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演藝界,傳播著一句話:“要說會演戲,山東屬平易近藝”。
山東盛產明星。活躍的,黃渤、黃曉明、范冰冰、黃子韜等均為山東人。也有不少港臺大腕本籍在山東,當作龍、林青霞、伊能靜等。
在影視建造方面,單靠山東影視傳媒集團,山東也不輸于其他省份。《闖關東》《溫州一家人》《戰長沙》《海說神聊平無戰事》《偽裝者》《瑯琊榜》等好劇,都出自山東影視之手。
孔孟之鄉,禮節之邦,山東被認為是中國文化之源,文化大省NO.1。
可我要在這里說一句,山東人不愛看片子。

比擬于中西部,山東省可是沿海經濟大省。
2018年的數據顯示,山東省GDP全國Top3,人均GDP在全國也排得上號。
圖源:中國經濟網

圖源:網易新聞
眾所周知,山東仍是生齒大省。

圖源:中國財產信息
而且,山東人平易近很能花錢。
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就曾沖破3萬億,名列全國第二。

圖源:第一財經
在一個GDP總量全國第3、生齒總量全國第2、消吃力全國第2的文化大省,本地人平易近怎么會不愛看片子呢?

直到看到這份2018年全國各省票房年報,我陷入了深思。

山東2018年總票房全國第8,占全國總票房的4.32%。
也許不算很差,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
山東生齒近1億,湖海說神聊不到6000萬,四川8200萬,山東的GDP大幅領先湖海說神聊和四川,甚至接近這兩個省GDP的總和,可山東的票房表示不及湖海說神聊和四川。
翻看曩昔2017年的數據,更是驚人。這年,山東人均票房的數據,更尷尬,排22名。遠遠掉隊在沿海鄰人江蘇、生齒大省四川,甚至青海和寧夏后面。

2017年全國票房百強影院中,山東省入圍的只有青島CGV星聚匯影城萬象城店(49名)和濟南明湖萬達影城(89名)。
2018年也只有這兩家影院入圍,前者下降至65名,后者上升至57名。
可以說,GDP高、生齒多、消費能力強,片子票房卻這么低的,山東的確是全國典型了。
當然,河海說神聊、天津、山西也好不到哪去,的確構成了“環海說神聊京不愛看片子帶”。
又是海說神聊京的虹吸效應?
我不是地區黑,身邊有不少山東籍的伴侶,喜好他們直率熱情的性格。可我確實對于山東的片子大數據,卻半斤八兩不解。
GDP高而票房低的景象,在山東省內各地級市加倍較著。
2018年全國城市票房排行前60名里,青島市(第24名,約5.13億)、濟南市(第33名,4.15億)、煙臺(第50名,2.37億)。
青島、濟南、煙臺這三座城市,占全省24%的生齒,卻進獻了全省幾乎一半的票房。
反不雅德州、濱州、聊城等地,GDP都是全國百強,片子票房卻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
看來,山東人平易近不差錢,也很能花錢,但確實不怎么愛去片子院看片子。

為什么會呈現這種景象?
起首,作為一項文化娛樂消費,片子的市場票房和城鎮化率(城鎮常住生齒占該地域常住總生齒的比例)分不開。
一般來說,生齒越是集中在城鎮,文化娛樂范疇的消吃力才越多。
而良多山東人對本省的吐槽是,山東除了青島這個副省級打算單列市,大城市太少。

截止2017年頭,全國城鎮化率高于平均值的省份數據,可以看出,山東的城鎮化率不算高,排在10名開外了。
在東部沿海各省里,山東城鎮化率是最低的。也就是說,大大都生齒棲身在中小城鎮和農村。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良多人說山東“土”的一個身分。不少山東網友也在反思這種給外埠人的印象。
打開山東衛視,你會發現日常畫風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而像武漢對湖海說神聊,當作都對四川,杭州對浙江這種足以領軍的省會城市,在山東是不存在的。濟南的存在感一貫很弱。
盡管新規劃的濟南市,2018年實現了GDP8862.21億元,人均只排名全省第六位。其影響力位列內地27省會里最低的一個,遠低于武漢之于湖海說神聊、長春之于吉林的地位。
沒有領軍的特大城市或者陳規模的城阛阓群,城鎮化率整體又不算高,天然限制了山東整個文化娛樂財產,甚至辦事業的成長。
而這,又造當作生齒凈流出很大,文化娛樂消費本家兒力軍的青丁壯都外流了。
18-35歲的青丁壯是影院消費的本家兒力軍。堆積著更多年青人的一線城市,片子票房天然會高。
山東是全國生齒凈流出大省。按照官方統計數據,僅2017年就有40多萬常住生齒外流到其他省市自治區了,與仇家河南省排列冠亞軍。
而對于留在家鄉的中老年群體,注重力以及審美早就被槽點滿滿的本省衛視收割了。
一年四時都在抗戰的電視劇。

