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音樂是中世紀為東正教唱儀式和宗教圣歌的音樂流派。許多學者將其起源追溯到4世紀,發現了一些9世紀的手稿。拜占庭音樂很可能是用希臘語創作的,但是許多現代版本的歌曲都被翻譯成英語,以便于閱讀,它的名字表明,拜占庭...
拜占庭音樂是中世紀為東正教唱儀式和宗教圣歌的音樂流派。許多學者將其起源追溯到4世紀,發現了一些9世紀的手稿。拜占庭音樂很可能是用希臘語創作的,但是許多現代版本的歌曲都被翻譯成英語,以便于閱讀,它的名字表明,拜占庭音樂起源于一個希臘城市拜占庭(Byzantium),后來在成為首都后改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在這期間,基督教得到了君士坦丁大帝的大力支持,他鼓動修建了許多教堂,雇用了主教和牧師,并復制了圣經。為了進一步鞏固宗教,進行了教堂儀式,其中一個儀式是唱圣歌后來成為世界各地教堂服務的重要元素。拜占庭圣歌深受希臘文化(拜占庭是希臘城市)和猶太傳統的影響,而猶太傳統是基督教的發源地傳統上,拜占庭音樂中的歌詞是從圣經的詩句,重新措辭,并與其他圣經段落結合在一起,組成節這些詩行還必須符合嚴格的韻律系統,或者說一行中所說的音節數。當每一節被賦予一個旋律以便被演唱時,它們就變成了所謂的“繼承人”。通常,開頭的繼承人就成了后續詩節的模板,因此,整個贊美詩都采用同樣的旋律模式。拜占庭音樂的一種類型是“康塔金”,一種冗長的贊美詩,通常由許多節組成,有時多達24節,所有的詩行都有相等的音節,所有的詩節都有同樣數量的詩句,同樣的旋律也在整個贊美詩中反復出現,使這首歌易于記憶,第二種拜占庭音樂被稱為“卡農”,每首歌中的節數較少,通常從六節到九節不等。卡農語由九首頌歌或歌曲組成。與康塔克翁的所有歌曲只有一個旋律不同,每一首頌歌都有不同的旋律和韻律系統,提供了人們所追求的多樣性現代東正教教堂在禮拜儀式上仍然會唱這些卡農語。拜占庭音樂通常由一個風琴伴奏,但拜占庭帝國時期曾使用過兩種希臘樂器。這些樂器是“kithara”(一種豎琴)和“aulos”(一種類似長笛的管樂器)
-
發表于 2020-08-31 06:25
- 閱讀 ( 1163 )
- 分類: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