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ilia,人大雙學位/海說神聊師大碩士/前科研從業者/積極教化/正面管教注冊講師
你想告訴孩子家庭收入,那你想過告訴孩子家庭支出嗎?
我們常說,育兒是一項系統工程,但良多人偏偏存眷此中某一個部門,當然輕易感應猜疑不解。
收入和支出,原本就是家庭現金流的兩頭,缺一不成——只截取一小段信息流給孩子,孩子獲得的就是不合錯誤稱的信息,也就是缺掉的、非客不雅的信息。
一個家庭,若是年入百萬,可能不僅需要告訴孩子某個收入數字,更要告訴孩子——
錢是怎么來的?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家庭年收入過百萬,是若何做到的?
這樣,孩子所看到的,不僅僅是某一個固化的數字,而是這些收入背后怙恃所支出的盡力和艱辛,或許還要加上那么一點點先天和命運。
錢是怎么花的?
我們害怕孩子知道家庭的「巨額」收入或資產,無外乎是害怕兩件事: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若是一個孩子懷揣重金過鬧市,很大要率會被人盯上。所以,在一小我擁有能庇護本身財富所匹配的能力時,別人就會動歪腦子。我曾經問過 4 歲的小萌一個問題:
若是一家銀行里有良多金磚和現金,但沒有任何保衛人員,這些財帛就這樣直接堆在大廳,你猜會有什么后果?
既然有錢,那就這個也買、那個也買,買就買最好的,要就要最多的——并且甚至都不必盡力,只要守著金山銀山,還需要盡力做什么?醉生夢死不就好了嗎?
所以,關于財富的教育必然要跟上,本家兒要落腳在兩個點:一是不等閑露財,二是不胡亂用錢。
此時,我們可以跟孩子切磋本家兒要的家庭支出,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日常的家庭開支。
例如水電煤氣,蔬果肉魚,洗護潔凈,房租網費,這些都是固心猿意馬的開支。
第二類,是額外的家庭開支。
例如全家觀光的消費,爸爸媽媽獎勵本身辛勞工作的禮品,給孩子報班的教育等支出。
第三類,是預留出來的突發經費。
生病、丟掉財帛、掉火、不測都需要支付響應的經費。這塊不細說,說多了都是保險。
第四類,是愿意為別人支出的開支。
有時辰幫忙別人也會讓我們很歡愉,所以送給伴侶的生日禮品、送給師長的節日禮品等,都屬于這部門的支出。
將這個票據列清晰,孩子也許就會大白家里看起來收入不菲,但花銷也不少呢。
為什么不把錢都花光?
講清晰了收入和支出,孩子可能會發生新的疑問:為什么明明還有余下的錢,我們卻不克不及將這些錢都花光呢?——也就是說,明明還有錢,為什么不克不及花呢?
要申明這個問題,那至少需要跟孩子詮釋:
收入未必是不變的,有人退休前月薪 2 萬,退休后月薪 2 千,其間的差值是龐大的。
此外,告退 / 解雇,市場波動等等,都可能帶來收入的轉變,甚至影響家庭的資產。
有鑒于此,我們不克不及只看此刻的收入和支呈現金流,還需要考慮若何用現有的錢,去抵御可能會呈現的風險。
錢也能生錢,若是選擇了準確的投資體例。
可是投資也有良多坑,玩資金盤的,賺利錢賠本金的,騙術層出不窮,需要和怙恃籌議后,細心分辨。
上面提過,不再贅述。
爸媽的錢,孩子的錢
說到這里,又要再度劃清「法則和鴻溝」了——不管家庭是若何劃分鴻溝的,但對峙一以貫之的原則其實很主要。
孩子小時辰家庭比力堅苦,為了孩子上學幾乎壓榨了怙恃一切娛樂開支,甚至連日常開銷也會不竭節流。在他們看來,家庭總預算是屬于大師的,愿意將大部門錢花在讓孩子好好念書的方面。
所以,當孩子大學今后賺了不少錢時,若是買個豪侈品,怙恃就心疼得不得了,甚至強烈否決。
這類怙恃認為家庭的財富是共有的,以前我們把大大都財富都花在孩子身上了,半斤八兩于「怙恃的錢=孩子的錢」;那么,「孩子的錢=怙恃的錢」,應該由全家配合籌議、配合支配。
