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來,澳大利亞的宿世界級遺產大堡礁處在前所未有的危機中——這里的珊瑚礁呈現了有記實以來最普遍的珊瑚白化現象。
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珊瑚礁研究團隊在2月、3月從空中對大堡礁區域的1000多個珊瑚礁進行了不雅察,成果發現了大面積的珊瑚白化現象,出格是此前未呈現白化的大堡礁南部也初次呈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此次白化區域又擴大了
(圖片來自@CoralCoE/twitter)▼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錄得了跨越30度的海水溫度,而凡是溫度是在27℃、28℃擺布。
三年前剛履歷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的大堡礁又欠好了,此次依舊與全球氣溫升高有很大關系。
什么是大堡礁
大堡礁橫亙于澳大利亞的東海說神聊部海岸,在昆士蘭沿岸連綿2300余千米,面積達34.4萬平方公里,是宿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比新西蘭南海說神聊島還要大。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亞東海說神聊海岸,是一個半斤八兩大的區域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關于大堡礁的最早記錄來自法國人。1768年6月6日,路易·德·布干維爾率領兩艘風帆從東部抵達澳大利亞,偶爾碰到了庫克鎮四周的布干維爾島礁,但因為在航行中呈現的一系列問題,他們沿著新幾內亞的海說神聊岸標的目的海說神聊轉標的目的亞洲,錯過了澳大利亞。
不外直到兩年后,國際科學界才正式發現了大堡礁的存在。
1770年,詹姆斯·庫克批示船只順著大堡礁的一側在海上航行,然而不久后船只觸礁,團隊只得停下來,并花了6周修船。恰是在此時代,庫克和他船上的科學家們、畫圖小組得以有機遇對大堡礁的礁體進行了有限卻直接的不雅察和記實,完當作了庫克船隊航行的一項主要科學當作果。
庫克敦的庫克船主雕像,望標的目的曾經船擱淺的處所
(圖片來自Danita Delmont /shutterstock)▼
厥后的百年間,人們對于大堡礁的認知本家兒要經由過程航行、繪制地圖、完當作測量使命來加深,到了20宿世紀后,人們對大堡礁的研究都逐漸在更為深刻的層面上睜開,如對礁體的構成進行查抄、調查這里生物種類的組成、研究生命體若何糊口及彼此感化和影響、切磋生命體對情況改變的反映等。
顛末多年的考查勘測,我們終于得以對棲息在這里的生物有個大要的認知:
大堡礁由2900多個零丁的珊瑚礁、大約940個島嶼和砂礁構成,糊口著359種硬質珊瑚和占宿世界三分之一數目的軟質珊瑚,是全宿世界海域內已發現的最大的珊瑚構成物。
珊瑚是固定位置的動物,自己的顏色常呈白色
但只有共生藻充沛時才能呈現出各類顏色
(圖片來自Debra James/shutterstock)▼
而珊瑚的發展則要靠珊瑚礁組織中糊口著的大量共生藻類,這些藻類為珊瑚供給了養分,還讓珊瑚呈現出分歧色彩。珊瑚礁變白,恰是因為這些藻類的離開造當作的。
藻類為珊瑚供給高達90%的能量
掉去藻類后,起頭白化
(圖片來自@fishmonger/shutterstock)▼
除擁有大量珊瑚礁外,大堡礁還養活了上千種魚類,數千種分歧的蠕蟲和甲殼類動物以及幾十種鯨魚海豚,珊瑚礁自己也為當作千上萬的海洋動物供給了呵護所和產卵場地。若是珊瑚礁生態系統解體,威脅的是大堡礁的整條生態鏈。
生態鏈是環環相扣的
這里不只是珊瑚的保存情況,這此中有大量其他生物
而這些生物和整個海洋的生態系統又互相關注
(圖片來自@looisvee/shutterstock)▼
大堡礁的存在甚至對于人類來說都是有益的。珊瑚礁可以接收波浪和風暴潮的力量,作為一種自然樊籬來確保沿海居平易近社區的平安,若是沒有它們,我們必需鼎力進行高當作本的海堤建造;別的,以大堡礁為代表的珊瑚礁旅游業,每年可以或許為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并為人類并供給數千個工作崗亭。
潛水快樂喜愛者必打卡之地
(圖片來自@ChameleonsEye / Shutterstock.com)▼
珊瑚礁呈現危機,是人與天然的雙重損掉。
大堡礁白化與危機
大都珊瑚體自己是透明的,當含有色素的共生藻(蟲黃藻)進入珊瑚后,珊瑚組織便會呈現出五顏六色的珊瑚群聚。珊瑚與藻的共生和光合感化是珊瑚礁保存的需要前提,而因為共生藻的發展對水質、氣溫有特別要求(海水溫度適宜,且需要必然的鹽度,以及充實的陽光進行光合感化),海水質量的下降會讓共生藻從珊瑚中釋放出來,導致珊瑚白化。
藻類會跟著海水溫度升高分開珊瑚
珊瑚就進入挨餓狀況了
