近年末就可以拿到分紅。把家里的牛羊交給合作社同一放養辦理今后,牧平易近有了更多的余暇時候,可以投入其他行業,收入也比往年提高了。

從散養到集中放養和圈養,減輕了草場的壓力。青海省曾在6個自治州的7個縣進行這種集約化生態畜牧業試點,而此后將會有更多的牧區會這樣做。
青海省的一位副省長在接管采訪時曾暗示:“走集約化的路子,組織化的路子,財產化的路子,讓牧平易近群眾在此刻的草場上轉移出來,把牲畜集中到畜牧大戶、強人手上,集中豢養,再由當局組織他們來經營,這樣的話,就可以把整個草地資本很好地操縱起來。”
經由過程生態移平易近、集約化生態畜牧業等法子,三江源地域原有的1000多萬頭牲畜削減了300多萬頭。不外,固然已經削減了大約30%,但這些數字還不敷抱負,因為三江源地域牲畜數目在項目實施前,就已經遠遠跨越了草場的“負載紅線”。
同時,盡管經由過程封山育林、戈壁化治理、人工增雨等辦法,三江源的生態情況有所改善,但在浩繁專家眼中,三江源的治理庇護只是方才起頭,仍然面對著很是大的壓力,固然局部地域有較著改善,但惡化的總體趨向還沒有獲得完全的遏制,是以要確保三江源的生態平安,還任重道遠。
作者:曲標的目的東
來歷:《舉世人文地輿》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