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創業路上的那些坑(一)公司注冊 為什么員工持股平臺 選擇 有限合伙企業

    創業界可能最懂互聯網和會計 會計界可能最懂互聯網和創業 互聯網界可能最懂會計和創業 第1篇 私想家老非的創業干貨文章 前言 作為一名10年經驗的草根連續創業者,一路走...

    創業路上的那些坑(一)公司注冊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創業界可能最懂互聯網和會計

    會計界可能最懂互聯網和創業

    互聯網界可能最懂會計和創業

    第1篇

    私想家老非的創業干貨文章
    前言
    • 作為一名10年經驗的草根連續創業者,一路走來碰過無數的坑,每每與初次創業者們交流時,總能發現很多人在走我們當時走的彎路;

    • 這些彎路教科書上不會教你,因為理論和實務永遠是有差距的;創業大伽不會教你,因為當下的環境與他們創業時已經大相徑庭;你身邊的創業者也不會教你,因為他們可能在走和你一樣的彎路;

    • 經常與創業者分享交流,我決定把這些心得用文字的形式寫出來,能讓更多人看到,盡量幫助創業者在創業路上少踩一些坑;

    • ——這就是我整理《創業路上的那些坑》文章系列的初心,寫得不對的地方請回復告訴我,我會第一時間修正。

    內容簡介

    本系列不會討論你如何發現痛點,解決方案,商業模式等內容,我僅會針對創業路上將碰到的通用性問題展開討論,包括公司注冊、IP保護、股權分工、融資過程、財務處理等。

    作者介紹

    老非,本名黃非,就是“掃黃打非”的黃非,連續創業者,2002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會計系,2002-2006在廈門天健華天會計師事務所任職,2006-2014年作為創始人創辦尚科網絡,2014-現在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請他教。

    正文

    雖然創業的起點在于痛點的發現,創始人拉上一幫人成立團隊要開干后,關于公司注冊的問題馬上就提上議程了,公司注冊看起來很簡單,找個代理公司辦理就行了唄,如果你不加以重視,你給自己挖坑的路程就此開始了!

    1.注冊的時間點

    很多人覺得,什么時候注冊公司問題都不大,所以就等萬事俱備后挑個黃道吉日再來注冊公司。其實一旦團隊穩定后,公司越早注冊越好。

    WHY?因為公司是一個法律主體,你要用這個主體做很多事,比如微信公眾號你要早點搶注保護,公眾號的所有人是不能轉讓的,你不能用個人的形式注冊后再考慮轉讓給公司;你要招人,像拉勾這樣的平臺,沒有營業執照是無法申請賬號的。此外還有App Store的申請、注冊商標申請等等。

    如果你要做新三板或者IPO,對于公司成立的年限是一項硬性要求,新三板一定要公司成立2年后才能上。因此時間點方面公司要越早注冊越好。

    2.字號的取名

    在《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中,已經對字號要求作了詳細的規定,對于字號的合規性在此不多作說明,建議考慮到以下幾點:

    (1)如果你的公司是產品型的,公司的字號和產品名稱可以考慮不一樣,WHY?因為你的公司很可能會做多款產品,即使只做一款,也有可能會公司轉型做其他產品的問題。比如優酷的公司名是合一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360的公司名是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萬萬沒想到(對不起舉這個粟子是因為我是他們家的腦殘粉)的公司名是北京萬合天宜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2)如果你要用產品品牌作為公司的名字,建議查一查注冊商標和域名還在不在,域名方面最好.com、.com.cn、.net、.cn都還在,如果已經被人囤起來了,要考慮你是否能承受那個價。中文域名基本沒用,不要被賣域名的忽悠了。關于注冊商標的問題我會在“IP保護”的文章中詳細說明。

    (3)公司字號是蠻重要的,所以一旦取好,千萬不要輕易變更,那樣成本很大,如果你變更了公司名稱,會涉及到注冊商標、域名、著作權等各類事項的變更,消耗公司的內部資源。

    (4)工商提交字號預審核時,股東一定要和你后續注冊時一致,要不然要作相關說明,可能要多跑一趟工商局。

    (5)字號不等同于注冊商標,相同的字號在不同的地方(通常以市為單位)可以不同的人申請注冊公司,因此如果以字號為品牌的公司,一定要記得公司成立后要申請注冊商標。

    3.公司的類型選擇

    公司類型包括行業(經營特點)和組織形式,以下分別說明:

    (1)在互聯網+如此盛行的今天,你的行業形式最好和互聯網相關,盡量用互聯科技、信息技術、網絡科技、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作為行業特點,這樣比你的商務咨詢、貿易、工貿等高大上多了,你的客戶也不會覺得你是很傳統、土掉渣的公司。

    (2)組織形式大家基本上選擇的是有限公司,但是建議除非萬不得已,千萬別注冊一人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雖然股東比較簡單、省事,但是一旦你注冊了一人有限公司,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并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這一條就會增加你很多工作量。當然如果你的公司要全資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是很好的組織形式。

    (3)關于期權池平臺公司的注冊問題我將在后續文章中說明。

    4.注冊資本的大小

    2006年的新公司法修訂后,注冊資本可以不實繳和驗資,改為認繳制,認繳制規定注冊資本可以隨時轉入公司,這就使得很多創業者覺得,反正這錢什么時候交都行,把注冊資本搞大些,顯得公司有實力,有面子,所以動輒注冊個500萬、1000萬甚至幾千萬的公司,殊不知給自己挖了個超級大坑。

    因為即使是認繳,這錢遲早要往里面填的,而且萬一在經營過程中公司出現了糾紛,引起了官司賠償,法院是會讓你追繳你的認繳資本的。也就是說雖然公司的注冊資本是認繳制,但也不能太任性。

    舉個栗子,公司注冊資本金1000萬,你占70%,也就是認繳700萬,假如以后公司負債5000萬,公司資產資不抵債的,你作為股東,必須以認繳的出資額即700萬為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如果你公司注冊資金金100萬,你只需承擔70萬的連帶清償責任,哪怕公司欠1億。這不是危言聳聽,國內已經有很多類似案件發生。

    當然注冊資本也不是越小越好,比如你注冊個3萬元的公司,通常會受包括銀行、客戶等方面的不太待見。

    此外,如果你所從事的行業有需要前置、后置審批的,一定要注意注冊資本的金額大小要符合審批要求,比如你要做全國性的SP(比如短信代理),注冊資本就要求1000萬以上。

    補充說明一下,很多傳統企業注冊資本喜歡做很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招投標時甲方要求注冊資本大小的硬指標,所以他們喜歡注冊1001萬、10001萬這樣的公司,因為甲方有時要求投標公司需要1000萬以上(不包括1000萬)。這段是題外話了。

    那么問題來了,注冊資本整多少比較適合呢?針對需要不斷融資的創業型公司,我個人建議根據自己預期的融資大小,金額定在3-100之間為宜(如果前面只注冊了3萬,后面作增資會很方便處理,關于如何增資,關注我以后的文章哦)。舉個粟子:

    (1)你有3個合伙人,都是屌絲,自己沒啥錢,股權比例分別是70%、20%和10%,擬在種子或者天使輪融200萬,那么建議你注冊資本用100萬。

    (2)談定了種子或者天使投資人,擬投后出讓20%股權,投入200萬,第一輪的投資人基本上是個人,你可以要求投資人把200萬的投資款,其中30萬作為增資(不是轉股)打到公司賬上,另外170萬轉你個人,預留50萬作為沒有發票的賬外支出,剩下120萬按70%、20%和10%的比例分配給創始股東,由這些股東分別打到公司賬上。

    (3)這一輪實質上投資人和原始股東其實都是增資,最終注冊資本變成150萬,而所有股東都實現了認繳。

    這個過程有些注意點,比如投資款通常是由個人卡轉到公司銀行賬戶,請務必要注明“投資款”,才能充分說明你已經實現了認繳,否則以后很難說明清楚你是否個人借款還是投資款。

    此外,外部投資人實際出資是200萬,但是工商登記只出資了30萬,未來他在轉讓股權時是會吃點虧,多交些個人所得稅的,但是越早期的投資人后面的投資回報率通常會很大,差不了這小錢的。

    有關融資過程中的注冊資本變更事宜,我后面將會在“股權融資”的專題中詳細描述。

    5.其他注意點

    雖然公司注冊現在手續流程簡單了,但是個人還是建議找家代理公司來代辦,這樣可以少走些彎路,因為自己準備材料還會有很多細節不清楚,會花時間多跑幾趟工商局(舉個粟子,很多人自己辦理時,會按自己的實際情況擬定一份“股東章程”,沒有按工商的標準范本來,這種情況有些地方工商不受理,有些要讓你多等幾天)。目前代理機構收費通常也只要幾百塊,可以讓你節省時間投入到創業業務中。