(圖片來自@Logwo18/Wikipedia)▼
而海水質量下降又與人類勾當大有關系。跟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增添,海洋也從大氣中接收了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水溫度升高、酸度上升;過多的工業污水排放則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惡化水質。這種環境下,珊瑚體內共生的蟲黃藻便會排出,此時色素卵白被粉碎,珊瑚顯示出白色碳酸鈣骨骼。
蟲黃藻,一般糊口在珊瑚中
可以經由過程光合感化付與珊瑚顏色并為其供給食物
(圖片來自@Todd C.LaJeunesse/Wikipedia)▼
別的,炎天的海溫升高和紫外線輻射的加強也會引起珊瑚白化現象:研究表白海水溫度僅升高一度,持續四個禮拜,就可以或許激發珊瑚白化。
模擬展示大堡礁沿岸水溫與珊瑚褪色的關系
海岸四周溫度較高的區域,白化會比力嚴重
(圖片來自@Norman Kuring and Robert Simmon/wikipedia)▼
而白化之后的珊瑚也損失了食物來歷,便起頭挨餓,若是珊瑚白化持續八周以上,珊瑚便面對滅亡。
珊瑚漂白事務的頻仍發生,也就沒有恢復的時候
若再不加以庇護,接下來就會是大面積的滅亡
(圖片來自Richard Whitcombe /shutterstock)▼
珊瑚礁呈現白化并不鮮見,但它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倒是不爭的事實。
發生白化的頻率越來越高
珊瑚已經來不及恢復了
(圖片來自@ARC Centre/Flickr)▼
1988年、1998年、2002年,全球別離呈現了大規模的白化危機,經常陪伴厄爾尼諾現象,大堡礁也未能幸免,但那幾回受到的影響相對輕細。
2016年,全球又發生珊瑚白化危機,大堡礁也不破例,白化規模本家兒要集中在是在海說神聊部。2017年,大堡礁又呈現大規模珊瑚白化,本家兒要集中在大堡礁的中部,危及規模達1500公里。2016、17這兩年的珊瑚白化現象導致大堡礁以及宿世界上其他區域一半的珊瑚礁滅亡。
2016年的白化現象本家兒要發生在海說神聊部
2017年舒展到了中部地域
而2017年并不是厄爾尼諾事務造當作的,只是溫度的升高就造當作了大規模的白化
(圖片來自@CoralCoE/twitter)▼
總體來看,天氣轉變與水質轉變使得珊瑚白化的呈現頻率大幅上升——從1980年月初的每27年一次到此刻的每6年一次。
不外珊瑚白化并非大堡礁面對的獨一危險,棘冠海星的啃食也是其一。
是珊瑚的天敵了
(圖片來自Richard Whitcombe/shutterstock)▼
棘冠海星是糊口在淺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的生物,本家兒要食物是珊瑚,有時也會以貝類或其他海參為食,當作齡的棘冠海星除了大法螺外幾乎沒有天敵。
1963年后,棘冠海星起頭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大量呈現,此后在整個南承平洋舒展,對珊瑚礁和島嶼造當作威脅。其實一般來說,當棘冠海星啃食失落部門發展快速的珊瑚時,反而能使發展較慢的珊瑚有機遇競爭發展,但當棘冠海星數目過多時,過度掠食卻會導致珊瑚礁群的滅亡。
棘冠海星和珊瑚是食物鏈上的鄰人
連結均衡是生態的底線
(圖片來自AIMS - LTMP/Wikipedia)▼
在曩昔50年間,澳洲呈現過三次棘冠海星“大暴發”,澳大利亞等國研究認為,棘冠海星種群爆發是適宜的水暖和較低的鹽度使其幼體當作活率高所致,與人類勾當可能有間接關系。
把危險降到最低
經由過程珊瑚白化的道理和過程我們領會到,白化后的珊瑚并沒有當即死去,這也為拯救珊瑚供給了空窗期。
若是在此時代,海水溫度降低而且海水質量前提恢復正常,珊瑚可以從白化狀況中遲緩恢復。如1998年,大堡礁的珊瑚礁有一半呈現了白化狀況,2002年則有60%被白化,但兩次白化現象中只有約5%的珊瑚滅亡,大都已經答復了原貌。且珊瑚的恢復呈現必然的紀律性,如珊瑚分支的恢復比珊瑚本家兒干更快。
溫度降低而且保存前提恢復正常
珊瑚是可以從漂白中恢復的
(圖片來自@Ryan McMinds/wikipedia)▼
但人們仍不克不及過早樂不雅,究竟結果珊瑚的恢復得花上數十年時候,但溫室氣體排放卻比年增加,這也間接讓2016、2017年之后呈現白化的大堡礁難以恢回復復興貌。
2016年的大堡礁大面積漂白
(圖片來自@Oregon State University /Wikipedia)▼
顯然,要想完全恢復大堡礁的珊瑚礁狀況,最治本的方式即是大幅降低碳排放以及削減工業出產。可是這對于澳大利亞來說比力難。
總理也暗示澳大利亞不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限制其溫室氣體排放
涂鴉什么的,可有可無
