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平等的家庭氛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們應該極力地營造一個平等的氛圍,培養孩子主動溝通,敢于溝通的性格。家長可以把一些家庭事務與孩子進行討論,給孩子發言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得孩子對自己和別人溝通樹立起信心,敢于和別人交往。
創造社交的機會
現在很多家庭里,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只和家長溝通是不夠的。家長們可以為孩子多創造一些社交的機會,讓孩子多與別的孩子交往。比如,家長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時候,讓孩子邀請小朋友們到家里來做客,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主動去小朋友的家里做客。
使用文明用語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使用文明用語,教給孩子如何與人打招呼,如何文明的接電話,如何回答別人的提問,如何向別人問路,如何向同學請教問題等等。當孩子與別人交往使用文明用語的時候,會得到別人良好的反饋,這會大大增強孩子與別人交往的信心。
使用具體的社交方法
家長除了教會孩子使用文明用語之外,還應該教一些具體的社交方法。比如,孩子想和其他的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的時候,家長可以教孩子說:“你們好,我覺得你們的游戲很好玩,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同時,家長們還可以教孩子,與小朋友之間交談,可以使用小朋友喜歡的昵稱,拉近孩子們之間的距離。
學會欣賞別人
在孩子與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教育孩子,應該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向別人表示贊美。這一點對孩子之間的交往很重要,當孩子學會欣賞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孩子。
克服完美主義
有些孩子在與小伙伴的交往中,常常以完美主義來要求自己,這樣反而阻礙了孩子正常的交往。家長可以教育孩子,不苛求自己,不否定自己,鼓勵自己,積極地與小朋友們交往。孩子能做到什么樣,就做到什么樣,不用完美主義來苛求自己。
及時贊美
當孩子表現出正確,積極的社交行為的時候,家長們應該及時的給予贊美和肯定。當孩子主動和客人打招呼的時候,當孩子主動向小朋友問候的時候,當孩子主動去幫助小朋友的時候,家長們需要贊美孩子,家長的贊美,會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是正確的,并且記住這樣的行為,使這樣的社交行為得到鞏固。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雖然家長比孩子有更多的社交經驗,但是,也請家長們不要過分干預孩子之間的交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在交往中,孩子也會展現出自己的個性。無論孩子用什么方式與其他的小朋友交往,只要孩子自己高興,自己喜歡,就可以了,家長不需要過多的介入。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