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是房屋的公攤面積:房屋的公攤面積是指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這個面積是由買房者分攤承擔的,那么要想知道我們的公攤面積是怎么算出來的,首先就要了解應該計入公攤的建筑空間和不應該計入公攤的建筑空間各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應該計入公攤的建筑空間有:根據國家2000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房產測量規范》的規定,可以計入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即公攤面積包括: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筑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及每套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及外墻(包括山墻),為墻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所以這些項目都是要包括在分攤面積內的。
不應計入的公用建筑空間為:倉庫、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車道等,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 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為多幢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其中包括物業管理)用房。以上這些項目是不計入分攤面積的,也就是說不需要我們分攤承擔的。
住宅樓公攤系數:要想算出公攤面積,我們還應了解另一個重要的概念—住宅樓公攤系數,住宅樓公攤系數是一棟建筑的總公攤面積與總套內面積的比例,公攤系數它是只針對單一建筑,不是所有建筑的公攤系數都一樣,每棟建筑都有自己的公攤系數。所以住宅樓公攤系數的算法是:需要公攤的共有建筑面積總和除以參加公攤的各單元的建筑面積總和。有了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式,我們就可以算出某棟樓房的分攤系數了。
我們要注意的是公攤系數是一個因變量:公攤系數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它是一個因變量,來源于實際的公攤面積和套內面積,不能簡單地由公攤系數導出其應有的公攤面積或套內面積。一般來說,高層樓房的公攤面積要大于多層的公攤面積。高層公攤系數一般在0.18~0.26之間,而多層的公攤系數則在0.11~0.16之間。不過,每個樓盤,甚至一個樓盤各幢房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公攤系數也有所部同,因此我們用公式計算出來的這個數據,并不是最終房屋的公攤面積,而是要由產權部門測繪隊實地測量以后才能確定。
綜上所述:住宅樓公攤面積計算方法為: 分攤面積=各單元的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分攤系數=共有建筑面積總和/參加分攤的各單元的建筑面積總和) ,這樣我們就可以借助這一公式大概算出我們的公攤面積了。
按住宅樓的權重比例計算公攤面積:上面的方法是理論計算,雖比較準確,但我們缺乏應有的數據,一般是沒有辦法算出來的,所以從實際經驗來看,住宅類的商品房公攤面積大致在10%-25%左右,多層住宅的公攤面積約10%-15%,小高層住宅一般在20%以內是比較合理的水平,而30層以上的住宅因為電梯數量的增多,公攤通常都在25%左右。可見,依據這幾個數據,我們也可以大致算出我們的公攤面積,做到心中有數了 。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