    代理公司除了幫你準備材料外,還會代你跑腿,除了刻章時需要本人帶著身份證去現場外,基本不用自己跑動了。

    公司注冊流程通常是3-4周左右,如果有時為了融資需要,要盡快拿到錢,這時候代理機構也馬上起作用了,多花點錢搞個加急,通常第二天就能拿到營業執照。

    當然找代理機構他只會按流程辦事,他們不會告訴你上述說的那么多注意點。

    最后提醒下,特別是南方比較忌諱數字4的創業者,事先和代理機構協商好提交材料的時間,免得你的營業執照上的公司成立日期是4日、14日、24日,讓你心里不舒服。

    ·······································································

    為什么員工持股平臺 選擇 有限合伙企業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隨著國內并購重組以及“新三板”等資本市場的持續火熱,如何搭建適合自己的“持股平臺”廣受投資者關注。持股平臺的搭建需要考量眾多因素,諸如,稅收成本、投資者的近期以及遠期目標、目前公司的股權結構、法律風險隔離、行業監管要求,等等,但是,稅收成本一定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本期,華稅律師結合為客戶服務經驗為您解讀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持股平臺(本文主要基于稅負的視角)。   基于稅負成本以及資本運作等方面的考慮,跨國公司在全球投資過程中,無一不重視架構的搭建,選擇適合自己的持股平臺,比如,很多跨國巨頭通常把香港、新加坡作為進入東亞以及東南亞市場的“橋頭堡”,搭建持股平臺公司。一般而言,“持股平臺”的搭建應著重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稅負成本。運營、資本運作、投資退出各階段的稅負成本是否最優。   2、法律風險。比如,選擇合伙制作為持股平臺的類型需要充分考慮它“無限責任”的屬性帶來的潛在法律風險。   3、現有架構。對于已經運營的公司而言,頂層設計通常不現實,現有股權架構是一切搭建的基礎。   4、未來功能。常見的如,股票“套現”、境內外收購等等。 一、自然人直接持股型   這一組織形態,在各個階段的稅負成本分析如下:   (1)在運營階段,公司層面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個人分紅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2)在資本運作:自然人股東作為主體進行并購重組,交易雙方無法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要求,交易稅負成本巨大;整體來看,由于現有公司承載基本運營功能,該架構不利于公司橫向、縱向的擴張,也無法進行避稅的安排。   (3)在投資退出過程中,股權轉讓退出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尤其,并購重組出現三級子公司后,投資退出,需要先交納一道25%的企業所得稅,然后再繳納一道20%的個人所得稅,稅負較重。   當然,這種架構,其實算不上持股平臺,是很多創業者最初采用的組織形態,也是最為廣泛的一種模式,對于安安穩穩“過日子”的公司而言,基本滿足需要,老老實實納稅,踏踏實實做人。 二、有限合伙型持股平臺   由于合伙企業在稅收上被視為“透明實體”,直接針對股東納稅,實行“先分后稅”,因此,本質上與第一種類型并無實質差異。并且根據《關于合伙企業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的規定,合伙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稅額的范圍是“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業分配給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業當年留存的所得(注意:這意味著,即使不分配利潤,也要交稅,華稅遇到很多這種案例)。   2006年有限合伙制度確立后,其被廣泛應用到VC、PE等投資公司平臺,主要原因在于,相比較于公司型投資平臺,尤其在投資退出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1306365只交納一道個人所得稅,有其特殊的優勢。典型案例如:   1、兆馳股份。2011年9月,控股股東深圳市兆馳投資有限公司遷往新疆,更名為新疆兆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2、海康威視。第三位和第五位的大股東于2011年6月將注冊地由杭州變更為新疆烏魯木齊市,成為有限合伙企業。 三、公司型持股平臺   相比較于自然人直接持股,該類型在資本運作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持股平臺公司僅僅作為投資擴張、資本運作的平臺,在實現橫向、縱向擴張時,對現有實體運營公司架構不會造成沖擊,同時,可以積極申請特殊性的稅務處理,降低交易的稅負,降低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有利于資本運作的順利推進。   現行稅法規定,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無需繳稅,所以對公司的分紅,不會增加稅負,缺陷在于,投資退出過程中,需要交兩道稅。典型如,一些公司股改上市,基于《公司法》的特定要求,數百人甚至數千人的公司員工通過持股公司持有的股份,公司上市后,限售股解禁,公司層面先要交一道25%的企業所得稅,個人層面還需要交一道20%的個稅。   現實中案例,如2007年中國平安公司數千名員工股東通過三家持股公司代持數百億市值的股票,3年后,限售股解禁,按照稅法規定需要交兩道稅,迫于稅負壓力,持股公司進行稅收遷移,將注冊地由深圳遷移至西部地區,才解決了這一難題。 四、引入低稅負地區持股平臺   在前述持股平臺的基礎上,可以將持股平臺注冊到有稅收優惠(以及財政返還等)的低稅負地區,尤其部分地區對符合條件的公司出臺了免稅以及財政返還的政策。尤其,對于注冊于低稅負地區的公司型持股平臺,不僅可以實現資本運作的便利性,同時,可以享受投資退出的低稅負,也為合理限度內的避稅安排提供了廣闊空間。近期,典型的案例有:   1、上市公司“北京匯冠新技術股份”控股股東“北京丹貝投資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西藏丹貝投資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廣東金剛玻璃”控股股東“汕頭市金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變更為“拉薩市金剛玻璃實業有限公司”;   3、上市公司“焦作萬方鋁業股份”的控股股東“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奧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西藏吉奧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目前,國家國家針對西部地區尤其自治區,出臺了較多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力了眾多的東部公司紛紛注冊,進行架構調整。   部分新設基金公司,直接將注冊地選擇在西部地區,如近期國內首家由專業人士發起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直接將注冊地放到拉薩的柳梧新區,與前三個公司注冊地址在一棟樓上。

