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立榮因涉賭而被凍結股份,這事聽起來就像個笑話。
小賭怡情,年夜賭傷身,其實互聯網圈子內不乏對此興致頗高的人,比爾蓋茨、巴菲特、柳傳志及馬云都是德撲快樂喜愛者,而王健林、雷軍等人偏心設上億賭局,甚至至今還傳播著馬云為什么有段時候剃光頭的蜚語。
劉立榮雖不及上述年夜佬,但好歹作為浸淫手機行業多年的老兵,一夜輸光好幾億這種愣頭青似的行為,其實是難以理解。總不克不及因為人家圍棋下得好,就說這小我好堵?
當然,這件事沒有心猿意馬論之前都是猜測。但有一點或許已當作事實:2018,金立危機到來。不僅是因為行業形勢,更本家兒要的原因在于這一品牌的生成劣勢。縱不雅16年的輝煌與掙扎,或許只能感傷一句:身世欠好是“罪孽”。
因為“寒門”身世,所以難甩“盜窟”標簽?
2001年金正集團正上演一出“逼宮”的戲碼,創始人楊明貴被迫去職,當初跟從其創業的老手下在新老板入本家兒后焦炙不安,劉立榮就是此中之一。幸好那時借著和經銷商的關系安定,他把目光放在了方才鼓起不久的手機行業,出走后隨即成立了金立。
回憶起十多年前的手機市場,劉立榮固然入局機會選得好,但相較其它廠商,可謂是地地道道的“寒門”身世。
統一起跑線上,聯想手機背靠聯想集團和柳傳志發家,任正非的軍工布景令別人可望而不成即,即即是酷派和中興,起碼有尋呼營業或通信根本作為支撐。而因建立小霸王聲名鵲起的段永平,其資歷也是弘遠于劉立榮,更況且他進入手機行業還更早。只有像天宇朗通、金立如許從零起頭的企業,不得欠亨過“租賃”有手機派司廠商的派司來出產,俗稱貼牌。
自此后,盜窟基因就與金立如影隨形,即便后來取得了派司、轉型了智能機,這一標簽就像是小我的身世一樣,不免難免經常服從在階層固化的實際之下。
當然,金立只是此中之一,在國內品牌機尚未崛起、國外巨子把控市場的環境下,盜窟機因低端低價而敏捷增加,這是必然,若是那時劉立榮連這點機緣都抓不住的話,也就沒有此刻的金立了。現實上,即即是日后的“中華酷聯”及排名前五的品牌,或多或少一起頭都曾沾染過仿照復制的作風,要否則聯發科也不會憑此發家。
但為何只有金立的盜窟標簽難以摘除?說到底,深受其害只能是因為本來深受其益。
2008年國產手機市場迎來一陣隆冬,創維頒布發表以“1元人平易近幣+1元港幣”的價錢甩賣其80%的手機營業股權,夏新持續兩年巨虧9億元,波導在3月出售手機合伙公司,戰線縮短、預虧連連。此時,金立卻起頭在一眾盜窟機中脫穎而出,發賣量甚至僅次于三星和諾基亞。
這一切可能都要歸功于那句曾經耳熟能詳的告白語:“只需998,金立語音王帶回家”。
這個告白現在看來是極Low無比,可是在那時信息閉塞的情況下,電視直銷的體例可是締造了手機范疇的發賣古跡,再加上劉德華的天價代言,想不火都難。此刻想來,藍綠兄弟的營銷可能仍是劉立榮玩剩下的。不外也恰是是以,電視導購的蒙蔽性導致金立在享受銷量猛增好處的同時,難免遭人詬病。
由此,身世盜窟的金立,一面深海,一面火焰。
劉立榮擅長革公司的命,但革命尚未當作功
2009年金融風暴后的經濟“寸草不生”,金立一年時候內,工人一度只剩下四分之一。心急如焚的劉立榮,在工場邊的一個影劇院內調集所有主干,召開了辦理年夜會。次年,金立工業園拔地而起,他登高一呼,立下了將此建當作亞洲最年夜單體智能終端出產基地的愿景。
抱負豐滿、實際骨感,數年堆集的實力畢竟是比不外別人家年夜業年夜。直至2011年末,在供給商遍及預判這些老企業必死的外部情況下,金立化盡心血才勉強趕上了智能機的末班車。
不得不說,從盜窟機到品牌機,再轉標的目的智能機,履歷三級跳而能存活下來的手機廠商,屈指可數,金立算是這里面最為當作功的一個。可能正如劉立榮所說,金立像一只烏龜,雖爬行遲緩,但一向在進步。因而,金立盡力得值得獎飾,幸運得令人戀慕。
可是現在六七名的位置真的能令金立問心無愧嗎?