一方面,孩子也許會大手大腳地花錢。
不懂賺錢的辛勞,不睬解「守業」的艱辛,孩子獲得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財富,就輕易走上享樂的道路。
另一方面,孩子也許還會本家兒動節制怙恃的金錢。
我身邊良多 70 歲以上的獨身白叟,幾乎都被后代要求「談愛情可以,成婚不可」,就是怕「后媽」打劫自家的財富;還有一些白叟被迫住在又破又舊的房子里,不克不及搬去單元分發的郊區大房子里,因為后者不克不及擔當,前者可以擔當——白叟歸西后,后代就可以獲得幾百萬的房子了。
最佳的狀況當然是兩邊的財帛要分隔,怙恃本身的財政狀況,孩子不必干預干與;孩子的財帛,怙恃也不要設法節制。
固然對于相對堅苦的家庭來說難以做到,但題本家兒既然已經:
我家庭年收入 100 萬多,不在海說神聊上廣深,自我感受也算是較敷裕家庭了
手里余糧充沛,做好家庭的預算開支,此刻不因孩子的開銷而過分影響本身的消費程度,將來也就不必急紅了眼去節制孩子的所得。
參考做法
是不是應該告訴孩子現實的家庭收入?我想,至少應該從孩子領會數字,領會加減法今后再起頭慢慢滲入。
若是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地痞」,那么「只說家里有錢,但孩子不睬解到底有幾多錢,幾多能真正用于消費」也是不合理的。
小萌從 3 歲半起頭數學發蒙,我們也順勢引入了「理財教育」。
小萌有個存錢盒,用來存放本身的收入,包羅:
部門生日紅包(一年能獲得 200 元)
部門春節紅包(一年能獲得 200 元)
部門幫我干事的薪酬,例如我需要寫親子體驗課的文章時,他會陪我配合去體驗,我也會給他分一些酬勞,好比每次 20 元等
大要分當作四項:日期、出入、事項和余額
數字部門他來寫,文字部門我會代庖一些。
固然歪歪扭扭,也不算出格正式,但事實證實仍是很有需要的。
我們確實能供給他的日常開銷,但這一筆留給他的自力經費的初志,是用于那些——
「家長不想花錢,但他又出格想要的工具。」
好比他喜好的亞克力寶石,我和他爸都感覺不適用,沒需要買;但他就是很喜好,最終他選擇了本身花錢采辦。
又好比,他前次弄丟了我的(假)寶石戒指,我很生氣,然后要求他補償了我 15 元。
總之就是讓他初步熟悉到錢的感化,以及若何辦理好本身的小金庫。
本年暑假,他玩一條目識字類 APP,需要收費 198 元,那時他爸跟他說:
「你想好了,你此刻手里只有 400 元,若是買了這條目 APP,就只剩 200 元了!你感覺你愿意買嗎?」
小萌想了好久,俄然邊哭邊高聲說道:「我愿意,只要我歡快就好!」
頓了頓,他又抽噎著彌補道:「為了進修,我愿意花這個錢。」
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也令人欣慰。
有一次別人問他,想找什么樣的妻子,他毫不躊躇地說道:
「我要找個會賺錢的妻子!當然,也要會花錢!這樣我們可以一路賺錢,然后一路高興地花錢!」
他能學會量入為出,學會去賺錢,我感覺這是一個好的初步。
題本家兒說:
即但愿孩子有弘遠的抱負,不為小錢斤斤計較,做一番大事。
又但愿他不要養當作奢靡、華侈的糊口做風,為久遠籌算,做到持久敷裕。
足見愛子之計深遠之心。
但宿世上的事理說來簡單,遇事時還要具體闡發:
你但愿他為弘遠的抱負花幾多錢?
你感覺多小的錢不必僅僅計較?
你感覺何為奢靡、華侈?
你感覺什么是敷裕,什么又是持久敷裕?
若是但愿把本身關于財富的不雅念和經驗傳遞給下一代,并不只是簡單奉告「我們家收入」,而是功在日常平凡,從每一件涉及金錢的小事中,慢慢將常識滲入給孩子。
上行下效,學乃至用, 不過如是。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