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的“群體免疫”
本地時候3月23日,英國輔弼鮑里斯·約翰遜頒布發表,當晚起頭,除采辦糊口必需品、外出熬煉、求醫或焦點工作者通勤以外,所有人必需待在家中,非統一家庭2人以上的堆積將被禁止。藏書樓、露天健身房、祈禱場合等也將封閉,人們除葬禮外不成進行紀念或宗教典禮。
新規實施后,差人將有權驅散堆積的人群或進行罰條目。
注重最后一點,差人被授予了特別期間的法律權。這就意味著,以上隔離辦法有了強制力,11天前頒布發表的“herd immunity”(我不喜好“群體免疫”這個翻譯,因為這個翻譯暖和得像是這個糟爛防疫策略的幫兇)徹底公開破產。
11天前,正式頒布發表那個污名昭著的“herd immunity”的人,也恰是現在頒布發表更嚴辦法的鮑里斯·約翰遜。11天前他安靜地說出“要做好掉去所愛的人籌辦”,現在卻能臉不紅心不跳地逆來順受,可真是這類政客的拿手好戲。
固然我們在鮑里斯·約翰遜剛被選的時辰就在微博上說過這人不靠譜,但也沒想到這人能不靠譜到病國殃民的境界——當他頒布發表“herd immunity”的時辰,他就已經是了。
此刻想想,若是現在特蕾莎·梅是輔弼,或許都比鮑里斯·約翰遜表示的更強一些。我當初在寫《英國輔弼:不敢上,不敢脫》的時辰,千萬沒想到有一天居然還會幫特蕾莎·梅講話。
當然,現在英國改弦更張,對英國公眾仍是一個好動靜,固然干涉干與來得晚,但比沒有強。
可是此刻起頭采納辦法,對英國來說仍是太晚了。今朝英國確診數高達6700多人,并且在英國輕癥不檢測,所以現實傳染人數比這個數字要多。一個側面的佐證是,今朝國內的輸入型病例良多都來自于英國。其滅亡率更是比突遭沖擊的湖海說神聊更高,敢問之前感覺英國沒事的那些人此刻去哪了?
若是連具體傳染人數都不清晰的話,風行病學調查就更難以入手,英國的居家隔離則有可能演釀成居家傳染。時局真是輪流轉,大英帝國連本身的前殖平易近地新加坡都不如啊。
至于華侈這11天的“herd immunity”,撐持它的約翰遜以及他的“科學參謀”,都毫無疑問是英國國賊。
“herd immunity”這個本家兒意有多不靠譜,看看一件很微妙的工作就知道了。美國原本對申根區進行觀光限制,英國本不在內,成果在“herd immunity”頒布發表之后不久,美國就頒布發表對英國實施觀光限制——連美都城感覺“herd immunity”不靠譜。
至于英國的科學界,更是死力否決“herd immunity”。事實上,約翰遜所謂的“科學參謀”,也不外只是為帶領決議計劃供給“合理依據”的佞幸之徒而已,大大都科學家都在忙著噴“herd immunity”。
好比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雜志本家兒編理查德·霍頓在“herd immunity”發布之后就瘋狂發推,痛批這一政策的荒謬性。
而以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公共衛生學者尼爾·弗格森為首的科學家,則在3月16日發了一份題為“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非藥物干涉干與對削減新冠病毒滅亡率和醫療需求的影響),鞭策了英國防疫辦法的轉標的目的。
遺憾的是,幾天后尼爾·弗格森就確診了新冠肺炎。
一份改變英國的陳述
那么這篇引起英國當局警悟的陳述事實講了什么呢?