生怕不是,持久處于第二梯隊更像是金立的困局,甚至仍是其進步的極限。從這個角度看,金立借助轉型、試圖像一個“寒門后輩”沖擊市場“固化”的測驗考試,雖看起來悲壯,但或許并未真正當作功過。
2013年智妙手機行業風云幻化,劉立榮穩重思慮后做出了金立的轉型偏向:縮短千元智能機戰線和改變海外計謀。
這兩條路線很年夜水平上決議了金立今后的成長態勢,可就今朝近況來看,這種斗膽冒險的做法對金立來說仍是過分于激進了。一方面,金立縮短千元機戰線、試圖進入中高端機及商務機市場,這申明劉立榮試圖在其智能機還未解脫盜窟色彩的環境下,一步“躍進”。但實際是盡管金立此刻憑借W系列和M系列打響所謂的高端心猿意馬制,可產物仍是免不了被網友評判為盜窟風。
多年前金立最暢銷的語音王手機H8,剽竊的是那時摩托羅拉最火的A1200,數年事后,E7被曝剽竊諾基亞1520,M6則幾乎復刻了華為Mate8。
當然,金立的出海計謀至少曾經輝煌過。據悉,金立早在1999年就到過印度,2013年起起頭拋卻印度的ODM訂單轉做品牌,2014年金立全球出貨量2800萬臺、海外約占55%。可是這個多年苦心孤詣成立起的海外“碉堡”,在小米等國內品牌紛紛搶灘印度后,根基上不勝一擊。
客歲年末,與金立安危與共十數年的盧偉冰去職,算是為這場海外較勁的掉敗擔了責。
此刻看來,2013年擺布海外市場的擴張畢竟是選錯了機會,它使得金立偏離了國內的競爭,甚至是錯過了金立操縱智能機重塑形象的機遇。
不單寒門已難出貴子,智妙手機市場也難逃身世論
金立多年來求而不得,反而漸掉“城池”,這一危機或許會跟著劉立榮股權凍結、盧偉冰去職等連番沖擊,而愈加表露。良多人擔憂,在智妙手機銷量急劇下滑的市場布景下,金立會當作為激發行業危機的導火索。這種掛念是必然,尤其是客歲處于第二梯隊的當作員,變故叢生,本年市場表示若何有可能影響市場款式的進一步轉變。
不外,外界仍是不要過于放年夜這種風險,究竟結果金立的危局,更多的是內部原因所致,說到底,是其病根不得根治。
互聯網雖說增添了公允競爭的機遇,但并不是說就不講究“身世”問題,只是說這個身世與以往狹隘的階級分歧。好比BAT走出來的創業團隊,一般環境下更受投資者接待,巨子孵化的產物會具有絕對優勢,這些要素城市影響其當作功與否。當然并不是決議性的,扶不起來的劉阿斗觸目皆是。
聯想到金立,它的病根可能就發源于這種“身世論”。細心想想,現今活躍的幾年夜手機品牌,只有金立身世于盜窟,并且創始人的資歷相對較低。
華為和任正非不必細說,段永平90年月就創立了步步高,盜窟機橫行的時辰,公司本家兒打的是音樂手機。黃章的魅族則是拋卻了國內MP3市場領頭羊的地位,轉標的目的智妙手機的研發,其第一條目產物可謂是那時智能機的一個岑嶺。小米當作立得最晚,可是它開創了互聯網手機的先河,雷軍本人更是互聯網范疇的風云人物,即即是樂視和360,那時背靠的也是如日中天的賈躍亭和周鴻祎。
在如許一群勁敵的對比下,酷好圍棋的劉立榮,也許只剩下大雅這一長處了。
可與其大雅相對應的,倒是金立甩也甩不失落的盜窟身世。縱不雅那時與金立叱咤風云的相似品牌,幾乎都折戟沉沙在智能機的年夜潮中,唯獨金立幸運地存活下來,可數次的轉型與激變卻算不上當作功,這和其盜窟基因不無關系。
總而言之,金立的這個春節生怕是過不安心了,不止如斯,處于第二梯隊中的列位也起頭人人自危。但對金立而言,這依然是“汗青遺留”問題,本年劉立榮大要是很難再清凈地與人棋戰了。
歪道道,自力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不雅察者。回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