    ···································^^····································


    1、注冊有限責任公司,一般規定公司名稱格式為:行政縣市名+公司名+行業類別名+有限公司 2、“藥材開發”字樣一般不允許,涉及藥類一般需要專項許可證書。你可以向當地工商部門咨詢。 3、“開發”過去有公司用,現在一般不允許用了。建議用XXX商貿有限公司較好。

    ·······································································

    北京文化“再易主”:北京國資將入股15%,《流浪地球》之后公司預虧24億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作者/藍蓮花 鄧穎翀 編輯/鄭道森

    《戰狼2》《流浪地球》《封神三部曲》……在電影市場上風生水起的上市公司北京文化,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蛻變。

    今日(2月11日)晚間,北京文化公告稱,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擬轉讓15.16%的股份,給文科投資牽頭搭建的投資并購平臺或指定的第三方。

    文科投資,是北京市文投集團旗下的投資平臺。如果轉讓成功,這意味著,北京市的國資平臺將正式入股北京文化,華力控股將不再是北京文化的第一大股東。

    迎來國資“救兵”之前,北京文化面臨的壓力人所共知——2019年巨虧24.5億,一次虧掉了8個《流浪地球》給公司帶來的收益;電視劇團隊解散,公司商譽減值14億元,并且計提了4.4億的壞賬。

    最重要的是,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深陷股權質押泥淖,持有的北京文化股權已經全部被凍結。在這次的收購意向中,文科投資提出承諾,即便收購難以在短期內達成,也愿意“提供一定資金”,“幫助度過債務危機”。

    過去一年中,國資低價入股影視上市公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從慈文傳媒開始,已經有唐德影視、中南文化、當代東方、鹿港文化等7家上市公司獲得了各地國有資本的注資。

    此次交易前,北京文化的市值不足70億元,若能入股成功,意味著北京市文投集團僅用了10億元左右的資金,控制了國內影視行業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算是一次“低價抄底”的雙贏。



    北京文化大股東即將易主

    北京文化此次易主,在各大論壇其實是早有預兆的。

    由于今年春節檔出現了黑天鵝事件,導致所有影片全部撤檔,院線及影視公司都損失慘重,讓原本就蕭條的影視行業雪上加霜。但北京文化的股價近一周卻連續上漲。


    論壇有不少股民都在討論,“這都漲停,難以理解。”“業績下滑還能拉拉升主力,牛”“這股票還有資金流入啊,我怎么這么不懂呢?”