它把宿世界列國的應對疫情策略分當作了兩種:
(1) 按捺(suppression)。其方針是將R0降至1以下,從而將病例數降至低程度,或(如SARS或埃博拉)消弭人際傳布。這種方式的本家兒要挑戰是,在病毒遏制傳布或疫苗呈現之前,至少要間歇性地連結非藥物干涉干與辦法。在該陳述中,中國和韓國被認為采納了這種策略。
(2)緩解。其方針是利用非藥物干涉干與辦法(以及疫苗或藥物,若是有的話)來削減風行病對健康的影響,而不是完全阻斷傳布,近似于1918年一些美國城市以及1957年1968年和2009年流感大風行宿世界遍及采用的計謀。例如,在2009年流感大風行中,早期疫苗優先給已有其他疾病的小我,因為其他疾病使他們面對更嚴重的疾病風險。在這種環境下,大大都人的免疫力加強,最終導致病例數敏捷下降,傳布率降至低程度。
這份陳述是成立了模子展望,所以有良多預設前提,除了上面預設的應對疫情策略分類之外,它還假定了R0為2.4,假設了五種非藥物干涉干與辦法,即有癥狀者居家隔離;自愿居家隔離;加大70歲以上人群的社交距離;加大全平易近社交距離;封閉黌舍和大學。
該模子得出,假如不采納任何非藥物干涉干與辦法,將有81%的英國和美國生齒被傳染。滅亡峰值會呈現在3個月之后。若是不考慮因醫療系統超負荷而發生的潛在其他負面影響,英國將滅亡51萬人,美國將滅亡220萬人。
而插手采用必然的干涉干與辦法,連系緩解策略,是很吃節制能力的,需要邃密而精確的微操才能節制好時候點。該模子得出,最有用的干涉干與辦法組合是有癥狀者居家隔離、全家居家隔離和高危人群(70歲以上)擴大社交距離。但即便如斯,最佳緩解策略仍將導致重癥監護病床的峰值需求超出英國和美國能力的8倍。
所以,即便考慮最樂不雅的環境,也需要讓英國的通俗病房和ICU病床數擴充八倍。哪怕做到這些,該陳述估計英國仍會有25萬人滅亡。
是以,這篇陳述指出,有能力實施嚴酷節制辦法的國度有需要采納按捺策略。
☉圖片來歷:Serial Number 54129 /wikipedia
然而,按捺策略也有其潛在風險,即若是干涉干與辦法放松,則有可能導致二次爆發,而當沒有疫苗的時辰,二次爆發可能會讓風行規模變得更大。
這篇陳述還認為,按捺辦法將會發生比緩解辦法更為嚴重的社會粉碎。在陳述結從頭至尾,該陳述特意強調,不克不及確定按捺策略也會持久當作功,以前從沒有測驗考試過對社會造當作如斯粉碎性影響的公共衛生干涉干與辦法。生齒和社會將若何反映則仍不清晰。
即便如斯,這篇文章仍是提議,盡管實現按捺策略所需的辦法對社會和經濟影響將是深遠的,但即使是處于疫情早期階段的國度(如那時的英國)也需要當即采納這些辦法。
有意義,但粗略
有一些自媒體已經將這篇陳述全文翻譯當作了漢語,在中文互聯網上有了一些會商。
我認為,這篇陳述在那時(3月16日)的英國,仍是很有意義的。對于此刻的中國來說,有必然意義,盡管較為有限。
對英國的意義在于,陳述中提到假如不采納任何非藥物干涉干與辦法,英國將滅亡51萬人;精準施策地進行監管辦法的最好成果需要跨越8倍的床位,最終滅亡25萬人。這樣血淋淋的成果擺在英國當局面前,即使是約翰遜這樣恬不知恥的政客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從頭考慮對政策進行一百八十度大轉標的目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幸確診了的尼爾·弗格森真可謂是“我以我血薦英倫”了。他更應該被贊頌,而約翰遜則應該被釘在汗青的恥辱柱上。
可是,這篇陳述的感化本家兒要仍是挽勸英國采納更多的非藥物干涉干與辦法,甚至于最終采納按捺辦法。它達到了這個目標,但它的模子仍然較為粗略,良多會商也顯得簡單,對宿世界其他處所的意義是較為有限的。
舉個例子,這篇論文把宿世界列國的應對疫情策略分當作了按捺緩和解兩種,可它也提到了“緩解”策略是基于過往對流感的經驗——此次新冠顯然不是個“大號流感”。
并且“按捺“和“緩解”二分法過于粗拙。這篇陳述里舉“按捺”的例子舉的是中國和韓國,殊不知中國和韓國辦法仍是有良多區此外。中國的手段加倍強硬,更一刀切,封城這樣的辦法前所未有。而韓國并沒有采納封城的辦法,其焦點策略在于大規模核酸檢測,已檢測三十多萬人,快速定位潛在的零號病人,精準防控。
在中韓之外,其他優等生案例又該怎么分類呢?好比新加坡的800發燒門診外松內緊陪伴著強力的懲罰辦法,可是日常糊口照常開放,甚至對交際流在很長時候內都未堵截(近日新加坡才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或過境),算“按捺“仍是“緩解”?若是算“按捺”,新加坡的辦法又和中韓有很大不同。
像日本這種提防寬松的,大要算“緩解”?可是日本似乎環境并不嚴重,這篇陳述也沒有提到日本的案例。當然,跟著奧運會推遲,日本的具體環境過幾天我們就能看出眉目了,但英國似乎也沒有參考日本的意思。
☉圖片來歷:dave souza /Wikipedia
該陳述提到的五種非藥物干涉干與辦法,即有癥狀者居家隔離;自愿居家隔離;加大70歲以上人群的社交距離;加大全平易近社交距離;封閉黌舍和大學。這個提法仍然過于粗略。
好比中國和韓國大量檢測、輕癥隔離(中國的方艙病院和韓國的糊口治療中間在輕癥隔離治療上做得不錯),都沒提到,而這都是半斤八兩關頭的辦法。說句欠好聽的,假如大量檢測做不到,哪怕是“緩解”策略,其所需要的數據也不清晰,就更不要提精準施策了。
