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醫學承認身體和大腦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作為單獨的組成部分存在。因此,它認識到情感、個性、靈性甚至社會地位在每個人的整體幸福中所起的作用,而不是把治療疾病看作是一種責任在醫療照料者的手中,這個領域包括病人的...
心身醫學承認身體和大腦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作為單獨的組成部分存在。因此,它認識到情感、個性、靈性甚至社會地位在每個人的整體幸福中所起的作用,而不是把治療疾病看作是一種責任在醫療照料者的手中,這個領域包括病人的積極參與,以影響結果。這種意識和自我成長的促進是通過各種方式實現的,這些方式將力量放在思想和行動中心身醫學的原理是東方實踐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太極拳。許多用于心身醫學的技術曾經被認為是“替代性的,“但現在在主流醫學中已經司空見慣了。然而,許多也深深扎根于古老的體系中。例如,心身醫學的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東方實踐的組成部分,例如阿育吠陀醫學和中醫。然而,在西方世界,病原學的醫學理論,或者細菌理論,在路易斯·巴斯德的倡導下,人們相信身體的疾病與心靈無關心身醫學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的思維開始發生轉變。這一運動的一個潛在誘因是內科醫生赫伯特·本森(Herbert Benson)的觀察,他注意到冥想是如何降低血壓的,后來他將其稱為“放松反應”。醫學界也目睹了類似的事件,新的研究領域開始出現,說明了精神和身體的結合。例如,心理神經免疫學結合了“心理”和“神經”來代表大腦,而“免疫學”則是身體的免疫系統。然而,對西方從業者接受心身醫學影響最大的事件發生在幾十年前,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安慰劑效應”。這個短語的由來是亨利·比徹醫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傷士兵的戰場上,當嗎啡供應耗盡時,他只需要注射生理鹽水。他對士兵們所經歷的出乎意料的舒適程度感到困惑,后來,內科醫生更深入地研究了安慰劑的影響。他最終得出結論,病人相信自己會痊愈,這與物理治療反應有直接關系醫學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許多醫學院校的標準課程,由于標準化的方法論和眾多對照研究的驗證,心身醫學技術已被證明在幾個層面上是有效的例如,研究證實,心率和血壓可以通過生物反饋進行調整。冥想和引導圖像可以促進生理變化,例如增加某些大腦化學物質的產生,這些化學物質可以降低抑郁,提高免疫力,抑制疼痛信號的傳遞。壓力管理,物質成癮和行為障礙也會受到生理干預的影響,心身醫學利用許多不同的工具來達到這些效果,包括催眠,身體運動(如瑜伽和太極拳),以及許多更多。然而,心身醫學還有另一個方面是逃避精神測試或測量的。事實上,從眾多長期研究中看來,積極的觀點、對“更高力量”的信仰、祈禱和寬恕的能力,對治愈和生活質量有著顯著的影響心身醫學的一個例子是安慰劑效應,即患者服用他認為是藥物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
發表于 2020-07-22 09:33
- 閱讀 ( 729 )
- 分類:醫療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