    直到今天大股東轉讓股權的消息公告,才得以解釋北京文化預計虧損24億的情況下,股票還一直上漲的原因。

    今日,北京文化股價為9.75元,北京文科投資受讓北京華力控股1.09億股,相當于以10億的價格,持有北京文化15.16%的股權。

    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華力控股不再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原二股東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仍持有北京文化15.6%的股份。未來誰將是北京文化的第一大股東,屆時將根據收購方實際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確定。

    我們先來看看此次資本運作的主角之一:北京文科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工商信息顯示,這家公司由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資租賃公司(以下稱北京文科租賃)全資持股,背后的大股東其實是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北京市文資辦)。而該公司法人代表藍陶勇則是北京市文投集團子公司文科租賃公司董事長。2014年,藍陶勇還曾經擔任過北京市文資辦投融資處處長。


    北京文科租賃是為了解決“市場失靈”造成的文化企業融資難題,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市文資辦的指導下2014年成立的,國內第一家以文化資產融資租賃為主業的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資本21.9億。

    在北京市租賃行業協會官網上顯示,截止2017年3月,文科租賃已為175家文化企業提供了以影視劇版權、著作權、專利權等為租賃物的融資服務,融資額達25.8億元。

    其中包括,《奔跑吧兄弟》、《閃亮的爸爸》等電視節目制作方大業創智互動傳媒公司,《陳情令》的片方貴州新湃傳媒公司,北京英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及擁有知名導演管虎、高群書等核心成員的風山漸文化傳播公司。

    此次資本運作的另一位主角,華力控股集團同樣是光環熠熠。

    2010年7月,華力控股與北京旅游開始接觸并達成意向。那時候,北京文化還是北京京西旅游,還沒有開展影視業務;2011年4月,中國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成為北京文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6.67%。華力控股董事長丁明山成為北京文化實際控制人,同時也是時任門頭溝區擔任政協委員、工商聯副主席。

    丁明山是湖北應城人,其控制的華力控股版圖涉及地產、醫療、礦產等多個領域,項目包括北京望京果嶺里住宅區、南昌財富廣場、南京康橋水岸、昆明滇池印象、三亞鳳凰國際水城等。

    外界對丁明山更多的認知是,他是地產大亨王健林的好友。丁明山不僅是萬達商業地產及萬達電影的自然人股東,華力控股還通過一股權投資合伙企業間接持有萬達影視的股份。

    國資入股成為趨勢


    北京文化是一家優質影視資產公司。

    2010年華力控股出資5.37億收購北京旅游26.67%的股份。當時北京旅游連年虧損,債臺高筑,市值僅有20億。從2011年-2013年期間,北京旅游的收入也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北京旅游決定向影視業轉型,逐步剝離高度依賴政府訂單的旅游及酒店業務。2014年北京旅游證券簡稱由北京旅游變更為北京文化。

    此后,才有了它斥資25.2億元購買世紀伙伴、浙江星河和拉薩群像三家公司100%的股權,以及宋歌入主北京文化的故事。

    經過幾年的發展,北京文化從12億保底《心花路放》開始,在影視行業一路開掛,每年爆款影視作品幾乎都有北京文化的名字,甚至還投資了《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幾部注定要刷新中國電影史的影片。

    《我不是藥神》上映期間,北京文化的市值曾經超過100億。即便到目前為止,北京文化的市值依然有70億。目前,影視行業整體下行的環境下,北京文化今年應該是除了《哪吒》的出品方光線傳媒以外,最優質的標的之一了。

    此次,國資入股,也算是低價接盤。事實上,國資入股民營影視公司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截止目前已經有8家公司。

    這些影視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公司實際控制人股權質押比例較高,一旦公司項目不穩定,或者是遇到商譽減值等問題,都需要資金周轉。


    以上圖中,中南文化為例。

    這家公司是2014年,中南重工耗費10億元收購唐國強、陳建斌、馮遠征等演藝人所在的大唐輝煌后改名而來。此前,大唐輝煌投資制作及發行的作品有《鮮花朵朵》、《咱家那些事》、《女人心事》,并不屬于家喻戶曉的作品,公司也處于二線影視公司之列,中南重工是國內第一家工業金屬管件行業上市公司,當時以10倍左右的PE收購大唐輝煌,在那時影視行業正值繁榮的環境下并不算貴。