別的,全篇陳述沒有提到通俗人遍及戴口罩,而口罩可能是日本新冠傳布遲緩的主要原因。在日本當局應對遲緩的環境下,日本傳染速度慢可能就是因為日本公眾講衛生并且有戴口罩的習慣。當然,這一點尚不確定,究竟結果日本的蓋子還沒翻開。但口罩的感化是有的,這篇陳述卻不說起,可能其意義也就僅限于警醒英國人,而對我們的參考意義有限吧。
永遠不克不及傲慢
即便如斯,這篇陳述仍是有價值的。
好比它提到了,按捺策略若是干涉干與辦法放松,則有可能導致二次爆發,而當沒有疫苗的時辰,二次爆發可能會讓風行規模變得更大。
這是中國比來謹防輸入型案例的原因。在全球化已經十分深切的今天,海外疫情的大爆發,對中國可不是什么好動靜。在之前的兩個月里,中國將境內爆發防住了,可若是因為輸入型案例導致二次爆發,這等于讓全國人平易近之前兩月的盡力付諸東流。
并且此次疫情半斤八兩恐怖,病毒傳染性強,在列國傳布時不知倦怠,不分日夜,沒有掉誤,沒有成見,任何人能鉆的縫隙病毒都能鉆。而國內系統的縫隙仍是有的——我們不會健忘兩個月前的縫隙百出,現在盡管環境轉好,也需要警戒。
若是從海外輸入,則可能在多個點爆發,比起最初集中爆發在湖海說神聊更難應對——現在海說神聊上廣都有了境外輸入聯系關系病例。
這就要求我們還不克不及隨意摘下口罩,不克不及把但愿全數依靠在當局層面——當局也是人構成的,也會有掉誤,也會倦怠,也有縫隙,但病毒不會。與此同時,要加緊摸索特效藥和疫苗。直到疫苗問宿世量產,才能說要勝利了。
別的,韓國現在的環境就近似于解封所有城市謹防二次爆發,卻不幸呈現了小規模爆發,3月19日就呈現了新增152例傳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小爆發。比起英國經驗,韓國的一些經驗教訓似乎更有意義一些。
并且,實現按捺策略所需的辦法對社會和經濟影響將是深遠的,這一點也值得注重。
曩昔兩個月,國平易近經濟承受了龐大壓力,良多人不克不及復工復產,只能靠積儲在世,經濟懦弱的家庭則難以支撐。在復工復產之后,經濟刺激打算是否起效,可否穩居民生,則是下一個階段的重大考驗。就我們所知,一些和外貿相關的輕工業部分已經將近解體了,部門制造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沖擊。誰能救救他們呢?
簡單來說,防疫和經濟都很難放松。
對經濟和社會的龐大影響,是西方國度難以下決心采用強有力辦法節制疫情的原因。但從今朝來看,若是不采納強力辦法,疫情成長下去,想保經濟都保不住。牛津大學又有新研究稱,有對折英國人已經傳染了新冠病毒。因為英國檢測能力不足,這一理論研究的成果底子難以證實,英國今朝的傳染環境就是個謎。
☉圖片來歷:Philafrenzy /Wikipedia
我還有一個不雅點和弗格森傳授一致,那就是這種新病毒的傳染性還有良多尚待領會,此刻還沒有對它失落以輕心的時辰。我們也應該標的目的更多的國度開下學習的立場,不克不及驕傲,也不克不及對海外疫情的舒展幸災樂禍。
而就這份陳述和英國當局的反映看,他們可能就犯了傲慢的錯誤,中國的例子看不見,韓國的優錯誤謬誤似乎也被無視了。若是這都是說話不通的鍋,那么新加坡的經驗又怎么說呢?全人類的悲歡畢竟并不相通,東亞國度對兵臨城下的呼叫招呼,聽在歐美國度耳朵里,可能只是聒噪而已。
最恐怖的是,還有人感覺他們這種掉聰是合理的。
參考文獻
英國進級管束辦法:禁止非統一家庭2人以上的堆積_新聞頻道_中華網 https://news.china.com/internationalgd/10000166/20200324/37964114.html
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將不再對僅有輕細癥狀的人進行新冠病毒檢測--上不雅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23907
英國公共衛生學者尼爾·弗格森確診傳染新冠肺炎-上游新聞 匯聚標的目的上的力量 https://www.cqcb.com/kangyi/2020-03-21/2274151_pc.html
韓媒:韓國疫情呈現反彈 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再破百|疫情|新冠肺炎_新浪新聞 http://news.sina.com.cn/o/2020-03-19/doc-iimxyqwa1624044.shtml
從日增800人到節制百人以內 韓國若何穩住疫情? - 動新聞 - 新京報網 http://www.bjnews.com.cn/video/2020/03/24/708134.html
Ferguson N, et al. 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 16 Mar 2020
研究: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傳染了英國對折生齒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6928?full=y
本回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