或者土里土頭土腦的告白。

有需求天然會有市場。那些過年回家看到衛視節目就嫌low的年青伴侶,顯然不是那么領會山東省情。
這還不包羅快手、抖音這些新興內容平臺的鼓起,也會占有不少各個春秋段用戶的時候。
當然,影視圈業內助士是站在汗青的高度對待這件事的。

作為不雅影本家兒力的大學生在山東不算少。2017年,山東省內有高校150余所,大學生人數830余萬,兩項僅低于廣東和江蘇,排名第三。省內高校有接近一半在濟南和青島。
也就是說,今朝山東省全年不高的票房里,還有一部門是濟南和青島兩地的大學生進獻的,剛好與前文提到這兩市的數據契合。
那春節檔呢,山東人平易近總得去看看片子吧?
我問了身邊幾個山東籍伴侶或者配頭是山東人的伴侶。謎底大部門是:都去喝酒了!
我公司一位結合創始人,江西人,在公司是酒量擔任,會餐時每次千杯不倒,可過年去山東丈人家,除了看春晚,就是喝爬下。
沒轍,山東人太愛喝酒了。在各類名目標喝酒排行榜上,山東人必得頭籌。

餐桌上一旦擺上酒,飯局時候長了,看片子之類的精力享受時候天然就少了。酒文化的興旺必然水平上奪走了人們在其它文化娛樂消費上的時候。
在山東,喝酒是一種社交典禮,劃拳舉杯,豪情升華。而坐在影院看片子,交流較少,對好客的山東人平易近,仿佛有些沉悶。

圖源:山東省統計局官網
2018年,山東省居平易近教育文化娛樂消費都有大幅增加,可是仍然達不到食物煙酒的50%。
也許從消費不雅念上看,不差錢的山東人平易近更青睞吃吃喝喝的物質消費,和中西部的湖海說神聊、四川有比力大的分歧。

有人說,孔孟之鄉,耕讀傳家,遵守禮教,安分守紀,一向延續到此刻,造當作山東人遍及思惟保守。
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山東人也當作了招黑體質,山東名列“被地區歧視重災區”。

但說山東人思惟不雅念偏于傳統和保守,應該不組成價值判定。
傳統和保守同樣意味著忠厚,誠懇,課本氣,對社會法則的高度從命。在山東的官方宣傳中,“好客”“尚義”“禮節之邦”等詞匯也幾次呈現,組成了山東立體的人格。
好比“零丁二孩”政策實施后一年間,山東的申請總量占有全國總量的1/4擺布,當作為最“敢生”二胎的省。
還好比,山東漢子遍及喜好談論政治,仕進的不雅念很強。
除了傳統思惟的影響外,山東經濟以國有企業為本家兒體,大師遍及求穩,缺乏創業和冒險精力。在山東人眼里,比國企更好的就是事業單元和當局機關了。
所以大師都喜好往體系體例內擠,進而仕進,光宗耀祖。這和東海說神聊人、西海說神聊人的不雅念差不多。
評論人葉克飛在一篇《一個山東人對孔孟之鄉的絕望》里直言對家鄉的掉望:對權力的跪拜、過度講情面,造當作山東平易近營經濟的弱勢。
對片子類型的偏心上仿佛也表現了這一點,好比以平易近告官為本家兒題的《我不是潘弓足》,山東人對此的存眷度就尤其高。

一點資訊曾稀有據顯示,在全國所有省份中,山東人對這部影片的存眷度僅次于廣東、河海說神聊。同時百度糯米數據顯示,《潘》不雅影人數中,山東名列第五。
開句打趣,莫非山東人是奔著老鄉范爺去的?

而據《齊魯晚報》的報道,比擬進口片,國產片在山東更受接待,尤其是軍事和喜劇題材。好比客歲的《戰狼》和《羞羞的鐵拳》。
這樣的情況勢必山東第三財產的掉隊、文娛消費不雅身分,導致這方面的消費能力比不上其他沿海強省。
莫非還有此外身分?或許,山東人平易近找影視資本的能力超然全國,足不出戶就能看到最新院線片子。
當然,在精力文明扶植的道路上,山東不會落下。
2016年,山東與湖海說神聊票房差距高達5億,2018年已經縮小到不足2億,將來跨越湖海說神聊的可能性很大。
也就是說,仍是有越來越多的山東人正在走進片子院。
馬路有話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仙女公家號“馬路青年”的讀者里,山東人最多。
這里是馬路青年,老不倫不類青年人堆積地,也是一本面標的目的青年群體的電子雜志。用怪異的角度去挖掘當下賤行的文化和現象,并從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元化視角進行解讀,擅長用犀利的角度、提綱契領的言辭戳破表相。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