    而且收購完成后不到一個月,中南重工就宣布與中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一同設立中南文化傳媒基金有限公司,募集一支總規模不超30億元的文化傳媒產業并購基金,以此迅速將業務延展至文化傳媒領域。

    雖然收購轉型之初,中南文化的成績不錯,還參與聯合出品了《我不是藥神》、《一出好戲》等影片。但是2018年6月中南文化卻突然出現跌停,又歷經重組失敗、高管離職、業績下滑、身陷訴訟等事情,有超4億元的債務未清償,眼看名存實亡,而后被江陰政府救急,且中南文化將其中3.3億元的債務轉移至中南重工。目前,中南文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國資入股影視公司,通常是因為影視公司屬于該地企業,比如杭州市政府下屬的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入股華策、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園入股中南文化,國資入股,也有出于維護當地資本市場穩定、支持當地上市公司健康穩定及可持續經營的目的。

    出于這些原因,在目前影視公司營收大不如前,估值不高的情況下,國資選擇優質的民營影視公司作為標的入股的情況,想必還會出現。

    提商譽14億,壞賬4.4億,找到了癥結

    看完今天晚上的北京文化大股東易主的公告,再看前一天北京文化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一些疑團就都迎刃而解了。

    深交所要求,北京文化對導致公司2019年虧損的3大原因,包括計提壞賬4.4億、存貨跌價0.4億、商譽減值13.7億至14.7億,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

    北京文化解釋稱,公司擬對世紀伙伴期末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計提減值準備4.4億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電視劇業務所處市場狀況。

    市場環境方面,根據廣電總局數據,2019年全國電視劇拍攝備案劇目905部,同比減少22.18%;獲準發行劇目254部,同比減少21.36%。但電視劇行業內整體仍供大于求,庫存積壓嚴重,行業資金周轉緩慢。

    第二,公司主要客戶信用變化情況、公司的信用政策。
     
    基于謹慎性原則,北京文化將對世紀伙伴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分別計提壞賬0.21億、4.17億,涉及多個影視劇項目,包括《愛我就別想太多》《澳門故事》《燃情父子》《我愛你這是最好的安排》《人皇紀》《謝家皇后》《天涯明月刀》等項目。

    除了壞賬,北京文化還對世紀伙伴2019年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0.4億元。

    其中包括,世紀伙伴2016年與合作方共同開發的電視劇《江山不悔》形成存貨。2019年11月,《江山不悔》相關協議終止,雙方決定不再繼續合作開發該項目,公司對開發形成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562萬元。

    還包括世紀伙伴前期參與開發的《澳門故事》《雪白雪紅》《好兒好女》《世間道》《這就是我們》,以及電影《刀背藏身》項目。

    以上這些項目,并沒有在電視臺繼續發行,而是全部暫停,變成了計提壞賬。一般而言,如果影視項目沒有發行出去,其實可以繼續發行,但北京文化的做法,其實是直接將電視劇板塊完全砍掉了。

    在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中,北京文化也表示,電視劇子公司世紀伙伴原管理團隊流失,藝人經紀子公司星河文化旗下演員流失嚴重等原因也導致了北京文化的商譽減值。

    就在今日,北京文化股東西藏金寶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通過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667.97萬股,股份減少0.93%,權益變動后持股比例為6.44%,本次減持套現月6532.78萬元。而西藏金寶寶藏文化傳媒其實就是北京世紀伙伴創世日恩婁曉曦全資持股的公司。


    如果考慮到今日更換大股東,北京文化此前的種種措施,其實是將財務上的賬目理清楚,方便新股東入股。

    北京國資能否順利入股,目前還有“幾道關”:1、公告披露完成后,華力控股將協調上市公司安排收購方組建的盡職調查團隊入場進行盡職調查;2、本項收購事宜還需獲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3、華力控股持有的股權,目前已被凍結,要首先辦理解除凍結、解除質押的手續。

    期待這一次北京文化的蛻變最終順利完成。


    - 衍生討論 -

    你看好國資入股民營影視公司么??



    更多文章



      • 基金會的2000萬和飯圈女孩的2000個口罩


      • 炒鞋成風,蔡徐坤躺槍,科比逝世后的魔幻20小時


      • 劉德華12場演唱會全部取消,涉資上億,疫情重創線下娛樂






      • 發表于 2020-11-20 13:38
      • 閱讀 ( 694 )
      • 分類:公司注冊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