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曼陀林班卓琴是兩種樂器的交叉,是班卓琴弦家族的一員,具有曼陀林的獨特特征。它常與班卓林混淆,班卓林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樂器。曼陀林班卓琴有一個完美圓圓的腹部,鼓頭的頸部比班卓琴從中心向外延伸。它發出的聲音...
顧名思義,曼陀林班卓琴是兩種樂器的交叉,是班卓琴弦家族的一員,具有曼陀林的獨特特征。它常與班卓林混淆,班卓林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樂器。曼陀林班卓琴有一個完美圓圓的腹部,鼓頭的頸部比班卓琴從中心向外延伸。它發出的聲音類似于藍草音樂中經常聽到的班卓琴的聲音,但它比班卓琴安靜,比曼陀林還響。在美國,W.a.科爾于1918年完善了演奏藝術,使這種樂器聞名于世班卓琴乍一看就像班卓琴,但仔細觀察就大不一樣了,琴身呈圓狀,像班卓琴一樣,頂部輪廓是用類似鼓頭的材料制成的,背面是用輕質木材制成的,它可以是開放式的,也可以是類似于班卓琴的諧振器。它與班卓琴的區別在于樂器的頸部,它的設計像曼陀林的琴頸。固定和微動的琴頸長度相同,有八根琴弦成對排列在四根琴弦上,就像曼陀林一樣。曼陀林班卓琴發出豐富、飽滿的聲音,適合于旋律清晰的歌曲。它不適用于聲音較硬的曲調,比如愛爾蘭的吉格舞,因為這種樂器的弦和曼陀林一樣多。曼陀林的音調比四弦班卓琴柔和得多,而且它的調音方式和曼陀林一樣。頭的大小,或者說肚子的大小,在樂器發出的聲音量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較小尺寸的頭部發出的聲音較柔和,而較大的頭部則聲音較大曼陀林班卓琴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流行,當時班卓琴樂隊成為美國主流音樂的一部分。它是由曼陀林制造商W.A.科爾為曼陀林演奏者創作的,曼陀林演奏者需要比曼陀林更大的樂器。其他弦樂樂器制造商,如吉布森和溫莎,開始大規模生產曼陀林班卓琴。近年來,演奏這種樂器的人數急劇下降。在1970年至1980年的一段短時間內,它被用作流行音樂錄音棚中班卓琴的替代品
-
發表于 2020-09-23 22:40
- 閱讀 ( 903 )
- 分類: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