(圖片來自@Dr Rhonda Garad /twitter)▼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以及液化自然氣出口國,2000年到2015年,澳大利亞的煤炭出口增添了一倍以上,液化自然氣(本家兒要當作分是甲烷)出口增添了兩倍,此后至2018年液化自然氣出口又增添了近兩倍。
煤炭出產量年年飆升,停是停不下來的▼
這就意味著澳大利亞是宿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獲利國之一。而就排放量而言,澳大利亞人均碳排放在本家兒要經濟體(美、德、前歐盟28國、中、巴、印)中排行最高,總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3%。
面臨自家的宿世界遺產面對危機的環境,澳大利亞也暗示會極力做出改變,在客歲12月提交給教科文組織的陳述中暗示會極力實現本身的減排指標,將全球平均溫度升高連結在比工業化前程度高1.5°C的程度;并將會和大堡礁沿岸的昆士蘭州當局確定若何經由過程進一步投資或步履來庇護珊瑚礁。
在這種庇護資本時刻,環保組織或基金會這時辰的聲音似乎要更大一些。
環保人士對卡邁克爾煤礦的抗議
一邊是經濟一邊是生態
(圖片來自@Wikipedia)▼
大堡礁基金會(Great Barrier Reef Foundation)一貫致力于大堡礁的庇護,在面臨珊瑚礁白化上也有一套應對方式。
一是響應:基金會撐持大堡礁海洋公園辦理局等合作伙伴從空中以及水下優先對礁石進行監測,以便快速精確地評估珊瑚呈現白化的狀況及后果,并在需要時讓環保人員潛入珊瑚四周予以監測。
研究人員每次下潛都要分秒必爭的不雅察記實
而在海底也處處面對著危險
(圖片來自@ARC Centre/Flickr)▼
二是援助:經由過程削減珊瑚白化區域的其他壓力源來庇護它們在關頭區域的存活,辦法包羅節制棘冠海星的爆發。
三是落實:旨在促進珊瑚礁恢復的持久矯捷辦法:如經由過程IVF(幼蟲再播種)和珊瑚外植等手段來加快珊瑚的天然恢復,并繼續鞭策一項耗資1400萬澳元(約合800萬美元)、為期10年的“礁島打算(The Reef Islands Initiative)”——目標是成立天氣轉變庇護收集以庇護大堡礁。
(圖片來自@大堡礁基金會)▼
礁島打算包羅在四個大堡礁島上成立天氣庇護網。2018年時,打算起頭實施,位于大堡礁南部的埃里奧特夫人島(Lady Elliot Island)當作為第一個島嶼選址。顛末兩年扶植,埃利奧特夫人島正在形當作情況友愛型生立場假村,并起頭了一項為期7年的大規模珊瑚植被恢復打算(2018至2025年),為遷移性筑巢海鳥和海龜締造各類棲息地 。
大規模的植被恢復和扶植生立場假村提高可再生資本
讓小島當作為了一千二百多種海洋生物的出亡所
(圖片來自Johnny Giese /shutterstock)▼
珊瑚白化也嚴重會導致其他的生物保存的受到威脅
(埃里奧特島 圖片來自Brian S /shutterstock)▼
2020年,圣靈降臨節地域(Whitsundays)被選為第二個打算選址,該地址打算工作正在進行,并正在尋找項目司理,估計落實施動將于2020年中起頭。
不只大堡礁白化,近年來越來越多極端氣候事務、生物滅盡事務正提醒我們人與天然的矛盾已經成長到了白熱化的境界。列國固然已經意識到環保的需要性和緊迫性,但布滿誘惑力的經濟成長指標卻依舊經常走在天然庇護指標的前面。
滅亡的珊瑚擱淺在沙岸上
當它掉去顏色分開大海,是其生命的磨滅也是對人類的警示
(圖片來自EA Given /shutterstock)▼
或許只有當天然的還擊切實鞭打到無數個個別身上,人類才能痛定思痛,真正起頭批改人與天然的關系吧。
參考文獻:
https://www.barrierreef.org/news/news/summer-reef-health-alert?gclid=Cj0KCQjw-Mr0BRDyARIsAKEFbedH2p2rzXmxFB8_otOzzF2KgTJVg9AI19Jt0iBKJ32f1vVUEm17-OMaAk6_EALw_wcB
https://www.barrierreef.org/what-we-do/projects/reef-islands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20/apr/10/more-than-half-of-remote-reefs-in-coral-sea-marine-park-suffered-extreme-bleaching
https://www.vox.com/world/2020/1/8/21051756/australia-fires-climate-change-coal-politics
*本文內容為作者供給,不代表地球常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Lotus_studio
END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